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7/891

  诸葛亮也就没敢立刻反打,而是稳扎稳打的疯狂放箭、扛住,知道面前两百多步之内再无活物,尸横遍野横七竖八。
  乱战之中,其实有不少曹军士兵眼看事不可为、想往后逃又有后排不明情况的友军士兵继续往上冲,都堵在山谷里乱作一团了,于是靠近汉军的前排曹军就有不少试图跪地投降的。
  但诸葛亮为了稳妥,没敢随便受降乱了自己阵脚,只是坚持倾泻箭矢扫射,把这些都想跪地求饶的曹兵用箭雨逼回去,逼着曹军自相践踏,让前排曹军返身帮汉军打免费的先锋。
  确认阵前二百步内没有活物,诸葛亮才稳妥地变阵,开始全军追击。他很清楚,他带的部队大部分是新兵,唯有打到这种程度,才能放心的追击。
  否则一旦阵型变了,脱节了,说不定夏侯惇稳住了之后再一个返身杀回,形势还有可能逆转。
  地面上起码堆了五六千具尸体,甚至有可能超过七千。其中只有不到半数是被汉军火力击杀的,剩下的都是曹军崩溃后夺路自相践踏所致。
  曹军彻底溃败后,两翼的伏兵也终于敢放心大胆地包饺子,企图彻底堵路,然后迫降被包围的敌军——刚开打的时候,虽然两翼的伏兵也杀出的,但更多只是敢侧击和倾泻箭矢,没敢直接强行断敌归路。
  归师勿遏,把还有逃命之心的敌人堵住逼得狗急跳墙,那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尤其诸葛亮知道今日的伏击是在白天打的,刚才夏侯惇追过来的时候,如果山上藏的人多了,很容易暴露。因此两翼伏兵其实都只有两三千人,主力还是放在正面的。
  这两三千人如果不问情况直接杀出去,很有可能被夏侯惇的溃兵冲垮。只有确保敌人完全没有战心,哪怕被比他们少得多的士兵断归路,都只会乖乖成建制投降,才能直接断路。
  此战汉军的伏兵,在山谷西北侧坡上的是陈到,东南侧坡上的是廖化。他们看到诸葛亮放的狼烟信号、那是确认敌军彻底崩溃后的总攻信号,这才全力杀出断路。
  陈到比较贪,他的预设阵地本来也迂回比较深入,看到夏侯惇的大旗居然直冲过去,也不顾他身边只有百余骑和两千多步卒。
  杀到近前,陈到才注意到夏侯惇似是已经受了重伤,大喜之下他急于抢功,挺枪冲杀上前,连刺十余骑曹兵,径直杀奔夏侯惇面前。
  夏侯惇的武艺虽不如其弟,但也是极为骁勇之人。而且陈到如今还年轻,武艺尚未大成,也缺乏斗将的实战经验。如果夏侯惇双目完好,陈到还不一定是他对手,现在却是反而占了上风。
  夏侯惇忍痛暴吼,死战求生,一柄厚背阔刃的大刀挥得大开大阖虎虎生风,与陈到力战二十合,一时间愈发伤处血如泉涌,几乎昏厥。
  副将杜袭见状,拍马舞刀上前夹击试图救主,夏侯惇虚晃一刀逼开陈到,直接策马狂奔突围溜走,一时间曹军中依然保持了最强战力的骑兵部队也奋力跟着主帅冲突,只有杜袭的那些亲卫骑兵还在跟陈到的部队绞肉厮杀。
  陈到眼看追之不及,也只好跟杜袭恶战,好在夏侯惇的亲卫骑兵一逃,其他曹军残部愈发士气狂泄。陈到又战二十合,一枪将杜袭刺于马下,剩下的曹军士兵终于陆陆续续全部跪地投降。
  ……
  “诸葛长史,大喜啊!大捷!清点完了,起码抓了一万七八千的俘虏。再加上杀敌近万,还有早上守营诱敌时的杀伤,夏侯惇至少折损了三万人!
  四万人来进攻我们,七成都回不去了!咱赶紧追吧,把夏侯惇最后那一万人也灭了,刚才与之厮杀,才发现他被射瞎了一只眼。”
  忙活了小半个时辰之后,诸葛亮总算是彻底清理完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虽然还来不及打扫战利品,好歹是把俘虏都聚到一起看押。陈到和廖化也纷纷过来给诸葛亮报捷,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诸葛亮微微点头,表示嘉许,但并不同意陈到廖化的部署:“不能急,夏侯惇就是觉得机会难得,追击太急了,才被我军设伏。
  我军都是新兵为主,以逸待劳列阵严谨好打,要是也在山里追成了长蛇阵,未必不会被逆转。保持阵型,缓缓而进即可,之前放弃的阵地能拿回来多少就算多少。
  再说,高顺将军的部队也快到了,估计也就半天路程,不要急。”
  陈到廖化这才被稍稍踩了踩刹车,冷静了下来,按部就班照诸葛亮说的节奏组织反击追杀。
  果不其然,才走出去二十里,都还没到早上营地被放弃的位置呢,夏侯惇已经收拾好了残兵,跟后面接应上来的李典合兵一处了。李典那儿还有两万生力军,没有受到丝毫挫折,所以战意和体力都还旺盛。
  陈到追上去冲杀一阵,李典也亲自带着骑兵反冲,跟陈到血战混战一场,双方各自拉开。汉军重新草草立营,而李典则鸠占鹊巢把诸葛亮早上放弃的空营给利用上了。
  李典一边找军中医官给夏侯惇疗伤,一边清点损失。发现总共居然才两万五六千士兵了,不过又守了半个下午,加上天黑后有沿着两侧山坡逃散的溃兵重新陆续回营。把这些败兵收拢一下,总算是勉强回血到接近三万人。
  这支用于堵口的部队,一半以上的总兵力,就这么一天之内被诸葛亮打掉了,就因为夏侯惇自以为已经足够谨慎,但实际上还是冒进了。
  要不是李典扮演了王平的角色,夏侯惇就不仅仅是扮演马谡的角色那么简单了,只留下一只眼睛和一条副将的性命怎么够。
  李典还不得不安慰夏侯惇:“将军安心养伤,我军虽然惨败,好歹还有三万人可以固守路口。此处地势狭窄,日久相持的话,只要不冒险,诸葛亮和高顺不会那么容易击破的。
  何况诸葛亮后撤诱敌,把他昨天的营地也丢给了我们,我军拥有敌我两座营寨,固守的压力会大大减轻。
  所以主公交代给我们当道扎营、阻断敌援的任务,好歹还是可以完成,只是折了些人马。将军养好身体要紧。”
  夏侯惇无言以对,也无颜以对,惭愧到了极点。
  ……
  与此同时,高顺也带着主力先锋跟诸葛亮顺利会合。
  高顺原本还打算跟夏侯惇恶战一场,没想到来晚了,诸葛亮已经把敌人一半多都歼灭掉了,剩下也打得完全龟缩起来不敢动弹。
  观察了上午的伏击战场后,高顺也是感慨不已:他练兵数年,好不容易逮到一次敌军进犯南阳郡的机会,本以为可以打他擅长的防守反击上来就立个大功。
  谁知敌人一天都没撑到!他都没赶来就被诸葛亮干了!
  郁闷之余,高顺也无则加勉地挑挑刺,扎营后跟诸葛亮商议:“诸葛长史一日之内歼敌三万,可喜可贺。但李典谨慎,还有一半人马被打得永远不敢出来了,又当如何?
  如此山险之地,敌军有数道营垒层层设防,大军又不好展开,靠造投石机一道道防御砸开,也不是办法,太耗时间了。诸葛长史可有办法快速支援到昆阳的大将军?”
  诸葛亮得体应对:“高将军放心,我们要把李典彻底击退,固然是要慢工细活。但大将军的两万人马,依托昆阳坚城,能撑的时间绝对远远超出李典数倍。哪怕曹军也广造投石机,四面围攻,给他两个月都拿不下昆阳的。”
  高顺并不了解李素和关羽商量的守城细节,他只能选择相信诸葛亮:“既如此,我们倒是不急了,就看大将军那边的了。”
第八百四十二章
首先排除一个正确答案
  诸葛亮对关羽的信心当然不是没道理的,毕竟他们早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刘备刚来雒阳东巡那阵子,就已经定下了计策开始布局陷阱了。
  雒阳新城和南阳运河的总预算额外追加了十几个亿,以应对“雒阳新城所需的石料从伊阙龙门就地开采、南阳这边炸桐柏山垭口产生的石料,就地用于加固昆阳和叶县的城防”这一技术调整。
  多出来的钱都花了,总要连本带利赚回来吧?李素和诸葛亮是何等样人,他们能容忍自己的投资赔本?
  别说赔本了,就是投资回报率低一点,都接受不了。
  所以,曹操和夏侯渊十一月份才打过来,乍一看没发现什么问题,但真开始啃硬骨头时,愕然就发现昆阳城已经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简直是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
  第一批抵达昆阳的曹军正是夏侯渊部,而曹操还要再过三四天才能赶到。
  夏侯渊锐气正盛,仗着自己人多,吩咐部队做两手准备,一边派出技术兵种打造投石车、井阑、冲车、掘城木驴,准备强攻。
  一边让大军开始围城修筑长堑、营垒、甬道,团团围死,以为久计,两手都不耽误。
  同时,夏侯渊也大致绕城观察了地形,发现这座昆阳城跟印象中的其他中型坚固城池也确实不太一样。
  似乎城墙变厚了一些,但不是很高,城的四角还建了凸出膨大的土台,比墙壁要高得多。这东西应该是叫“角楼”,但汉朝此前的城池并没有修角楼的,所以夏侯渊也叫不出名字。
  另外,城池的壕沟陷阱、羊马墙、鹿角拒马这些障碍设施,也说不出的怪异。
  还有一些夏侯渊暂时看不到的隐秘杀器,比如四门都修了内瓮城,但夏侯渊现在没有登高的望楼,也就看不到内瓮城的存在。
  曹军围昆阳城十重,营垒军容之盛,竟不亚于一百八十年前的王莽。
  昆阳城位于滍水之南,与南边濒临澧水的叶县不同,昆阳地势较高,城池也不是直接濒临河流的,引水困难,便没有护城河。
  滍水距离北侧城墙还有七八里路程,所以历史上王莽军和刘秀在此决战时,得是莽军全面崩溃后、被汉军追杀压迫、挤到滍水里,才会出现“滍水盛溢,溺死者数万,为之不流”。
  不过,虽然不临河,城内用水却是不缺的,这点不用担心,夏侯渊也不会往这个方向动脑子。
  中式城池就没有被断水渴死的,昆阳城中有水井数百口,附近地下水丰富,所以当年刘秀和王莽军交战时,城中百姓才能在井阑箭雨的压制下“负户而汲”(背着门板挡箭打井水)
  没有护城河,夏侯渊也省掉了打造壕桥车,只要弄一些简易器械,把没水的旱沟陷阱都给填了就好。
  十一月十五,夏侯渊投石车都还没打造周全,只是把别的器械打造了一番。
  本来他不想那么快发起试探性进攻的,可就在这天,他得到了博望方向李典派来的快马使者。
  说是夏侯惇前一天午后惨败,负责堵口桐柏山阻援的六万兵马,被夏侯惇浪掉了几乎半数。
  夏侯渊闻言,心中叫苦,却也知道眼下必须封锁消息,趁着士气正盛打一场。
  他严令信使不要声张,夏侯惇兵败损失惨重的事儿只要几个高层将领知道就行了,绝对不能让普通的围城将士们知道。
  然后,他就赶在曹操抵达之前,没有投石车的帮助,先发动了第一波攻势。
  七八架云梯车,几百架普通轻便的飞梯,还有几十辆冲车、掘城木驴,数万步卒,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夏侯渊也没指望一次性破城,就把城外的旱壕沟都填了、羊马墙砸塌,清扫出总攻前的障碍就好。
  进攻开始后,夏侯渊亲临督战,观察敌军守御。
  曹军士卒如群蚁一般扛着土包沙袋,跟着重型器械上前填壕,甚至还调动逼迫了很多颍川郡本地的百姓,乃至囚徒,担任最没技术含量的危险工作。
  颍川郡毕竟也是汉末一直以来的重要乱源了,早年闹黄巾的时候,南阳黄巾和颍川黄巾是复发最多的,谁让这两个郡地少人多,人口爆炸没田种,就只能为贼。
  每个县刑徒都多得人满为患,只能是拉去服苦役改造,连组织屯田都不行——因为人太多田太少,地不够种。现在要打攻城战,当然有数不完的刑徒可以拉上来当炮灰。
  城头自然是箭矢如雨而下,隔着两三百步就开始倾泻火力,把冲锋中的曹军和炮灰刑徒零零散散射倒,却不能阻挡曹军的气势。
  曹操治军严谨,夏侯渊更是军法严明,怯战者死,当逃兵甚至投敌的更是会连坐家人,曹军士卒没那么容易气馁的。
  历史上,曹魏建国之后,可是搞了不少连坐家人、异地换防的法律,确保部队的可靠性,防止出现投敌。现在虽然还没以法律的形式落实下来,但其思想雏形已经可以在夏侯渊治军中初见端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7/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