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891

  全部算上,八十里的江岸,一百六十里的支流岸,两侧都算上,最多排两千部大型水车。每部折抵妇人三十人的人力,而且可以持续不断作业,让女工轮班,一车抵七八十人力。两千部大水车,就是十五万农妇的劳力。
  按照目前的旧式劳作,缫丝、织锦的工作量,大约是一三开,也就是农户要出产锦缎,四分之一的时间缫丝,四分之三的时间织锦。十五万缫女大约可以供给四十几万织女。实际上这些水车还要分出几成碾米、锻造,总产能还会低一些。要彻底消化这些水车的产能,未来大约要造七八万台宽幅弩梭织机。
  如今蜀郡、犍为、广汉总人口三百万,蜀郡占一百四十万,壮年男丁在籍五十余万,女子也差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算,我们充其量只能提升相当于蜀郡蜀锦原产能的一倍,还达不到两倍——
  除非我们再兴修更多都江堰一样的水利,但那个回收投资的周期就更慢了,那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修水利的投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回得了本,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合适场地,这都不是大战在即的时候能考虑的。”
  李素这番话,账算得非常精,把诸葛兄弟都听得叹服不已,暗忖李伯雅不愧是天下善算之人。
  诸葛亮算数比哥哥好,他也不由顺着李素的思路往下探讨:“水利工程回本太慢了,秦国当年修都江堰,花了两代人才回本、后续才是净赚,四五十年后让秦的国力足以统一六国。
  郑国渠,那也是韩国人一开始的阴谋,派郑国去秦国修水利“敝其国力”,让秦国人一代人之内没有国力灭韩,而且郑国渠也确实做到了,让韩二十年后才亡。征西将军最多五年就要北伐,这些还是等天下太平再来做吧。”
  李素闻言,对诸葛亮投去微微赞许的鼓励。
  如果是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这个三国乱世要在蜀中种田苟上三十年以上再北伐,那李素会考虑狂修水利、祭出地图编辑器的。但现在只是为了北伐准备的“五年计划”,这些只能靠边站。
  最多稍微搞一点特别迫切的、可以同时利用水能、还能改善航运、灌溉条件,三方面都有收益的,那回本周期可能缩短到十年以内。如果不是上述三方都有重大利益,就别想了。
  琢磨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也用切磋探讨的语气提醒诸葛亮,算是言传身教:“阿亮,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对水能、灌溉、航运三全其美的水利设施整改,还是可以稍微弄一下的。我看了蜀郡境内,以及与犍为接壤的几个县,南安(乐山)就有必要整治一下。
  南安是岷江与沫水(大渡河)交汇之处,如今因沫水汇入过于湍急,船不能行,船到此处都要人力卸货、陆运十几里,到下游再重新换船装船,这个耗费太大了。未来成都周边物产更为丰富,顺岷江外运的物资都要经过南安。
  如果再修一个比都江堰规模略小数倍的水利、拦水控水,把妨害航运的湍流改造成可控的水能,如此三方获益,最多七八年也就回本了。到时候,我估计那边能承载相当于都江堰这边三成的水能作坊。”
  李素说的那个地方,就是后世造乐山大佛、需要整治航运的店。之前赵云从南侧迂回攻击蜀郡,在南安可是没少被那边的航运条件恶劣给恶心到,所以跟李素提了好多次,连李素都记住了。
  诸葛亮看了看地图:“可南安在犍为郡啊,都深入犍为一百多里了,您可是蜀郡太守。”
  诸葛瑾一开始插不上话,听了弟弟这么“正直不知变通”的反驳,才不由笑道:“对伯雅兄而言,官职重要么?只要他想管,征西将军哪儿都会让他管的,巴不得他多做事呢。”
  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
  这一番规划算下来,结论就是:在“五年计划”之内,只能把蜀郡的锦、铁工业产能翻到目前的两倍;七八年之后,才能最终大成,达到现在的三倍。中间的过程,需要消耗绝大部分的“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
  再想贪婪多扩,也不可能了,受时代技术限制,已经到天花板了。
  不过,这个完全体一旦实现,收益也是很可观的,这个很容易算。
  李素调出前些年的税赋簿册估算了一下,大约就是凭空能每年多造五十万匹新式宽幅蜀郡。按照六七千钱一匹,那就直接等于三十几个亿五铢钱。
  汉桓帝时期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三四十亿钱。灵帝的时候财政崩溃,正规渠道朝廷财政收入一年降到二十亿,但卖官和修宫钱能搜刮到二十亿,加起来还是四十亿。
  而李素就相当于直接变出一个等于汉朝财政收入——当然了,李素创造的还仅仅是“GDP”,跟财政收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三十几亿里面,如果是民营、国家抽税,玩藏富于民,那就只有三分之一能落到官方的腰包里。
  如果是以李素和甄家这样的财阀主导搞“国家资本注意”国营,与民争利,那官方和经营者大概能从中占二十多亿好处。还有十几亿是给纺织工人、蚕农、桑农各个环节分享的,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工钱。
  发展到最后,肯定国营民营两种模式都会有。否则让李素和甄家管理几千座水车、十几万台新式织机的大生意,他们也管不过来。那就算五五开好了,政府和国营大商人、发明者占十五亿,还有十五亿给百姓赚。
第二百六十九章
打不过你恶心你
  “啊啊啊……总算把在蜀郡富国富民、足食足兵的规划搞好了,可以歇几天了。后面的事儿就交给子瑜和甄家的人先去慢慢做,我偶尔把个舵就行了。
  不行,累了这么久,我今天得好好泡个澡,多泡一刻钟,再让婢女好好搓搓揉揉解解乏。”
  随着各种水力机械和飞梭织机等等瓶颈短板被突破得七七八八、后续产业发展规划也大致定好了方向后,李素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歇歇了。
  他从二月份开始辛劳,到处奔忙考察试制,如今都五月了,整整努力工作了三个月,之前跟蔡琰完婚蜜月休假都才休了不到一个月,简直太勤政了。
  现在,种子已经播下,这时候不能急,不能揠苗助长,任其自然发展就好。
  李素翻了翻黄历,如今是五月初,他大概有个把月可以轻松,而来找他渡假享乐的关羽,差不多也有一个月的假。
  等到六月份的时候,李素和关羽就都得先去南方犍为郡与朱提郡交界的僰道、江阳等地区。关羽需要去那儿练兵,而李素需要为后续八月秋收之后的平定南中做准备。
  如前所述,因为南中的炎热气候,刘备和李素今年是打算发动“冬季攻势”的。但李素不能真的到了动兵的前一刻才南下,他和将领、部队都需要提前适应炎热的气候。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六月最热的时候在僰道,七月份稍稍转凉后到更南方的朱提,等八月份再带兵进入如今还不服刘备统治的建宁郡。如此一来,每个月往南几百里,天气也始终保持在三十度左右,士兵才容易适应气候,尽量减少生病。
  而且,李素也不是真心直接动武去的,能外交拉拢、分化瓦解就尽量分化。这些外交工作也需要他本人提前一两个月坐镇前线了解情况、制定计策。
  李素把自己的行程安排跟关羽说了,关羽表示没问题,所以这段时间关羽就准备在成都闲晃,偶尔家里好吃好喝的吃完了,就到郫县的李素侯府蹭饭、蹭完再打包一些,李素也不跟他计较。
  最初几天就是关羽来,后来张飞也来。因为今年开始要实施“北线汉中少驻军、尽量把收获上来的粮食储存起来,为几年后的北伐攒粮”,所以张飞这个武都太守也没必要去武都郡那种穷乡僻壤上任,他闲着没事,也可以参加对南中的南征。
  反正有徐晃、法正、于夫罗分别堵住褒斜道、陈仓大散关和天水武都道,关中和陇右的敌人肯定打不进来。
  大家都知道去了南中就没好吃好喝了,而李素肯定会越来越有钱、将来变得超级有钱,那就使劲蹭呗。
  ……
  李素把日常事务丢给诸葛瑾,过了十几天飞鹰走狗的日子。这天眼看已经五月过半,还剩半个月假期,李素闲来无事,梳理了一番待办事项、可以督促的日常工作,准备挑选一些有趣的活儿亲自干一干。
  先是翻完了诸葛瑾的日常,都是些无聊的苦差,李素直接丢在一边,又翻了翻其他下属的笔记,最后在翻到国渊的一份屯田笔记时,李素发现一些好玩的事情,就约关张出去玩。
  这天上午,关张二人照例是来蹭饭喝酒蹭泡澡,李素却已经收拾好行装一副准备出门野营的样子。
  张飞一看到他这打扮,一把拉住:“这是去哪儿快活呢?咱要是来晚一点就被你小子跑了!”
  李素一脸正色:“谁说我是去快活的,我是去适应盛夏的野外气候,为去南中做点适应准备工作,而且,这也是屯田督导工作的一部分,事关今年冬天蜀郡百姓的收获。”
  张飞大眼瞪了他一会儿,看不出什么破绽,就轻轻推搡了一下:“说人话,具体干啥去。”
  李素:“其实就是打猎去,不是一个人打,带亲兵队顺便练练兵。”
  一直没说话的关羽捋着髯冷不丁插了一句:“《春秋》云‘秋治兵以狝’,秋日野兽肥美之际,才当大规模练兵围猎以讲武。如今是盛夏,不嫌太早么?”
  李素嘿嘿一笑:“云长有所不知了,往常是该秋狩,但这两年,咱在葭萌、蜀郡都有屯田,国渊总结了经验,夏天提前一个季节,大规模出兵猎狼、狐,可以让冬天的时候陷阱捉兔事半功倍。
  因为咱春天的时候在青城山、峨眉山放生了很多兔子繁殖。兔子三月就是一代,冬天的兔子已经是夏天的兔子的孙子辈了。所以趁着夏天杀一季狼狐,秋天的兔子就能多出三四倍,到入冬就是十几倍,山上的秋草也会很快啃秃。这样才能趁着大雪封山的日子把没草吃的兔子逼出来,干制补充军粮肉食。”
  隔两代繁殖周期、精确清除天敌,这是稍微有点生物学食物链知识的人都懂的常识。而且这种程度的猎杀,也不会让狼灭绝,破坏不了生态平衡的。
  国渊却是在蜀中屯田两年才学到的。而且这一招到了南方冬天大雪不封山、四季草木长青的地方就不好用了。
  就算是蜀郡周边,也不是哪儿都行,只有青城山峨眉山这些海拔高、要大雪封山的地方,才好放生式繁殖散养兔子。
  关羽张飞一听打猎玩还可以假借“协助屯田”、“为南征练兵、让士卒适应气候”的正当名义,当然不会错过了。
  “伯雅,你会射箭不?这事儿交给我们一起。”张飞直接牵马,让人喊上亲兵拉练。
  李素对此倒是毫不客气:“要是子龙这么问我,倒也罢了,你们也不见得比我强多少。我虽然不会武艺,射箭还是会一点的。”
  他上辈子也算精英白领,骑马射箭作为运动还是会玩几手的,只不过用的弓都是有瞄准具、托箭架的,汉朝的弓相比之下太简陋了。
  张飞哈哈大笑:“你一天能打到五只狼,南征的时候我猎一百头南蛮珍禽异兽还你!”
  一帮人也不废话,就带了些饮水、果品、佐料,别的食物都不带,就准备猎狼烧烤解决了。
  李素也关照了几句,没必要见什么都杀,重点杀那些作为兔子天敌的犬科动物。当然真要是遇到了虎熊有危险,那也没办法,肯定得自卫。反正老虎古代是真不用保护,因为生存能力太强太多了,到宋朝还有那么多人打虎呢。
  李素等人带了两千兵马,杀进青城山,忍着蚊虫叮咬大热天狩猎,凉水喝了一皮囊接一皮囊,出了几身汗浑身倒也舒坦了些。
  李素本人当然不用追杀野兽,还有护卫讨好他,故意把野兽驱赶到李素面前,让他完成跟张飞的任务。一天下来,李素射了几十箭,还真杀了三条狼、好几只狐狸,还射伤了一头野猪也一只熊,然后由亲兵们补刀补箭彻底杀死。
  “我箭法还行吧!早跟你说了,我只是不上战场,但强生健体修身养性的武艺还是不差滴。”收工的时候,李素晃着猎物跟张飞显摆,“虽然没满五只狼,其他这些猛兽加上去,也远远超出了,记得去南中的赌约。”
  张飞还是第一次看李素动武,连忙扯皮不算:“熊是能顶几只狼,但不是你杀的,就你那轻弓软箭,没护卫早就被熊拍死了。要不明天再来!再有一次我就认!
  反正我们要让士卒适应南中丛林炎热,这几天趁着天最热,每天轮流换两千士卒来打猎,明天换批人!大哥平南中,怎么也要准备一万多兵马南下,够咱打猎五六天才换一轮呢。”
  李素笑笑,不置可否,就当给张飞一个机会。第二天再来打过,这次果然又做到了张飞的赌约。
  李素在陪练喂招驱赶的情况下,亲手射杀了六头狼——虽然有两头是他的护军典韦用手戟射伤了一条腿后,失去机动性才被李素射杀的。
  但张飞说了“你射伤了后被别人射死的不算”,那李素就玩“别人射伤的我再来补刀最后一箭”这总该算了吧?
  狩猎完了之后,哥仨笑骂打闹扯皮回城,关羽也帮忙起哄,让张飞到了南蛮之后输一百头珍禽异兽给李素。
  一行人策马走着,离侯府还有十几里地,忽然看到有侯府的侍从策马迎了过来,禀报道:“府君,征西将军亲自来府上拜会了,说是北方有事发生。”
  听说是刘备亲自来了,李素等人也顾不得先回侯府泡澡了,只是擦了把脸立刻谈正事。
  李素还没开口,关羽张飞先问了:“大哥,何事如此急切,还劳你亲自赶来,有事儿明天回成都说也成。莫非是嫌弃我们近日游猎荒废。”
  刘备拍拍二人肩膀:“无妨,你们本就要南征,是该放松放松。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我本来就想蹭伯雅家的饭,所以骑马过来转转。最近董贼又整了点事儿,想问问伯雅如何处置。”
  关羽张飞闻言,都忍不住有些目中无董:“董贼还敢派兵攻打益州不成?”
  刘备摆摆手:“不是的,是董贼借着朝廷名义,派了几个人封为益州刺史、蜀郡太守、巴郡太守之类,想恶心我们呢。而且,听说董贼已经怀疑麋子仲也是我们的人,所以最近还刚封了一个辽东太守,想要‘单骑入州’接管我们的地盘呢。”
  张飞像是听到了笑话:“他身为国贼,还敢派太守替换讨董义士?单骑入州?太异想天开了,一刀杀了不就好了。”
  刘备摇摇头:“有些还是名士,直接一刀杀了,就算我们地盘实力没有损失,董贼也希望我们背负上‘害贤’之名。要不怎么说是泼脏水恶心我们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