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3/891

  当然,战前为了防止刘备军过早警觉,所以曹操的大军并没有突前部署到跟昆阳、叶县过于接近的定陵、舞阳。而是只在前线稍微部署了几万人,保持常规对峙状态。
  剩下的十几万主力,还是留在郡治许昌,乃至许昌与上述目标半道上的襄城、郾城等据点。曹操自己在正式开战前的帅营,也是立在了许昌。
  这天一早,曹操召集了他在西路防区的全部将领,一时大帐内猛将如云,可谓人才济济。
  为了破坏刘备的运河计划、确保己方防线地理优势稳固,曹操也是下了血本,从淮南江北防线和黄河南岸防线都抽调了兵力和将领。
  往年负责颍川郡和汝南郡这片豫州防区的,主要是夏侯渊,现在还补强了夏侯惇的人马。
  曹操神色沉稳凝重,巡视观察了一番诸将的神色士气之后,冷峻如铁地下令:
  “刘备兵多将广,坚甲利兵,非集结关东诸侯群力不可力敌。所以今日之战,我们既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为朝廷分忧。
  但不管敌人如何强大,我们都要拿出誓死讨逆的决心,当年讨董、后来讨袁术是怎么打的,如今就还是怎么打,天下大义在我,诸位不可怯敌,也不可轻敌。”
  曹操这番话,跟“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敌人确实强大,不说这些话人心就统一不了,打之前还是要强调宣传一下。
  随后,曹操话锋一转,开始强调“敌军虽然全局上强大,但是此刻这一局部战场上,我们还是有优势的”。
  为了让自己的话可信一些,他没有自吹自擂,而是起了个头,然后把话题交给军师郭嘉。
  郭嘉便当着众将,挂起一幅地图,为大伙儿解说:“诸位将军,虽然刘备势大,尤其是去年今年两年连续扩军,对外号称分批在南阳郡练兵十八万,将刘备可以用于远征的兵马扩充到五十万。
  但是,也正是由于刘备的南阳练兵计划,对面的南阳虽号称为关西驻军最多的郡,实际上该战区的备战力量,却不是最强。
  南阳三年前还是袁术之地,原本人口稠密,人多地少,又被袁术连年暴政搜刮,民生凋敝,府库无余粮,民间无积贮。
  刘备占领南阳虽已三年多,却也仅仅是恢复生产,不足以在南阳广积军需。李素异想天开、贪功冒进,急修运河,用扩编待训的新军顺便服劳役,更是让刘备后方好不容易运来南阳的物资,被立刻耗费殆尽,几乎存不下来。
  所以,如今刘备的五十万兵马中,那些有三年以上从军经历、参加过血战的精锐老兵,几乎一个都没有驻扎在南阳的,南阳粮草,只够那些待训兵马日用。剩下的三十万人马,要负责河北、江东、荆楚,甚至应付北疆胡人和南蛮。
  南阳的十几万人,全部是从军不满两年,论精锐程度就远逊色于我军了。
  其中只有八万人勉强见过血,或是原本从袁绍、孙策帐下旧部被俘改造,或是去年秋天跟随李素灭过江东孙氏,其余再无作战经验。
  最后的十万新兵,更是一丁点仗都没打过。号称训练了半年多,实际上也就花了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勉强整训队列、强调军纪。
  剩下的时间全部在挖河干苦力,一点武艺都没练过。所以南阳战区虽号称有十八万敌军,不足惧也,此其一。
  其二,且不论这十八万人何等鱼腩,主公今番趁着隆冬降雪之后奇袭,这十八万部队都无法全部投入战斗,这就又给我军提供了极大优势。
  众所周知,李素偷偷挖南阳运河,但至今还没挖通,有没有挖成一半都不知道。所以南阳驻军平时大部分都是驻扎在宛城,甚至后方更便利的淯阳、新野、襄阳,以求大军的军粮补给损耗降到最低。
  诸位都是久战名将,应该知道大军长期驻扎时,远离河运水道,会有多大的额外浪费。昆阳、叶县两处与刘备后方水运网络不连接,这儿驻军吃的军粮就要陆路一两百里运来,中间还要翻越桐柏山在博望的垭口谷地。
  所以,高顺平时都是最多只在昆阳、叶县驻军两三万人,以备不虞。等到我军真有威胁之后,高顺才把后方宛城、新野、襄阳的十五万人,分批压上支援。这样不打仗的时候主力驻地就不用提前远离水道。
  高顺这么干,正常情况下也没有错,因为他就是笃定即使昆阳有变故,两万人也能死守住个把月的。即使考虑到我军现在也掌握了李素发明的杠杆式投石机,昆阳能坚守的时间再压缩一些,但守住十天八天还是没问题。
  博望到昆阳才二百里,宛城到昆阳三百里,十天八天足够高顺二线的主力机动上来支援了——可如今,刚好是大雪封山,桐柏山各处险要山路,已经无法行军。最低矮易行的博望垭口,也容易被堵住。
  所以,就给了我军将昆阳叶县孤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只要在开春融雪之前结束战斗,我军必胜!”
  众将听了郭嘉一番鞭辟入里的讲解,也是军心士气大振,尽管刘备很强,他们还是纷纷觉得自己又行了。
  曹操见战前部署精神都已经领会了,才正式开始分配兵力:“既然大家都听明白了,那孤就分配任务了。夏侯惇!”
  曹操分配任务很正式,直接喊名,不管熟不熟都不称字。
  “末将在!”双目完好的夏侯惇虎吼出列,中气十足。
  “你与李典、杜袭,分别领如今突前驻扎在定陵、舞阳、郾城等三处的各两万人马,共计六万,在昆阳开战之前,急插昆阳与叶县背后,堵住桐柏山要隘博望坡。
  孤不要你寻敌决战,只要在桐柏山垭口两侧寻地势最险要之处,设伏堵口,确保昆阳与叶县危急之后,高顺在宛城的主力无法通过垭口支援前线。如此,便计你与实际指挥攻城的将领、并列首功!”
  “诺!”夏侯惇接过令牌,归队,李典杜袭也连忙出声领命,担任夏侯惇的副将和参军。
  曹操还关照夏侯惇要多听李典这种智将的劝,用兵谨慎,如果大雪越积越厚不好设伏,那就当道扎营,确保断了敌方援军支援的路即可。
  曹操交代完之后,军师郭嘉还不忘补充提醒:“夏侯将军,博望坡之地,根据我军细作探查,恰好是李素修运河经过之处。经过李素一年多的施工,或许地形和往年会有所改变。
  谷地中间的河道位置应该被挖得更低更深了,大军也更容易通过,受大雪封山的影响也会减小。但既然是运河工地,肯定有很多挖出来的土方、石料。如果不好防守,将军可就地取材,用敌军施工的运河工料,临时便捷修一道关隘工事。如此,则堵口易耳。”
  夏侯惇表示知道了,到时候一定会随机应变。
  曹操这才开始部署具体的攻城任务:“夏侯渊!乐进!曹休、曹纯、夏侯尚!”
  夏侯渊等人出列:“末将在!”
  曹操:“夏侯渊,你带主力八万,待博望坡被堵后,按部就班围攻昆阳,乐进,你带偏师三万,围攻叶县。
  曹休曹纯夏侯尚,带领余部三万预备队,或驻扎郾城后方大营,支援各处,或轮换分派,以精骑逡巡搜索桐柏山沿线。
  虽然冬天大雪封山期间,按说敌军无法从博望坡以外的地方翻越桐柏山。但刘备帐下有王平的无当飞军,听说还有蛮部沙摩柯的山地部队,也不可不防。
  我军以精骑沿山搜索,可防高顺沿博望坡增援夏侯惇失败后、狗急跳墙从其他地方强行翻山。我军只要有所准备,便可利用敌军翻山快慢不一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围歼翻山敌军。”
  众将纷纷表示领命,曹操为昆阳-博望战役准备的二十万大军也算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第八百三十七章
博望坡到底是刘备打的还是诸葛亮打的
  曹操11月7日在许昌誓师分兵,十几万预备队要从后方渐渐梯次压进,也需要数日的准备。
  夏侯惇的堵口先锋是行动最快的,因为他们要动用的部队已经在舞阳、郾城、定陵等地提前部署了。
  只要夏侯惇和李典杜袭三人分别带点嫡系亲卫骑兵,轻装快马赶到这三座城市,拉了部队就能开拔,花两天时间集结部队,再花三天行军,就能绕后赶到博望坡——
  千万别觉得慢,动用六万人行军,这速度已经很快了。后续笨重的夏侯渊等部和曹操本人,分别还需要比夏侯惇再慢三到五天。
  于是,11月9日,夏侯惇把三城驻军都集结到离绕后目标最近的舞阳,正式突然侵入敌境。刘备军果然丝毫没有意识到战争打响了,沿着边境巡哨的斥候警戒度,还跟平时相持阶段一样,没有转入战时状态。
  夏侯惇沿着澧水北岸轻舟快进,一路袭破劫掠了乡镇三四处,抢了点军粮财物补给军需,还杀散了几波刘备军的巡逻斥候,一日内深入敌境五十里,从舞阳抵达叶县。
  不过夏侯惇严格执行了曹操的将令,丝毫看都没多看一眼叶县,直接从河对岸继续往西,又多走了十几里,天色渐渐转暗,夏侯惇才下令扎营。
  毕竟冬天在山区扎营还是比较麻烦的,又寒冷,不能等到完全天黑再扎,那样容易导致士兵被冻得非战斗减员。
  舞阳和叶县都是位于澧水南岸的县城,只不过舞阳属于豫州颍川郡,叶县属于荆州南阳郡。这一带既然是两州交界,自然是属于桐柏山区的,所以地势比较狭窄,只有澧水河谷易行。
  夏侯惇的兵马多达六万,在这个地形也是很难展开的,容易拖成沿着河谷东西绵延十几里的长蛇阵。不过好在他知道叶县小城里没多少守军,不敢出来截击野战的,也就不必担心。
  如果叶县的刘备军敢出击,就算是等夏侯惇过去之后、再出城断夏侯惇后路,夏侯惇也求之不得,因为三天后夏侯渊的攻城主力就会赶到。而三天时间根本断不了粮,到时候夏侯渊都省得攻城了,直接把出城的叶县守军全歼。
  夏侯惇军中,智商比较高的要属李典了。
  李典一开始也是打算严格执行曹操的军令的,不过走到叶县之后,他还是有些心里发毛,觉得主公或许是没有亲自来过叶县,没有来过桐柏山区,所以不知道这儿的河谷狭窄、不适合大部队展开。
  所以扎营之后,李典就来到夏侯惇大帐谏言:“将军,主公命令我们快速深入至博望坡堵口,或许是主公没有亲自来这儿看过敌境内的地形,所以激进了些。
  我看这叶县周遭,虽然只是比舞阳往澧水上游多走了五六十里,但地形已经比舞阳狭窄逼仄了不少。舞阳附近澧水两岸的河谷缓坡至少有十里宽,可叶县这边澧水两岸平缓之地不足五里,已经窄了一半。
  看地图,再往上游走一天,大约六十多里,就到澧水源头了。澧水源头再往西七十里,便是博望县。而博望坡在澧水源以西三十里、距离博望县四十里,正是桐柏山垭口最窄的地方。
  按照常识揣摩,走到澧水源的时候,山谷总宽不足两三里,没有河流冲刷之后,山谷只会愈发急剧收窄。真到博望坡,或许只有不到百丈宽。
  我军兵马那么多,那么窄的地方是展不开的,还不如保守一点,走到澧水源头之后,就地扎营,一来我军持续驻扎的补给难度较低,二来也不用过于冒进深入狭隘之处,万一敌军有设伏,也可以避开。”
  夏侯惇想了想:“曼成所言也略有道理,不过过于保守了。首先,这次主公让咱来攻取昆阳、叶县,目的是什么?
  不是只拿到两座城池,目的是掐断敌军在桐柏山东北的全部据点,让李素的运河修不成。如果我们不够突前,突到桐柏山主岭,那李素后续只要把主岭一堵、重新筑个隘口。
  隘口背后的运河还能继续挖,他完全不耽误事儿,挖到只剩最后几里地的时候,再来夺回叶县,把运河最后几里和澧水源打通,那我们的防患未然还有什么效果?
  而且桐柏山在这附近的天然地理,固然是越往西越窄的。可李素都已经修运河了,挖过博望坡垭口了,过于狭窄险峻的地方他们不会拓宽整顿么?说不定我军赶到那儿的时候,地势已经不如想象的险恶了,李素动用几十万民夫干了一年的活儿,都是在为我们干呢。”
  夏侯惇决定部分听取李典的好意,但不完全听,到时候以实地情况为准。他这几年老是被曹操分派防守堵口的任务,他也想多立一点功劳。
  而且他心中还藏了一个战术考虑,不过没有跟李典说:
  夏侯惇也是知兵的,他知道越是狭窄的地形,对于部队质量更精锐的一方有利,而对于人多的一方不利。
  他看似有六万大军,人数不少。可对面的敌军如果按照整个南阳甚至荆北地区的驻军规模来算,可能高达十五万,都是高顺这两年训练的新兵。
  所以,比人多夏侯惇还是吃亏的,他就是得坚持找到博望坡最窄的口子来堵,让高顺后续援军人多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然后他就可以用少而精的部队,灭高顺多而鱼腩的乌合之众。
  美滋滋。
  李典觉得主帅说的也不无道理,决定再观察观察。
  次日,11月11,大军照例正常行军,前行六十里后先到了澧水源头,然后扎一个营寨、留下一点人马确保后路,准备住一夜后,主力的五万人继续深入没有河流的纯山区。
  同时,为了抢时间,同时试探敌人是否有设伏,夏侯惇还连夜往前派出了纯骑兵的搜索部队,直扑博望坡探路。反正三十里路骑兵打个往返也没多少时间,半夜前还能赶回来睡觉,或者分批留人监视住隘口周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3/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