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891

  一切最终如何,小丑究竟是刘备还是袁绍,还是得看实践的检验。
  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196年九月,河套地区的战云已经彻底密布,当地的后勤压力也开始显现。
  加上之前变法消息的刺激,天下诸侯都盯着河套战场。虽然消息传递不是很及时,但至少都好奇“刘备的这次变法,究竟会不会对他对偏远地区用兵的后勤效率带来真正的提升,还是反而造成舞弊灾难、行政效率低下”。
  ……
  九月初二,银川郡,银川城北的大营内,马超正在进行战前最后的秣马厉兵。
  几个月前,马超在银川郡只驻扎了不足万人的骑兵,不过自从七月份以来,因为胡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部队规模越来越大,马超也及时进行了增兵,在银川郡的汉人骑兵一度增加到两万多人。把好多去年从郭汜那儿俘虏来的西凉军最后的骑兵精锐骨干,也都拍了上来。
  马超的增兵,导致双方的战力比例并没有越来越悬殊,胡人一方没有绝对把握,也只好继续不断增兵,战斗也就一直没有全面爆发。
  如今,在银川郡以北的贺兰山黄河谷口,以及银川郡以东隔着黄河的河套高原,都已经聚集了各超过五万人的胡人军队,数量还在膨胀中。
  他们暂时无法强攻银川郡,就想再消耗勾引马超一阵子,用后勤灾难逼迫汉人朝廷自己撑不住、逼着马超主动进攻求战。
  反正胡人逐水草而居,把一个地方的草吃完了可以换地方,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后勤压力要小得多。哪怕粮食暂时抢不到太多,至少马匹的草料是可以蹭马超的,银川郡周边的草不吃光,胡人根本不会后撤。
  这一个多月的相持下来,至少银川郡周围已经被马群啃出一片至少五十里厚度的不毛之地隔离带了,两军之间的地区秋草都啃光了。
  马超军因为人少暂时处于守势,可以圈地占住的草原面积比较少,所以银川河谷地带少量的野草早就吃完了,如今都是在吃秋收后剩下的稻秸秆,替代一部分马料。
  对于这个问题,胡人酋长们都很好奇。这不,这天在银川东北偏北八十里外的河套草原一处大营内,伪匈奴单于赀虏骨都侯,便就这事儿与他暂时联手的鲜卑蛮王步根度讨论:
  “这马超为什么还不主动出击,寻求跟我们决战呢?我们人多,可以撒出去占更多的草地,可以轮换一部分预备队到稍微后方的地区找草,马超在银川郡养了远远超出银川郡能负担的骑兵数量,这是不可能持久的。
  不过,好在步根度大王你也带着五原援军来了,咱兵力又多了数成,胜算也是越来越大了。”
  这里必须说句题外话,马超军拼死拼活集中刘备军可以调度的骑兵,总数不超过两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一万人是去年的郭汜军俘虏。
  赀虏骨都侯因为跑不掉,他的根据地就在河套地区,所以伪南匈奴如今还剩的七八万战力、其中四五万有马骑的,全部都得集结起来,防备马超和呼厨泉。
  因为赀虏骨都侯是最本土作战的,所以他是全家老小一波流地上。如果形势危急甚至普通牧民也得上,全民皆兵看起来就多了。
  他的士兵也不都是骑兵,连步兵都得上,哪怕是骑马的,也有相当一部分骑的是驮马而非战马,只能是便于快速机动,但承受不住冲杀,容易受惊。
  而如今来增援赀虏骨都侯的鲜卑步根度,规模就小一些,经过几次增兵,一共来了控弦乘马之士四万余人,没有步兵。因为河套鲜卑的根据地在黄河北岸的五原郡,过来有点路,孱弱平民是不会来的。
  河套东岸这一侧,主力就是赀虏骨都侯和步根度两家了。而黄河以西、贺兰山缺那边,还有羌人鲜卑人共计四个大部落,名字一长串也不报了(474章有),反正总共就是有三万骑马控弦之士。还有万余人的步兵弓手,都是贺兰山区本地的羌人,所以没有马也能赶来战场、被酋长们逼着当炮灰。
  所有胡人联军,有马的十二万,徒步部民四五万,一共男丁十七万人。这两年他们也略微强化了装备,主要是靠着学习模仿,把双侧绳圈马镫也装备上了,铁的用不起。木质鞍桥的马鞍也配上了。同理也因为钢铁不足,所以马蹄铁还没普及,只有军官骑的马有从汉人奸商偷买来的蹄铁。
  积蓄到了这么多实力,再不狠狠打一场也说不过去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步根度盘点了一下己方兵力后,也怂恿道:“既然我们如今已经把能集结的都集结起来了,还请骨都侯早日寻求决战,至少也要试探性攻打一下,看看马超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
  我看,你我分兵两部,互相呼应,你带着本部骑兵绕过银川城,去南边黄河清水河口骚扰堵截,说不定能堵到马超的粮道。要是能劫杀运粮队,夺取粮草,不用几次,就能逼着马超跟我们决战。而且马超只要断粮,他的近三万骑兵也不是银川郡本地养得起的。”
  每个地方的植被承载极限是有限的。银川盆地历史上巅峰时养活三十万匹马半年都没问题(夏秋吃两季草,冬春去别处找草),不过那是纯草原放牧状态,只养马不用养人的理想状态。现在银川盆地被开发成了农田,剩下的天然草不多,还要养那么多百姓和军民,肯定是养不活三万匹马的。
  七月底和整个八月,步根度不能建议赀虏骨都侯用劫粮道这招,那是因为银川本地的草和秸秆还没吃光,现在快吃光了就是劫粮道逼战的好时机了。
  赀虏骨都侯也知道步根度是让他去试探,承担最危险的工作,但他也不好推脱,毕竟夺回银川盆地这块肥美的草原,赀虏骨都侯自己利益最大,步根度不过是唇亡齿寒而已。自己的事儿,也只有自己最上心了,别人只能打辅助。
  两人指着地图比划了一番,赀虏骨都侯得出了实施方案:“那我就让快捷轻骑、绕到南边清水河黄河口搜寻马超的粮队。清水河通往安定郡的高平县,清水河源出陇山东麓,跟泾河源头相去不远。
  去年西凉非常凋敝,听说今年关羽又在凉州各郡推广种棉花,马超的军粮肯定不能完全指望从兰州郡顺着黄河补给,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安定郡来的关中粮草。”
  步根度点点头:“那就祝赀虏骨都侯马到功成,只要马超被引出来决战,就拖住他,我马上就赶来会合增援。”
  ……
  赀虏骨都侯出兵劫粮逼战的同时,从安定郡来的一队粮草篷车队,也确实沿着清水河谷转黄河,缓缓朝着银川郡北上。
  押运粮草的文官,是去年在扶风郡当县令、今年刚刚因为政绩卓异被提拔到安定郡当郡丞的张既。
  而作为受益人的马超当然也不傻,他早早地就派出了足足一万规模的骑兵部队,一万两千人,南下二百多里路护送粮队北上,显然是丝毫不打算给敌人可趁之机。
  马超有信心这么干,也跟安定郡方面提前给他的消息有关:安定郡方面表示,三辅的粮草,尤其是草料,会源源不断运来,不要怕部队每天奔跑太远马匹劳累吃料多,三辅之地绝对是供应得起的,可以借此调动胡人部队。
  赀虏骨都侯的第一次劫粮尝试,果然又再次被吓退,双方稍一接触,看马超军骑兵严阵以待,赀虏骨都侯稍微死伤了一些炮灰就脱离了接触。
  “这马超真邪门了!别人护粮都是只带几千人跟随的,哪有直接派出一万三五千精锐骑兵护粮的!战马跑起来和歇着,胃口可是差了何止一倍。他就不怕吃穷刘备吗?卫青都怕吃穷汉武帝呢!这汉人的后勤效率怎么突然就变高了。”
第五百六十八章
双方都觉得应该不服就干
  众所周知自古汉人军队要找草原游牧追击决战,之所以很困难,就是因为游牧民族打不过可以跑。
  不过这种避战,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损失的。只要他们退了,就得暂时失去一些草原,时间久了会导致国力和人口也越来越少。尤其越往南的草原越肥美,毕竟四百毫米等降水线摆那儿呢。
  那为什么汉人文明很少能坚持长期在河套屯田、养大量骑兵压缩胡人的活动空间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汉人的开销更大。
  无论是蒙恬的带三十万人北上河套,还是后来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的河套屯垦,那都是要关中的钱粮补贴养一部分的,财政负担太大。光靠河套本身养不活那么多常备军,汉人因为要种地也无法全民皆兵。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游牧的削弱,必须以年为单位长期驻扎。如果是半年甚至更短的侵入,则毫无作用——
  就拿今天的马超驱逐银川郡游牧胡人来说,假设这些胡人有相当于后世银川、包头、鄂尔多斯三块草原。因为游牧特性,每一块草原都只够他们的畜群吃一季,一年里要在三块地方轮流移动才能够吃。
  这种情况下,如果胡人酋长原本计划是春夏到银川郡草原吃,秋冬到包头、鄂尔多斯吃,结果马超杀出来打了胡人一个措手不及,银川郡的草吃不到了,暂时也没关系的。
  无非是把吃草的顺序微调一下,春夏先在包头鄂尔多斯草原吃饱了,快深秋入冬的时候再回来吃银川草好了。
  胡人酋长原本的心态就是这样的:你马超有种的话,就直接几万精锐骑兵在银川郡至少驻扎半年以上别走!只要你走了,空虚了,咱就立刻杀过来!你要是不走,蹲半年以内都是白蹲!耗死你气死你马超!
  他们哪里能想到,马超的后勤管理效率,就是从这个秋天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质变。
  ……
  马岱带着一千两千骑兵,在清水河汇入黄河的河口位置,把张既的大篷车运输队安全接了回来。
  再往南不用设防,已经进入安定郡了,胡人也不敢过于深入的,否则容易被包饺子。因此双方摩擦多年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除非是决战,否则劫粮的话深入到这儿就够了。
  虽然顺利完成了护粮任务,马岱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他对后方后勤变法的了解,不如马超那么全面,他还在担心“派出的骑兵太多,导致运输部队本身吃喝花销暴涨”。
  所以一路上,马岱都忍不住追问张既,后方余粮如何、运到前线损耗几许,能支撑马超相持多久。
  张既却自信满满地笑道:“马都尉放心,朝廷如今刚刚特许了地方以郡为单位分摊自筹,官督商运、就近、就廉价征粮秣到前线,怎么划算怎么来。
  我们安定郡算了一下,沿着清水河两岸县乡多征麦秸豆粕,做成压实的糟饼,可以作为马料就近补给前线。
  而且普及了篷车,水浅的河段也能过。从南边泾水两岸的物资也能稍微拉一段陆路翻过陇山坡地直接进入清水,靡费大大降低了。你们骑兵出动频率高些也没事,额外消耗也绝对够吃的。”
  马岱不懂经济学,不由追问其中理由:“这和原来有什么变化么?”
  张既:“当然有变化了!在内政庸才手中,新旧法效率固然差异不大,可是在能吏手中,原先按照旧法,是每个县乡每个边民百姓,都要一年缴纳五捆麦秸马草(每捆体积一石)、以及三斗豆粕。
  安定郡面积广大,有些县离清水河能有二百里远,有些县要翻过陇山北支才能到清水河边,让那些地方的百姓缴纳麦秸马草,光是运到清水河边就靡费不少了。
  现在允许郡内自己统筹,那些地方就不交麦秸马草了,全部摊派给清水河沿岸的百姓,同时等价减免清水河沿岸百姓的豆粕甚至粮米税。总之就是便宜笨重的东西就近征收,昂贵轻便的东西让远的地方缴纳,路上损耗减少了一半都不止!
  总是现在各地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怎么省运费怎么来,省下来的都是自己的政绩。大王和右将军大司农他们真是善政啊,不然我等空有一身调度钱粮的统筹省钱之能,也是无用武之地。”
  马岱见了张既的自信之状,也是暗暗惊讶。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这是张既这种“内政值91”的高手才有的得意。
  与此同时,后方还有很多统筹很差、只会纯文科知识、一点数学都没念过的庸吏,此刻正在经历怎么样的折磨。
  李素这一次的变法,对地方财政官和民政官、负责运输调度的人员的数学功底要求又高了一大截。从此地方上的一把手或许自己可以不懂数学,但至少要请得到算账很清晰的幕僚,比如有相当于历史上诸葛亮身边的杨仪那样水平的高手,那么这个地方官就能高枕无忧了。
  如果数学不好,还请不到自己的杨仪,或者识人不明请到了数学好但人品不好的户曹运曹幕僚、自己又没法检验他们做得好不好,一把手完全不会查账被欺上瞒下……这类的官员,将来仕途恐怕都会受到多多少少的挫折。
  不学数学真的不行了啊!没数学常识连通政官都做不了了。
  ……
  马超这么憋得住,最后当然就轮到步根度和赀虏骨都侯憋不住了。
  九月初五,两人在劫粮失败后回去碰面合计了一下,发现必须主动挑起跟马超的决战了,哪怕没有胜算也得打,不然就是慢性失血。
  赀虏骨都侯分析道:“马超每次都派出至少一万多骑兵、单程赶路三四百里、往返七百里护送粮队。这么高额的人吃马嚼都受得了,我们绝对不能再等了。汉人肯定是掌握了跟我们一样机动灵活的补给。
  我看张既上次跟着马岱去的车队,足足有两千辆原本见所未见的巨大篷车,可以水陆并用,运力极为巨大。原先只听河西羌的车盖部酋长说他在张掖郡的时候见过。
  按我们估计的车队运能,这批巨车能抵往常上万的单牛车,肯定不会全部运粮食,多半是连马草麦秸豆粕都从后方运了。”
  步根度在确认这个消息后,也是彻底相信了赀虏骨都侯的判断,惊道:“连马草不够了都从安定郡运麦秸秆来银川郡供马超吃?这汉人是疯了么!
  马草多低贱的东西,草本身都不值运费的十分之一,高平县到银川郡是七百里,如果从泾水的泾源县出发有八百多里,汉人这是千里馈草远征呢?”
  赀虏骨都侯:“所以,不能再等了。马超上个月已经把秋粮收入库了,他在银川郡驻扎大批骑兵,原本缺的就不是人吃的粮,而是马吃的料。
  我们再多等,他把银川秋收的稻米越吃越多,那吃的都是原本能被我们抢过来的财物!既然等不到汉人马断料而撤走部分骑兵,再晚打不如早打!八日之后,还会再有一次劫张既的车队的机会,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全军出动,就算马超全军护粮,咱也跟他总决战一场算了!”
  步根度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子:“就这么定了。我去联系河羌四部,到时候他们趁着我们带着骑兵主力南下劫粮、寻机跟马超主力决战时,他们就猛攻如今还空虚的银川县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