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891

  又走了崤函道、见识了潼关函谷之险、陕峡砥柱之碍,最后又到了这里,看到了渭水依秦岭而东,渭南处处可以设防、每有一条支流都能对进攻方的行军形成莫大阻碍。
  这些见识,让诸葛亮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晚都要拿个小本本把游山玩水的心得写日记记下来,一边心中也是感慨:跟着李师游山玩水,都能涨那么多见识,比读书还直观。
  一旁的诸葛瑾反而尚不谙军务,听了弟弟的吐槽不由反问:“渭水支流多在南岸,因秦岭而生,如若要迂回绕过强敌,从北岸长驱直入进军不就行了么?”
  诸葛亮摇摇头:“兄长,你都随军两月了,怎么还没学会粮草之重要——如果走北岸,南岸任由敌军立营,那渭水粮道还如何使用?岂不是每过一条粮船都被敌人劫了。只能是一条条支流拔钉子一样拔过去。
  不过好在韩遂看来是个无谋之辈,玄德公一路已经通过了三条渭水支流,也没见韩遂前出立营骚扰,让咱安安心心抵近到了这儿。”
  诸葛兄弟在那儿叽叽喳喳了半天,李素回帐吩咐了一声:“子瑜,别扯这些了,府君命我进一趟郿县,跟城中官吏名门筹十日军需,以备守营久战,你有空说这些还不如陪我走一趟。”
  诸葛瑾连忙收拾:“这便来。”
  诸葛亮也想到处走走长见识,看看关西风土人情,就打扮成小书童蹭马车一起进城。
  李素跟鲁肃交接完营务账目,就走了。
  进了郿县之后,郿县县令金纪率先出迎,置酒劳军,并且恭请李素带来的周泰接管城防。
  李素跟他闲聊几句,对方有问必答,李素才知道他是京兆金家的人——也就是西汉名臣金日磾一族的后人,世居长安周边。
  金纪族中如今官做的最大的,是他的一个堂兄金旋,几年前在西边凉州的天水一带做官,官至太守。但因为天水被韩遂盘踞,那金旋只能灰溜溜回京谋个“议郎”做做,这也是汉末失地太守花钱免罪后的标配了。
  李素听到金旋这个名字时还有些意外,因为他对这种小角色从不关注,前世只是看三国演义才知道有那么一号武陵太守的龙套,被刘备秒了,没想到还是关西人,千里迢迢去荆州做官——估计就是在凉州做不下去,花钱买去荆州的吧。
  跟郿县官员接洽一番后,金纪又推荐城中望族名士跟李素一一拜会,李素颇认识了几个扶风名士。
  为首一人名叫法衍,大约四十多岁,但他没有跟李素喝酒,只是拱手说了两句就打住。李素注意到他头上戴着麻箍,知道对方是有孝在身,不好处理官场应酬。
  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个法衍原本官职居然不低,一直是在雒阳做京官的,为廷尉左监,是因为去年丧父,所以才辞官回乡守孝三年。他父亲叫法真,是关西名士,生前学问素著。
  廷尉是九卿,廷尉的副官叫廷尉正和廷尉左监,是秩千石的司法部门高级京官,比郿县县令可高多了,难怪金纪在他面前非常客气。
  法衍跟李素客套完之后,就告罪说:“先父弃世方及周年,庶务不便于闻。李中郎如要募集捐纳,可与犬子接洽,休嫌犬子年少,这些钱粮粗务他能应付的。”
  儿子给父亲守孝要满三年,但孙子给爷爷守孝就只要一年。法衍的父亲死了一年多,所以他本人还没出孝但他儿子已经出孝了,虽然还不能享乐,但可以帮着处理一些官场事务。
  李素、诸葛瑾于是就跟他那个14周岁的儿子法正客套几句,互相认识了一下。
  法正慷慨说道:“纳捐助军之事,中郎尽管放心,一会儿我请城中大户,与中郎恳谈,我等世食汉禄,久闻玄德公仁义之师,自当助军。”
  “贤弟办事干练,当真不凡。”诸葛瑾羡慕地感慨,法正还比他更年少两岁呢。
  法正淡然一笑:“哪里,也是这几个月逼出来的,家父未出孝我先出孝了,族中涉官事务都让我出面,这也是不得不为。”
  诸葛瑾诸葛亮心里不是味儿:你爷爷好歹死一年多了,就能逼出这种潜力。咱亲爹都才死了三四个月呢,什么都得自己干,也没见逼出什么潜力……
  幸好诸葛家的人这辈子是不需要孝廉了,可以不那么讲究。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破韩遂只是基本操作
  李素等人跟法正聊了一会儿,也从郿县有钱人那儿拿了些“箪食壶浆”的劳军捐纳。
  临走时分,李素想试探一下法正一族是否有可能被劝诱,“择机为国建功立业”。
  汉灵帝还活着嘛,天下尚未大乱,肯定不能直说劝人为刘备效力。
  而法正一家的回答态度也比较朴实:雍凉未定,如今守孝在身,将来想要为国报效,韩遂逆贼也近在咫尺,没必要经受蜀道险远。
  以玄德公之能,张鲁小贼年内可灭,届时以益人治益,各得其所,岂不美哉?若是有缘,将来再同朝为官。
  李素听了这种官腔,就知道他们是安土重迁不考虑南下了,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没关系,这段时间好好结交一下,等将来董卓一掌权、中央变成风口浪尖的危险之地,相信法衍法正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李素估计最晚到董卓流露出西迁长安的趋势时,这些名流就会往南跑了。
  法正才十四岁,那就先结个善缘再放养两年,反正郿县到汉中也不远。
  ……
  花了一天时间料理完郿县这边的后方事务、广结善缘。次日清晨李素回到五丈原大营时,刘备派去陈仓周边哨探军情的赵云也已回来。
  刘备便召集众将,让赵云当着大伙儿汇报前线第一手情况,顺便军议讨论对策。
  赵云大致说了敌军规模、部署,并提供了一个信息:陈仓城内应该还有足够的粮食,皇甫嵩的笼城管理应该不错,把粮食配给调度得很好。
  这一点,是从陈仓城头的军容、部署、旌旗等细节就可以看出来的,缺粮和不缺粮,在面对援军斥候靠近时的姿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赵云指挥斥候时向来比较大胆,最近一次趁着黄昏的掩护、冲杀到距离城门只有数百步的地方才回来,观察得已然足够仔细了。
  也就是说,韩遂应该是先撑不住的那一方,皇甫嵩真想反击,什么时候都可以出城,就看皇甫嵩觉得韩遂什么时候士气衰竭。
  刘备盘问清楚,满意点头:“诸君,如此说来,为陈仓解围,利在速战还是缓战?皇甫嵩有粮,久拖韩遂士气定然愈发低落。”
  在这个基调下,关羽率先表态,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认为可以多修整一段时间,让士兵恢复最巅峰状态,然后徐徐图之,随后张飞赵云也这么认为。
  李素倒是无所谓,他已经在想后面的汉中之战了,要如何才能对汉中之战最有利,眼前这场反正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光靠皇甫嵩和董卓也是能赢的,赢完后董卓就被召回雒阳了。
  刘备参与无非是扩大胜利果实、进一步打击韩遂罢了。
  但李素对于过度削弱韩遂也没什么兴趣,因为韩遂赶跑后用不了多久,就轮到董卓成为国贼,将来韩遂对于益州的势力还是有点用的,可以留着跟董卓军互相牵制。
  “伯雅,你素来多谋,怎得这次不说话了?”刘备也是好奇,专门问了李素,因为他看李素不开口,连鲁肃和其他文官谋士都不敢说话了,大家都在等他呢。
  李素托腮叹息:“哦,我是觉得,韩遂杀伤多少,与我等无碍,只要能以尽可能少的损失驱走为上。倒是后续入汉中,宜早不宜迟啊。如今是正月二十六了,二月初秦岭谷道积雪融尽。
  若是我军去得晚了,难免被张鲁警觉,给他更多准备时间——此前隆冬时节,山道为冰雪所阻,秦岭南北可是消息不通的。”
  旁边的鲁肃和诸葛瑾不由叹服:伯雅兄这是何等藐视韩遂的姿态,韩遂还在呢,就已经在为后续考虑了。
  尽管李素没有就事论事提议速战,但被这个思路鼓舞,本就打算速战的鲁肃也自告奋勇提议:“将军奉朝廷大义而来,缓急不当只看战事,也应顾虑朝廷期待。既然缓急皆可胜敌,不如用急,一可使陛下对将军更为信赖,二来也和睦同僚,使左将军、前将军知将军信义。”
  鲁肃这个说法,显然是把政治账摆到了比军事账更高的位置。
  李素听了也颇受启发:这次多卖皇甫嵩和董卓一点人情,对于将来长远的战略欺骗也有好处。
  相比之下……因为担任主攻而多死几百个士兵,属于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是我疏忽了,没想到这一层,我也赞同子敬。”李素连忙表态。
  关羽捻须不语,赵云则连忙推进话题、帮关羽缓解尴尬:“将军,既如此,不如某先率部下乌桓突骑,并请于夫罗单于以匈奴精骑掠阵以壮声威,先骚扰韩遂部、打击敌军士气,并派遣死士趁乱突围入城,联络左将军、约明出兵时刻。”
  赵云直接聊到了执行层面,那些被否决了缓战思路的将领也就不觉得丢脸了,纷纷附议,觉得这条战术没问题。
  刘备点点头:“好,明日子龙先带突骑出阵,不必恋战,只要骚扰混乱敌军即可。今日是26,就让信使告知左将军,我军将于28日清晨对韩遂发起猛攻。让他们不必回信,无论他们是否出城夹击,我们都是28日出击!”
  然后刘备又问起死士信使的人选,赵云周泰都已经是负责方面的将领,不可能亲自做这种事情。
  最后赵云推荐了如今在河东兵里当屯长的徐晃,算是给徐晃一个表现机会,刘备点头许可。
  要是徐晃连突围入城都做不到,那只能说他武艺不行,命该如此。
  ……
  当天下午,守城的皇甫嵩再次看到了让他进一步觉得反击时机成熟的征兆。
  前一天,他只是看到赵云(他并不认识赵云)带着几百骑斥候骚扰敌营并抵近侦查,而今天看到的,却是成片如云连立的奔射突骑,起码过万!
  马蹄奔腾,声如密雷,场面极为震撼。哪怕皇甫嵩本人也是带领过两三万骑兵的当世顶级统帅,依然看得极为振奋。
  “那是什么?匈奴单于的大纛?朝廷中竟有何等能人,能把南匈奴于夫罗请来此处?有此一幕,怕是韩遂军心士气愈发低落,不出数日定然想要撤兵。”
  城外的西凉叛军大营,虽然集结十余万众,但每一侧也就两三万,还有很多预备队是屯兵在陇山山口的渭水河谷沿线,确保来路。所以被一万五千人的骑兵掠阵而过,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叛军并不知道于夫罗那一万人只是纯粹来掠阵,根本没打算为刘备卖命。而于夫罗只要路过一下,只有赵云的五千乌桓突骑真的抵近放箭一阵,狐假虎威的威慑压力就非常大了。
  韩遂大营一阵鸡飞狗跳,营与营之间的结合部被骑兵切割肆虐,围城以来堆筑的土墙甬道也被破坏了好几处,数以百计的哨兵被骑兵淹没杀死。
  徐晃带了数骑心腹,趁乱冲到陈仓城下,高声叫门,自称是镇西将军刘备麾下,有军情与左将军联络。
  城头看徐晃人少,而且这个点能见度也不错,不疑有诈,麻利放徐晃入城,得到了皇甫嵩的亲自接见。
  徐晃:“拜见左将军!镇西将军奉命讨伐汉中米贼张鲁,途径陈仓,为肃清道路,愿与左将军并力击贼。镇西将军观敌两日,认为韩遂逆贼士气已堕,时不我待,他说无论左将军是否出兵,他会于28日晨对韩遂发动总攻。”
  “镇西将军……刘备?居然是刘备?他已经是镇西将军了?”皇甫嵩翻看了半晌,居然还有些信息不同步。
  他如今的境况,跟一年前的公孙瓒是一模一样的,都是被围城围了半年,掉线延迟检测太严重,重新连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刘备已经练了好几级了。
  “我与前将军被围时,刘备还只是辽东长史吧?半年,就已经是镇西将军了?记得五年前初见他时,还只是子干兄门下一藉藉无名弟子,凭数百乡勇搏战逾年得一县尉。真是沧海桑田。”
  皇甫嵩这番话其实有点误差,他被围在陈仓的时候,刘备其实刚刚转正辽东太守。只是辽东离关西太远,消息传递也需要时间,所以皇甫嵩进去之前没来得及听到。
  他停顿了一下,傲然对徐晃说:“破韩遂,我早有把握,这只是我的疲敌之测,刘备要后日佛晓进攻,我便明日三更造饭,四更袭营,比刘备早一两个更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