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891

  一路南下,李素也不是白白游山玩水,而是始终保持了警觉和观察记录,每天走了多少路、未来大军想要偷袭得一天赶多远,他全部都做了详细记载。
  至于路途丈量的办法,他就是让士兵们实际数步数,每个人数五千步,然后换人歇歇脑子,最后汇总相加。如此一来,光看地图看不清实际路途的弊端也可以解决了。
  这种丈量路程的仔细谨慎劲儿,让刘备和鲁肃以及其他随军护卫猛将都叹为观止,暗赞李中郎这战前参谋的活儿做得太细了。
  “从河池至武兴直线大约70里,但沿途要沿着西汉水河谷曲折,实际行程竟有110里,山路果然不能看直线距离啊。
  武兴到沮县直线三十里,山路实际五十里,沮县沿沔水到阳平关十五里,实际也是十五里,这段河道很平直。我军半骑马半牵马赶路,轻装而进都走了足足两天。”
  距离阳平关还剩最后十里时,道路勘探工作终于做完了,李素和刘备悄咪咪在山坡上登高瞭望阳平关,如是核对了一下里程道路。
  如果将来要突然发难袭击阳平关的话,看来从河池出发还是来不及的,除非先走一夜夜路,赶到武兴、稍作休息,然后天亮再从武兴翻山到沮县,这样一个白天走七十里,倒是还在山路行军的极限范围内。
  这次因为张飞还在养伤,所以没有跟来,李素身边质疑他的莽人也少了很多。
  最后只有一个随身护卫的典韦有些不耐烦:“中郎,要俺说,算这些作甚,直接带兵攻一下阳平关试试不就知道了?”
  李素训斥道:“胡闹!我等千辛万苦,就是为了这个猝然发难的机会,要张鲁直到攻关的那一刻之前都不提前警觉。阳平关天下险隘,一旦暴露了,数年都攻不进去都是有可能的!”
  李素太清楚历史教训了,都不用看三国志,只要看看演义就知道,历史上北方政权集中全力攻打阳平关,但凡是明车明马的阵战,就从没攻破过。
  仅有的两次攻破记录,分别是曹操征张鲁和后来钟邓灭蜀汉。
  曹操征张鲁时,一开始就靠堆兵力,十几万大军打了那么久屁用没有。最后居然是张鲁的弟弟张卫脑抽了,主动出关反击,结果被夏侯渊狂喜裹挟追杀破关。
  而钟会进汉中时,靠的则是一来有汉奸投降,二来是姜维屯田沓中被邓艾阻隔了回汉中的道路,所以阳平关守军士气极为低落。
  换句话说,历史上两次攻破,在不动用划时代科技攻城武器的情况下,都是靠“把敌守关主力部队骗出来,或者隔绝在外不得回关防御”的前提下,才攻破的。
  至于什么“模仿邓艾钟会从陇右和关中夹击”的套路,如今更是想都别想,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一招的前提是姜维本来就在关外,可以被你隔绝牵制。现在张卫苟得跟龟一样,全军龟缩,拿什么分割嘛。
  李素要想计策,思维惯性肯定也是往“如何把敌人守关部队主力骗出来消灭”,然后再攻关。
  “阳平关如此雄峻险恶,我之所以始终隐秘进兵,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逮住一个敌军主力疏忽的机会偷袭。或者是守关主力换防回汉中、或者是守关主力突然被我军用迷惑的借口骗出关来,然后再突然杀出。若非如此,此战不易啊。”
  李素观察地形再三,如是跟刘备和鲁肃商议。
  张卫遇到夏侯渊时犯傻主动出击的那种情形,是百年一遇的。
  李素不能把期望寄托在敌人再犯一次百年一遇的鲨臂,他只能主动促成。
  “就算附近没有朝廷大军出现,就算保密再好,张卫也不会傻到出关吧?”一旁的鲁肃听完后,思之再三实在想不到敌人怎么可能如此智障。
  “能不能在战役开始后,指望张鲁逼张卫出关作战?”李素被鲁肃泼冷水后,心中也难免退求其次意淫,期待张鲁跟李隆基一样智障误判形势,像李隆基逼哥舒翰出潼关一样逼张卫出阳平关决战。
  但很快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被他自己驱赶出脑海:李隆基在潼关之战时的智障,已经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了,那更指望不上。
  一路脑补着计略,刘备和李素一行渐渐摸到阳平关更近处,抵近观察细节。
  就在这时,李素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嗯?我大意了!这阳平关前的路,怎么不是直插关内、当道立关的?反而是一条人字形的道路,阳平关是建在这个人字形的交叉顶端的?
  那岂不是说,如果不是想进阳平关去汉中,只是想入蜀去成都的话,可以‘过阳平关门而不入’,直接路过么?”
  李素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心中巨震。
第一百六十二章
这里不是落凤坡
  不得不承认,在亲自抵达阳平关下侦察地形之前,李素心中一贯有个惯性思维,那就是误以为阳平关是一个阻挡北方军队入川的门户。
  既然如此,阳平关就该在陈仓道和祁山道沿沔水至此时,直接横在路中间、横行霸道截断一切往来,任何要南下的人都得从此关的关门通过,才有可能入川。
  但此刻亲自看了之后,他发现不是这样的,道路至此呈人字形分叉,阳平关是在这个人字形的尖端,从西北而来的路会经过关前,从东南而来的路也会经过关前。
  但只要你不想进汉中,你只是路过,阳平关根本就不会阻碍到你——这里只是入汉中的门户,不影响纯粹路过的路人。
  “可是,阳平关为什么要立在这个地方呢?这不是给偷渡南下的人留了个空子么?”李素心中忍不住想。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是因为造阳平关的古人,不知道要防备的威胁来自哪里,敌人究竟是从南来还是从北来。
  因为要知道,在先秦时候,秦国可是早早就拿下了汉中,后来才拿下的巴蜀,那就意味着在当时,汉中跟北方的关中才是一体的,而不是跟南边的蜀郡、巴郡一体。
  如果阳平关造在人字形北面来的那一撇上,防备关中来敌倒是方便了,可巴蜀来敌时就毫无防御作用了。同理修到人字形那一捺上,倒是可以防住南来之敌,却防不住北来之敌。
  看着眼前的地理形势,把这些想得融汇贯通之后,李素心里终于豁然开朗:“是我疏忽了!我早该想到的。历史上,可不仅仅是曹操灭张鲁钟会灭蜀汉需要攻打阳平关。刘备跟曹操打汉中之战时,刘备从南而来,不也攻打过阳平关么!
  正是从南攻破了阳平关之后,才有的后续定军山斩夏侯渊之战。既然南来北来都要打阳平关,阳平关当然是只以为汉中提供防御为主、为蜀道提供防御为辅了。”
  事实上,后来历史上随着“汉中、蜀郡一体”的对抗格局形成,蜀汉政权是另外在阳平关以南另外设了一个关卡的,叫“阳安关”。
  后来历朝历代讹传,到了现代,反而以那个“阳安关”的地名称为“阳平关镇”,一直沿用到21世纪。而真正的阳平关却被称为“古阳平关”。
  ……
  搞明白了全部地理因果之后,李素心中生出一个疑问,他便用探讨的语气跟刘备、鲁肃商量:
  “兄长,子敬,你们以为,既然阳平关并未当道断入川之路,将来如果关中军阀与益州发生战争,北来的大军,有没有可能绕过阳平关而不入,直接往南攻打益州腹地呢?”
  这个问题李素也就是随口问问,想到哪说到哪。
  刘备闻言直接哂笑:“怎么可能,此去蜀郡险远,就算偷渡了阳平关,还能偷渡白水关和剑阁不成?偷是不可能成大事的,必须稳扎稳打一个个打过去。
  否则大军过后,阳平关内的守军只需前出区区数里之地,断你归路和粮道,北来的大军无论是被堵在马鸣阁道还是剑阁道中,都是进退不得。脚下唯有栈道险路,粮尽自然饿死。”
  李素也很快反应过来,这问题是他问得急了,以他的智商稍微多想几秒钟也不至于问。
  他自嘲地尴尬讪笑了几秒,但很快又启发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诶!等等,可是,如果大军需要保障粮道而无法偷越,那小股人马只是为了入川,那总能偷越成功吧?”
  刘备和鲁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都审慎的观察了一下关前道路地形,然后点头承认:“关墙距离南北来路岔口,最近也有两里地,几百人的商团偷过,倒是没问题。”
  李素大脑飞速运转,把手头的一切可用条件,都拼命往“如何诱敌出关歼灭”这个角度上靠,绞尽脑汁想了好久,头发都稍微揪掉了一些,忽然灵光一闪,把所有前提条件都融汇贯通。
  “吾计成矣!我有办法把张卫的守关主力诱出关来与我们一战!”
  刘备和鲁肃豁然而起,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素:卧槽?这都能做到?
  这怎么骗嘛,还能把张卫骗成脑血栓淤结的老年痴呆不成?
  刘备愣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连忙握住李素双手:“贤弟快快说来!”
  李素指着关前道路:“陛下此番,给你我的使命,本就不同,陛下让兄灭米贼张鲁、平定汉中,命我窥探刘焉真实心迹、待张鲁平定后复通汉使敲打刘焉。
  既如此,我们可以先把任务顺序调换一下:攻打张鲁的使命先保密,别流露出任何迹象,假装兄的大军全部在下辨方向、迂回对付韩遂。
  而我则以使中郎将衔、持节入川申斥训诫刘焉。我随身可带五百护卫,或一千护卫,趁夜从阳平关前过,假装是要直奔马鸣阁道赴白水关。
  众所周知白水关及梓潼周边,都不是米贼作乱的区域,而是刘焉治下风化俨然的良善之区。所以,只要我能偷跑到白水关后,刘焉就再也不敢杀我。
  因为只要我死在白水关乃至更南面的区域,那性质就变了,刘焉不再是遮遮掩掩通过张鲁截杀汉使,而是他亲自扯旗反汉!如今陛下尚在,刘焉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吗?
  就算刘焉想秘密杀害我,我这使团上千人,难道一个都不能偷跑回去?只要有一个活口回到雒阳,刘焉就是天下第一号反贼。所以,只要刘焉不傻,他肯定是屡次吩咐张鲁,一定要把汉使杀在还没到白水关之前的沦陷区,这样就算有使团的副使、从人、护卫翻山越岭漏网逃回北方,对于使者被杀的事儿,也栽赃不到刘焉头上!”
  在李素和刘备此番南下之前,汉灵帝其实陆续派过两拨使者查问益州的情况,但都是还没走到刘焉的直属控制区,在张鲁地盘上就被杀了。
  但每次其实都是有使团中的武装护卫人员活着逃回去的,之所以攀咬不了刘焉,就是因为刘焉动手作案的地理位置选得太好了,没有露出破绽,借刀杀人演得天衣无缝。
  刘焉善于演戏,李素就要比他更善于演戏!
  我也假装笃定了“只要我进入刘焉直属控制区,刘焉就不敢杀我”,所以才吸取前两拨被杀使节的教训,偷渡阳平关!
  而千人左右的使团,是不用考虑退路和粮道问题的,张卫发现李素过去之后,再截断关前道路,额外立营设卡,也一点卵用都没有了。
  这么点人粮食可以随身带,还可以沿途出示朝廷符节征粮、让当地官府百姓供给,甚至直接掏钱买饭吃都能应付。
  李素说到这儿,刘备还在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琢磨,而鲁肃已经反应过来了。
  鲁肃击掌惊叹道:“若能如此,张卫岂不是不得不出兵疯狂追击中郎,以求在中郎逃出马鸣阁道之前将你们截杀!所以张卫的守关主力就不得不主动出关作战了!”
  在不知道西北百余里外有大军时时刻刻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张卫没感知到任何军事方面攻关的风险,当然不敢担“不小心让使团从关前偷越”的罪责,肯定想要弥补过失了!
  等张卫疯狂追击李素到马鸣阁道里之后,刘备再率军从西北而来、急行军杀到阳平关下,堵住张卫撤回关内的退路!
  然后张卫就被李素和刘备包夹在马鸣阁道里了,轮到张卫被夹成千层饼。
  不过此计真要实施,也有两难。
  首先是刘备在坚持现在的保密措施、不让张卫警觉到北面百里外有大军的前提下,还得确保到时候急行军,在张卫反应过来之前,就从河池赶150里路到阳平关偷袭!
  其次,就是李素作为诱饵,他身边不能带太多兵,必须是符合使团的身份,兵多了会穿帮吓跑敌人,兵太少又容易让敌军托大、觉得稍微派几千人就能歼灭,而无法引诱出太多的守关部队。
  这样一来,李素这个诱饵的危险也是挺大的,他身边的部队如果不够精锐的话,撑不到刘备大军截住张卫后路,李素就被张卫杀了。
  而且就算刘备堵截到位了,万一张卫觉得已然鱼死网破,想临死前干掉李素这个把他骗得那么惨的罪魁祸首,那也是有可能狗急跳墙疯狂攻打、拉李素垫背同归于尽的。
  “这……这计策太险了,怎能让贤弟假扮使团深入敌后为诱饵呢。区区一个阳平关而已,我们大不了慢慢攻打,用士卒往上填就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