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762


第164章
发生什么事了?
  士兵帮是一个很神奇的团队。
  走出了狗头陈、绿帽王、接盘李…
  当然也有小太爷、段亦宏、邢加栋、张国抢这种实力派演员…
  分析一下,可能是赶上好时候了。
《士兵突击》播出的时候,正好是圈内出现拨乱反正的时候——那年《赤壁》上映,吴羽森逼宫三爷,三爷怒了,直接来了一句‘哪来的,滚哪去!’
  然后,各大公司开始重视内地演员。
  再加上冠西牌腊肠流传整个互联网,香江演艺圈直接断层…
  彼时的台湾演艺圈还没有推出新生代,内地那帮小生们迎来了短暂的生长期。
  再加上这几个人要演技有演技,要观众缘有观众缘,已经走进了观众的视线,留在了观众的心理,等到这批观众逐渐长大,掌握了互联网主导权之后,‘士兵帮’怎么可能不火?
  现在有了悦华做跳板,这帮人起飞的速度只会比原时空更快!
  对了,狗头陈还有接盘李没有参与《士兵突击》,更没有参演《疯狂的石头》,他两是东阳传媒的人…
  ……
  “你们几个都要往实力派方向走,千万不要接烂片,那样会损害你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导演,您说的轻巧,哪有那么容易呢…”
  “…这有什么难的?《士兵突击》之后,兰老师还有两部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到时候肯定还是你们主演!”
  张俊生随口说了一句。
  “《我的团长我的团》?”
  “《生死线》?”
  “…哦,剧本还在写,那天我跟他聊天,他跟我说的,之后还有‘好坏丑’三部曲…”
  “除了军旅戏,你们还要多尝试其他戏…”
  “嗯,知道了…”
  张俊生跟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演员跟导演除了聊姿势,只剩下电影本身了…
  但是张俊生不太习惯跟演员直接聊电影,尤其是跟男演员…
  “对了,你们四川话说的咋样了?”
  “…”
  “没事,你们就用自己的家乡话呗,老段除外,你丫要是说维吾尔语,没人听懂!”
  “…我是汉人!”
  几个人一边聊着,一边朝着餐厅走了过去。
  ……
  几个人一进大包厢,好家伙,满登登的十来位,刷地全站起来了。
  饶小志是《疯狂的石头》的副导演,也是选角导演,他负责介绍这帮地头蛇:“陈正华,山城市喜剧团的团长。”
  “任为洲、彭波、王训,都是山城喜剧团的骨干力量!”
  简单的介绍之后,张俊生笑着开口:“这次拍摄还要多仰仗各位啊!”
  “…导演太谦虚了!”
  陈正华笑了笑,不置可否…
  是这样的,这几年的山城治安不是那么和谐,闻强大佬还没有入狱…
  山城的黑道文化是有历史的,当年杜月笙称霸上海滩,但是在山城还是栽了,袍哥当道的时候,军阀都要忌他三分!
  袍哥在山城算是历史现象。
  解放前山城水路繁忙,从清代初期开始,码头上底层劳动者逐渐形成了袍哥组织,从商业利润中获取利益,并且对抗衙门,进而社会各界各行业人士加入,成为较松散的黑社会组织。
  袍哥源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核心思想是讲义气重情谊。
  “袍哥人家,认黄认教,绝不拉稀摆带。”
  认黄认教,即守信用讲规矩;
  拉稀摆带差不多就是吊儿郎当,不负责任。
  袍哥组织随后在巴蜀各地建立分舵,人员在外可先拜码头,随后当地袍哥招待吃住。如果在外受到欺负,亮出袍哥身份,当地其他成员必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袍哥组织在后期由于战乱和山城解放,立即土崩瓦解,由于核心价值是互助互帮,并无欺负弱者的现象,所以山城评书戏曲中,对袍哥褒多贬少。
  事实上,山城城市发展中,文明素养不足,而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袍哥思想的尚武轻文、多粗俗少文雅。
  张俊生拍《疯狂的石头》,肯定要多招几个当地人。
  否则电影真没法拍!
  别的不说,你架好机器正准备拍戏,人家在你剧组隔壁了放一串鞭炮,要知道,电影拍摄都是现场收音的…
  你怎么办?
  找警察?
  呵呵…
  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是事实!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各自尽欢,张俊生破例喝了几杯:“谢谢诸位啊。话不多说,都在心里头。”
  ……
  原版的《疯狂的石头》,成本只有300万。只能用高清数码拍摄,后期再磁转胶。以至于画面色彩严重不足,瞅着眼都疼…
  现在,张俊生是导演,资金当然不用愁,再加上葛大爷加盟,移动直接赞助1000万…
  其他的品牌赞助,加在一起超过3000万,再加上贴片广告,这么说吧,《疯狂的石头》还没开拍就已经盈利了!
  彻底鸟枪换炮,但风格并没有跟着装逼,还是那种透彻的市井基调!
《疯了的石头》之所以能创造小成本奇迹,最主要的就是接地气!
  足够本土化。
  外景是极富地域特色的山城;
  厕所里的泥垢让你似曾相识;
  还有博哥的刘海一甩,土味太正了。
  当然,这部戏存在不可复制性!
  当年的好演员太多了,随手捞一个都吊打流量派…
  而且便宜!
《疯狂的石头》,单把里面的演员拎出来,一个零颜值的丑男组合团,撑起了十年后的华语影坛。
  因为《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小成本电影看到了希望,原来电影真的可以通过质量赚钱啊!
  出现了诸如《失恋三十三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火锅英雄》这样的低成本、高票房口碑爆表电影。
  自此之后,精制作,小成本,成为了华语电影创作的一支非常重要的路线。
  而一些有能力拍大片儿的导演,也开始专心做故事…
  第二天一大早,剧组来到了长江索道口,准备拍谢小盟向菁菁搭讪一场戏。
  剧组外围拥挤着来了一群记者,演员们人心惶惶,不晓得应该怎么处理,张俊生则假装没有看到…
  饶小志小心的跑过来:“导演,真的不用管吗?”
  “……让他们先离开,中午的时候,我会接受《三联》的专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