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891

  李素和刘备当然早就知道今年没法北伐了,不是因为兵力不够,而是因为汉中盆地粮食不够,坚壁清野对后勤伤害太大。
  但问题是,这一点李傕郭汜一直是不知道的,李素也不可能把这个情报出卖给敌人。
  所以李傕郭汜才一直稍微有点惴惴不安,不知道刘备有多少机动兵力可以立刻用于北伐,不知道刚刚损失了董越、樊稠的四万人之后,光靠张济贾诩剩下的两万人能不能守好陈仓、要不要随时给张济援军。
  这种不安,最终只有秦岭的大雪封山才能彻底安抚。
  李素把节奏安排得那么得体,南征的时候,对外泄露的物资调度情报假装是北伐,北伐的时候,对外泄露的物资调度情报假装是南征,刘备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刘备很放心地点头:“行,这儿的日常政务先交给子敬处置吧,孤再养伤大半个月,十一月底之前也会回成都,到时候北线正式封关。
  你呀,就不是个萧何之才,孤看你就是跟陈平一样不知钱谷之数、不问细务,清闲得很呢。你离开成都也快一年半了吧,家里人肯定也怪想的,去吧。”
  ……
  李素跟刘备、鲁肃交接完工作,十月底就急匆匆启程往成都赶。
  在汉中拖了整整五个多月,终于可以回去当逍遥的泡澡侯了,李素觉得自己今年加班肯定加得够多了,也太对得起自己的俸禄了。
  家里的老婆被他从刚刚十七岁晾到十八周岁半,整整一年半二八二九年华的日子没抚慰,真是暴殄香玉(1)啊。
  荀攸和诸葛瑾帮他料理蜀郡的内务,尤其是诸葛瑾帮他处理种田的事宜,也整整一年半没有验收了。
  当初李素离开的时候,种田大业才进行了半年多,现在应该有两周年了。他的好几项计划都是三年回本、五年大成,也不知道现在搞得怎么样了。
  之前随口跟周瑜许了三万五千匹五尺多款的巨幅蜀锦,都不知道存货够不够,要是不够还得拿铜钱凑给孙坚。
  李素记得他的五年计划里,要花五年的时间,把宽幅飞梭织锦机在蜀地的规模,扩大到八到十万台、够三十万织女轮番作业,消化届时的水力缫丝产业产生的富余蚕丝,每年增产五十万匹巨幅蜀锦。
  但这五年十万台肯定不是匀速增长的,得是按比例滚雪球,前两年未必有很多货。
  想再多也没用,在李素的忐忑和小激动中,十一月上旬的一天,李素的马队终于回到了成都。
  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之前阳平关之战赶去献连弩设计图的诸葛亮。
  荀攸、诸葛瑾等人出城三十里,到新都县迎接,礼数极为隆重。
  诸葛瑾当先下马拱手:“右将军辛苦了,离家一年半方回,南征北战真是不易。”
  李素也报以微笑:“多赖子瑜和公达帮我料理蜀郡内务——对了,我既然荣升右将军,公达,当初那个董贼给你的封你为蜀郡太守的敕令,倒是可以兑现了。我现在已经是右将军,不再兼任蜀郡太守,这两年你就先帮我管理吧。”
  荀攸虽然投靠刘备晚,但毕竟官场履历久,三十五岁了,做个太守还是可以的。李素说过让他当一两年副手考验一下,李素出远门一年半,现在考验期也算满了。
  诸葛瑾还是太年轻,刚刚二十岁,继续当郡丞吧。
  李素吩咐完,还转向诸葛瑾安慰:“子瑜,你不会不甘心吧,还有的是机会。”
  诸葛瑾连忙正色诚恳答道:“何至于此,我当郡丞其实都嫌年轻呢,别处哪有弱冠之年的郡丞。”
  李素:“不要妄自菲薄,子敬也就比你年长一两岁,虚岁二十二,还不是长史都做了有一阵了。”
  荀攸看他们商业互吹,也过来凑趣:“子瑜,咱别耽误右将军了,右将军离家那么久,就该快马加鞭回去看看了,家中弟妹说不定嫌咱没眼色呢。何况右将军在此,我都不好意思给阿亮发赏钱了。”
  李素拿马鞭好气又好笑地遥指了荀攸一下,随后好奇问道:“阿亮有什么赏钱?”
  荀攸戏谑提醒:“右将军早就忘了吧?两年前,阿亮刚刚造出弩梭织锦机时,您让他在两项赏格里面二选一。要么是一次性赏金三百万钱,折合五百匹宽幅蜀锦。
  要么是将来五年内,每造出一台弩梭织机,阿亮可以抽一匹宽幅蜀锦作为那个‘专利费’,这还是你自己定下的呢。阿亮六月份离开成都去的汉中献图,最近五个月的赏钱我还没发给他呢,从商户那儿抽来一直存着。”
  李素愣了一下,才回想起两年前他为了鼓励创新,确实特事特办许过诸葛亮“专利费”。
  他不由想知道具体数字:“哦?那这五个月,阿亮又攒下多少钱该发了?”
  荀攸:“这两年,弩梭织机一共造了一万六千台。去年到今年六月,一共是九千台,今年六月到现在,五个月里是七千台。他还有七千匹蜀锦没领呢。”
  李素目瞪口呆,回头看向过完年才虚岁十四的诸葛亮:“阿亮,在南郑的时候你怎么不告诉我你有那么多钱了?”
  少年诸葛亮很无辜:“我当时也不知道啊。”
  李素:“胡说!你最多是不知道现在这七千匹,前面的九千匹你会不知道?”
  诸葛亮两手一摊:“那你也没问过我啊,这种日常的事情还要经常主动汇报的嘛?”
  李素一阵肝疼:“你知不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你这半年的专利费,都够买一个七万人的县了,长沙郡才七十万人。你藏的够深啊。”
  看来这一世的诸葛亮,再也不是那个“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的清贫诸葛亮了。
  哪怕他克己奉公不贪不占,那也是个靠科学发明爆赚专利费的超级富豪了。
  五年打算弄十万台,前两年有一万六千台,这速度也不错了,折算一下年产宽幅蜀锦能有七八万匹,考虑到有很多机器是年中投产甚至最近刚刚投产,不能按全年算,但中位数应该也够了。
  李素也不想再纠结诸葛亮赚了多少,只是吩咐荀攸道:“此番我回成都,要调三万五千匹宽锦,一个月之内运到宜都郡,府库里调得出来么?”
  荀攸一脸苦相:“调是调得出来,可那些都是‘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啊,不拿这些锦去买更多的木料、牛筋、生漆,雇工,拿什么利滚利生产更多的织机呢?右将军那个‘五年计划’可就完不成了。”
  李素:“又不是不还你,就是急用调个头,大王要用又不是我用。”
  荀攸:“那年关之前一定要把钱补上,还有上万工匠的工钱没发呢,可不能拖着匠人的工钱过年。”
  诸葛亮也说:“李师,周转不开的话我那七千匹晚几个月领好了。前面九千匹也有好多放着没用呢。我只花了几百匹的本钱,当初用来采买材料、研究连弩。”
  李素:“行了,已经到手的你就放着,我还能问你往回要不成。有闲钱你自己也可以让家人开商号造织机,让你家人经营产业的嘛。我只要咱蜀地五年十万织机,官营民营无所谓,你家要是开商,那也算是民营了。”
  诸葛亮觉得还挺有道理,就没再客气:“那我拿五千匹锦给二姐,让二姐也投个工坊造织机。咱家也没男人做生意了,不是当官就是孩子。”
  诸葛均才七岁,诸葛家也只有诸葛亮十五岁的二姐做生意了。大姐年初已经嫁给了鲁肃,当时李素正在南中讨伐南蛮呢,连喜酒都没去喝。
  诸葛家就这样走上了富豪的不归路。
注释:
(1)笔者语:怜香惜玉的香玉,没有用天物,所以没有物化。
第三百三十五章
出来混久了回家还债
  当天晚上,久出一年半之久的李素,终于回到了成都的侯府安乐窝。
  李素喘息平稳而粗重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大脑一片空白。
  所谓的“平稳而粗重”,就是每一声都那么粗重,很平均。
  真怀念啊,都一年半没见到侯府门口的黑曜石镶嵌眼耳四肢的镇宅凶兽,没用府中的黑曜石贴面浴池泡过澡了。
  农历十一月份的寒冷天气彻底舒筋活血地泡泡,聊点吟诗作对的风雅之事,没有更放松的了。
  “别闹,累了。”李素紧了紧自己的手掌,把妻子推开,免得蔡琰侦探似的翻来捡去。
  “哼,你是不是外面有女人了。人家知道你辛苦,又没拦着。都是朝廷的右将军了,别偷着来,光明正大领回家当妾。”
  蔡琰嘟着嘴,也不翻找了。
  李素直接无语:“我冤啊,说什么呢。刚才你又不是没体会,一看我就是养生蓄锐很注意身体的好吧。”
  蔡琰狡黠一笑:“跟你闹着玩呢,再说,去年年初,刚成亲前,你去了两个月朱提,回来也这样。说明男人养生两个月和养生一年半都一样,别以为我好骗。”
  我勒个去!这种破事儿都总结经验记在小本本上的吗?也太可怕太有钻研精神了吧。
  李素有些心中发毛。
  幸好蔡琰很知道把握尺度,刚一敲打又给个甜枣,拿捏得死死的:“别的我也不管你,只是再有常年出远门,能不能带人家一起嘛。上战场可以不去,但你在南郑一住五六个月,自己也寂寞。”
  李素吁了口气:“我也不知道的嘛,当初以为王允自寻死路,与我们无关。谁能算得到大王如此忠义,非要亲自救驾?又如何猜得到大王会受箭伤?还要抵御董越樊稠他们的猖狂反扑,一次次拖延,每次都得在汉中多住一两个月,拖着拖着就半年了。”
  李素这番话着实发自肺腑,也算是为他这小半年来对本阵营大局走势把握的微微失控的反省。
  人智犹有尽头,历史改变越来越大、蝴蝶效应推演分支越来越多,已经无法机关算尽了。
  蔡琰跟他交心多年,对其情绪还是极为了解的,她当然听得出李素叹息中发自内心深处的微微忧虑。
  那一瞬间,一年半分隔的委屈都消散了,她只是温柔地伏在李素身上,轻声安慰:“夫君是大义所在,一定会顺利的。一时算计不清也没什么好怕的。对了,我看这次带回来的那些侍婢,有两个着实可人呢,你居然没……”
  李素:“哪有,当初挑人的时候,年长身段出落得好的,我都让给大王他们先选了,我只挑会琴瑟笙箫、舞乐精湛的小姑娘,不求姿色。还不是想着给你找些伴,你闲来无事,抚琴时也好找她们伴奏伴舞。”
  李素说的绝对是真心话,因为他跟蔡琰还没过刺激有新鲜感的时候呢,尤其分开了一年半,小别胜新婚,有更多新发现。
  他后世也看过不少心理学,也有自己的批判见解,他知道,男人跟女人在刚刚媾和之后的一年半之内,保持新鲜和激情感,是很正常的,无论这男人好不好色,都可以做到。
  难的是一年半的持续陪伴之后,激情和多巴胺没了,是否还能坚持下去。
  蔡琰听说那些小姑娘只是奏乐伴舞的,倒也来了点兴致,毕竟她痴迷音律也是到了一定程度了:“是么?说说呗,谁鼓瑟鼓得最好?用的风瑟还是雅瑟颂瑟?到时候我也找两个给我伴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体,所以周汉古瑟也是分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弦的风雅颂瑟给不同的诗伴奏。
  后世李商隐诗里的“五十弦锦瑟”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传说,最早见于《汉书·郊祀志》。说是汉武帝封禅泰山的时候,司马相如在《封禅书》里写了一则传说:泰帝(太一神)曾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泰帝悲禁不止,故破其半为二十五弦。所以人间的瑟最多到二十五弦,五十弦是仙界素女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