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762

  微博作为互联网的爆品,早年自是大红大紫。但也是公认的影响力很大,商业化很差,其社会地位和盈利能力完全不成正比。
  因为人们只为兴趣呼啸而来,聚在一处;事件一过,便一哄而散了。
  打个形象的比方:微博成了一座天桥,有人在耍猴,有人在围观,耍猴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围观的人看的尽兴而归,而微博什么也没捞着。
  盈利的问题还没解决,生存的根本又面临着挑战。
  微博对敏感问题的热情和“公知”观点的放大,引来了监管关注,时政大v纷纷离场,平台进入“内容真空”期。
  那几年,微博的宣传标语也是‘改变中国’!
  你要死啊,改变中国是你一个互联网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吗?
  另一个,则是微信出场了!
  我们把时间放回到2011年底,深市,麻花藤亲手教吴小波使用微信。
  人们在用微信聊天之余,会下意识的点进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于是,麻花藤对吴小波说“战争结束了”。
  微博还没有认清现实,在社交领域还手应战,被摧枯拉朽般横扫。
  有媒体人评论微博,“批着twitter的皮,揣着facebook的心,做着腾讯qq的梦”…
  那几年,微博差点完了…
  可不能走这个老路!
  否则就算有张父的续血,张俊生也不想分担多余的注意力…
  张俊生做微博,一开始就冲着娱乐化的目标,坚决不能成为公知们的领地!
  “淡化公知声音,发展垂直内容”。
  细分出旅游、电影、音乐、搞笑、电商、时尚、股票、汽车、美食、美容、寻医等垂直领域…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能让微博摆脱政治舆论场的风险,用户关注的话题更安全。
  可以主动靠近政治,但是坚决不能嫁给政治!
  还有一点,在多领域、高垂直的内容生态下,商业化也变得轻而易举。
  各个垂直领域都出现了一批中小网红,与他们的粉丝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
  他们比起寥寥无几“意见领袖”贡献了更多内容,提升着粉丝的参与感和活跃度。
  同时在他们积累粉丝的过程中,相当于帮助微博把用户按照兴趣做了圈层划分,精准化营销得以实现。
  这个是大体的构思,张俊生只是大概记得一点,其他大部分都交给了具体人士,首先开通的就是悦华的一众演员、工作人员…
  当然,微博的名字不能叫悦华,必须得分离出去,而且法人代表也不能是张俊生。
  干脆叫渣浪微博,张父出资百分之四十五,算是二股东,另外兼任企业法人…
  ……
  张俊生这篇微博发得很及时,已经有不少人在讨论张俊生和老谋子谁更厉害的话题了!
  毕竟,他有一堆年轻的粉丝,这帮人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一旦涉及到偶像达到名誉,拼了命他也会维护!
  这个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有心人一旦利用,张俊生就成了目无尊上的后辈!
  娱乐圈,粉丝出事,从来都是偶像买单。
  大幂幂的粉丝手撕李阳导演,难道是大幂幂本身的问题吗?
  肯定不是啊,她又不是傻子,只不过李阳导演不算什么大牌导演,否则,她肯定道歉…
  你试试让她的粉丝撕一波张一谋,没准当天晚上,她就会道歉…
  除此之外,张俊生顺便在微博上做了几条广告,推荐了一波下礼拜上映的《穿普拉达的女王》,跟这部电影对战的是《宝贝计划》…
  ……
  张俊生名气暴涨,各种邀请纷纷找上门来。
  有邀请他拍广告的,也有邀请他做代言的。
  不乏国际品牌,最有名的是范思哲…
  他们想邀请张俊生担任亚太地区的形象大使,开出的价码是三年两百万美元,张俊生直接拒绝了…
  真不是他矫情或者看不上范思哲,主要作为形象大使需要出席各种宣传活动…
  张俊生忙得连上学的时间都没了,哪有空帮他们宣传?
  而且他本身对国外的品牌很有意见,明明是来圈钱的,还摆出‘老子看得起你才来你们国家’的样子。
  这么吊,干脆不要来了!
  咱们又不是没有品牌!
  尤其是意大利品牌,意大利整个国家就是个笑话!
第139章
学校
《倩女幽魂》总票房最多也就3亿出头,想超过《铁塔尼克号》,不太现实,即便是张俊生想使鬼主意,也不太可行。
  贺岁档要到了,一堆电影等着上映呢。
  现在的放映厅就那么多,五千万的差距,真心不是能偷来的…
  而且偷票房这种事虽然很普遍,但终归是灰色手段,若是被人捅出去,不说张俊生脸上好不好看,就是整个悦华恐怕也会被人嫌弃,如果被那帮同行们知道了,保不齐会趁机泼脏水。
  还是算了,等下一部再用!
  ……
  再次来到电影学院,看着熟悉的校训‘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张俊生刚突然升起了一股陌生感…
  真的,将近六个月没来上课了。
  其实,以他目前的地位,可以不用上课了。
  毕竟导演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导演,可是张俊生已然是导演了…
  现阶段,大部分电影都在赔钱,除了张一谋、马小康等屈指可数的导演,愿意投资拍电影的人极少。
  大多数电影人才都在做电视剧!
  很多人的心理就是:市场行情不好,拍电影基本上都在赔本,先拍电视剧,等到电影市场回暖,再拍电影。
  这种想法当然很可行,但是实际操作为零!
  电影跟电视剧是不一样的,不管是节奏,还是拍法差异都很大,一旦习惯了电视剧的拍法,再拍电影就很难摆脱电视剧的思维。
  胡枚、刘邵红原本都是优秀的电影导演,但当她们拍惯了电视剧,回头再拍电影,拍出来的作品就失去了应有的水准。
  不止是她俩,就是宝钢导演,电视剧拍的很好,可是一旦拍起电影,水准就没了!
  张俊生偏偏做到了借鸡生蛋!
第一部院线电影就大卖了3亿,比肩传奇…
  不止如此,宿舍那哥三经历了《倩女幽魂》的洗礼,三人准备成立一家电影公司…
  张俊何一开始是想留下哥三,但他们想自己闯闯,都是年轻人,虽然很佩服位面之子,依然想尝试一下独立带队的感觉!
  不管能不能成,他们四位已经成了电影学院的标杆!
  当然了,陈浴她们几个能这么顺利的开启电影制作,除了家里有矿,更主要的还是背后站着电影学院这块招牌!
  整个影视圈,从电影制片,到电影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有电影学院的人,不夸张的说,电影学院真正占据着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
  后世的网剧,《河神》和《无证之罪》基本都是电影学院的班底。
  题外话,这几年网剧里唯一的异类就是《白夜追凶》,从监制到编剧,从导演到主演,愣是没一个科班出身的…
  踏马的,牛逼!
  ……
  摆脱了围观的一群学姐,张俊生想到办公室报道。
  正好,导师们正在谈论《倩女幽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