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4/891

  曹操刚才之所以有此转变,是因为他内心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是被荀彧勾起来的:
  谈一谈,又没有损失,而且通过尝试谈判,正好可以向刘备表达一个示弱的信号,让刘备觉得“曹操外强中干,看似在扩军,可能实际扩军效果不理想,所以想虚张声势换个好的和平条件”。
  刘备要是真上当了,最后谈判又破裂,那刘备还不正好狂妄自大、疯狂往前追击?
  而陈郡这边,乃至谯郡的部分地区,曹操都已经提前开始着手破坏了。
  他的计划,就是把刘备从郾城到汝阳这一带的相持阵地勾引出来,把刘备勾引到陈郡腹地,勾引到鸿沟以东,到一片被严格焦土策略、坚壁清野又无险可守的战场上,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这样,刘备想坚守避战都不可能,除非是再次西渡鸿沟、放弃陈郡后撤逃跑,回到汝阳这一带有坚固防御营寨阵地的区域!
  但那样说不定也会给曹操乱中取胜的追击机会,几十万大军说进就进说退就退,不是那么容易的。万一由攻转撤的节骨眼上出了什么变故,就会酿成崩溃!
  谈成谈不成,曹操都不亏!谈不成也能顺手完成战略欺骗!
  不过,荀彧既然已经产生了动摇之心,以大汉为念,而不是以曹家利益为念,那就不能再完全信任荀彧了!
  所以,曹操没打算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荀彧,他只跟荀彧说他是真心回心转意、愿意和平谈判的。这一点上,连荀彧一起骗,才最稳妥。
  另外,荀彧既然有动摇,不可靠,那就连后方的最高内政权力也不能再交给荀彧了。曹操打算让程昱替代荀彧,担任总的内政和后勤统筹职务。
  程昱此人心狠手辣,搞军备后勤不择手段,他才适合眼下的特殊时期。
  当天傍晚,曹操为了稳住荀彧,还非常虚情假意地跟荀彧一起吃饭,留他一起讨论和平谈判的己方开价细节。
  讨论内容之真切,一度让荀彧以为曹操是真的被劝动了。
  曹操甚至都不惜先是“借酒浇愁”,然后“酒后吐真言”,跟荀彧说了很多“肺腑之言”。
  荀彧一走,曹操立刻一骨碌爬起来,丝毫不剩醉态,一个人在上弦月色笼罩的庭院内踱步。
  “要褫夺文若的总督军需之职,还不让他起疑,表面上不撕破脸、伪装出和平示弱的诚意,此事着实困难……”
  曹操思前想后,不知该如何调度。
  着实良久之后,他脑中才闪过一个可怕的、他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的念头。
  “既然不能跟文若撕破脸,那唯有“明升暗降”了,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给他一个比筹办后方军备更重要的职责,才能让他不疑有他。
  否则,以文若之智,其他招数都会被看穿。可这个“更重要的职责”,也确实没多少可选的了,莫非,真要让文若为使、全权代表关东朝廷,去跟刘备谈判?
  这个任命倒是够重,能让他消弭疑心,可孤既然要彻底瞒着文若真相,也就不能让文若趁机刺探刘备军情,也不便指示他在谈判期间示弱诱敌……”
  这个难题着实棘手,以曹操的智商,最后都想了很久,才打上一个勉强可用的补丁:
  他决定派荀彧为正使,去跟刘备谈判,然后再安排一个绝对可靠的副使。这个副使要绝对忠于曹家,而且不可能跟荀彧串谋。
  而曹操私下里给这个副使的交代,也不必说太多,只要告诉副使“荀令君首劝孤与刘备和谈,孤见其似有动摇,恐其不够忠义,卖主求荣,不得不让人从旁协助”。
  这种情况下,让副使再散播一些曹操所需的示弱消息,或者是刺探刘备真心想法,副使也就不会觉得曹操是“明里谈判,实则还是想打”,只会觉得是“曹操也不想打,他只是担心被荀彧出卖,所以不得不留个后手”。
  这是人之常情,很合理。
  为了想这个安排,曹操着实失眠了一夜,头风导致的头疼也愈发剧烈了。
  ……
  次日,腊月初九,一大早曹操就招来了荀彧,还有几个能言善辩曾经为使的幕僚,包括身居高位、如今依然暂时是司空的许攸。
  还有当年负责跟许攸联络的司马朗,加上司马朗的一些兄弟助手,最后就是帮曹操处理朝廷关系的董昭。
  人找齐了之后,曹操就诚恳地稍稍说明情况,然后跟荀彧说:
  “文若,孤想了一夜,此事既然是你最先提出,想必你也是想得最透彻的,时间紧迫,就让你为使,去刘备处议和吧。
  孤也跟你说几句肺腑之言,只要刘备开的条件,真能让孤相信他确实会执行,孤不是不能谈。反正孤此生只是想辅汉,从未有过篡逆之心,这点天日可鉴!
  此前,只是无奈天下分崩,正朔有二,一时惶惑,不知所归而已。今年打了这些血战,双方二十万将士埋骨,都是本不该有的。
  这次之所以让你去,也是向刘备展示我们的诚意,咱是派出了三公、尚书令级别的重臣,去请和的——你不会推辞此重任吧?”
  荀彧呆了一下,随后立刻拜领:“丞相以天下苍生为重,属下岂敢不奋力争取!”
  曹操点点头:“为使谈判,非一日之功。说不定刘备还要讨价还价,往还数遭。这段时间,后方军需之务、足兵足食,就交给仲德吧。
  孤今日就派快马信使、持教令至濮阳,让仲德回鄄城统筹后方——这任命,文若以为得其人否?”
  荀彧的八字胡微微抽动了一下,随后也是不得不承认:“仲德做事确实有些不择手段,但非常之时,确该用非常之人,丞相可谓知人善任。”
  曹操点点头:“孤再派一两个副使,随你同去,也好查漏补缺,从旁观望刘备态度,如何?”
  荀彧心中一凛,觉得有点悲哀,但也没有想更多——他以为,曹操这仅仅是不信任他能为曹家争取最好的和平条件。
  荀彧连忙答应以自证清白:“属下本就不谙舌辩出使,丞相肯派人辅弼,正合其宜。”
  曹操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那尔等稍作准备,后日一早出发,由此去汝阳!孤昨晚思虑甚多,神思不济,头风愈发剧烈,需要休养。”
  众人连忙退下,不耽误曹操养病。
  ……
  两天之后,腊月十一。
  一大早,荀彧就带着董昭,还有司马朗司马懿,前去正西边七十里外的汝阳县,刘备的中军驻扎所在地,寻求和平谈判。
  曹操最后还是没有用许攸,一方面是因为许攸有卖袁归曹的大功,如今地位实在是高,位列三公,名义上比荀彧还高。这样一个角色派出去,实在是不好驾驭。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操觉得许攸既能出卖袁绍,未必不能出卖他。
  背主之人,谁都不敢重用的,历史上曹操平了袁绍之后,没多久不也把许攸给借故杀了么。这一世,只是许攸投他才一年,所以曹操其他人都没搞定,没轮到许攸呢。
  更何况,许攸本来就是个恃才傲物管不住嘴的家伙。曹操很清楚许攸的底细,早在十几年前,汉灵帝中平年间,前幽州刺史王芬想废灵帝那次谋逆,许攸都要参与和撺掇!
  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太危险了。
  所以,曹操才只能继续用当年派去买通许攸的司马朗。
第九百三十一章
各方面都被碾压
  曹操无奈之下,原本也没别的选择了,只能用司马朗作为荀彧的副使。
  考虑到司马朗终究智谋不足,曹操很怕他看不出荀彧的问题。或者是演得用力过猛,被荀彧怀疑。
  所以出发前一天,曹操把司马家的人叫来,好好考察策问了一番,想看看有没有可能胜任。
  没想到,考察的结果,司马朗本人似乎确实不够机灵,但他身边协助他署理事务的弟弟司马懿,却很是能领会领导的意图。
  而且曹操看得出来,那个司马懿很会明哲保身,不该说的不多说,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仅仅一天的深入交流,曹操就和对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那就是,曹操“知道司马懿知道自己让他干什么”,司马懿也“知道曹操知道自己‘知道曹操让自己干什么’”。
  但他俩都没挑明,以至于司马朗反而不知道丞相和弟弟相互知道了那么多。
  曹操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这才放下心,仅仅只让司马兄弟给荀彧跟班。
  荀彧也觉得丞相似乎没有太猜疑他,毕竟司马朗的斤两,荀彧是很清楚的。
  至于司马朗的弟弟,之前确实没有独立办事的成绩,荀彧也看不透对方。只知道那是个很谨小慎微、不求表现的年轻人。
  荀彧也就没把司马懿放在心上。
  使团一行在路上花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才走完这七十多里路,抵达刘备军控制的汝阳。
  其实,在离城三十里外的时候,荀彧一行就被刘备军的巡逻骑兵斥候发现并包围了。当天带队巡逻的骑兵军官,正是陈到。
  但荀彧及时亮出了曹操的求和文书,还有他本人作为关东朝廷尚书令的符、印,说明了来意。陈到意识到对方是来求和谈判的,不敢造次,带着数百骑护送荀彧回城。
  考虑到天色已晚,消息通传进去之后,刘备也觉得颇为意外,想有点缓冲跟手下谋臣商议一下,好有个数,就没有立刻接见。
  但对于主动来寻求和平的使者,刘备还是礼遇的,吩咐在原本汝阳县的驿馆里收拾雅间,准备干净饮食,招待荀彧一行入住洗尘,明日一早再行接见。
  荀彧这还是第一次接触刘备手下文武、第一次见识刘备治下的景象。
  看着汉军兵甲坚利齐整、汝阳城内百姓居然还能安居乐业,也是暗暗心惊,同时很是惭愧。
  荀彧是知道刘备这个君主还算仁民爱物的,也知道李素、诸葛亮擅长治国。不但能搞经济建设、鼓励工巧和生产。还深谙天道,在劝化人心施行德政方面,也是古今罕有的奇才。
  此刻,荀彧信中暗忖:
  “刘备占领郾城,是六月的事儿,占领汝阳,应该是六月底七月初,一直到十月初,据说刘备军都是在挖掘沟通郾城到汝阳的运河,取名为讨虏渠。
  当初我还不信,至少也觉得就算挖,那必然也是劳民伤财、最快也得明年才能贯通。
  但如今亲至汝阳,进城前亲眼目睹,西边河道绵延、船队逶迤而来,络绎不绝,这绝对做不了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