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6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4/891

  早知道这些明面上装作跟孤一起尊奉天子的诸侯都不可靠,一个个都暗地里依然随时随地想算计孤。还不如当初跟着公路一起灭了他们三家呢。
  唉,兄弟阋于墙,天不佑袁氏啊。公路谋逆弑君,已经快两年了,但公路授首,不过是八个月前,还是阿瞒攻破手春城前夕的事儿。
  想当初,孤还以为公路之死,是孤弃旧换新、大展宏图之时,他才死了八个月,孤莫非也已经气数暮沉?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袁绍越想越钻牛角尖,大病一场,病势怕是比历史上官渡之战后惨遭打击那场病还要沉重一些。
  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袁绍还能在内心为自己找借口,是许攸叛变导致他失败,不是他方略上完全失误。现在沮授虽然也有误判,可毕竟没有出卖情报,袁绍想找借口推卸责任,能推卸的目标都少了很多。
  这口气不撒出来,当然越发郁闷成疾。
  不过好在历史上他还得再挨一次仓亭之战的惨败打击,才真正气死。现在刘备未必会在一年之内就给他再一次决战的机会,所以袁绍要死还是有点困难的。
  如果没有别的变故,袁绍至少三年内气不死,如果有点别的扰动因素,或者有外力促成,就不好说了。
  另外,说句题外话:袁绍病倒之后,辛评也多次探望袁绍病情,并且就他弟弟辛毗之前贪功为沮授所用的事儿,向袁绍谢罪。
  不过袁绍倒是没怀疑辛毗也投敌,他相信了关羽那边放出来的风声,认为辛毗就是殉国了,所以没有为难辛评,还大度地说:
  “仲治本为文职,不参军机,此事与你何干。令弟最初虽有过失,却也殉于国难,孤自会抚恤。”
  辛评听了这番话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虽然他不知道辛毗是不是真的死了,但一想到弟弟走之前那些话那些布局,他总觉得诈死以防连累家人的概率更大一些。
  袁绍待他和陈琳这种纯文士还是非常好的,让辛评心中愈发不忍背叛。
  毕竟袁绍这人“外宽内忌”礼贤下士的品德一贯有保持。袁绍对那些谋士有猜忌,是因为谋士掌握军机大略,决策失误有可能误导国家的方针,如果勾结其他诸侯也会造成莫大的损害。
  但是文学家属性的官员袁绍是绝对真心厚待的,人家人畜无害又有名声,干嘛不好好养着?所以陈琳孔融之类“建安七子”人设的家伙,很喜欢给袁绍做事。
  辛评也是这种做文书工作的老实人,袁绍确实是他最好的选择。
  他犹豫再三,最后只是委婉地向袁绍请辞:“主公,舍弟铸成大错,导致张辽、文丑将军中计,虽然主公宽仁,但评实在无颜再久食重禄。
  请主公恩准臣辞归,臣只求归隐田园耕读传家,主公也好给将士们一个交代。臣愿意发下重誓,除非将来主公为陛下匡扶汉室成功、一统伪朝,臣有机缘还能为主公效命。
  除此之外,臣终生不再仕官,总之就是绝对不会为其他诸侯所用。”
  袁绍:“仲治你这是何必呢……”
  辛评:“请主公恩准。”
  袁绍转念想了想,摆摆手:“也罢,这样吧,毕竟大败之下,确实人心浮动。你愿意让令弟多担中计罪责,宣泄将士怨愤,孤也心领了。你先歇几个月也好,风头过了,待孤重整旗鼓,再邀你出仕。”
  袁绍眼下确实也缺少可以推卸责任处置的对象,来平息将士们的怨愤。
  毕竟大败之后,这种情绪是很久都不会在军中消散的,就像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打完后军中上上下下都说“要是主公当初听的是田丰的话,怎么会这么惨”,总要找个推卸责任的口子宣泄。
  辛评谢恩请辞,随后立刻就开始着手搬家,离开了冀州,说是要回豫州老家,不过后来走到雒阳、宛城之后,就没再往豫州去。
  但辛评这人也还算有节操,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这种舞文弄墨上传下达之士、还没多少真才实干,去了刘备那儿也不受敬重。
  所以,他下半辈子是真心选择了隐居、耕读传家,再也没做官。
  ……
  辛评逃亡成功的过程中,他也还算仗义,把沮授的家人也渐渐都蚂蚁搬家一样接走。
  袁绍本来也没想罪及沮授家人,而且知道辛评跟沮授有点交情,也就没有注意到这一切。
  这些事儿,最终在九月底之前都办好了。考虑到他们也算大户人家,半个月内搬家逃离,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
  另一边,河内与上党战场的扫尾阶段,基本上也是九月中旬才结束,上党郡一些比较偏僻的县,更是到九月二十几才被张飞接收。
  这个过程中,关羽肯定也不会只埋头打仗而不知请示。所以早在九月十五这天,关羽就派了诸葛亮亲自回一趟长安,前方跑马圈地后方邀功请赏,顺便让刘备和朝中三公决断下一阶段的作战要求。
  毕竟,刘备当初给他的任务,是打赢这场河内、河东的相持战役,关羽接到的是防守任务。现在转守为攻打赢了,也不可能直接把袁绍推掉一鼓作气消灭。
  袁绍后方还有十几万人,加上撤下去的两路十一万人,总共凑出二十三四万兵力防御冀州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河东、河内和上党这三个郡,在长达将近一年的拉锯战中,被反复洗地,百姓都被抓去运粮修工事修防线,还有最后阶段的霍乱流行,百姓死者数十万,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管刘备是否爱民,这种程度的血腥大战,三个郡被彻底打烂都是免不了的。如果关羽立刻坚持继续进攻,要多越过两个被打成烂地的郡运粮,实力此消彼长还是很明显的。
  另一方面,袁绍军回到邺城后,瘟疫就有所缓解了,毕竟离开了河内这个食物水源都被重度污染了的环境。
  而且进入农历十月份之后,后续天就凉快了,霍乱之类的瘟疫传播乃至其他尸体腐烂导致的疾病,都会消停一些。北方的寒冷季节一旦到来,对进攻方是非常不利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袁绍军后撤收缩、同仇敌忾死守邺城,他们的士气和军心也会明显回升——因为历史上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猛攻,但随后一场的邯郸之战就相持死伤惨重,最后被“信陵君窃符救赵”反推而惨败,杀伤数万。
  现在袁绍麾下的张辽文丑已经应了赵括的宿命,袁绍军上上下下的将士们都会因此而产生一种神秘主义的期待,觉得自己一方是不是要否极泰来了?是不是长平输到惨到极致之后,就是邺城的一波反弹?(注:邺城就是战国时的赵都邯郸)
  人心是最难琢磨的东西,一旦士气因为某些天启或者历史惯性的鼓励而被激发起来,战斗力和精气神都会不一样的。
  这一切,都注定了刘备阵营在如何乘胜追击、在哪些地方乘胜追击,都得重新好好讨论,做个计划,反正不能指望直接强推邺城就灭掉关东伪朝,那是不现实的。
  诸葛亮回到朝廷,只能代表关羽这方的意见,不一定就能决定朝廷的态度。
第七百五十七章
雒阳八关取其五
  关羽这次派诸葛亮回长安述职请功、顺便请朝廷定夺下一步的战略。
  诸葛亮在做这事儿的过程中,却是多长了个心眼:他怕后续的讨论环节过于冗长,群意分歧难以决断,耽误了前方战机。
  所以,他在本人从野王前线回长安的同时,就请关羽同时派兵力和使者南下,把北线战胜的消息,第一时间通报给远在一千五百里之外的李素,希望李素也能尽快做出反应,并且秘奏给刘备他的意见。
  毕竟,诸葛亮已经太清楚,皇帝陛下对李师的信赖,有多严重。如果没问过李素的意见,刘备估计都不习惯仅靠荀攸钟繇诸葛亮的意见、直接拍板这种程度的大事儿了。
  而且,诸葛亮估计,如今都九月中旬了,南线李素对孙权的最后一战,估计都已经打出眉目了。只是路途遥远,中间又有袁绍的地盘隔断,消息不通,所以河北战场的刘备军将领才不知道。
  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现状,李素哪怕九月初一就灭了孙权、关羽九月十五都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这时候去跟李素通个气,说不定李素在南方的军队腾出手来,正好打个配合。
  关羽对于诸葛亮的这个要求,也是深以为然,觉得很合理,就不惜费时费力同时给李素快马传讯。
  可别小看这个派出信使传讯的动作,那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不是仅仅派几个精干的勇士、一些快马就行。
  因为如果走老路的话,关羽的信送到李素那儿,至少也快九月底了,得先回长安绕一圈、然后走武关道到南阳宛城,再到南方荆、扬腹地。
  那样的话,还有什么时效性?等于是诸葛亮都到了长安了,信才从长安往南送。
  所以,诸葛亮建议关羽,趁着现在河内的野王、怀县、温县、平皋等地都已经光复,立刻分兵从平皋南渡,去对面黄河南岸的雒阳以东门户成皋。
  同时从温县也分兵南渡,控制对岸的雒阳北侧重要黄河渡口孟津、小平津。
  如此一来,汉军可以借着河内光复的势头,把雒阳八关中北濒黄河的三个关都夺取。
  这些关隘渡口看似或险峻或要津,但那只是针对东西两侧来攻的敌人而言。而对于从北面南渡黄河的部队来说,这三关就毫无防御力可言了。
  雒阳的部队要防住北面来敌,只能是指望可以在野战中就击溃对方的重兵——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关东诸侯讨董的初期,董卓在听说河内太守王匡听命于袁绍之后,立刻主动派出大军北渡黄河把河内王匡干掉。
  因为董卓也知道,河内与雒阳之间无险可守,只有把王匡干掉河内吞下,把防线前推到河内与冀州之间的汲县辉县(新乡、卫辉)一带,依托黑山(太行山)在黄河以北最窄的那个口子死守,才能稳固雒阳的防御圈。
  所以,河内、河东这些地方才是属于司隶,而不能属于外州。这些地方都是雒阳周边的形胜之地、防御圈重要一环。当河东河内都属于敌人之后,雒阳的北面就是门户洞开的状态。
  关羽在河内如今有七八万部队在圈地,他们从辉县继续往东推进冀州或许有难度,但是分兵三万南渡黄河、占据雒阳北侧三关却是难度不大。
  少掉这三万人之后,逃到冀州的袁绍主力依然不敢反扑反攻——
  如果袁绍肯反攻,那关羽倒是省事儿了,说不定他做梦都会笑醒。不用自己再发动进攻战役歼灭这二十多万残敌了,直接送上门来白给。
  同时,袁绍留在雒阳防守的那点兵力,也不足以威胁过河之后的三万关羽军。
  甚至关羽军可以大模大样继续穿插南下,最西边从小平津过河的那一万人,可以嚣张地直插函谷关背后,与弘农的刘备军前后夹击,彻底打通函谷关。
  剩下两万人,也能如入无人之境地穿过河南尹,往南面的伊阙关、轘辕关、太谷关任意一处或者几处,跟宛城高顺北上的部队一起,也是里应外合破关。
  到时候,雒阳周边的所谓八关,南面三关北面三关,西面的函谷关东面的虎牢关,至少五个关会被刘备军夺取(雒北三关全部、加函谷、加南三关中的至少一个)
  雒阳这种级别的坚固城池,或许一两个月都拿不下,主要是暂时能腾出手来圈地的部队,并不比守城部队人多,哪怕有投石机砸开了城墙,也未必能硬打下。
  但河南尹地区成为被分割包围的瓮中之鳖,大概率是不在话下的——确切地说,是河南尹西部的三分之二面积。
  因为刘备军和袁、曹阵营未来一两年内,在中原地区,估计会以雒阳周边的群山为天然分界线。
  河南尹东部、虎牢关外那四分之一的土地,刘备暂时就算吞下去也拿不住。也就是荥阳以东那些县,包括京县、卷县、原武、中牟、酸枣、开封、宛陵、新郑,这八个县肯定会被拥有陈留郡的诸侯所占据。
  同理,河南尹东南角、轘辕关和嵩山外侧的阳城、阳翟、密县三个县,则会因为地处颍水源头,而天然跟颍川郡比较紧密,也难以占据。
  其余雒阳八关包裹住的整片腹心形胜之地,才是可以稳妥追求的。
  ……
  关羽为了打通己方的军情传递通道,也是够下血本的,送个信就带了三万大军,而且还是关羽本人亲自率军从平皋南渡黄河,占领成皋、威胁雒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