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6/891

  这次回程,从最远的占城算起,航行了七千里!幸好去的时候,我们是从揭阳经朱崖就抄近路直扑最远的占城,把后面四段总计四千五百里海路,缩短到三千五百里,省了一千里。
  那就是去程总共六千里,回程七千里,八月启航来年五月归,整整九个月,航行一万三千里,真正的万里远征了。
  三百年前,霍骠骑也不过深入大漠两千里吧,从长安到凉州、河套还不足两千里,总共加起来就是单程四千里,往返八千里。这大海可是比大漠辽阔多了。”
  魏延闻言,也是吹捧赵云、太史慈:“那是二位将军殊勋卓著,陛下雄断圣明,司空庙谟怀远。”
  赵云忍不住笑了:“文长你这几年居然也读书了,陛下雄断司空庙谟自然是有的,我们不过是仗了新式海船之利,还需戒骄戒躁。”
  魏延和赵云如此对答,倒不是他们掉书袋,而是因为某些书是代表朝廷官方意识形态、近年新出的,满朝文武都会学习文件精神。
  “明明庙谟,赳赳雄断”这八个字,素材来源于蔡邕《东观汉纪》,后来又被收进刚成书不久的蔡琰《后汉书·光武帝纪》,文学上是互文的手法,后来便约定俗成雄断是皇帝的,庙谟是辅臣的。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虽然蔡邕蔡琰写的是光武帝创业史,明眼人都知道可以套用到如今的情况上,大家说话也都套上了“陛下雄断、司空庙谟”。
  赵云跟魏延谈笑一会儿,恢复肃然,又想到了一些为长远计的建议,准备把此次万里远征的经验心得总结一下,给刘备上表。
  “不经万里远征,不知航海之不易。如今虽然天下未定,急需有过久战经验的老兵为国效力,北击袁曹。但在海上航行过一万多里的士兵,再去攻城消耗太可惜了。
  那可是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手,还有花费了朝廷无数物资才攒起来的经验,以后就该作为种子,远跨海疆。就算跟袁曹交战,也该是在东海之上,海路拦截曹军、与辽东通讯息,不能再白白浪费在一般的陆战里了。”
  赵云如此总结,心中觉得颇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这话如果他不说,没人会跟刘备说,刘备也不可能知道。
  在后世,这种经验其实是众所周知的。
  因为海军比陆军需要更多专业训练,人员宝贵,近现代海军成军后,除非是露西亚人卫国战争那种军舰打光港口都沦陷了,才让海军填堑壕防线打阵地战,否则海陆都是分开的。
  至于空军出现后,更不会让飞行员去填地面防线,飞行员培训起来成本多高。
  但是在199年,华夏大地上还真没这样的历史经验,此前水军技术含量还不算高,水陆都是混用的。
  赵云不懂什么“技术兵种不该拿来当炮灰浪费”的科学道理,但他一万多里航行下来了,目睹那么多袍泽的损失,自己心中隐约有此实践心得,不吐不快。
  毕竟他去的时候四万五千人,最后活下来只剩三万,损失的这些人相当一部分不是战死的,光热带病直接病死就几千人。
  战斗伤亡的人数,其实是一万一千多人,其中占城战役死伤最多,前后六七千人,后续三战加起来也还不到五千人。
  可是这一万一里面,直接阵亡的才不到三千,还有八千多都是历战负伤后难以救治、热带湿热环境下轻伤都会感染化脓、严重炎症。
  哪怕赵云随军带了张机和他的军医队,但是按照中原的战伤处理医术,伤员死亡率仍然是比中原作战高了两三倍!
  中原地区当时轻伤员被医治处理后,感染死亡率可以控制在两三成,在林邑,这个数据达到了“六七成轻伤员敷药还是会死”。
  正因如此,扛过了热带水土不服,扛过了毒虫血液传染瘟疫,还扛过了战伤湿热环境感染的幸存者,才非常的不易,赵云不能接受这些士兵浪费在没有技术含量的战场上。
  但愿还在扩军中的刘备能理解吧。看刘备去年扩军八万、今年要扩军十万,把总兵力加到五十万,就知道刘备现在是非常急于集中一切优势兵力的。
  ……
  五月十二,雒阳。
  李素刚刚把诸葛亮送走,去关羽那儿报到,随后就收到了赵云的捷报。使者也没在雒阳多停留,继续西进去长安报信。
  两京自然是一片欢腾,连李素都忍不住摩拳擦掌:“子龙总算是不辱使命,居然一次性平定了那么远的地方。”
  考虑到赵云被李素派出去远征的时候,李素还是总督南方各州事务的,所以他得为赵云及下属诸将表功。
  李素抓紧仔细看了一下赵云的详细汇报、各个将领和文官的表现,然后也形成一道奏表,让黄权立刻送去长安给刘备。
  李素还非常有心地分成了两部分写,黄权走之前李素还关照了他递交的方法:
  “公衡,这第一道是我为众将表功的,只是陈述他们的事实功绩,不带评价,不带褒奖意见。恩自上出,升官封爵都是陛下的权柄,为臣者不当多言。
  这第二道,是如果陛下看完众将战功之后,想要找我议赏,你再转一圈把这个意见交上去,也省得在长安雒阳之间再往返多跑一趟,白白多花七八天。”
  李素很会办事,事实判断是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是价值判断。皇帝不问你的价值判断意见,你不能主动先说。
  黄权也是上传下达的老江湖了,立刻表示知道怎么做。
  四天之后,他就风尘仆仆赶到长安,把李素给赵云表功的奏章交了上去。
  刘备也是满面兴奋:“子龙把林邑伪王全部灭族了?还在林邑、占城各处都建立贸易据点、让野人接受大汉财赋律法、海贸进贡羁縻?
  那可真是罕有的光复拓边之功了。该如何赏赐他官职爵位才好。后日大朝会时,可召集群臣好好商议……嗯?对了,伯雅竟没有提他觉得子龙与其余文臣、众将该如何封赏?
  云长都还没封公爵,子龙肯定也不好封公。”
  黄权被刘备这么直接一问,倒也不好欺君,下意识支吾了一两秒。
  毕竟皇帝没直接问的话,你可以去新丰转一两天再回来,把李素的第二道表送上,但皇帝都直接问了,否认可就是骗皇帝了。
  可惜刘备太了解李素,也太了解其他臣下了。当天又是在石渠阁里私下接见递表,不用讲朝议礼仪。
  就黄权这么一犹豫,刘备就看出端倪了,他也不让对方难做,直接跳下御座大踏步走到黄权面前:
  “朕早就发现你几次给伯雅递表走得特别快了!有时候简直日行千里呐!拿来吧你。”
  说着直接回手在黄权袖子里一掏,把李素的第二份表章拿走了,转身后还把表章在手里挥舞了一下,就跟告别似的:“行了,没外人别装了,朕知道伯雅知进退。”
第八百一十九章
自古以来蔡伯喈
  “还是伯雅想得周到,子龙在岭南开拓海疆,贸然给骠骑将军确实也不妥,而且南疆毕竟对大汉没有威胁,自古消灭西南夷的军功,也都不如消灭草原游牧枭雄。还是先给子龙加点爵位吧。”
  刘备大致看了李素对众将的赏赐建议之后,对第一部分就比较认同。
  当然李素没写“该给赵云加封多少户,或者哪个县”之类的细节,他不好写得太详细,最终决策还是刘备亲自拿捏的。
  三年前刘备登基的时候,赵云是县侯五千户,后来跟江东孙家多次战斗,加过三千户,这次就先加到一万户吧。
  不过户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刘备意识到赵云的封地也该移动一下。赵云那么多次都是在东南战区建功,而且有一定的海路殖民开拓能力,不如就把赵云移到南方沿海吧。
  另外,刘备意识到,自从他为李素等人设置“郡公”爵位之后,也存在一个普通县侯到郡公之间,级别差距过大的问题。
  李素这个郡公,一起步就是以会稽郡北部十县为封地的,不过这并不是下限,未来封其他郡公,起步阶段时在该郡的封县数可以更少一点,但至少也要设一个门槛。
  同时,此前的县侯普遍都只在一个县,只有极少跨县的个例,也都是特事特批。刘备觉得可以把这两者之间的跨度调整一下。
  为此,他在接见黄权的同时,让人去招来统抓人事内政的钟繇,顺便把这事儿商量一下,趁机形成制度建设。
  商讨的那些文绉绉的对话没必要赘述,总之就是经过半个时辰的详细讨论后,也查看了目前主流功臣的立功封地规模,刘备做出了一个初步决策:
  以后,凡是新封郡公,必须以获封该郡五县及以上封地为起步。后续可以视其新立功劳继续增县。
  也就是你的功劳不够给满你五个县,你就达不到郡公的门槛。这五个县的封户数也要设门槛,必须在五万户以上。
  同时,在列侯的县侯里面,允许最高跨到三个县,这一点也形成制度。
  所以,超过万户的县侯,未来可以制度化地出现,最多拥有三个县、两万户。
  如此一来,县侯和郡公之间的过渡,就没那么突兀跳涨,只是从三个县跳到五个县,同时又可以确保没那么容易跳过去。
  这样的制度,朝廷也比较便于理解,也不损朝廷威严。
  因为原本历史上,发展到汉末的时候,跨县的侯爵就开始常态化了。曹操挟成汉献帝的时候,直接就封了武平侯,有跨县的封地,而且干了十六七年才升魏公。
  曹操担任武平侯期间,还写过《让县自明本志令》,把献帝给他的三县两万户加封封地给退了。
  现在刘备这边,直接把县侯跨县的上限设为总共三县两万户,也是合理的。
  讨论好这个制度后,刘备先把关羽的一万五千户重新挪了一下位置,拆到三个县。因为关羽最近没有新立功,所以户数是之前就增加的,现在只是移动加县数。
  刘备刚登基的时候,关羽和李素就是万户,后来关羽当了大将军后,到了一万五千户。现在把这一万五千户的名额重新分到安邑、闻喜、临汾三县。
  赵云是新加到一万户的,但原先的封地在北方,现在挪到南海之滨的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徐闻县。这两个县加起来其实还不到一万户,还把朱崖县的一部分户口划过去了,以供食邑。
  另外,刘备还考虑了李素的一部分建议,并且跟钟繇商议,意识到目前最顶层的军职设计“大骠车卫”多多少少有点跟不上新时代的形势了。
  过去,大将军肯定是总揽全国军事的主帅,这没得说。
  卫将军主京畿周边防务。
  车骑将军主国内平叛征伐。
  骠骑将军主对外国的远征,主要是对草原胡族,所以要动用骑兵远征为主,最初时故名。
  现在,国内治安平叛和京畿防务的需求没变,但对外用兵征服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海军的诞生,以及海路对外远征、殖民的可能性,很有必要增设一个相当于“海军主帅”的职务,地位应该是跟骠骑将军平级的。
  汉武帝的时候,一直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对西南夷用兵的重要性都是远低于被草原胡族的,所以那些“伏波将军”、“楼船将军”、“横海将军”都是比较低的杂号将军。
  之前最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地位也不过如此。
  所以沿用旧名字也不适合未来“海军主帅”的身份,刘备觉得还是妥善另想一个,地位品秩可以在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之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