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891

  吕布根本没想到曹操还留了那么多状态如此好的生力军,猝不及防之下,仅仅勉力支撑了一刻钟,就全盘崩溃了。吕布带着嫡系的并州骑兵好歹还能跑,但没有马匹的黑山军步卒就惨了,被曹操掩杀到天黑,血染鸿沟汴水,又额外杀死淹死了好几千人,还有数千意志不坚定的原黑山军士兵或跪地投降、或作鸟兽散丢盔弃甲假装成平民脱离部队。
  吕布逃过汴水,一直逃到封丘才站稳脚跟,数了一下兵力,他南征之前的两万八千人部队,只剩了不到一半,总共还有一万二。
  八千嫡系老兵倒是损失不大,还有超过六千五百人活着,但从张燕那儿接收过来的炮灰损失太惨重了,小两万人黑山贼只有六千人还跟着他,其他不是战死受伤淹死就是被俘逃跑。
  许攸听闻败报后,还赶到封丘做好人安慰吕布:“奉先,胜败乃兵家常事,袁公不会怪罪你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如今的交战方式,对于强攻一方有多么不利——
  曹操之前也派主力强攻我的乌巢大营,就被我依托坚固营寨击退了。此战失败,我也有错,我不该告诉你曹营空虚,害你觉得有机可乘强攻的。哪怕空虚也不好攻啊。”
  陈宫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他没有证据,也不敢乱说话。
  而吕布完全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他还是有自尊的,许攸都帮他开脱了,还主动承认承担一部分责任,吕布也无话可说。
  “那就有劳许参军在袁公面前美言几句了,我还是回去当并州防御使,整顿兵力吧!”吕布强行挤出一丝媚笑,把许攸送走后,就气得砸东西喝闷酒,准备撂挑子回并州不打了。
  罢了,平北将军领并州防御使也够了,一两年内不考虑升官了。
  ……
  五月十九日,黄河北岸的黎阳。
  吕布战败、累计折损了超过一万五千兵马的消息,也传到了黎阳,让袁绍军上下颇为震惊。
  袁绍一开始还不信这个邪,如同一个炒股小跌两天的赌徒,还想趁着股价回落补仓、拉低平均建仓成本。所以他命令颜良文丑赶紧继续进攻!
  不过,曹操已经腾出手来,分兵抵挡,阻击了两波颜良文丑的渡汴水尝试,稍稍杀伤了一些袁军士兵。
  但与此同时,曹操也深知袁绍的脾气,知道袁绍是那种贪小到“两个小孩子斗殴,必须由他袁绍打出最后一拳、然后对方就不许再还手”程度的老小孩。要是别人打了最后一拳,袁绍能气得几个月吃不下睡不着心里憋着气。
  所以,曹操击退颜良文丑后,还让曹纯稍微带了几百炮灰(不是虎豹骑),假装轻敌冒进、主动北渡汴水追击颜良文丑。
  这数百骑炮灰当然是全部白给了,被颜良文丑以逸待劳半渡而击歼灭。
  袁绍出了这口小气,总算是心情舒坦,如同一个严格符合“消费者体验峰终定律”的自欺欺人者,觉得坐下来谈谈也是可以接受的了。许攸也趁机在这几天里敲边鼓游说,请袁绍恩威并施收服曹操。
  五月二十四日,司马朗终于在许攸的引见下,得到了拜见袁绍的机会。他还非常会来事地表达了“这个条件是许参军逼迫曹公答应的,否则一开始曹公还舍不得给那么大优惠”。
  袁绍觉得自己多占便宜了,这就像一个讨价还价赢了的老小孩一样很开心,直夸许攸会办事。
  而且历史上鸿沟停战协议西边是刘邦,东边是项羽。现在袁绍得了西边,他就很有心理优势,觉得自己扮演了刘邦的角色。
  “孤有子远,可无忧矣。也罢,看在孟德诚心认错,咱就赦了他,陈留全境,咱也不要了,就以鸿沟为界!不过咱丑话说在前头!以后鸿沟以西,一路往南延伸的土地,都不许孟德染指。鸿沟南北水运,也得我们两家共用。如果我军要运粮运货,鸿沟水道的运能得优先满足我军,我军用剩的才能排给孟德!”
  “骠骑将军大人大量,我家使君定然感恩戴德!”司马朗歌功颂德,代替曹操答应了。
  数日之后,袁绍接收了曹操许诺的停战条件,就撤兵北归,解散了动员。
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韩遂的最后一战
  六月初,袁绍与曹操达成分赃协议后仅仅七八天(瓜分条约是五月二十四签订的),两军停战的消息,终于传遍了周边诸侯。
  袁术与刘备、刘表几乎是同时得到的消息,最远的孙策,也就再过两三天就该知道了。
  协议内容是保密的,但停战这个事实是公开的。
  各方诸侯的反应不一,但都是比较惊讶,随后又觉得情理之中、迟早的事儿。
  只不过比预想的来得更快,让其他想坐山观虎斗的诸侯有点不爽。
  最不爽的就是袁术了,因为就在停战后的次日,曹操又散布出来一个消息:他不打算继续向西发展了,也不会再管不该管的闲事,而是高调正式宣布了往东进发、开拓海贸,甚至开拓三韩的计划。
  有些东西不用明着说,但曹操至少是拿出了真金白银重赏求贤,发掘航海人才与造船人才、精通海商的贸易商人,给他们各种最优惠的税收条件,给启动资金,各种扶持。
  这种扶持,其实从去年冬天农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还是没敢彻底、全面地投入,也没有宣传,只是有限偷偷地干,弄些花钱粮还不太多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曹操也担心太早把过多资源往东进战略上押,会导致他面对袁绍入侵时的抵抗力量被分散削弱。现在袁绍停战协议打成,再无后顾之忧,才算是全力发力。
  就在这半年里,郭嘉给他物色到了一些徐州本地的、以及南边扬州来的航海、水军人才。其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人才,名叫陆逊,是被孙坚所杀的前庐江太守陆康的孙子。
  加上当时孙坚把长沙郡卖给了刘备、刘备也给了孙坚大笔钱粮让孙坚能摆脱袁术的断粮控制、放开手脚开拓地盘。所以陆家人算是跟孙家和刘备都有点仇,实在没办法只好投曹操了。
  当然后来陆家留在吴郡的族人也重金买通过死士,在丹阳战役的战场上刺杀了孙坚,双方的仇怨也算宣泄掉了大半,那些动手的吴郡陆氏族人也被孙策冤冤相报杀了很多。
  陆逊是在郭嘉张贴出“航海人才求贤榜”的情况下,主动找机会向郭嘉毛遂自荐的。之前他也尝试过接触其他曹操麾下谋士,但因为曹操当时没有航海富国的国策,看陆逊才十三岁小毛孩一个,根本不予理睬。
  郭嘉这次也是病笃乱投医了,北方实在找不到航海水军人才,陆逊自荐后郭嘉考核了他一下,发现这个少年人居然天赋异禀,航海治水军之才已经不下于北方的普通将领了。就给他一个基层官职破格练练手,给他一些刚刚造出来的、带稳定鳍的仿辽东沙船,让陆逊带着试试看为曹操经商探路,把广陵和河北的货物互通有无,顺便锻炼海船水手队伍。
  考虑到大海茫茫,郭嘉也不知道陆逊会带着商船队到哪里,所以为了安全起见,陆逊那个才八岁的小叔叔陆绩被扣为人质,陆家其他一些族人后裔也一样处理,都留在曹操的根据地鄄城读书。
  派出了陆逊帮他打理一部分海商船队后,曹操愈发觉得航海这事儿实在花钱太快,要靠利滚利扩大规模,着实发展得太慢,难以追上刘备和糜竺这些先行者、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而且一开始探索阶段,几乎个把月就海难损失一条船两条船的,连船带货带水手都葬身大海,风险太大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历史上在西方世界,航海业就是最早催生公司制和股份制的东西,就是因为航海风险大利润也大,需要分摊风险。
  换做其他时代环境,华夏的诸侯君主是绝对不会把脑子动到航海开拓富国强兵的方面来的,因为诸侯都会厌恶损失。
  曹操这次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袁绍刘备孙策刘表都还有开拓空间就他没有,皇帝在上又不能发动战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才逼得曹操往航海上死磕猛砸资源和执行力。
  前期损失已经承受,经验也积累到了,再不投入的话,船沉人亡换来的航海经验技术、锻炼出来的团队,就白费了。
  于是曹操赶鸭子上架地因为这个原因,走上了一条原本历史上的老路——他设置了发丘都尉、摸金司马,在195年秋天率先把芒砀山上梁孝王的陵偷偷挖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盗墓找财宝补贴航海船队建设的不归路。
  同时,还宣布了禁止治下官民厚葬之风的教令,凡是民间有拿财物厚葬的,一经发现就抄没家产。
  而考虑到百姓选官原本主要靠举孝廉,很多人为了表现自己有多“孝”,为了当官,依然前仆后继地恨不得把一半家产给老爹陪葬来显示自己很孝,曹操不得不事急从权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废除了兖州、徐州二州境内各郡选官的举孝廉制——注意,这并不是废除“察举制”,只是废除了察举这项制度中的“孝廉”这一个科目。
  毕竟曹操还没有资格直接变法到废除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程度,那样的话肯定治下又会群情汹汹给皇帝号召其他诸侯制裁他的借口了。曹操依然坚持察举,但从举孝变成举贤举才,也算是打个擦边球。这个改革后来让曹操在士林中名声愈发臭不可闻,但好歹没激起兵变,他的地盘也稳住了。
  原本的历史上,发丘摸金都是为了跟吕布在徐州的绞肉厮杀导致民穷财尽、军粮都没得吃了,才出此下策的。这一世曹操统一徐州更早,又从194年开始洗心革面搞了屯田,所以缺粮导致人民相食的悲剧倒是多多少少避免了,发丘发来的钱就搞航海吧。
  有了这样的决心,曹操总算是在后来天下诸侯休战期的两年内,靠着海贸利润,把前期投入的本钱连本带利捞回来了,还开拓了去三韩的航路、锻炼出了一支稍微能看的海商海军人才团队。
  当然了,毕竟是百年的海军,曹操仓促上马,两三年内比刘备糜竺更弱,还是没办法的。
  至于为什么他只能设“发丘都尉”和“摸金司马”而不是“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道理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一世的曹操没资格挟天子以令诸侯嘛,皇帝都不在他手上,他整个阵营的封官名义都低了两大截。曹操本人也只是征东将军、牧兼二州,乱封点臭不可闻的都尉就不错了。
  ……
  六月初三,南阳宛城。
  袁术了解了曹操的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操作后,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曹操跟袁绍和解了,开始休养生息了,将来他还怎么趁着曹操虚弱背刺?
  在袁术眼中,曹操本来就是袁绍的小老弟,这俩人对打就是对袁绍阵营的内耗,袁术求之不得。
  现在敌人的内耗结束了,曹操还宣布自己另有发展的出路,岂不是全天下只剩他袁公路一家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
  他立刻招来谋士杨弘、阎象,商议对策。
  “如今天下已成东周之势,各方诸侯因董承挟天子在上,不敢无故相攻。诸侯皆有出路,唯独我等坐拥豫州、荆北、扬州江北之地,不得伸展。孙策虽然托名服从,但只要天子在一日,孙策就各种借口不以兵马钱粮助我。
  长此以往,我军只有盘踞豫、扬二州,兼有南阳,不如刘备袁绍还能开拓,如之奈何?阎象,你正月的时候送吾女至雒阳、给天子为妃,如今可有消息?她在雒阳宫中是否受宠?有没有被董承的那个侄女隔绝内外争宠?只要抓到把柄,我就以讨伐董承之名,清君侧!取司隶!尔等以为如何?!”
  “主公不可啊!”阎象哭丧着脸苦劝,“听说陛下最近谨慎小心,对于各方诸侯送入宫中的妃嫔,都是雨露均沾,一个也不敢得罪。如此形势下,我军怎能兴无名之师?
  更何况,董承只是去年在弘农时,略有跋扈专权,如今天子回到雒阳,董承也收敛了一些,京畿周边防务兵权,推大将军朱儁为首。只要朱儁尚在,主公就是说董承隔绝内外欺君挟君,天下也没人敢信的。到时候朱儁振臂一呼,证明实情,恐怕我军尽为众矢之的矣!”
  不得不说,阎象这人还是有点眼光的,虽然那次被诸葛亮虐得很惨,但判断国际形势的基本功还挺扎实。
  袁术被阎象、杨弘苦劝,才认识到眼下这事儿确实不可为,就算己方吃了亏也得忍着。
  朱儁不死,不能发动!他叫那个恨呐!白白看着别人开拓种田。
  杨弘等阎象承受了主公大部分的怒火后,也苦口婆心地稍微说了两句:“主公,富国强兵,未必在于征战开拓州郡。豫州本为天下最为富庶、人口繁多之地,桓帝年间,豫州户口七百四十万人,比袁绍治下的冀州人口最多时,还要多二三十万。
  可如今袁绍治冀州,依然有六百万人,我们豫州只有袁绍冀州一半的人口了。当年波才的颍川黄巾、汝南葛陂黄巾、黄邵、何仪……反复拉锯,死者、瘟疫病没、饥死饿殍,十年间何止三百万!
  只要我军明年开始,学曹操去年就在兖州徐州实施的屯田之法,安抚流民,恢复耕作,多屯粮草,将来战端再起,只要存粮充足,就能多征发百姓从军,那也是对国力的加强,何必非要打仗去掠夺呢。”
  这番话袁术很不爱听,但他还是捏着鼻子承认了——天下诸侯,就他最不配说“我自己的地盘已经整顿好了,该往外打了,没有别的发展提升空间了”。
  两淮被他搞成一团烂地,还不好好发展生产!
  袁术悲悯地闭上了眼睛,不甘地说:“那就组织百姓,好好屯田纳粮,咱也息兵养民,以待朱儁那个老不死的归天!”
  从那天起,袁术恨不能自己搞些木头小人,贴上朱儁的名帖搞点巫蛊魇镇的事儿,咒朱儁快点死。
  ……
  袁术在宛城抓狂的同一天,长安城,未央宫中,刘备也召集了一些人在长安的心腹谋士,一起讨论“袁曹停战协定可能造成的影响”,商议己方阵营的对策。
  说句题外话,自从去年腊月,刘协从弘农启程去了雒阳之后,刘备阵营内文官们对皇帝的诸事情上报频次也少了一些,不用像去年那样经常请示,哪怕是名义上的请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