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762

《电影促进法》十项规定,两条都是支持院线建设,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还有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
《电影促进法》的颁布,意味着国家将在政策和产业层面为内地电影产业的大发展保驾护航。
  不管是对电影人,还是对整个电影产业,都是大大的利好!
  最重要的,张俊生下个月会参加座谈会!
  由国务院、宣传部、电影局联合举办的‘国产电影发展研讨机会!’
  到时候,他会提议审查制度下放到地方…
  事实上,这件事许永安最有发言权!
  04年,总局下放了部分电影的审查权限给浙江省电影审查中心,审查中心在横店成立,针对横店拍摄的部分影片…
  事实证明,横店能够发展得这么好,跟审查下放是有关系的…
  审查权下放确实能够盘活电影市场。
  当然,涉及到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重大文献纪录影片还是应该交给总局!
  张俊生包括许永安都知道电影局肯定不会反对这件事!
  所有人都知道电影审查是总局在管,提到审查大家都会骂总局,但很多人不知道,电影审查的结果其实并不是总局说了算。
  涉及到什么就找相关行业的人来审,电影里涉及到警察,就会请公安部来审,涉及到解放军,就会请总政来审。涉及到未成年人,会请教育部来审。
  这些人代表的是他们各自的行业形象。对他们来说,电影能不能过审跟自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电影夸我好可以,但要是对我们行业有任何不良影响是不行的。
  很多时候电影不能过,明明事情其他部门的人干的,但挨骂的始终都是总局,故而总局一直觉得自己很委屈,早就想甩锅了。
  事实上,后世,到了16年,电影审查就已经下放到了地方!
  在审查内容和技术上,依旧按照过去的标准,新增的部分并不多,但是在行政上则加大了地方对电影审查的自主权,这也将意味着一般题材的电影,地方审查过了,总局就不会再审核。
  地方电影系统并不归总局管,而是属于地方政府部门管。
  总局是个没有营收的部门,电影产业的收益再好,总局在明面上是没有收益的。相反,如果电影要是在政治上犯了错误,板子一定是打在总局身上的,所以,总局一定会从严审查。
  地方电影文化不归总局管,而归属于地方政府部门,那么地方政府会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为了发展影视产业,一定会为审查松绑。
  这也是很多题材大胆的电影出现的原因!
  电影产业的规模越大,话语权就越大,地方政府放宽审查尺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横店跟苏州联合,再加上其他几个影视城,组成泛长三角产业联盟,话语权大不大?
  良性循环,话语权越大,越会有顶级人才加盟!
  ……
  话题聊到这,在场所有人都知道结盟的好处。
  许永安当然也同意了,至于中影、上影为什么也要归属联盟…
  废话,长三角诶,上影最大!
  中影,更没有问题,中影是总局的直属单位,是国有影视集团的老大,把中影拉进来,能够避免很多政策上的风险。
  许永安想知道张俊生对旺达怎么看,最近大老王搞风搞雨,又是组建发行公司,又是兴建主题公园,顺便还跟amc接触…
  摆明了对影视行业所图甚大!
  所以,他直接问他了:“这个联盟为什么没有旺达?”
  “…旺达一部电影都没有做出来,找它干嘛?”
  “那…张总对旺达影业怎么看?”
  撇了撇嘴:“做电影不是有钱就可以了,他会得意几年,不过也就几年了!”
  应做地产的思维做影视是行不通的!
  特狼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他去竞选总统去了!
  跟许永安的见面还算顺利,当然,之后的事情,涉及到联盟的具体事宜,还需要上影、中影参与进来,然后共同商定…
  张俊生当天离开松江,赶回京城。
《建国大业》首映了…
  ……
  5位知名导演“零片酬”掌镜,172位明星“零片酬”出镜,全明星阵容的《建国大业》堪称“史无前列”,让全国观众翘首期待。
  首映礼堪比影展!
  能来的都来了!
  宣传资源…你想想连小学生都要写《建国大业》观后感…
  红旗挥舞,三爷唯我独尊,逢人便道:“我们只投了3700万!”
  “我觉得偶像崇拜和英雄崇拜不矛盾,追星和追英雄是一样的。”
  主旋律电影就一定不能用明星效应吗,就一定要与商业烙印绝缘吗,而对于电影本身、故事本身来说,有观众才是其唯一出路,好看才是硬道理!
  好看不好看,先不提!
  单张票价创了全国之最,还不打折!
  一线城市60-80;二线城市50块以上…
  一般商业片的票价呢?
  45块撑死!
  这事不能说的太细…
  有几个散户会自己掏钱去看这部电影的?全是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司这些组织包场。
  那些想看又不舍得花钱的穷逼们,只能在网上耍耍嘴炮,呼吁中影应该对全国人民免票。
  “免费放映彰显众明星和中影集团的爱国心,否则,利用爱国热情集结明星免费出演,又让国人买高价票进电影院,这有点不厚道。而且免费放映更易让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说的很有道理…
  可惜,中影从立项之初,就已经算好了票房,至少4.5亿…
  平行而论,《建国大业》拍的确实不差!
  历史事件这么复杂,电影明星也多,电影能够做到非常的流畅,观看的时候也不觉得拖泥带水,已经很不错了。
  不管怎么说,大气。
  这一点,单独香港和台湾电影是难以做到!
  不过这些有点并不能改变《建国大业》是一部犯规电影的事实!
  别的不说,175位明星零片酬,谁能办得到?
  全天只放一部电影的排片…
  三天过亿,四天过1.5亿,院线方面预计很有可能达到5亿…
  破《倩女幽魂3》的纪录不在话下…
第352章
什么时候,爱国成了非主流?
  再怎么过分,中影还是要稍微考虑一下影响…
《建国大业》只霸占了一天的排片,第二天恢复了常态,按照市场常规安排排片。
  不过,首日4500万,还是让人震惊了!
  媒体的报道也是一面倒的好评…
  “从弘扬主旋律的角度看,这样一部政治性极强的影片获得如此广泛关注和传播,宣传效果显得十分突出。讲政治和赚钞票在这部片子身上实现了理想的结合。”——《新华日报》
  “对不同的年龄层已有不同的解读方式,长辈看重的是历史情节,年轻人看重的众多明星。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几位领导人把酒高歌,喜极而泣。狂欢、狂舞、狂饮、狂泣,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让伟人走下神坛,便是《建国大业》的一大成功。”—《南都周刊》
  “星光灿烂绘史诗!”——《民人日报》
  在《建国大业》的强势压力下,其他电影都化为齑粉,《麦田》、《盗版猫》、《窈窕绅士》《皇家刺青》全部悲剧,沦为炮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