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891

  袁绍的海船水师原本很弱,不足为惧,但曹操自从两三年前发展航海、征服三韩之后,投入很大,如今在黄海上的战船实力,已经不容小觑。
  还有吴郡名门陆氏投靠曹操后,既帮曹操造船,又在曹操处寻求出仕。陆家有个少年海船指挥,名叫陆逊的(设定已经改名,就不用陆议了),今年一十六岁,居然已经能统领战船出海。
  二月底时,曹操从三韩之地北上,与糜府君的带方、乐浪郡军屯发生冲突。我军陆战不敌曹操,浿水(大同江)以南的带方郡落入曹操之手。
  目前曹操还没有继续北上的意图,因为浿水以北的乐浪也多有山区难行,但糜府君无法保证什么时候曹操还会继续北侵。所以糜府君三月初就派出商船队南下,顺便带了我等,想择机出使跟大王说明情况。
  黄河没法走,沿途都是袁绍的巡查,我们只好走长江、绕汉水。一来长江宽阔,快船偷越难以被拦截。二来孙策如今跟大王依然和睦,想来也不至于做出得罪大王截使的事儿。前几日右将军打通了武关道,我们才从汉水转丹水经武关道来长安。”
  李素在脑子里复盘了一下地图,原本曹操应该是在朝鲜半岛汉江以南的地区,而现在推进到了大同江以南。那就相当于后世韩国汉城与朝鲜平壤之间的土地都被曹操占了。
  这片土地南北纵深应该有三百里,东西横向宽度与朝鲜半岛宽度相同,西部沿海的一半都是值钱的农垦区,东部一半则是山区。
  这么算来,糜竺的形势还确实挺危急的,毕竟糜竺陆战实力不咋地,他就是个商人,全靠徐荣帮他打仗。徐荣年轻的时候虽然挺强,原本历史上也击败过孙坚和曹操,但那毕竟是年轻时经验还不丰富的曹、孙。现在曹操历战多年精兵强将也多,徐荣肯定也顶不住。
  再说徐荣历史上192年就战死了,现在活到了197年,也已经有些衰老了,战力不能跟壮年巅峰比。徐荣的年龄介于段煨和李傕郭汜之间,今年也五十出头了。
  李素捋顺了糜竺的遭遇后,就顺势追问:“那麋子仲是派来求援么?辽东远隔,怕是难救,唉……”
  田畴看了看李素,又看了看刘备,这才跪下把糜竺的正式请求跟刘备和盘托出:
  “糜府君其实知道大王无法救他,所以此番前来,是想向大王请求赦免,恩准他身在袁营心在汉,表面上对袁绍服软,以免辽东刀兵再起生灵涂炭,但他不会出兵帮袁绍与大王为敌。”
  刘备终究还是仁厚之人,听了田畴转述的糜竺苦衷,稍微想了想,慷慨地说:“孤当然不会为难他,此事是孤力所不及,不能救援他。此孤负他,非他负孤。
  他孤军无援想趁着还没彻底跟袁绍开战,主动求附庸,也是应该的。只怕他名义臣服而不出力,袁绍也容不得他。不过不论如何,只要将来孤消灭袁绍、光复幽州、饮马辽河,他麋子仲及时重新反正,就还是我对大汉功臣。”
  刘备这番话,完全跟他历史上夷陵之战后、黄权被隔绝在江北导致投曹,刘备赦免黄权投降之罪时的操作差不多。
  刘备向来觉得既然是自己救不了兄弟,让兄弟忍辱负重假装投敌,那都是可以赦免的。就跟历史上关羽暂时投曹差不多。刘备这是对自己的团队凝聚力有信心。
  不过田畴见刘备答应了,还是非常诧异,他原本还担心要苦口婆心卖惨求告很久,没想到刘备那么干脆,搞得田畴自己都很感动。
  田畴连忙说:“此事请大王放心,糜府君已经想了办法。他会派人携厚礼到邺城,重贿袁绍身边谋士许攸,连带沮授也会稍稍打点——听说沮授跟大王有旧,哪怕他为袁绍的利益考虑,肯定也不会希望见到双输的局面。
  然后,糜府君会提出一个数额,辽东承认燕王为正朔、附庸于袁绍后,因道路险远,东朝又没有“租庸调输法”,边地钱粮税赋要调运到中枢,往往靡费巨大。
  所以,糜府君恳请以每年五千万钱为限,提供钱帛或昂贵军需,运到邺城交付,算是辽东百姓每年的纳税和徭役、为朝廷所用。袁绍自己如果来辽东统治,或许征税能够达到此数的两三倍,但他也绝对无法把那么多东西调运到邺城的。”
  糜竺这个条件的设想,让李素听了眼前一亮。
  这等于是“包税制附庸”,而且还是承包运输。你袁绍自己来统治,搜刮压榨走的东西肯定没那么多,百姓负担却还更重,所以袁绍真犯不着来生灵涂炭。
  当初汉灵帝的时候,辽东地区一年给幽州和朝廷上贡的全部收益,也不过两三千万钱。当然那时候辽东只有三四十万人口,现在已经被糜竺经营到百万人以上了(包括乐浪)
  糜竺是商人,就要发挥商人的优势,他组织海运的损耗比袁绍更少,袁绍肯定乐于接受这种包税制自治。
  而且糜竺这么干,还可以帮袁绍缓解治下外州士绅呼吁“租庸调输法”改革减负的呼声,因为最偏远的辽东已经包税制试点了。
  辽东对袁绍的价值,就是以后每年白给五千万火星税收。跟P社游戏“钢铁雄心”里的火星GDP似的。
  刘备想了想,这也是糜竺不被灭的最好选择了,在几年内都救不了对方的情况下,只能如此,总比跟曹操打一仗被曹操吞了好。
  “孤准了,子泰,你回去好言抚慰,让子仲不要心怀愧疚。是孤对不起他,将来他还是大汉忠臣,别人攻讦他孤也会为他正名的,证实他是奉旨与敌虚与委蛇、暂时诈降。”刘备坦然说道。
  田畴一愣:“此事……不用再群臣商议么?我看今日只有右将军在,其余荀公达钟元常都……”
  刘备:“所知人多则不密,那不害了麋子仲么,这种事情,当然孤和伯雅私聊便能决断了。”
  田畴感动流涕:“大王厚恩,臣铭感五内。臣告退。”
  刘备:“回来!”
  田畴一愣,还以为刘备有什么改变主意了的附加条件。
  刘备:“急什么,等一会儿,我让人把子仲之子糜威喊来。既然做戏就要做全套,要是子仲还把嫡长子留在孤这儿为质,袁绍怎么肯信他已经彻底“洗心革面”。
  糜威你们带走,到时候就对外宣称说你们与孤决裂,是偷偷救走的,袁绍就不会为难你们了——不过注意别演过了,要是到时候糜威又被袁绍威逼送去邺城为质,那可就不美了。你们当柔则柔,当刚则刚,就说两边都不肯留人质,把孤这儿的人质偷走已经是你们能接受的极限了。”
  田畴直接傻眼了:“大……大王,这是连人质都不需要了?”
  刘备走到田畴面前,傲然拍拍他的肩膀:“子泰,你这是对孤的得人心程度有所怀疑啊。放心,孤都不怕,你们怕啥。”
第六百零六章
还价越还越惨就没人还了
  田畴为糜竺讨到了“奉旨诈降”的优待条件后,又在长安略微盘桓数日,把糜威接上,然后重新走武关道到商洛、在商洛坐船顺丹水而下,经汉水、长江出海,绕了一大圈回辽东。
  他这一路费时自然是不少,五月初从商洛上船,基本上六月底才抵达辽东。那时刘备与袁绍已经进一步交恶了。曹操也分出偏师从带方往乐浪进攻,又蚕食了些许糜竺的屯民领土。
  好在糜威回到襄平后,糜竺立刻再派田畴出使,带着重礼财贿,向当时已经称帝的刘和表示承认、归顺。
  许攸拿了田畴的财物,也就没有作梗。
  沮授考虑到跟刘备的交情、加上“包税制管理辽东”确实是对袁绍阵营的军事潜力调度利益最大化的,也劝袁绍接受。袁绍负责幽州地区外部事物接洽的刘晔也赞成。
  可惜的是,袁绍身边永远不缺乏冒险贪小的建议,这次轮到了审配逢纪郭图反对,劝袁绍武力征服。
  审配主要是眼里揉不得沙子,他这人一向认死理,历史上抓许攸的家人固然是为了肃贪,更多也是他这人不喜欢看到有人搞特殊。
  在审配看来糜竺能“成为刘和的臣子却只是朝贡而不接受统治,又没有公侯爵位授权他自治,简直成何体统”。
  若是糜竺这个特殊化开了口子,以后其他偏远地区都说自己“我们这儿情况特殊,自有国情,请朝廷特事特办”,那还如何是好?所以不能从经济账上算糜竺包税接受统治是否合理,要杀鸡儆猴。
  郭图么纯粹就是迎合袁绍的贪小,觉得“糜竺示弱就说明他扛不住了,再敲打敲打说不定能压榨出更好的条件,而且说不定能逼着糜竺把嫡长子糜威送到邺城当人质”。至于逢纪作为外地派,也是跟郭图临时联手。
  如此一来,尽管袁绍麾下几个话语权最重的谋士都建议他接受糜竺的条件,但袁绍最终还是决定“再敲打一棒子试试,说不定榨出更多油水”呢。
  可惜,那时候袁绍因为在西线已经跟刘备交恶,也分不出太多名将远征辽东。就派了位高权重、曾经跟袁绍同列八校尉的淳于琼领兵远征。逼迫糜竺交出人质、提高价码。
  面对袁绍的咄咄逼人,糜竺一度也犹豫过。不过紧要关头田畴提醒了他。
  田畴说:“府君,我在长安时,与大王和右将军谈论此事请求谅解。临走时,右将军曾送我一句话:袁绍贪小,示弱势必导致得寸进尺。
  若真遇难处,当刚柔并济,以斗争求和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则和平亡。只有让袁绍意识到,他不接受这个条件,也无法独力拿到这些好处,甚至得请曹操帮忙、给曹操分利,他才会死了这条心。”
  糜竺听了这话,才振奋起来,下定了决心,决定让袁绍意识到“武力解决你只会更亏”,把袁绍暂时打疼了。
  对付贪小的人的讨价还价,只有让他意识到他越还价最后到手越少,他才不会嘴欠多哔哔!
  既然下了决心,糜竺就重赏部队,让徐荣带兵坚壁清野打个防守战,而且为了让徐荣有信心,糜竺提前告诉了他战略安排,只要徐荣在辽西走廊撑住就行,不用反攻,而且期限不会太久。这也是给徐荣吃定心丸,免得他觉得强敌太强战斗意志动摇。
  淳于琼来了之后,果然在辽西走廊的四百里无人区,折腾得困顿不堪。
  他打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秋雨连绵泥泞不堪,淳于琼又没有大篷车,车队想频繁穿过大小凌河河口的冲积扇区域时,不是装卸费力就是陷入泥沼。
  好不容易先锋部队轻装过了大小凌河,到昌黎城外,徐荣早就坚壁清野。周边本来就是屯田区,树木缺乏。徐荣提前把秋粮全部收割入库一粒粮食都不给淳于琼,周边二三十里内一棵可以造投石车的大树都不给留。
  淳于琼想打造攻城武器的话,连坚固木料都得从后方长途运过来,简直倒了血霉。
  淳于琼无奈,请求袁绍派船贴着渤海湾岸边,海路运输粮食和攻城武器补给。结果袁绍因为从不重视航海,派来的船都是内河适航性比较好的,甚至还派了一些楼船。
  结果到了海面上之后完全不够灵活,又容易颠簸倾覆,行动缓慢。被糜竺的海军巡逻发现后,直接用灵活的快速沙船迂回、纵火撞击大型楼船,把最大的船都烧了,然后贴上来对射,把根本不适航海路的袁绍海军全灭了。
  袁绍的后勤官这才第一次充分认识到:黄河里的水战,跟大海上的战斗完全不是一回事。没点过海战科技树的诸侯,直接上手打海战简直是自己找罪受。
  淳于琼在昌黎城下补给断绝,不得不退兵,被徐荣掩杀,折损了好几千人,还有更多的士兵被俘虏,这才灰溜溜逃回右北平。
  袁绍大怒,把淳于琼降职了,还想再派别的将领远征,但沮授、刘晔等人再次劝他:
  “主公,糜竺有海船之利,我们若要灭之,唯有请曹操以海军援我。可曹操难道不会开价要条件么?糜竺本就打算臣服,只是价钱没谈拢。
  若是再给曹操分一杯羹,就算征服了糜竺,我们所得只会更少,而且将来还有谁主动来投?此时可一不可再,第一次讨伐糜竺,好歹还能说是怀疑他跟刘备勾结、来归其心不诚,不能再打了。”
  袁绍恨恨道:“给曹操分一杯羹固然不愿,可现在糜竺已经击败了淳于琼,双方已经成仇,只能打到底了。”
  刘晔苦劝:“主公,我素质糜竺此人出身商贾,不爱面子只求实利,胸无大志。所以,愚以为他就算打赢了仗,只要觉得服软利益更大,还是会再来服软的。”
  袁绍叹了口气:“就信你们一次,若是糜竺依然来降,肯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就接受他那个每年五千万的包税自治条件。”
  还真被刘晔猜中了,袁绍表态之后没几天,糜竺又派田畴来了,而且很给面子,每年五千万钱的包税自治条件丝毫没变,给足了袁绍面子,还额外一次性给了一些贵重的珠宝打点。
  袁绍有了面子,也意识到这是自己能不费心拿钱最多的方案,就捏着鼻子认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这一系列运作前前后后拖了小半年,最终谈妥的时候,中原形势早就天翻地覆有了很多剧变。
  毕竟辽东偏远之地,在原本历史上司马懿想讨公孙渊,都得按照“往百日、返百日”来计算后勤统筹和行军时间,一年能打一次辽东就不错了。糜竺最终名义归顺袁绍,已经是197年深秋了。
  ……
  话分两头。
  长安这边,刘备李素送走田畴后,李素的假期也差不多快结束了。
  趁着假期结束前的最后这点时间,李素抓紧把私事料理完、把他这些日子里招揽的私人幕僚和来投英才的人事提拔也搞定一下,顺便把俘虏处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