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891

  而随着两军越来越接近、太史慈看清楚了对面下游周瑜军摆出的阵势,他的信心反而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因为他发现虽然吴军号称也有不少大船,但是在汉津口这处分战场上,吴军最大的战船也不过是载七八百人的斗舰,其他都是艨艟。
  显然,吴军的船之所以小,是为了适应夏水航道的吃水深度。再大的船要滞留在汉津,就只能走汉水、长江绕一大圈过来,没法走夏水直接与江陵互通有无。所以周瑜把大船都留在江陵和江津了。
  “虽然咱的船也是刘表的旧船,可还比你大几倍呢,周瑜你凭什么跟我打!人数多我一倍也没用!”
  太史慈如是暗忖,眼看着双方接近到床子弩和杠杆式投石车的对攻距离后,立刻就命令己方战船全部开始投石放弩。
  一时之间,汉水河面上矢石纷飞。对面周瑜的水军因为射程不占优,被迫先挨了太史慈一轮先手集火,不过好在河面上船只颠簸起伏,而且又是移动靶打移动靶,石头命中率很低,倒也暂时没有明显损失。
  七八颗重达上百汉斤的大石头,扑通扑通落入汉水河面,距离吴军战船最近的一颗也至少有几丈远,只是溅了舷侧那些吴军水兵一身的水。
  虽然没有实际战果,但这种尝试着实可圈可点,因为这是华夏大地上第一次敌我两军都有投石机对砸的大规模水战,足以载入史册。
  太史慈的船大,可以搭载的投石机吨位自然也大,他的旗舰上有前后共计四架投射一百汉斤石弹的机器,最大射程三百步。
  相比之下,对面周瑜的投石机小一些,还没进入射程,暂时蓄势不发。
  可惜太史慈砸了两轮,用实战经验验证了这个距离上颠簸的移动靶根本打不中,他也就不再纠结这点射程优势是否适合“放风筝”,选择了催督船队继续逼近上去。
  “我军顺流而下,利在冲突敌阵,靠近到二百步再投!”
  汉军船队稳稳地推进,周瑜的战船见状已经开始打横、甚至掉头,准备保持距离,防止被大船冲撞和跳帮砍杀。不过因为掉头要浪费时间,太史慈还是很快逼近到二百步以内,石头的命中率开始提升,周瑜一方的投石机也开始反击。
  “喀喇~”一声闷响,一块上百汉斤的大石头直接砸中了一条吴军的艨艟,正正地砸在甲板上。
  几条数尺宽的厚船板都被砸断了,石头砸毁甲板后余势衰减,却依然能把船底的木板撞出裂缝,河水立刻渗了进来。
  受损艨艟上的划桨手们,立刻抛下桨橹、手忙脚乱堵漏自救。其他邻近船只上的吴军水兵,看到汉军投石机之威,也瞬间有些慌乱动摇。
  周瑜立刻拔出宝剑,厉声大喝稳住阵脚:“不许喧哗!胆敢乱军者斩!艨艟擅自退却扰乱阵型者,斩屯长;斗舰擅自退却扰乱阵型者,斩曲长!”
  艨艟斗舰都是中型军舰,一艘船也有百余人到五六百人,所以船上担任“舰长”的军官分别是屯长和曲军侯了。要是那种两三千人的楼船满载,舰长至少得是个军司马,才能管那么多人。
  周瑜治军甚严,随着他的令行禁止,今天随他一起出战的董袭、陈武二将也严格执行,很快弹压住了慌乱的士兵。(黄盖在夏泽率领巡逻舰队,所以没有参战)
  那艘被砸漏水的艨艟也很快堵漏稳住,英勇地准备还击。
  相反倒是那艘受损艨艟的旁边,有一艘友邻船只,只是因为之前的骚乱,以及被几颗砸得越来越近的近失弹吓到了,居然乱了队形想加速脱离战线。
  结果被董袭的坐船拦住去路,两船逼近到五十步之内,董袭亲自喝令脱逃船只上的士兵把违令军官拿下执行军法。如果不从,那就放乱箭执行军法!
  士兵们当然不敢不从,杀了个临阵逃脱屯长。
  周瑜稳住阵脚后,继续给身边的将士们鼓劲:“大家不要慌!太史慈的坐舰投石机虽重而迟缓,发射一轮之后要间隔不少时间,不如我们灵活。各船拉大距离变为散阵,自由射击!”
第六百六十八章
天下水战巅峰对决
  随着周瑜整顿好迎击阵型,很快吴军战船上的投石机,也开始丢出一颗颗三四十汉斤左右的中小型石弹,跟太史慈一方威力强劲但开火频率迟缓的大船对抗。
  甚至个别几艘离汉军大船比较近的,还改为抛射碎石组成的“葡萄弹”,火力搭配极为严谨。
  如果李素亲自在场,目睹了这场战斗,肯定会有一种“北洋水师305慢速巨炮对日军舰队120速射炮”的即时错觉。
  太史慈一方的火力搭配,显然有点不合时宜,远的时候命中率太低,几乎低到完全无效,白白浪费了射程优势。
  近了之后,因为吴军战船散阵穿梭比较快,敌我相对角度变化也快,投重弹的汉军投石机也难以快速转向跟上瞄准。
  哪怕即使只命中一枚,都能砸穿敌船的甲板,甚至连船底都砸裂漏水,可砸不到也是白搭。
  当然,太史慈一方也不是完全没砸中,随着交战距离的缩短,大约四分之一柱香时间后,陆续也有两三条吴军艨艟和一条斗舰被砸中。
  其中那条斗舰比较坚强,被百汉斤石弹砸中也只是甲板断裂。而三条中弹艨艟中,居然有两条直接沉没了。
  一条是甲板、船底被连续贯穿进水。另一条则是运气很不好,在船舷靠近水线的位置被砸了个大洞,然后水浪打进缺口,船只开始倾斜,很快就让破洞彻底浸没到了水下,随后侧翻沉没。
  相比之下,那些船底破洞的船好歹是缓缓座沉,士兵逃生也比较方便,所以只是沉船而伤亡不多。那条侧倾翻沉艨艟上的水兵,则是多半猝不及防被淹死,好多是被沉船卷入漩涡挣脱不得。
  太史慈这边,虽然没有船沉没,却也被乱石和葡萄弹碎石砸得不能自理。
  周瑜用的葡萄弹,当然根本不可能击沉太史慈的战船。
  但想击穿舱室等上层建筑的薄薄木板,以及穿透那些帮船上士兵遮蔽箭矢的木质女墙、垛堞,却是非常轻松。这些部位的木板本来设计的时候就一寸厚都不到,只要遮挡弩箭就行了,不用承受水压。
  于是,太史慈的好几条战船,都如同后世海战时重型战舰被速射炮洗甲板洗上层建筑那样,血流盈甲板,士兵死伤东倒西歪。真要比双方的人数伤亡而非战船击沉数的话,显然还是太史慈吃亏一些。
  随着太史慈这边个别的船出现伤亡人数过多、没有人划桨操舵操帆,航速和转向灵活性都开始下降。然后,甚至就有周瑜麾下的艨艟猛冲过来、发动接舷战,跳帮到汉军站船上,追击砍杀残余的士兵,夺走船只。
  激战之中,太史慈一方竟出现了一条斗舰因为人员伤亡过大,顶不住砍杀被敌军夺取了。残余的士兵知道事不可为,纷纷跳下汉水,想转移到己方的友邻船只上逃生。
  太史慈心中惊骇:“周瑜居然也会在水战中用杠杆式投石机了?!他的投石机比咱的轻,射得也近,可效果居然如此凌厉?
  这不可能!吴军应该是第一次把杠杆式投石机用于实战,之前毫无实战经验!他们是怎么总结出那么多经验、磨合好部队的战术的?
  我军虽然也是第一次在水战中大规模用投石机,可毕竟有三四年的陆战应用经验了。难道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周瑜是天生对水战战术和兵器配合有天赋?”
  太史慈虽然心中郁闷,可面临大战,他也没空瞎想耽误时间,只能是勉力呐喊催督部队继续开火,索性让剩余还没被明显削弱有生力量的大船,进一步缩短双方距离。
  太史慈已经想明白了:杠杆投石机这种装备,在抛射葡萄弹的时候,虽然是越近命中率越高、威力越大,可也是存在一个最小射程的。真贴到五十步以内,就会抛掷过顶,无法击中敌船了。
  既然如此,就趁着己方大部分主力船只人员伤亡还不大,逼近接战。对方如果要跳帮,只要己方船楼上士兵充足,对方仰攻肯定吃亏。如果不接舷战,那么船高的一方用弓弩尤其是连弩覆盖对射,也有优势。
  太史慈在汉水上游,周瑜在下游,所以全速逼近肯定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半盏茶的工夫,太史慈大部分战船都逼到了极近距离,开始跟周瑜短兵相接。
  冲过来的过程中,虽然汉军又被葡萄弹的最后两波洗脸洗得伤亡数百,却也扛过了最艰难的时段。
  而且,汉军战船既然装备了更大型的投石机,也是可以在冲锋过程中改用葡萄弹的。无非是射速慢、覆盖效率低,可不管怎么说,还是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杀伤了对面几百个吴军水兵。
  这种感觉,有点像大和号/武藏号的460毫米主炮发射3号对空烧霰弹,多多少少显得高射炮打蚊子,非常大材小用,但至少能用。
  “连弩全部移到船头齐射!不许主动放乌鸦喙扎船跳帮!防备敌军跳船冲杀即可!”
  随着接近战开始,太史慈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他很清楚敌军人多而船小,就算要近战自己这一方也该扮演“守城”的优势角色,把攻城的苦差丢给对方。
  一时之间,战场上的主角,几乎是不约而同从投石机葡萄弹,切换到了连弩的对射压制。
  双方几十架的连弩对着敌船就是一顿抵近攒射,数百根无羽凸箭在同一瞬间爆发对轰,如同一堆豪猪瞬间变凸了一般。
  无数的箭矢扎在船舱木板上、女墙垛堞上,那些从缝隙和射击孔里漏进去的箭矢,则激起了一阵阵惨叫和飙血。
  双方都彻底放弃了击沉对方战船的期待,改为集中杀伤敌有生力量。颇有几分大航海时代类游戏玩家“炮击战打不过就果断改打白刃战”的意味。
  太史慈挥舞着宝剑巡船督战,心情也渐渐变得凝重:“司空居然又猜中了!周瑜这几年也憋着造了那么多连弩,规模竟也不在我军之下!唉,讨平西凉叛匪后那两年休战,对于军事技术的偷取扩散,影响太坏了。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陛下是有道仁君,那时候连先帝都还在,陛下不可能因为军事上己方暂时有技术优势,就兴无名之师趁着那段时间随便攻打其他诸侯。硬生生被那些有识之士慢慢模仿了我们的武器。”
  与此同时,对面的周瑜虽然战船比较小,却也勇敢地放下了艨艟船头的“乌鸦喙”,乌鸦喙下面的铁锥扎进敌船甲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类似于城门口放的吊桥的效果。
  很多吴军水兵立刻就拿着刀盾,在友军远程火力掩护下,从乌鸦喙吊桥上跳帮冲过敌船。
  吴军一部分用强弩的狙击手,都是侧身躲在垛堞后面,偷瞄着对面汉军大船船舱的射击孔,一看到有人露出来放箭就反制。
  颇像吃鸡玩家在队友冲房子的时候,对着窗口架枪。虽然这种对射肯定是互有伤亡,但周瑜一方人多,完全扛得住这样的交换比。
  周瑜能把水军的战术配合训练到这种程度,可见也是当世罕有的水战天才了。
  好在太史慈也算是当今天下唯一有过剿灭海盗实战经验的水战名将了,对于防御接舷战夺船也是颇有心得。
  他勉力组织己方部队有序抵抗,果断命令那些陷入重围的斗舰放弃“歼敌于跳板”的不切实际幻想,改为放任周瑜的士兵冲过跳板、占领甲板,但汉军死守船楼,居高临下杀伤甲板上暴露的东吴水兵。
  对面的周瑜亲自通过舷窗暗中观察,心中暗忖:
  “太史慈有魄力啊,居然知道御敌于船外已经做不到了,就果断守船上高处,把无险可避的光秃秃甲板让给我军占领。退而不乱,甲板丢了士兵也不慌,士气也不崩溃,配做我的对手了。”
  自古能把部队组织得退却而不崩溃的将领,那都是非常难得的。
  别看《三国演义》上那种“诈败诱敌、等敌人进入埋伏圈就伏兵齐出、诈败部队也返身杀回”的戏码写得那么轻松,实际上如果不是名将率劲旅,诈败诱敌极大概率就直接变成真败了。
  看看淝水之战苻坚只是让前秦军队稍稍后退,就成了总崩溃,就知道这事儿多难了。
  后来日本战国,岛津家一手“钓野伏”吃遍天,几乎一统九州,是其他诸侯大名不知道如何学习模仿么?不是,“钓野伏”原理太粗浅了,实在是部队军纪不够学不来啊。
  而太史慈至少做到了“让士兵们主动放弃甲板后,却没有士气崩溃,退回船楼后被包围,依然有信心坚信己方一会儿还能夺回甲板、把船开走。”
  可惜,今日之战,毕竟是当今天下三大水战名将之二间的对决。纵然如此局面,周瑜依然能随机应变破解。
  (三大另一个是甘宁。前五的话再加上吕蒙和陆逊。陆逊现在还太年少,实战经验和兵法积淀不足。吕蒙比甘宁年轻不了多少,经验是够了,但是这辈子还没好好读书,不懂兵法。所以这俩还不能和前面三个相提并论)
  眼看着东吴水兵冲过一块块跳板、踏上汉军斗舰,然后被堵在汉军斗舰的甲板上、被汉军部署在船楼上的连弩攒射、一时伤亡惨重,周瑜很快祭出了新的战术。
  一群群东吴水兵背负着许多陶罐,把内容物点火之后,投掷到汉军斗舰的船楼墙板上,部分则落入了舷窗、或者是抛到了船楼舱顶、女墙垛堞之后。
  一开始汉军士兵还以为对方是拿了麻油或者别的动植物油脂灌注的火罐,想玩火攻。汉军军官们纷纷觉得不可思议:油脂何等昂贵?江东没有天然的火油,只靠动植物油脂,能放多少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