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891

  稳一点,把实际执行的对照数据拿到手了,心里有数,再全面推广也不迟嘛!反正对袁绍来说,他不急,天下还太平着呢,还没重新陷入战乱呢,他不用被逼着立刻决策得罪人。
  这个想法,也跟袁绍起家以来的征战经历非常有关,导致了袁绍的路径依赖——袁绍自从起兵,老巢在河北平原的冀州,地势平坦,河运也四通八达。
  他后来陆续兼并的三个州青州、幽州、并州,乃至后来跟曹操冲突时拿到的兖州一个郡,刚好按逆时针方向位于冀州的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换言之,袁绍这人起兵七年,就特么没打过千里远征的仗!都是从老巢往一个方向打出去三五百里就行了,下一次征服又是换了一个方向打,依然离老巢不超过五百里。
  唯一一个原本有点后勤挑战的幽州辽东地区,还因为糜竺的亲善进贡服软策略、加上糜竺掌握着海军,而没有去打。
  袁绍这七年的后勤难度,其实是新手村级别的,命好。
  哪里像刘备那种,是从山沟里一个角落千里远征打出来,后勤难度地狱级。
  没有吃过苦的人就意识不到问题的迫切性,这再自然不过了,真不能怪袁绍优柔寡断。
  ……
  袁绍犹豫的结果,就是曹操取代了袁绍,成为了大汉朝第二个吸取了刘备变法经验教训的人。
  从得到消息的时间先后来看,曹操其实是诸侯中并列第三得知变法初步效果的人,跟刘表并列,在孙策之前。
  但曹操比袁绍果断得多。听说了刘备收复河套节约了很多后勤调度成本后,曹操几乎是两眼放光,瞬间意识到这玩意儿对他如今横跨兖徐和三韩的地盘格局帮助太大了!
  曹操起家的时候,后勤难度其实也还可以,除了泰山至芒砀山那片后世四省交界的地方、以及配套的那一圈沼泽地带,曹操没法便捷地动员调度。其他整个徐州都是苏北平原,兖州也是河南山东的平原地带,水网纵横河运也不错。
  (注:曹操没法高效动员的那部分地区,主要是山阳郡周边,历史上是李典家族半独立地自治。曹操需要调兵的时候李典家族把族兵派去跟随曹操打仗,就算是尽了臣僚的义务了。平时也不用给曹操交税,都是当地人的税和粮食当地人自己花,武器也自己花钱买)
  不过,拿下三韩之后,曹操的地盘被大海隔为两半,他太需要一个降低物资调度集中成本的好计策了!
  刘备的成功经验,给曹操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查问清楚后,立刻把擅长内政的荀彧程昱等人招来,甚至连之前帮他定下“和平年代东进战略”的郭嘉都没找,只跟荀、程商量。
  曹操很有识人之明,知道郭嘉擅长奇谋,不擅长算账和内政。所以不能因为三韩是郭嘉定策征服的,就什么三韩事务都找郭嘉。
  曹操果决地说:“我决定上表陛下,表明我们服从朝廷的善意,在兖州和徐州试点“租庸调输法”。然后,借此激励民间商旅和治下官民群策群力、降低我们海运的耗费。
  也激励已经到了三韩的移民,和三韩当地被征服的东夷,向他们宣贯朝廷对三韩的轻徭薄赋、进一步激励屯田垦荒、开拓生产——文若、仲德,以为如何?”
  荀彧首先表示支持:“刘备此法,确实对大汉朝极为有利。对大汉如今任何一路诸侯、继续开拓安定边疆、强化对胡人蛮夷的威慑,都是有好处的。刘备不自珍其谋,公然上表陛下、开诚布公让各方都能学习,令人钦佩。
  明公不问良策来路,肯虚心采用,也可见胸襟广博,不因人废事。不过,眼下袁绍犹豫不决,也不肯用此法,明公如果姿态过于高调,怕是会招来袁绍忌恨。
  我军前年夏天才跟袁绍摩擦、丢掉了一个半郡,好不容易示弱以袁绍马首是瞻,才稳住的。这次要施行刘备之法,一是要少做宣扬,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是在拉拢袁绍治下民心。二来,还要派人跟袁绍解释,虚与委蛇。”
  至于具体怎么虚与委蛇,这不是荀彧这种走王道正道的人想的,好在程昱在旁边,立刻很有眼色地承担了自己那份义务:
  “明公,前年夏天,司马伯达出使袁绍非常顺利,如今可再让司马伯达为使。给袁绍重礼卑辞,陈述“我们可以以骠骑将军的名义,在徐州试点刘备所表新法”。
  如此,若有爱民美声,可归誉于骠骑将军。得罪人的事儿,却是在明公直辖治下得罪,不会让袁绍直辖之地的权贵丢了一桩欺上瞒下的财路。袁绍贪小爱名,即使他身边有谋士看出此法对明公的钱粮调度有好处、会增强明公的财力,也不会阻止的。”
  曹操见两个主要谋士都支持他,振奋而起:“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怎么在徐州施行“租庸调输法”,钱粮制度方面,文若你说了算,拟好了之后给我看。
  派使者安抚稳住袁绍的事儿,仲德还是你指挥,该派谁就派谁,该准备什么礼物给袁绍、写些什么好话,都你作主!走之前让我看一下就好。”
  曹操雷厉风行地就把“跟进变法”这个大方向定了。
  此后短短半个月之内,曹操就在荀彧的辅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民间“承包物流业”的政策。
  荀彧劝他模仿刘备和李素、把目前的海运成本核算一下,作为基准价。然后鼓励民间商人和技术官员群策群力改良目前的沙船,力争要造出比之前从糜竺那儿抄来的沙船更靠谱、适应性更强航速更稳定的船。
  然后,曹操还在新政中承诺:凡是技术改良导致航海运费比目前统计的基准价下降的,节约的部分朝廷按五五开分一半照样付给技术革新的那家商号或者官员!为期一年!第二年开始分成降低到三成,但持续分五年!
  而且关键的是,新船改良之后,徐州官府会推广造新船,凡是有别的民间商会或者官府造这种新船导致的运费节约部分,也要分给发明人!而不仅仅是发明人自营的那部分收益才给!
  毫无疑问,这是曹操和荀彧把李素的“专利法”也抄了,铆足了劲拼命鼓励用科技降低航海运输成本和风险。
  这样曹操在三韩征服积攒的家底,才有可能低价运回来、反哺即将到来的中原混战战场。
  这种事情,如果是和平年代,在大汉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谁让现在又是乱世呢,曹操为了夹缝求生连盗墓支持航海业的事儿都做了,让他稍微重商主义一下,尊重保护一下知识产权和商人的工业产权,也是权宜之计。
第五百七十四章
打了胜仗一定是好事吗
  数日之后,一个普通的冬日,邺城骠骑将军府,袁绍正在跟他麾下的幕僚们商议着日常政务。
  讨论内容无非是军备和整顿财赋这些议题。与会的沮授田丰、郭图审配等人,照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辩得非常热闹。
  便在此时,今天没来参加会议的许攸,忽然提出拜见,袁绍也很客气,姿态上非常礼贤下士,让人立刻快请。
  袁绍和颜悦色地请教:“子远这几日可是奔忙不易,听说是去下面郡县了解情况了?正好,你也说说刘备那个租庸调输的改革,我们该如何借鉴、借鉴到什么程度。大伙儿各持己见,一时委决不下。”
  原来,许攸如今在袁绍阵营内的谋士地位,已经爬升到超越田丰、仅次于沮授的程度了。跟沮授的差距,也不是很明显。
  许攸现在的官职,除了骠骑将军司马外,另挂了朝廷的护乌桓校尉。前者代表了他在袁绍麾下的幕僚级别,后者是为了便于把他的待遇提升到比两千石,可谓是实权和待遇都不差。
  袁绍对他那么好,显然是因为前年夏天,他通过外交斡旋逼迫曹操名义上彻底归顺袁绍、接受鸿沟为界的条款。许攸有“降曹操”的功绩,自然不亚于沮授的“灭公孙瓒”之功。
  然而此刻,面对袁绍的请教,许攸却不急着报答案。他知道,如果催促袁绍改革的话,容易得罪河北本地派的势力,所以就算要改,也不该他许攸当出头鸟。
  得罪人的事儿,让别人去干好了。
  许攸只是打太极地说:“主公,征东将军又派司马朗为使来邺城,如今已在馆驿等候召见。属下来之前,遇到了司马朗,听他提及,似乎曹操有意为主公分忧,由他在徐州试点新法。
  若是新法有益,可以推广,也能为主公增添美誉,若是失败,惹人唾骂,那也是他曹操执行不力,辜负了主公的信任。”
  许攸此言一出,堂下其他原本支持袁绍做出变法改革的谋士,都颇感失望——连许攸这个外地派的谋士代表都不据理力争,还能指望本地派支持?
  这个老滑头!太明哲保身了!
  如前所述,刘备的租庸调输改革,最后这个“输”字,是减轻偏远地区负担的,所以最支持这个变法的就该是外地人。而冀州本地人是不愿意因此降低自己的权力、少收赋税、减少蹭徭役夹带私利的机会的。虽然这些利益不大,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袁绍麾下河北本地人和外来人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历史上许攸的家人被审配抓了,许攸就是南阳人,审配是邺城本地的。而再后来郭图谗言僭害张郃高览那一次,也不难发现张郃高览是河北本地将领,而郭图是颍川人。
  荀彧则是一开始就看穿了袁绍重用不了外地人,一早就投曹了。好不容易有个逢纪算是许攸的南阳老乡,还能跟河北派的审配交好。最后还被袁尚派去袁谭那儿当送死的人质。
  闹到最后肯跟曹操死战到底的,都是河北本地人。
  这一切如今虽然还没有发生,但矛盾是一直存在的,以许攸的智商怎么会不清楚?
  随着许攸的提前崛起,袁绍手下的河北派里,除了不会做人的田丰依然是独行侠,其他审配、辛评、辛毗、崔琰、王修(这个是青州人)都暗中以沮授马首是瞻。
  外地的郭图、陈琳则因为蝴蝶效应跟了许攸。当然陈琳只是个文学之士不用怎么出谋划策,地位比较超然。逢纪也是外地人(许攸的南阳老乡),他倒是左右逢源,公事往往支持许攸派的意见,但私交依然跟审配保持友好。
  此时此刻,袁绍看许攸难得地没反对河北派利益,也就顺水推舟,关心起曹操的态度来。只听袁绍语气诧异地问:
  “哦?阿瞒居然这么为我着想?试点他去,办好了为我扬名、办砸了算他自己执行不力?不错,他这人越来越让人放心了。
  子远,你做得也不错,前年你刚帮我降服阿瞒的时候,还有人劝我说别给阿瞒喘息之机、他定然是貌恭而心不服、苟免而不怀仁。现在看来,那些都是小人之心的迂腐之见了。只要阿瞒跟咱一起尊奉燕王,他一辈子也翻不上天去。”
  许攸赔笑追问:“那……主公是不是抽个时间见见司马朗?”
  袁绍点头:“要见,当然要见。诸位,军需调度变革的事儿,就容后再议吧,我先听听阿瞒具体怎么说。来人,偏厅赐宴。”
  袁绍说着,让内侍先把谋士们拉到旁边吃饭休息、置酒高会,他袁本初继续勤政接见曹操使者。
  因为有许攸引荐帮衬,司马朗这次的使命自然也没多大难点,不到半个时辰,就让袁绍对他那个小老弟的恭敬态度很是满意。
  ……
  许攸带着司马朗跟袁绍会谈许久,袁绍基本上把曹操的诉求也都处理了,正要最终决策,忽然骠骑将军府外又是一阵喧哗惊呼,连带着街上都欢声如雷,让袁绍不由诧异,停下了手头的活儿。
  “如此喧哗,何事所致?”袁绍眉头一皱,心中不快。
  幸好,府上的侍从反应很快,值守护卫也立刻有人入内通报,给袁绍传递了一个好消息:
  “禀骠骑将军!是镇北将军、并州防御使吕布送来的捷报。十二日前,吕将军趁鲜卑为张飞、呼厨泉等所迫,远遁疲敝,诸部混杂不明。
  吕将军率一万五千并州精骑、若干杂军,以张辽、魏越、成廉为副。由太原郡北上,诈扮鲜卑骑兵潜行。张辽以五千精骑出平型口,截杀步度根。
  吕布与魏越成廉领一万主力,趁张辽斩杀步度根、盛乐城内拓跋力微震撼、倾巢而出寻张辽报仇时,偷袭盛乐得手,焚毁鲜卑王庭。拓跋力微察觉后,见士气已堕,王庭已焚,不愿与吕布决死,已率其余诸部暂时北退,远离长城。”
  袁绍许攸又惊又喜,袁绍连忙追问:“张辽?他似乎只是吕布帐下一都尉,居然能以五千精骑斩杀步度根?如何做到的?”
  这个问题比较细节,信使口头自然无法回答,就拿出吕布的战报呈上,袁绍自己细看,才明白其中原委。
  原来,步度根虽然号称还有近三万之众,算上他哥扶罗韩的部落的话,一共有四万多。但他俩的根据地原先并不在盛乐周边、并州以北。
  他们是被马超打败后,又被呼厨泉追击、张飞堵截,停停走走拖家带口后撤了一个多月,不得不到盛乐附近投奔拓跋力微,以求报团取暖。
  所以步度根的部队已经是三次战败转移,遇到张辽时已经是非常疲惫的状态了,一路上武器装备的损失也没有得到补充,三万人很多人都没武器了。
  拓跋力微也防着步度根,不许步度根的人马靠近盛乐王庭,要求他们在盛乐西南方二百里外的黄河最东北点的拐角处、就停下扎营,帮盛乐王庭阻挡可能出现的张飞北上袭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