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891

  总共一千五百里的距离,这个战略纵深已经不亚于马超从张掖郡追到居延海了。赵云的优势是有水量充沛的珠江可以利用,缺点则是只要离开了珠江,就会进入山区的原始热带雨林。
  绝对不能跟士燮拼兵力和后勤的消耗,赵云唯一的机会就是擒贼擒王,把他如今彻底占据大义名分的优势发挥透——
  王朗在公开场合触死,已经彻底撕掉了士燮政权的合法性,士燮就是叛汉。所以只要把士燮斩首了,剩下的交州兵就没有主心骨再反叛朝廷,可以攻心拿下。
  ……
  郁林城池不坚,攻城器械的准备工作两天内就完成了,然后部队就开始砸墙,攻势看起来挺顺利。
  不过,赵云军中的部将们,对于赵云的战略安排,却有些不同的声音。
  十一月初五,攻城开始的日子,一早的日常军议结束之后,周泰、霍峻都各自领受了攻击任务,按部就班展开攻打。
  部将当中资历最浅的魏延,特地留了下来,想提一些意见。
  魏延从军也有三年了,被提拔为军官跟随赵云也有两年半了,如今总算是虚岁二十,弱冠之年了。当然北伐的时候魏延没有参加,跟其他荆州将领一样留在了地方上镇守。
  靠着两年前走灵渠和桂林漓江绕后搅乱张津腹地的战功,魏延现在已经积功升到了别部司马。按说距离赵云这种已经是安南将军的高级将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赵云还是给他机会参加作战会议。
  此刻,魏延趁机说道:“将军,我知道咱原本是鉴于初秋那次教训,因为船只和水军不够,所以不能沿海岸航路补给、由合浦进攻交趾,这才改走郁水,稳扎稳打。
  可是,如今王使君被害,士燮彻底失去了大义名分,我们只要攻下龙编,擒贼擒王,其余各郡肯定会望风而降。我军是不是该重新考虑沿海补给进兵?
  我听说龙编县就在红河北岸,如果沿着海岸行驶到红河口,逆流而上到龙编城下,围攻坚城得手,士燮可一战而定。能走海路的水手、船只不足,咱可以另想办法筹备。
  要是坚持走郁水,最开始这一千多里倒是比海路好走。可是到了郁水源头、翻过谅山之后呢?那就是三四百里的山区雨林,运粮极为艰难啊,跟海路完全不能比。”
  赵云听了,忍不住想笑:魏延这厮!两年前灭张津的时候,被他绕后偷袭占了便宜升了官,结果不但没改,反而愈发沉迷于此变本加厉了。
  那次还只是利用秦始皇开凿的运河灵渠和桂林漓江绕后,这次都病情严重到想直接渡海去偷袭了!
  赵云沉着脸敲打道:“你以为我没考虑过么?可是我们自从前年年底拿下苍梧、南海之后,南海郡还一度是区景所辖,此后大王忙于北伐,我也去了一年北方,对南海郡民政军备没有过问。
  番禺的海船和水手,还不如交趾等四郡的多。你可不要小瞧了士燮的水军,我听说士燮早年就经营朱崖,那都是要渡海而去的,他还跟林邑国贸易多年。林邑地貌狭长,也没有内河贯穿全境,所以商旅全靠沿海海船。士燮的海路水师实力,远胜于我军。
  要是千里奔袭龙编,我们就算行动隐秘第一趟不被发现,最多也就是把兵力和第一批粮草军械顺利送抵红河前线。可然后呢?要是围城需要很久,要是面对数倍之敌无法力战强攻城池,我们的军需怎么办?
  指望海船回到南海郡、运上第二批补给,再去龙编前线?到时候还不是被士燮的海船水军严密搜杀,半路遇害。龙编城下的部队,恐怕也就粮尽被士燮所灭了。
  再说了,将来就算咱要利用海路运粮,至少也要我们陆路稳扎稳打杀到龙编城下了,把后路占领区打通,再把红河河口那两个县曲阳、朱鸢占领,确保士燮的海船水军失去了根据地,无法时时刻刻窥测我军的沿海动向,才能考虑海船补给,你太冒险了。”
  魏延有些不甘心地说:“我听说……辽东糜府君,似乎与大王交情不错,他的商旅也多愿意跟我军做生意、互通有无。为什么几个月前没想过问糜府君买些船只雇些熟练的跑海水手呢。”
  赵云:“你这人啊,一知半解,根本不懂水师,就来瞎出主意。我虽然也不懂水师,可我会问懂的人。糜府君那些商船队的管事,甚至跟着糜府君管过海船水军的太史子义,我都有结交过。
  去年北伐的时候,子义就跟我讲过很多海船的门道。糜竺的海船,都是平底沙船,不像我们在南中永昌郡等地造的河海两用船,有龙骨,还相对底部狭长。
  平底船只适合黄河流域出海的海域,因为黄河泥沙众多,中原之海千万年淤积水浅,多有涌浪,就得平底船。
  到了长江口,甚至再往南的海,因为江水清澈、海洋开阔,不会淤浅,需要的船型是另外一种。糜竺的船队走海路,最南只到长江口,然后就是进入江里做沿江城市的贸易。
  再往南的海,糜家船队是不来的,子义说,当年一开始有不信邪的,后来都失事沉了好多条,才吸取教训。”
  中国古代的海船,历史上后来随着南方的开发、经过六朝和隋唐的发展,就演变出了沙船和福船两大派系,沙船平底,福船狭长底,沙船跑黄海渤海,福船跑东海南海以及远洋,分工非常明确,平底小船到远洋容易翻沉,这都是常识。
  原本汉末的人是不该知道这些的,但谁让糜竺因为李素的点拨,提前把海商科技点多了呢。只是糜竺出身徐州,现在又去了辽东,所以地理环境和海况决定了糜竺点的肯定是沙船科技树,而福船则完全不会造。
  相比之下,还是李素让李恢在南中造的、从怒江进入印度洋的商船,反而更贴近福船,还有龙骨。
  赵云到底是朋友多,北伐期间跟太史慈交流了不少经验,一对比之下,就暴露出魏延的眼界狭窄了,谁让他官小信息来源渠道少,触及知识盲区了。
  赵云看魏延收敛了不靠谱的想法,冒进之心也收敛了,觉得敲打有效,就给魏延重新一点希望:
  “你想的那些,虽然不能用,但方向是好的,以后沉稳一点,别弄险冒进就好。你担心的陆路进攻过了谅山后山区密林运粮困难的问题,我其实已经另有安排,不会耽误将来最终围攻龙编的。
  甚至我们现在就是要走陆路大张旗鼓,吸引士燮的注意,最后的奇兵才越有可能得手。
  最后,再告诉你一个消息,就算糜竺的船,能够在南海航行,我们今年也请不到糜竺千里迢迢派海船还增援了——
  我出兵前不久,刚刚得到一条长沙巴丘那边,兴霸报回来的军情,就是来巴丘进货蜀锦青瓷的辽东商船队带来的。
  消息里说,曹操这厮,经过一年多的蛰伏隐忍、尤其是今年仲夏跟袁绍重新实现和平后,也在东海郡疯狂造船开拓。现在糜竺的商船队,已经感受到来自曹操在东海上的压力了。
  曹操的海船虽然少,却突出奇兵,沿着青州半岛东渡三韩,还击破了耽罗郡守公孙度。公孙度当初只有五百户军民、被糜竺流放去的耽罗岛。
  公孙度在那儿拓荒也不过三年多,才刚刚兼并了岛上的土人部民,以及三韩南部耽罗对岸一些沿海部落,扩展到七八千户势力。曹操军在一个少年水师军官陆逊的帮助下,把于禁的人马送到耽罗,很快就征服了公孙度。
  公孙度现在已经臣服于曹操了,有了他的耽罗这个跳板,曹操对青州与三韩之间的封锁更强,糜竺想南下行商的难度都变大了。
  现在要进货蜀锦和青瓷转卖给袁绍的辖区,有些都改走黄河,到河东安邑找翼德要货,都不敢走长江去长沙巴丘港进货了,未来的东海贸易之利,肯定要被曹操分走一部分。”
第五百三十九章
给你机会跑你不跑
  赵云持重沉稳地否决了魏延的“分兵沿海滨路线奇袭龙编”建议后,也就意味着士燮留在合浦方向的二弟士壹会被赵云直接绕过去,无所事事。而四弟士武在郁林的部队,会遭到决然的全力猛攻。
  当天上午,太阳还升得不怎么高,汉军就早早地发起了攻势,投石车泼洒出的碎石如雨而下,把夯土木桩城墙后面列阵而守的士家军砸得头破血流。
  赵云的部队,这次使用的投石车数量规模,比汉军以往的作战都要夸张,显然是最近几个月经过了充分准备的。而且赵云用的投石车很多都小型化、轻量化了,相对便携,可以整体移动。射程和威力虽然变小了很多倍,大部分无法砸破城墙,但用葡萄弹杀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种东西的出现,赵云也是最近几个月,集中了军中的工匠,把自己的需求拿出来让匠人们讨论,看看能不能实现。因为改良比较小,原理上并没有什么划时代的创新,所以工匠们倒也按甲方需求鼓捣出来了,毕竟只是个变种而已。
  如果有穿越者们能够看到赵云拿出来的小型化新式投石器,一定会觉得奇怪——这玩意儿不是跟历史上宋朝的时候,西夏“泼喜军”用的移动式投石器差不多么,每次只能丢两三斤一把的小石头。
  当然了,历史上西夏人泼喜军是骆驼背着弹性蓄能的扭力投石器,而李素鼓捣出来的已经是杠杆配重式投石器,比历史上西夏人的更先进。现在赵云要改良,当然也是在杠杆配重式的基础上小型化,所以跟西夏货并不完全相同。
  杠杆配重式的技术含量相当于宋末元初,更为高级,降版本小型化研发难度自然可控。
  密集的石雨把城头砸得鬼哭狼嚎。无数拿着淬毒弓箭、穿着麻布衣服的弓手,试图上墙补位战友战死后留下的空缺,却很快被再次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不过,为了确保这些士家军弓箭手不至于远离城墙躲避石雨,汉军也保持了一定的试探性近战的部队,时时刻刻有人举着大盾冲城。
  一些身着轻甲的汉军先登士兵,因为盾牌遮蔽不够严实,被毒箭射中后,往往很快口吐白沫。
  只有那些穿着铁甲还以盾护住脸、手的重步兵,才能在麻纤维的毒箭绳弓百般攒射下依然无恙。但即便如此,他们的样子还是非常可怕,有些士兵退下来的时候,浑身铁架、盾牌插了比豪猪还密集的箭矢。
  而且穿着铁甲的士兵还有几个非常痛苦的点:
  首先就是太热,哪怕腊月里气温已经跌到三十度以下,穿上里面的麻衣内衬、外面再罩铁甲,还要作战剧烈活动,不到半刻钟就热得跟汗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其次,脱掉铠甲的时候还要防止闷热突然解除导致卸甲风。因为汗水太多比洗了澡还厉害,导致战前涂抹过地防蚊虫的花露水也彻底失效了,得重新立刻再涂抹——这些注意事项,都是两个半月前,赵云那次失败的试探性进攻后总结出来的。
  那一次,最初一些被昆虫叮咬传染热病的士兵,就是穿着铁甲、出汗过多后没有补花露水驱虫的,后来成了营中的热病传染源。
  赵云没那么多花露水给所有士兵都每个时辰补一次,就定为“铁甲兵每次卸甲后要重抹驱虫水,不穿铁甲的可以不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那次冒进虽然是鲁肃的怂恿,沉不住气,导致白白热毙了荆州兵四百多人,但至少总结了经验教训,知道了两广热带雨林作战的注意事项。
  但是,士武却不知道汉军吸取教训那么快,他还沉浸在他二哥士壹两个月前传授给他的“如何耗死北方部队”的心得中,难免有些轻敌了。
  ……
  半个上午的进攻,虽然没有破城,却也造成了士家军相当的伤亡,交换比非常难看。
  眼看大约巳时末刻即将午时,汉军忽然解除了攻势,既不丢石头也不冲杀了,全部退下去回营午休整整两个时辰,要未申之交再出来厮杀(下午三点)。
  这显然也是学乖了的表现,就跟后世工地上的民工,天热太阳猛烈的日子盖房子,中午能午睡好几个小时,早晚凉快时才猛干。
  今早城头负责督战的,是士武的侄儿士徽,士徽也是累得不行,吨吨吨喝了两陶罐凉水,趁着午休回来跟叔父诉苦,讨论是否要另外部署。
  士徽诉苦道:“叔父,赵云的攻势太猛烈了,他还给适应荆南本地气候的土人士兵发放了铁甲,重奖激励土人士兵担任先登吸引咱的毒箭,让咱的弓弩手不敢下墙躲避,他好远程猛射杀伤我军。
  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啊,此处还是郁水中游,汉军补给太便利了,从番禺沿江运来矢石源源不绝,我军将士们砸都被砸死了。”
  士武听了颇有些意外,因为侄儿说的这些情况,跟他从二哥那里听到的完全不同:“你是说,赵云这次的矢石猛烈了很多?
  怎么会呢,八月的时候,二哥在番禺,见到的就是荆州兵大量配弩,那些北方佬还以为弩的劲力射程远比我们的麻弓毒箭厉害,就能欺凌我们南军,结果还不是没几天就弩弦受潮纷纷报废?
  赵云这是没吸取教训呢,咱一定要顶住,扛过这几天,等他军中军械的牛筋弦全部糟朽受潮,就是我们毒箭再次大显神威的时候了。”
  原来,士武之所以一开始有胆子死守郁林,就是夏末赵云那次失败的试探给他的信心。他们知道了赵云部队军械补给上的一个弱点:凡是使用动物筋腱作为弹性势能蓄能的武器,最怕的就是极度潮湿炎热的作战环境。
  之前刘备军攻打南中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很多牛筋弦的弩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南中当地人之所以用麻纤维拧成弦的弓,一方面固然是南蛮机械制造水平不如汉人,另一方面也是气候决定了弩寿命太短。
  但南中毕竟湿热还是不如交州,昆明盆地这些地方还是比较干燥气候宜人的。所以那次汉军的强弩好歹是撑到了战役结束,哪怕战后弦再报废。
  这一次,汉军引以为傲的、几百年来作为对抗蛮夷戎狄的第一利器,弩,在湿热的交州战场上终于彻底废掉了。
  赵云无弩可用,又不会给弓箭的箭矢淬毒,可不就全面落於下风了么?还拿什么强攻?
  要是李素能亲自督导这场战役、得知这个细节的话,说不定会感慨:上辈子玩过的那么多全战游戏,果然还是早年的《罗马:全面战争》在武器天候方面做得比较真实,罗马全战上就设定遇到雨天扭力投石车和扭力弩炮无法使用。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赵云此次有备而来后、搞小型化投石器非要搞杠杆的。要是也弄任何需要动物筋腱提供弹性势能的扭力装备,到这么湿热的环境一样报废。
  而杠杆式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它的储能部件都是刚性结构的,靠的是重力势能发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