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891

  楼船前面排一行斗舰,然后两岸离岸边一里到一百丈的这一段江面,也全部用斗舰逡巡填充。再往岸边不足百丈的浅水,全部用艨艟和走舸,横截大江,同时又确保有足够的迂回机动空间。
  原本断后的董袭部,在周瑜给中军布好阵后,也已经全部驶出了沙羡峡,进入了开阔部分江面。周瑜用鼓角旗号指挥,让董袭立刻掉头、后军变前军,充当迎击李素的先锋。
  做完这一切,整整花了小半个时辰之久,整个过程中又不可能提前下碇固定位置,所以吴军舰队也不免顺流往下游又走了十几里。
  最终交战时的状态,就是吴军船阵西北-东南宽度五里,西南-东北向长度达到二十里,先锋董袭距离西南边的沙羡峡口三十里,断后的陈武(原本是先锋,掉头应战后成为断后)距离东北边的赤壁峡口四十里。
  而李素带着的汉军舰队,已经逼了上来,看似汉军战船数量只有不到吴军的三分之一,但都船型相对修长,同级别的战船当中,汉军的尺寸也要长重一些。
  尤其是汉军中最大号的五牙战舰,按吨位来说是照着隋朝灭陈时载三千人级的吨位做的,比吴军最大号的楼船还要宽几尺、长三丈多。折合现代吨位,大约是排水量六百到八百吨,而孙策一方最重的楼船,也才折合四百吨排水量。
  孙策和周瑜远远看到五牙战舰出现时,也是微微受到了震撼——只是震撼,自信让他们还不至于因此恐惧。
  “这就是李素敢以寡敌众的信心所在么?难怪,他敢这样追我们,看到这船,我反而放心了。”
  孙策眼中那震撼的目光,夹杂着贪婪的跃跃欲试。
  周瑜的情况比他审慎一些,但跃跃欲试也是压不住的。尤其他看到汉军船队先锋位置、一艘大约六百多吨的五牙战舰上,插着“太史”的旗号时,更是心理优势提升。
  “伯符放心,李素这是吃苦没记苦,两个半月前,我靠艨艟斗舰又不是没击溃过太史慈以三艘楼船为首的舰队过。这次他们的楼船更大更快了,但我们也有楼船。
  我们的兵力是他们的两三倍,只要灵活善战,到时候太史慈这艘新式楼船就是我的旗舰了。还别说,李素这人,以及他的弟子诸葛亮,虽然诡诈卑劣。
  但他们造初来的军备器械,都是好东西呐。要是俘获仿制,我们的长江防线将来定然金汤永固,纵使争天下暂时不利,也能划江而治。”
  孙策也是得意嘉许:“太史慈这条船,怎么配得上公瑾你?要为兄看,后军李素亲自坐镇那条船,就赏给贤弟了。”
  原来,今日之战李素也是亲自坐镇了一艘旗舰,拖在整个舰队的中后部督战。而李素本人坐的船,当然是整个舰队中吨位最大、战力最强、最坚固抗沉性最好的。
  甚至可以说,是如今地球上最大的一条船了,东起大汉,西至罗马帝国,都没有同等吨位的存在。
  太史慈那个才介于六七百吨,李素的座舰则是地球上唯一超过八百吨排水量的庞然存在。
  周瑜被孙策提醒,顺势透过影影绰绰旌旗蔽空的阵列往后观察,终于锁定了那艘二十里开外朦胧的巨船。周瑜作为天才水军统帅的血液瞬间沸腾了,跃跃欲试想要抢过来。
  “要是此生能夺得此船纵横长江,不亦快哉!”
  可惜,就在孙策周瑜又忐忑又兴奋的时候,刚刚前军变后军的陈武也通过烽火狼烟传来一些敌情。
  孙策的旗舰上自然有足够多的瞭望手四面瞭望,所以哪怕孙策周瑜本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西南方一触即发的敌军身上,也依然有别的瞭望手注意到后方变故、立刻过来通报。
  “主公,后方陈校尉传来军情,似是下游赤壁峡口外也隐约出现了敌军战船,目前还太远隐约看不分明规模。”
  周瑜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回身奔到船楼东北侧,极目远眺,可惜他比陈武离敌人又远了十几里,什么都看不清。
  不过,本着对敌情的预估,周瑜稍一算计,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李素这是提前想好了要在这儿跟我们决战!他怕之前如果在公安堵截我们、他要承担逆流逆风之劣。
  所以,他放我们过了巴丘到这儿再打,他可以占据上游顺流冲下的水文地利、而隆冬时节的西北风也成了对双方都公平的侧风。
  只是他怕衔尾追杀我们被我们跑了,就让周泰昨夜主力出城坐船,到赤壁堵截迟滞我军。他这是想把我们在沙羡到赤壁这两个峡口之间包围全歼呢!
  胃口倒是够大,就看他有多少斤两了。呵呵,就算周泰不顾汉阳城防,竭力增援,两路敌军相加也不过三万余人,三万人还想包围全歼我们六万人!”
  孙策听完义弟的分析,也是果断下令:“周泰虽然人少,但不用管他。若是我们变阵继续往下冲,先对付周泰,容易被李素从背后顺流追击崩溃。
  咱就先击溃人多船大的李素,把这块硬骨头啃了,再返身歼灭周泰。李素啊李素,他自命用兵多谋诡诈,居然会给我们这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
  这次就一天之内把两处强敌全灭,到时候巴丘、长沙、汉阳都是空虚唾手可得,襄阳东南,从此全是我江东领土!”
  在孙策周瑜战意爆棚、江东将士们士气高涨的状态下,李素的舰队终于顺流冲下,先锋的太史慈跟东吴的董袭杀作了一团。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一锤入魂
  太史慈非常珍惜这次水上决战的先发机会。
  他心里很清楚,随着赵云、鲁肃这些年来憋大招造的新式战船,以及李司空战前紧急改良的水战兵器,第一次被投入到实战中,会给对面的敌军造成多大的震撼和猝不及防。
  这种出其不意的时间差,就是立功和扩大战果的最好机会。
  战役开始前,太史慈还担心自己在司空此番率领的众将中军职最高,怕是得坐镇中军指挥主力,捞不到先锋打头阵的油水了。
  他以为李素会把率先立功的机会让给黄忠,笼络荆州新附本地人的人心士气,毕竟黄忠来得晚,官职确实比他低。
  谁知,最后李司空力排众议,不拘一格让太史慈作先锋,李素亲自坐镇中军,黄忠只是临时在李素身边当个护军。
  而理由居然是“太史慈几个月前做过周瑜的手下败将,让太史慈先锋能最大限度激发敌军的轻敌和决战决心”。
  虽然理由听起来挺丢人,但有立功机会就好!太史慈接受了这个设定,并且决定把所有不爽发泄到敌人头上。
  再说,太史慈这个任命,影响的只是他个人,汉军先锋部队的普通将士们,还是按照原本的编制,让荆北兵首发,荆南兵和其他李素自己带来的嫡系部队打后援。
  刘备阵营除了少量类似“家丁”的部队之外(比如关羽的校刀手和赵云、马超的部分嫡系骑兵卫队,就有家丁私兵性质),其余大部分部队都是不认将领的,也就不存在出现军阀的风险,随便空降一个将领磨合一下就能统兵。
  太史慈麾下,无数荆北新附的军官都跃跃欲试,指望着这次大战跟着立功升迁呢。
  ……
  “让五牙战舰前面的艨艟全部减速散开、退往两翼,由五牙战舰冲阵首战!尤其是带撑杆雷手的艨艟队,全部散开靠后!”
  随着太史慈和董袭即将进入短兵相接的距离,双方之间已经矢石如雨开始了远程对攻。太史慈轻描淡写地在垛堞和钢铁盾阵的掩护下观察着敌情。
  确认敌人的远程火力对主力战舰造不成什么威胁之后,他就果断下令掩护在舰队前方的艨艟全部散开,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对面董袭的部队有五条楼船作为主力,还有十几艘斗舰、数十艘艨艟,船上装了床子弩和投射葡萄弹的投石机。
  葡萄弹和巨弩有可能把艨艟的舷侧船板击穿,但对于楼船和五牙战舰的主体结构就毫无威胁了,只能击穿部分上层建筑、舱室垛堞。
  远程交火持续期间,双方都不时有士兵中箭坠江,或被石头砸得头破血流。不过总的厮杀烈度还不算高,物资消耗倒是飞快,没多久江面上就漂满了羽箭,远远看去白毛粼粼。
  太史慈身边的参军对于主将的这个要求却还有些不解其意,多请示了一句:“将军,带水雷手的艨艟队更为灵活,便于快速接近敌方楼船,为何让他们散开?”
  太史慈:“战前司空关照过我了,注意交战的江面地形,因地制宜判断打法。如果此刻是在沙羡峡或者赤壁峡江面交战,两岸壁立千仞、江边水就很深。楼船和五牙战舰可以开到江边,那自然不用这么打。
  但现在敌军选择在两峡之间的宽阔江面与我们交战,五牙战舰和楼船是到不了岸边最浅那一里宽的江面的。撑杆水雷还是先藏起来,必要的时候从浅水区迂回突袭再用,把突然性发挥到最大。”
  身边的副将和参军谋士们都深以为然,很快用旗号把太史慈的命令传了下去。
  汉军的艨艟,尤其是带着水雷的快速突击型艨艟,见状纷纷散开拖后,降低己方的伤亡。
  艨艟是军中最以速度见长的狭长舰船,就类似于后世战列时代的驱逐舰护卫舰扮演的角色。速度快就适合执行冲锋雷击,但快的代价就是自身防御很弱小,船板也薄,被葡萄弹击中都有可能打穿。
  ……
  太史慈做出调整的同时,对面的董袭也已经注意到了汉军战术的变化,立刻针对性指挥:
  “太史慈这是想仗着船大,直接把我军前排的艨艟撞沉、然后直接靠上咱的楼船接舷战?吩咐艨艟上的撑杆手全部戒备,不要被直接撞到了!然后保持距离丢火把就行!”
  董袭自己当然总结不出这么针对性的战术,所以这其实是上次跟着周瑜一起打太史慈总结出来的经验。
  周瑜非常善于学习,自从把李素的“撑杆防火攻”招数学到手之后,周瑜很快发现这东西用处有很多,既可以应急的时候撑住船防止触礁,也能在己方用小船遇到敌人大船时,撑住缓冲、防止直接被撞击。
  而且每次当敌人的大船想撞己方小船、又被堪堪撑住只保持两三丈距离时,都是丢火把放火的最好时机,因为平时隔得远了火把还丢不过去。
  董袭自然是严格照搬了周都督交代的应对战术,简直跟写进操典里一样严格。
  “嘎吱嘎吱”一连串包铁撑杆插到厚实船板上的牙酸声响传来,几艘额载百余人的吴军艨艟就抵住了一条汉军五牙战舰的船舷,然后被推着倒退。
  哪怕是四五艘艨艟的总吨位,还是远远小于一艘五牙战舰的分量,毕竟前者只有三四十吨的排水量,后者超过六百吨,被推着走是很正常的。
  吴军艨艟上的撑杆手因为承受不住这种巨力,在自己的船被顶倾斜的同时,也纷纷倒地,或是撑杆崩断,或是握持不住,手掌被往后飞窜的竹竿磨得鲜血淋漓、竹竿往后捅握数丈、直接钉在艨艟的船板上。
  原本额定能确保双方保持四五丈距离的撑杆,最后往往折断一半,或者被怼缩回一小半抵在自己船上,这些艨艟与汉军五牙战舰的距离,也从五丈缩短到只剩两三丈。
  不过,好在是没有被直接撞到,只要缓冲把冲击力卸了,就不会沉。
  “快丢火把和毒烟罐!”吴军艨艟上的水兵在摔得七晕八素之后,很快定了定神,纷纷从甲板上重新站起,在军官的指挥下试图点起火把往汉军大船上丢。
  有些则是丢加了料的引火陶罐,里面不光有稻草麻油,还有一些烧起来后有刺鼻气味和浓浓毒烟的药料。
  可惜,仓促间很多人都因为冲击摔倒了,临时起来点火把需要时间,只有没几个人第一时间丢了出去。
  即使丢出之后,火攻的效果看起来也很不好。
  汉军的五牙战舰吨位很大,储备冗余载重也很多,可以肆意挥霍。太史慈在交战前,让所有五牙战舰在船舷和甲板边缘都涂抹了湿漉漉的长江边淤泥,少量火把根本引燃不了。
  说具题外话——其实吧,太史慈这边的五牙战舰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容易被火攻的了。要是让董袭或者周瑜近距离观察一下汉军中军李素亲自坐的那条战舰,那才叫绝望。
  李素那条八百吨的座舰,甚至豪奢地直接模仿后世日本战国时代九鬼嘉隆的“铁甲船”,给五牙战舰船舷和甲板包了一层薄薄的铁皮防火。
  都用铁挡在外面了,周瑜还放毛线的火。只不过战舰巨大,哪怕是包薄铁皮,也需要数百平方丈的面积,一分厚的铁皮,每平方丈都有三百汉斤重。
  李素的座舰累计用掉了八万多汉斤的钢铁,占益州去年钢铁产量的2%,因为实在昂贵,所以那种特殊工艺没有推广多用,只给李素自己座舰装,太史慈还是涂湿泥巴防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