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891

  好多白波贼都至少三年没见过韩暹这样发赏鼓舞士气了,印象里自从董卓西迁、关中和关东商旅断绝,河东就没什么生意了,靠黄河吃黄河的买路钱也收不到了。韩暹一反常态,果然让积年老贼们士气大振:肯定是又来收买路钱的大活儿了!
  反正八月中旬秋收也收完了,正好稍稍农闲,一下子就有几万农夫被韩暹重新武装起来。韩暹自信满满,立刻派出斥候,重新去打听关羽、徐晃有没有放松戒备,袁绍的第二波和第三波粮船什么时候过境。
  可惜的是,短短几天之后,斥候回报的消息,就让他当头泼了一盆凉水,而且夹杂着被人戏弄羞辱的愤怒。
  “回禀渠帅,我们已经探得,袁绍部将淳于琼带着河北兵彻底撤走了。如今安邑城内只有徐晃坐镇。关羽的旗号已经不见了,我们仔细暗访心向我们的城外百姓,据说关羽从来就没有来过,上次是徐晃诈称关羽旗号。
  另外,袁绍军的船队,目前只负责河内到东垣的运输,徐晃负责护送从东垣到安邑的陆路转运,而从安邑再到长安的水路船队转运,刘备又派了一个据说略懂水战的校尉,名叫太史慈的,前来押送。”
  韩暹听得目瞪口呆,很是愤怒,后果很严重:“什么?我居然被徐晃给晃了?该死,这厮当初不过是杨奉麾下部曲,杨奉也不过是跟我平起平坐。这等卖主之贼,跟了刘备几年倒是出息了么,还学会耍诈了!”
  愤怒归愤怒,韩暹也不傻,还是要确认敌军各部护航兵力的,他随后就追问:“那徐晃如今留多少人守县城?派多少人沿途护送粮车队?那个叫太史慈的,又有多少水兵护送船队?”
  他这是想挑个最容易捏的软柿子来突破,毕竟粮队在河东郡境内要经过三百多里的危险区,韩暹作为本地人,熟悉地理,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点下手,那当然要选最薄弱的。
  幸好他派出去的斥候还算给力,把这些都打探清楚了,一五一十汇报:“禀渠帅,徐晃约有两三千战兵,护送从东垣至安邑陆路车队。太史慈所部,据侦查并未带兵护航,只有随船水手,应该是刘备军仗其船只坚固,而我军没有水师,无法拦河截击,故而无备。”
  “就靠一些水手自卫?没有额外带兵护送粮船?”韩暹听到这个消息,不可置信地自言自语反问确认了一句,他觉得这不是给他送菜么。
  也怪太史慈这人,之前跟着糜竺混了几年,在东莱老家住久了,所以没赶上刘备自西进以来的历次立功。
  最近刚刚重新捞到表现机会,那也是北伐时的泾原决战,以及后来的长安攻城战了,那都是刚刚发生没几个月的事儿,所以声名不显,韩暹这种山西山区闭塞之地的自守之贼,才没听说过。
  相比之下,徐晃他还是知根知底的,哪怕内心再鄙视徐晃卖主求荣的人品,韩暹好歹知道徐晃确实能打一打。
  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决定捏太史慈这个软柿子。
  毕竟徐晃的几千人也算是精锐战兵,刘备军能打赢李傕,单兵战斗力肯定是不弱的。至于安邑县城,韩暹也没指望快速反攻拿下来,白波贼缺乏攻坚力量,城池一旦撤退放弃后,想再从官军手上攻回来是非常不划算的。
  韩暹跟李乐合计了一番,立刻定了计策:“不就是以为我军缺乏优良战船么,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湅水浅狭,最深处不过数丈,我军熟悉地理,还能找到好多深不满丈的浅滩。
  到时候在浅滩处拦河,堆暗礁木桩,靠暗礁先撞沉它几艘堵住航道,困住粮船队去路,随后大军在浅滩处徒涉一拥而上,攀船杀光水手,袁绍的大批粮食还不是尽入我手。”
  韩暹的执行力还不错,说干就干,下一波袁绍的粮食运来时,他就挟愤出击了。他要把徐晃之前诈他、用关羽的威名吓他放弃安邑县城的账,一起给算了。
  ……
  数日之后,大约八月下旬,下一支粮船队很快抵达了。
  因为刘备和袁绍各自负责半程水路、用了“接力”的方式运粮,每一方的周转周期都大大缩短了。
  不过因为河内没那么多余粮,袁绍的船队这次是从黄河北岸魏郡的黎阳港起航的,也就是调了邺城的粮食来卖,逆流而上走六百多里黄河水路,抵达东垣。
  太史慈从长安出发,到安邑,再折返。
  而且,因为是第二次交易了,韩暹的人在动手之前,打探到了更多诱人的消息:太史慈的船队这次来的路上,也不是空船来的,而是运满了相当于至少两趟运粮船队货值的蜀锦铁器瓷器等物。
  毕竟奢侈品比粮食的价值密度高多了,一支能够运十万石粮食的船队,如果运奢侈品,货值翻好多倍都有可能。所以袁绍给刘备运四五船货,刘备最多回一船就够了,有时候都不用满载。
  而刘备这次卖给袁绍的货物里面,考虑到后续奢侈品市场会饱和,蜀锦也不是大家都穿得起的,所以为了怕贬值,刘备还卖了不少作价虚高但其实说穿了没多少技术含量的“武器装备”。
  比如,已经在与李傕的决战中充分泄密的双侧金属马镫、蹄铁之类的铁器。这些装备因为泾原决战的威名,已经开始散播了,其他诸侯也都会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只不过因为没有直接看到实物,大伙儿还要鼓捣一阵子才能琢磨出来。
  所以刘备和李素都知道,这些装备已经不可能技术保密了,他们甚至还给呼厨泉都提供了一批货,让呼厨泉今年秋天去抢劫河套五郡的伪匈奴和鲜卑人,拿抢劫来的成批牛马羊牲畜抵偿装备价格。
  既然如此,考虑到跟袁绍两年内不可能发生战争,双方暂时也还保持虚伪的联盟,那就把这些对方迟早能琢磨出来的东西卖个高价,抵充一批粮食款。
  颇有几分后世国际贸易中,美国人那种“如果你还远远研发不出来,我就不卖给你,当你自研即将突破时,我再降价卖给你,诱惑你放弃自研放弃国产化”的狡诈劲儿。
  一套金属双侧马镫和蹄铁,打造好之后的售价,起码是其他同等重量铁器的五倍以上,其实加工工艺难度也没多大,就是一个设计理念,捅破了窗户纸都能模仿。
  但财大气粗急于提升战力的袁绍,还是很干脆地用价值十万套蹄铁、马镫重量铁器的价钱,买了两万套现货,立刻给自己的部队装备上了。
  后来袁绍拿到货,还分出五千套给投靠他的吕布所部的骑兵,让吕布加速攻打上党张燕,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此刻,韩暹听说太史慈的船队不管往返都带了那么多值钱好货,不由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究竟在什么时候杀太史慈比较好呢?是等他卸出货之前就杀了他,把他要出货的货抢了?还是等太史慈卸完出货装好进货返程的时候,再杀了太史慈夺取返程货呢?
  好难抉择啊。
  韩暹很想说他全都要,但他自己也知道这不太可能。要想全要,除非是直接攻击安邑县城北侧的码头堆货场,只有在那儿,太史慈和徐晃的水陆转运人马会一边装货一边卸货,进出两方的货都在那儿。
  但韩暹也知道,自己要是直接去安邑,同时跟徐晃和太史慈打硬仗,估计有点悬。
第四百七十一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计了还是这次才中的计?
  八月二十六日,黄昏时分。
  安邑县以西四十里,一处湅水浅滩津渡,数千人的白波贼主力战兵,黑压压地埋伏在狭长的芦苇荡子里。农历八月正是秋天芦苇开花的季节,白茫茫的芦花飘飞,对于河上船只瞭望手的视野,提供了相当的遮蔽。
  北面十几里地外,河谷平原边缘的丛林里,还藏着更多刚刚发粮犒赏动员起来的、原本已经归农的孱弱杂鱼,总人数有两万人。
  韩暹这一把,可谓是把他的老底又动员出来了。他最终的决策,就是放太史慈先出货、然后等他进完货回程的时候再截杀。
  湅水只是一条山西大地上的狭窄小河,宽不过二十余丈,水量不算丰富,所以两岸有芦苇荡子的地方,也都很狭窄稀薄。不像河北平原上那些淀湖沼泽的芦苇,能够密密麻麻一望无际。
  这也就意味着韩暹预先埋伏在河边堵截的第一梯队人数不能太多,否则根本藏不住。所以韩暹只能用这些先头部队先缠住太史慈,然后再让二线的部队投入,以免远远就吓到太史慈,给他提前戒备甚至掉头逃跑的机会。
  湅水河谷两岸,是宽度从十几里到几十里不等的肥沃平原,近处都是农田,远处才有山丘起伏和丛林,才能藏后续主力部队。
  不过,韩暹心中也存着一丝侥幸。他来之前已经打听过了,太史慈根本没有专门带护航部队,整个船队就两百多条粮船,以及每船平均不到十人的水手,满打满算两千水手。
  如果韩暹运气好,光靠一开始埋伏在芦苇荡里的七八千人,就把太史慈的两千人船队吞了,那甚至都不用用到后军了。这样一来,后军没有出力,到时候分赃的时候也能少发点赏赐,给嫡系部队多攒点儿体己钱。
  ……
  部队潜伏在芦苇荡里,忍受着中秋仍未消停的蚊虫,自然是苦不堪言。军官和士兵们都变得焦躁、多话,以派遣心中的郁闷,转移被蚊子叮咬得浑身发痒的注意力。
  韩暹身边几个心腹小校,也是一边忍着气拍蚊子,一边忍不住跟韩暹打听:“大渠帅,之前李渠帅打探得消息,不是说太史慈出的货比进的货值钱好几倍么?咱为什么就放过他了,要等他回程来劫呢?”
  “蠢货!所以你们只能当小校,做事都不带脑子!”韩暹原本可以不回答的,但他也被蚊子叮得很不爽,需要发泄一下,所以才开恩骂了下属几句,顺带解释显摆一下。
  “你们要这样想:刘备是为了保护自己粮道,主动杀上门来得罪我们的,不管我们出不出手,刘备都要跟我们过不去。这要是不给他来一下狠的,他还以为他靠着打完李傕后内部一团乱这点强弩之末的劲儿,都能随便欺负咱白波军,所以咱一定要坚决反击。
  但袁绍已经把淳于琼都撤了,最近我也打听得了,袁绍跟刘备约好上党归袁绍平、河东归刘备平。我们要是劫太史慈出的货,那是送给袁绍的,这不是逼着自己多树敌、把原本已经消停的袁绍也得罪了?我们虽然占据本乡本土之利,要是同时得罪刘备袁绍两家,还是扛不住的。
  而且太史慈出给袁绍的货值钱是不假,但我也打听了,里面蜀锦瓷器和其他没用的东西不少,也就铁器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这就不如全劫粮食划算了。因为粮食和铁器可以直接用,别的昂贵珍货饥不能食寒不能衣,还得销赃。
  要是把刘备袁绍都得罪了,我们去找谁销赃?就算有河南的豪商敢接这批货,肯定也要趁机狠狠压价,原本值四队粮船的货,他能给我折价销赃成两队就不错了。我们辛辛苦苦多冒那么多险,最后大头却被那些河南的销赃奸商赚走,我们不成了多此一举、徒为天下笑柄!”
  自古做大盗的人,最恨的就是自己辛辛苦苦抢劫的劳动成果,大头被销赃奸商赚走。
  没文化的小校们听了这番话,才肃然起敬:“不愧是大渠帅,果然眼光看得远!而且连‘饥什么寒什么’的成语大道理都说得出来,连销赃都想到了。咱跟着大渠帅的想法做,总归是错不了的。”
  这边正在吹嘘拍马,远处太史慈的船队终于出现了,韩暹连忙一脚一个踹那些小校的股,让他们消停点儿别暴露,刀出鞘弓上弦准备冲锋。
  ……
  同一时刻,刘备军的运粮船队里,太史慈正在跟徐晃对酌,商讨前途可能遇到的敌情。
  因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战事,他们也不敢多喝,只是拿着一点寡淡的浊酒意思意思,主要是为了聊天。
  太史慈是刘备中平五年追击完青州黄巾之后、滞留东莱离队的。
  而徐晃恰恰是关羽从平青州黄巾的战场转移到河东战场后,才收服的。所以徐晃和太史慈跟随刘备阵营的履历,恰好可以形成时间上的互补。
  这俩人合作了不到半个月,发现了这个巧合之后,倒也挺合得来。主要是他们都发现,可以从对方身上问出很多诸如“我没来之前,主公和其他元老之间有什么密辛”或者是“我走了之后,主公和诸位将领谋士有什么恩怨”的情报。
  虽然功绩、升迁履历之类的信息是公开的,但人在职场,总有很多不为人道的小事儿,知道得多了也便于在主公和上司面前投其所好。
  谁会嫌自己掌握的内部情报多呢?这俩人的“互通有无”,也就一拍即合,以至于这次太史慈甚至敢听徐晃的建议,进行一些有可能会浪费的“多此一举”提防。
  太史慈放下手中的青铜酒爵,看着舷窗外的河水:
  “徐兄,这次的安排,可是你自作主张,连我都为你担了干系,关中目前的赈灾情形虽然已经有所缓解、不急着要粮,但船队水手空跑一趟,也是靡费不少,要是屡屡白跑,浪费的人力船资,可要从你的河东军此前收复安邑的军功犒赏里扣!”
  徐晃笑道:“就算不中,到时候我亲自给大王解释。这些小损耗,大王还是承担得起的。他是大气之人,给我们前军将领临机应变的授权,自然不会追究这些鸡毛蒜皮。”
  原来,徐晃和太史慈之所以有这番对话,是因为徐晃之前劝说他:以他对韩暹和其他白波贼脾气的了解,既然韩暹已经知道之前在安邑县攻城战中,种了疑兵之计,被诈称关羽的威名吓得放弃了县城,那么韩暹肯定会急于找回场子,挽回自己的面子和军心威望的。
  这种找回场子的行径,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劫粮船队。
  所以,太史慈这次回程时,船舱里其实没有运多少粮食,只是外面掩饰了一层粮袋,里面运的都是精兵!徐晃藏了三千人的战兵在船舱里,把安邑周边的守军主力临时抽调了大半,守城的都是些民兵和苦役营。
  袁绍卖给刘备的新一批粮食,目前还藏在安邑城的仓库里呢。
  反正也就离城几十里路,也不怕韩暹突然脑抽去攻城,就算有小意外也来得及回防的。
  太史慈觉得徐晃当时提议的分析有道理,但到了执行的过程中,他还是觉得有一定点不靠谱:“那你怎么就判定当初我去程的时候,韩暹不会来劫、非要等我们满载了粮食回程的时候,韩暹才会来?”
  徐晃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确实拿贤弟冒险了,不过,我至少有九成以上把握。打仗嘛,哪有万全把握的。我估计,韩暹这样的人不敢再冒着往死里得罪袁绍的风险,抢劫你给袁绍的货的。所以他只会抢袁绍给我们的货,反正已经得罪了。
  别看韩暹这人是个粗豪贼首,他也是懂得左右逢源、不该得罪的人绝不得罪的,否则在河东这种迎来送往的交通要津地界,把控关中与关东往来,他能安稳盘踞六七年?真要是见人就抢把事做绝,早就被四方联合围堵剿灭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