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91

  李素不由对对方的作案动机有些想不通。
  关羽一眯眼:“这就不知道了,我刚才在船头远远看着,就注意到那书生一伙一直偷偷跟着你,但这书生还不足为惧,后来的那个赶牛车的斗笠壮汉,才非易于之辈。”
  李素被这么一提醒,才回忆起:“这么一说,这书生好像还略有些眼熟——昨日我在卫兹的商号里闲逛,巡视卖书的情况,好像就见过一眼。但这书生应该没跟我搭话,直接买了好多套书就走了,这能有什么仇怨?那个壮汉,倒是从未见过。”
  关羽冷冷一笑:“等着看便知晓了,我看,那书生身边别的随从,都不是咱的亲兵对手,所以他昨日就算想找茬,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才请了那壮汉,今日再来——
  既如此,我的兵刃也不要露白,就揣一口腰刀,免得对方警觉了。他那牛车,分量就不对,酒坛估计都是空的,但车里应该藏了兵刃。”
  关羽说着,对着牛车的车辙印一努嘴。
  李素暗暗佩服,不愧是杀人被通缉流亡多年的,江湖经验就是丰富,今天恐怕是遇到了关羽的同行了。
  想好了应对之策后,李素先上船穿了一件皮甲在身、外面再罩袍,然后默许关羽先把主武器留在船上,故意卖个破绽,只挎一口腰刀、带着几个亲兵,故意往码头边一条冷僻的无人小巷里钻,引诱对方暴露。
  反正有关羽在,自己又偷偷穿了皮甲,李素对自己的安全还是有信心的。
  他其实更想穿铁甲,更苟一点,不过铁甲太宽大,没法隐藏在衣服里。
  所以李素只能像那些穿了吉利服的人一样,不得不为了更好的隐蔽性,而忍痛放弃护菊神锅。
  果不其然,李素一行走进小巷,把背后卖给敌人后,那个书生很快带着仆人从后面堵上来。
  不过,后续的发展倒是让李素有些没想到,敌方居然是先礼后兵,先跟你讲道理:
  “站住!你这有辱斯文之辈!今日把话说清楚了,你为何冒人之名、辱我师尊!否则,我可要报辱师之仇了!”
  李素闻言转身,着实惊讶,手也下意识摁住了剑柄,虽然他的剑就是装饰,拿着也打不过什么人。
  “这位兄台,你是在跟我说话?令师是谁,我根本就不认识。”
  那个书生年约二十,冷哼道:“哼,还说不认识——那你为何冒他之名著书?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吴郡顾雍,此番护送恩师回乡。
  这陈留郡中,居然到处贩售署名我恩师与什么钟繇的《孝义录》。他从未写过这种言语俚俗、粗鄙无文的文章,你们冒他之名,岂不是侮辱了他的文采!快说,你既售此书,你是不是便是那个钟繇贼子!”
  李素一阵懵逼,这才反应过来。
  原来,《孝义录》的第三卷,是李素亲自写的,上面也署了李素的名字和钟繇的名字。因为这一卷有刘备的事迹,李素必须亲自揣摩。
  但《孝义录》的上中两卷,完全是记载的前人的孝行故事,是拿来水字数、把刘备的事迹混入其他本朝先贤当中,让刘备蹭热度的。
  傍名人用的这两册,李素就没亲自完全过问了,最多是钟繇写的时候给点文风灌水润色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反正这些事迹本来就是陪衬的。
  而钟繇因为被李素带坏了,发现了“作者署名傍名人”的好处,所以在写上中两卷时,李素明言他自己不需要署名,钟繇就傍了蔡邕的名声——当时他给李素的理由是,这里面一些孝行典故的素材,确实是他早年在太学读书时,从蔡邕那儿学来的。
  这就好比后世写论文时,素材是别人的,你署名时挂个“某某某对本文也有贡献”,理论上也没错。汉朝人又没著作权概念,钟繇直接就蹭了导师的名,模糊处理成合著,以提高书的销量。
  后来书卖出去之后,李素也给过钟繇一小部分分红,大约就几个百分点,所以钟繇也颇为这波操作窃喜。
  没想到,今天来到这陈留郡襄邑县,居然被正主找上门来维权了。
  李素这套书的措辞还是比较庸俗的,比汉朝时候其他人的故事杂记水很多,从文笔角度来说,顶级名士确实不愿意跟这种水文扯上关系。
  就好比后世顶级知名作家,说我明明是拿雨果奖的,你居然污蔑老子是写畅销书、媚俗迎合市场的,这不是侮辱么?
  李素知道这事儿稍微有点理亏,也连忙解释:“原来是顾兄,这其中多有误会,在下中山李素,并非钟繇。我写的书可没有骗署蔡议郎之名,至于钟兄写的那两卷,他只是跟我合著,我只是帮着贩卖,也不是求财,纯粹是为了宣扬文治、教化孝义。这事儿我代钟兄道个歉,备一份赔礼,便就此作罢,可否?”
  顾雍怒气稍息,但随后又反应过来:
  “你不是钟繇?那你跟钟繇合著,为何默许此事,也不纠正于他,还不是看在蹭了名师之名可以获利!你从中得了好处,便是同谋!
  不过念在你不是蓄意侮辱,今日我不取你性命,你最好乖乖跟我走,到我恩师面前磕头赔罪,若是他亲自宽宥于你,我便不再纠缠!否则,辱师之仇,九世尤可报也!”
  顾雍说着,比划着抽出剑来。
  李素冷笑一声,他当然不会任由别人逼着磕头认错了,不过既然理亏,他也不想彻底撕破脸,只是脑中想着对策说辞。
  只是他没想到,旁边的关羽一开始一直挺有耐心,但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不过就是冒你师傅的名出了本书,能辱没到多少?说你写畅销书就是侮辱你了?你丫的一群名士就是矫情!
  关羽这人素来傲上而不忍下,喜欢成教自考、鄙视名士商业互吹。听顾雍叽叽歪歪到这一步,终于忍不住了:
  “伯雅要走,谁人拦得住?那姓顾的,你别装了,我知你今日如此有恃无恐,是仗着你请了游侠。”
  关羽说着,把佩刀往胸口一横,意思已然很明显了。
  顾雍背后远处,那个一直靠在牛车上遮着斗笠的猛汉,见状也把斗笠一撇,抽出原本遮在斗笠帽檐下的匕首。
  说是匕首,倒也有一尺半长,比腰刀短不了多少,但毕竟还是短了。
  所谓一寸短一寸险,当然要先下手为强,否则等关羽出手就更没希望了。
  那人直扑过来,直接一匕中宫直进,妄想暴起发难制住关羽。
  刚才雇主顾雍的话他也听了,知道顾雍已经不想杀人,但不制服关羽的话,其他一切都免谈了。看在顾雍诚恳、出手阔绰、事儿又占理的份上,他还是很想行侠仗义收完尾款的。
  “铛!”地一声大响,关羽的佩刀与对手的剑匕相交,两人都是微微一震,心中颇为惊讶。
第五十三章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此人武艺竟与我相去不远!”
  刀剑相格之后,关羽那一直眯着的眼神,忽然就睁大了几分。
  两人飞快地交换了数招,都是势大力沉、利落刚猛的杀招,没有花哨的修饰,随后各自后跃一步,稍稍拉开距离。
  关羽很快就判断出,眼前这人的气力,尤其是爆发力,跟他不相伯仲。
  至于耐力,对方应该略逊一筹,因为孤注一掷的连续数击不中之后,那人已微微露出些浮躁之气。
  而且相对而言,关羽最擅长的还是马战的长兵器。此刻用短佩刀,无法充分发挥其武艺,完全是一开始为了示弱诱敌所致。
  若是在战马上用长兵器大开大阖正面决战,关羽自问可在五十招内击败对方。
  当然这也只是关羽自己的估计,因为他还不知道对方马战用什么兵器。只是从对方招式分析,应该不是惯用长兵的高手,反而像是大哥刘备那样双持两把短兵的套路。
  关羽知道一时收拾不掉对方,抽空给旁边亲兵使了个眼神。
  亲兵都是跟了他两三年的,立刻心领神会,把李素护在身后,缓缓绕过二人,往巷口退去。关羽刚才搏战之间,已然巧妙地跟对方调整了身位,挡住了巷子一侧,让对方无法截击。
  至于顾雍身边的随从,显然不是刘备心腹亲兵的对手,根本不可能拦得住。
  李素渐渐退到巷口,背后就是码头上的船了,足以确保安全。
  对面那个壮汉,也知道顾雍已无直接杀人之心,便也不愿搏命截击,见状只是微微放低剑匕,先是若无其事地吐槽了顾雍一句:
  “姓顾的,你说好了只要对付十个亲兵,擒个欺世盗名的书生,这猛汉是从何处冒出来的?区区五金,我可不行这个侠了,得再加五金。”
  “你你你……亏你以游侠自居,怎可言而无信?”顾雍顿时有些书生意气发作。他毕竟才虚岁二十,还没有养成后来的淡定工夫,被人临时讹诈加钱,颇感生气。
  “谁言而无信?是你没打听清楚。”壮汉理直气壮地自辩,看顾雍也没加钱的意思,他索性就趁机收手,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兀那红脸汉,我今日是来擒人的,兵刃不趁手。既然他俩也没搏命的恩怨,咱便就此作罢——若有趁手兵刃,你未必胜得了我!”
  他心里想的却是:就那点定金,情报还有误,咱出了一次手,也对得起那点小钱了,定金那两个饼也不用退了。
  关羽眉毛一挑:“伤人不成,这就想走?你说兵刃不趁手,莫非我兵刃便趁手了?若以侠士自居,换了兵器再与我一战!我乃河东关羽,可敢留下姓名!”
  壮汉哈哈大笑:“你要讨口舌之利,便随你去,我还会留下等你们算计不成?”
  壮汉心里清楚,他现在怎么也算是个收钱作案的身份,而关羽倒像是军官,就算打得过也不宜拖延。
  贼不与官斗。在江湖上混,哪能为了一句挑衅的话就留于险地,那种不能忍一时之气的人早就死了,能活下来的多多少少会灵活变通。
  不过,为防关羽追赶,趁手兵器还是要拿的,壮汉以剑匕护身,缓缓退向牛车,迅速取了两把兵刃,拔腿就跑。
  李素一直躲在亲兵身后观望,他至今还没猜出对方身份,直到对方取出兵器,他才略觉恍然。
  因为那兵器实在是少见。
  “双铁戟?莫非是典韦?”李素心念电转,立刻请求关羽,“云长快追!”
  关羽看典韦接近牛车时,就已经判断出对方是要取兵器,但关羽性情倨傲,也不直接阻止,而是转身奔回码头,上船取了青龙刀、牵了战马。
  这一耽搁,对方已经逃出近百丈远。
  但好在襄邑城本就是在睢水南岸,紧靠着睢水作为护城河,码头便在北城门外。典韦沿河狂奔逃脱,并无岔路,关羽和李素等人取了马后,立刻就狂奔追了上去。
  “你……你说好了要到我恩师那儿备礼赔罪的!无信小人,连自己说的话都不算数么?”旁边的顾雍看着两拨人先后都跑了,就他自己被晾在原地,一时不知如何收场。
  这事儿搞得,简直如同闹剧。
  就算李素不肯去蔡邕住处磕头赔罪求蔡邕宽宥,好歹提个礼物说几句软话啊!那是李素刚才自己提的!
  顾雍呆在当场,跺脚叹气,把牛车上刚才碰下来的几个空酒瓮碎片,一脚一片踢到河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