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891


(1)小平津是雒阳八关之一,孟津渡以西的一个黄河南岸渡口。
第三百一十七章
铁马秋风大散关
  “说多少次了!放弩箭的时候不能露在垛堞正面,但也不能蹲着躲着!沿着斜溜儿侧射,放箭的一瞬间往后靠瞄一眼,射完了立刻再背靠垛堞蹲下!不用节省弩箭,再坚持五天就可以撤了!”
  “铁甲兵不用丢滚木礌石,负责指挥就行了。没甲的辅兵跟着指挥的方向抛就是了,别起身,抬手贴墙推下去!谁让你从垛堞上推了,从缺口推傻不傻!”
  散关墙头,每天的血腥攻防战都如同场景复刻一样重复着,区别只是双方的伤亡越来越多,而守城士卒的素质也在快速提高。
  提着环首刀、大圆盾,身着铁甲的屯长以上军官,猫着腰在城头逡巡,每天不知道要纠正这些杀人还不到十天的新兵蛋子,让他们如何利用交叉火力放近了打、充分用简单的几何计算和经验来尽量提升掩体的遮蔽效果。
  凡是学不会的,往往死得比较快,所以活下来的被鲜血和生命所刺激,学习速度往往也比较快,几乎算得上是一生中学东西最快的效率了。
  鲁肃的指示很明确:箭矢不用省,全部射光,因为射不完还得再分出人力至少运回河池县。军粮也是敞开了吃,让士兵们顿顿管饱。那些屯田兵出身的新兵活了那么久,还没像现在这么每天都能吃饱过,士气颇为可用。
  ……
  鲁肃沉稳地守着大散关,守到第五天时,法正也得了刘备的命令,赶来了前线支援。
  但关墙上不需要太多将领镇守,鲁肃跟他一合计,就分法正去督导组织百姓撤退,和藏匿、转移军需物资,总之就是先把后路坚壁清野。
  当然这块工作也不是说法正来了之后才开始实施,鲁肃都已经实施了好几天了,无非手头没个得力干练的能吏指挥统筹,法正来了正好接过活儿。
  法正是郿县人,属于右扶风的望族,而散关县乃至河池县近年来吸纳的屯田客多半是关中右扶风地区往南流入秦岭的流民,所以跟法正也算是半个老乡,法正管这些人比较有亲和力和威望,也就更容易劝得百姓的信任。
  只是法正毕竟跟随刘备阵营比较晚,没经历过当初幽州的阵仗,不知道提前抢收的小麦如何做碾转,如何储存,所以还得鲁肃先稍微手把手讲解教授一下。法正掌握之后立刻就开始组织当地百姓加大力度贯彻。
  不得不说法正的到来效果还真不错,因为对于农民而言,在庄稼还没彻底成熟之前提前收割,是非常不情愿的。提早收割半个月,可能就要损失三分之一的产量,而且还没算保质期的损失。
  不过法正来之前也是得了刘备和李素许可的,有政策,可以给屯民们补偿,所以法正把散关县附近的百姓都再次三令五申直达基层,他让一批批小吏每个村喊话:
  “乡亲们,使君亲口承诺的,还有州、郡公文在此,但凡抢收麦子做碾转、随军撤退的,朝廷免除今年租税,而且来年春荒还给三个月渡荒口粮和种子,使君仁义,机会难得,谁若是不听,便按从贼处置!”
  几天的疯狂抢收,总算把和尚原一带和南边山谷里那些狭长的小面积梯田的麦子全部割了。散关县这边搞定就去河池县,继续重复这个操作。
  别看鲁肃和李素的计划里,河池县是不会放弃的,最多只会允许叛军到时候从河池县以东的西汉水河畔经过、但绝对不让叛军从西岸进入县城。
  但因为农田有很多是在县城外面的,尤其是河池县一带位于西汉水东岸那一半土地,都是附近最肥沃的区块,要是不抢收了到时候军粮全得资敌。
  法正抵达后,又花了五六天驱散百姓、转移物资、把所有庄稼抢收割完,终于胜利给鲁肃报信,告诉他可以撤退了。
  因为石磨不够多,麦子暂时没法全部做成碾转,就先把青麦存进河池县城,让县城里的磨坊每天熬油点灯日夜开工,来不及碾就把青麦先生火烘干以免腐烂,无非是损失一些口感,但吃也能吃。
  ……
  八月十二,叛军攻打大散关已经超过十日,依旧未下,累计伤亡又多了数千人,而鲁肃的部队因为守城士兵损失过多,都已经从屯田百姓里抽了两茬儿新兵作为支援了。
  好在他终于等来了法正的好消息,当天傍晚就让士兵们虚张声势,以最猛烈的火力击退敌人当天的最后一波进攻。然后关墙上旌旗鼓角等物一律不动,直接悄咪咪地后撤。
  撤退的时候还分了两批,让所有的步兵先撤,而有马的人拖后一个时辰。最后骑马走的人,鲁肃还吩咐他们把城头的火把都换一批新的,而且还是提前加绑了燃料那种。防止后半夜火把熄灭太快被攻城营地的敌军发现。
  而为了防止关上完全没有动静,鲁肃则是安排了类似悬羊击鼓的招数制造点巡夜噪音,只不过用的不是鼓。
  另外,别说法正做事儿也挺细,他就这几天的准备工夫,还在后续散关县到河池县的一百二十里山道上,每隔三十里设了三道简易的木栅墙。
  都是找几百个砍树民夫,简单把树砍下来插在架在峡谷狭窄处,形成简易工事。如此就算西凉兵发现空城立刻追上来,也能利用这些寨墙拖延迟滞敌军。鲁肃的人每后撤三十里也能略微交替歇息休整。
  这一手手的精妙准备,果然效果拔群,任是对面有贾诩这样的老狐狸,依然没能在前半夜看穿鲁肃跑了,甚至那些骑马走的士兵临走前,听到风吹草动还会往城下放箭,看起来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
  ……
  一直到后半夜寅时,贾诩夜里起来时终于注意到不对劲——城上的火把少了太多,好些都熄灭了。
  毕竟鲁肃也不能缠绕太多燃料,要是火把做太大,最初的火势明显比平日猛烈,城下也容易一眼看出问题,所以只能是找个“续航”和“外表逼真”之间的平衡点。
  警觉的贾诩稍一琢磨,立刻跑去张绣营帐把张绣喊醒。
  “贾校尉怎么了?”张绣揉着惺忪的睡眼还有点懵逼。
  贾诩:“让你的巡夜士卒再试探性偷袭一次,我看城头火把太少了,而且灭的速度不太正常,鲁肃该不会是跑了吧。”
  张绣:“这……要是敌军诱敌之计,又要徒增伤亡。”
  贾诩:“你就再信我一次,派几百人摸一次。”
  张绣醒了醒神,还是组织士兵试了一把,为了鼓舞士气,挑选出来偷袭的士兵们还人人被安排吃了几块不明来源不明物种的煮肉、喝了几碗酒,然后才上阵。
  一个曲军侯带着队伍提心吊胆悄咪咪顺着飞梯往上摸,果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只是在摸黑翻过关墙的时候,似乎不小心绊到了一些机关,几个插在城头的火把被机关触发掉落下来,“哗”地引燃了大坨大坨放在城墙上的半晒干稻草。
  士卒们一阵慌乱,有些人以为中了埋伏,居然奋力从两三丈高的墙壁上跳下来,乱作一团。
  贾诩在城下看得非常仔细,一开始也以为是埋伏,但因为没听到喊杀声和滚木礌石,这才立刻大声喝令张绣稳住士气:“让士卒们别慌!可能只是陷阱没有伏兵!火势不大可以扑救!”
  可惜贾诩的命令传到城墙上时,已经乱了足足好几分钟,火势已经蔓延得比较大了。虽然知道没有敌军,但士兵也不想为了救火一些稻草而冒生命危险,就宁可畏葸不前等草烧得差不多了再说。
  陷阱火场烧了足足半个时辰,把关墙上的易燃物烧得差不多了,西凉兵才再次登城,小心翼翼把犄角旮旯的余烬扑灭。确保一切安全后,打开了城门,贾诩才跟着张绣登城。
  贾诩谨慎检查了一下灰烬和没烧完的东西,沉吟道:“这烧的应该都是麦秸秆,而且这里还有些晒得不够干,而且是青的,所以没烧着。
  看样子,不出我所料的话,鲁肃在这里坚持的这十几天,只是为了坚壁清野,他可能已经跟我军两败俱伤,把附近的麦田都毁了,宁可自己收不到粮也不给我们留。”
  贾诩很清楚,拖时间的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坚壁清野需要时间,一个是等待援军需要时间。现在这么判断,既然有了前一个可能性铺垫,那么“汉军援军将近”这个选项的概率就要下调一些。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鲁肃也有可能是既坚壁清野又等援军。
  张绣还太年轻,不谙谋略,只好直接问计:“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立刻追击么?”
  贾诩放下那把烧半截的青麦杆,拍了拍手上的灰:“追,肯定要追。鲁肃要是不毁田,那他的撤退倒像是援军到了要诱敌,我反而不敢追了。
  现在这样,再追上十天八天应该不会有危险。不过你们先走,留些人马护送我随着后军粮队就行,我还要仔细检查一下鲁肃放弃的防区。
  鲁肃啊鲁肃,不过如此。他用兵治军确实严谨有度,可惜有正无奇。若是我用兵,就算坚壁清野已经完成、大军要先后撤,我也会留下几百死士继续守住关墙,而且可以多次假装夜里关上不备、诱敌攻关,然后墙上忽然弓弩齐发大大杀伤敌兵。
  这鲁肃太爱惜士卒性命了,不肯留下弃子以小博大,否则起码可以虚则实之再多拖我们一天。正所谓慈不掌兵,为将者不敢不择手段,能成得什么大事!看来刘备军诸谋士,只有李素、法正足够不择手段,敢于壮士断腕。
  当初五丈原追击刘备之战,为了救出刘备本人,他们的数千大军几乎全部放弃,法正有如此魄力,难怪当时我把他误认为李素了。”
  贾诩一边点评,一边也在调整自己对敌军谋士的总结认知,调整将来再遇到刘备军各谋士时的差异化应对方略。
  然后贾诩把樊稠喊醒,把“张绣连夜偷袭散关”攻克散关的消息告诉樊稠,而没有多说其他考虑。
  樊稠勇猛无脑,又不尊重贾诩,有些东西跟他说多了反而坏事。他听了报喜不报忧之后,立刻急吼吼跟着张绣带兵追杀去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战阳平关
  樊稠张绣先带着主力继续南下追击,贾诩则慢悠悠等到天亮,在散关附近仔细巡查被鲁肃放弃的领地。
  通过散关后,不过区区两三里地,就是相对开阔的和尚原了,也是刘备当初新设置的散关县县城所在。只不过因为地处秦岭山谷,所以县城没有额外的城墙,就靠前面那段散关的关墙提供防御。
  县城的聚居规模看起来不会超过一千户,连房子都是造在山坡边上的,而把平地空出来种田。房子也没被烧毁,只是几乎空无一人。
  出了县城之后,山道两旁高处,还能看到几溜儿狭长的梯田,绵延数里,但宽阔不过十几丈到几十丈,看起来种不了多少地。地里的麦秸秆都割得比较深,看起来鲁肃撤军的时候连喂马的草料都不想给西凉叛军多留。
  贾诩分析完之后,心中暗忖:“坚壁清野得很彻底啊,不过,我也算是知道鲁肃为什么不能继续守了——这片被叫和尚原的山中盆地,只能种那么一点粮食,可以供给的士兵肯定不多。
  鲁肃是扛不住走百余里甚至三百里山道补给散关,所以刚坚壁清野完就大踏步后退,把后勤难度的压力甩给我军,指望用陈仓道到阳平关的三百里山路补给拖垮我军。
  如此看来,现在阳平关应该还是比较空虚的,鲁肃剩余的守兵可能就是连夜急行军轻装撤向阳平关,也有可能是在半路的河池县歇脚,但概率不大。
  鲁肃怕我们追上后偷袭阳平关,一定要尽量集中全部兵力死守阳平,再加上刘备当时从栈道撤回汉中的一千多残卒、以及近日刚征发的民夫。打破阳平关,整个汉中就都是咱的了。”
  还剩最后一场恶战!赢了就全都有了!一大块与世隔绝的根据地!
  敌军故意示弱、援军将至甚至包抄的风险,当然也有。
  但贾诩看过地图,也就陈仓道峡谷的几个分叉点,要注意当道立营,别被敌军抄了后路。这些事项注意了,最多就是血战攻不破阳平关、熬到敌军援兵来了不得不退而已,但不会有覆灭的危险。所以搏是肯定要搏的。
  想明白这点,贾诩吩咐身边的护卫部队立刻加速,尽量追上先走的樊稠和张绣。
  ……
  “贾校尉,看过鲁肃放弃的县城情况了么?你觉得如何?”张绣还是依然尊敬贾诩,一接到他就询问战术。
  贾诩:“没有破绽,确实是纯粹的坚壁清野、缩短补给粮道拉长我军粮道,所以敌军的援军应该短时间还到不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加急追,如果半路上能追到鲁肃,在野战中全歼之,那阳平关就只剩下比散关这边更弱的民夫守城了。
  如果追不上,那么到了阳平关下还有一场比散关这边更惨烈的攻关战,你们要有思想准备、愿意付出牺牲,不要吝惜士卒,只要破了阳平关,汉中、武都、阴平、上庸,四郡之地都是我们的了。一关定四郡,死多少人都是划算的。就算刘备西川的援军到了,到时候也只能在阳平关外望关兴叹。”
  张绣咬了咬牙,知道这是躲不过去的,但他还有点不忍,问了一句后手:“若是死伤太多,咱实力大损呢?”
  贾诩:“如若初战不利,我会即刻修书一封,报喜不报忧,把前景跟董中郎说,让董中郎亲提援军来担任这场消耗战的主攻。反正陈仓城里还有几万人没动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