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762

  “…7亿多资金?”
  “那是庞氏骗局,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资金链直接就断了。”
  看了眼于冬,张俊生劝诫道:“现在市场环境这么好,咱们没必要走歪路,你要是资金不够,可以找我,正规生产!”
  “…放心吧,我在体制内待过,知道上峰不允许干什么!”
  “博纳是不是拿下了‘湄公河事件’的改编权?”
  “对,你有兴趣?”
  “…嗯,我挺感兴趣的,这项目交给我吧!”
  “我还以为你要拍《鬼吹灯》或者《盗墓笔记》…”
  “那个不急…”
  正说着话,于冬的手机响了,金巧巧的电话拨过来了,开了免提…
  “老公,我接了个项目,好莱坞大制作…”
  “媳妇,这是个骗局,你别相信!”
  “…怎么可能是骗局?我查了她的底细,艺匠娱乐公司,北美独立制片厂,跟顶峰是合作关系,不行你问问张俊生!”
  张俊生吓了一跳,没忍住开口了:“卧槽,凯瑟琳居然把艺匠拉了进来?”
  艺匠是顶峰旗下的品牌,收购狮门时候顺带并入的…
  他跟温子仁商量了一下,以后顶峰主打青少年市场,狮门主打恐怖片,艺匠则是冲奥片,顺带成立一家新厂牌,专门制作大投资…
  “啊?”
  “我刚才跟俊生聊天,他说现在市场太火热了,很多人上当受骗,所以,他想做个中间查询公司,还说,不止圈外人会上当,圈内人也会上当,我不信啊,然后他就要了你的号码…”
  “中间查询?这个想法不错!”
  “你想做吗?可以查查美国的第三方担保…”
  于冬跟他媳妇聊了十几分钟,张俊生则无聊的翻看手机。
  他想看看上影节的报道,有没有关于《长城》的部分…
  “《长城》上影节开幕,观众纷纷点赞!”
  这通稿水平写的不行啊!
  应该往《双塔奇兵》方向靠拢,或者说中国总算有了振兴产业的大作了!
  “从《大地震》到《长城》,悦华的重工业布局…”
  哟,这篇宣传文案不错!
  “《长城》产业意义更高于艺术意义,这部电影的出现终究电影产业更好了一点…”
  “《长城》北美开画,首日票房飘红,内地,预售票房已达3000万,张一谋能否再次引领中国电影?”
  有点难…
  虽然已经尽量完善剧本,但是《长城》依旧不符合内地很多观众的审美:马特呆萌依然是主角…
《长城》6月24号北美上映,首日票房1300万美元,这个成绩不算太好,尤其是考虑到1亿美元的投资…
  不过《长城》属于合拍片,顶峰出资6000万美元,中影1000万,悦华3000万,只要全球票房过3亿美元,基本上就能收回成本。
  内地的预期是六亿人民币…
  老谋子的电影,甭管好坏,上映的时候,肯定有人集结好了,一通狂批…
  标题都想好了:《长城》,张一谋已死!
  正在琢磨着怎么宣传,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的号码。
  “…喂,你找谁?”
  一般陌生号码,张俊生是不接的,这不是闲着无聊嘛…
  “是张导演吗?”
  一个女人的声音,听起来很耳熟…
  “…你是谁?”
  “…我是江熟影…”
  “噢,我是张俊生,怎么了?”
  是泡友啊,那就好…
  “你在松江吗?”
  “对呀,怎么了?”
  “…真的?那我去找你!”
  “找我?你也年松江?”
  “嗯,我在家呆着无聊,刷微博,看到了你在上影节大发神威!”
  “…你把地址发给我,我去找你吧!”
第569章
话当年
  于冬挂断电话:“俊生,你觉得我们现在推出完片担保可行吗?”
  张俊生都准备告辞了,闻言,坐了下来:“…于总,咱们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完片担保是建立在工会、保险业务基础之上的,咱们现在连工会都没有,你跟谁担保?谁愿意给你钱?”
  所谓的完片担保就是第三方凭证,顾名思义,就是指是担保人向一部电影的投资人提供的保证。
  电影的完工保险,属于保险业务的一种!
  投资者在投资一部影片时要面临很多风险如编剧、导演及演员能否有效发挥其创造力、电影的宣传发行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影片能否最终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等。
  在这所有风险中投资人和制片人最难以承受的便是一部影片最终不能被完成。
  如果一部影片不能完成,没法上映就无法实现其任何价值。
  完片担保保证的就是电影的制作风险而不是投资风险。
  一部影片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收回投资均不在完片担保的保障范畴之内。
  要实现完片担保,最起码得有有工会提供保障。
  比如制片方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逾期超支等现象,按照规定保险公司是要赔钱的。
  在沟通督促无效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撤换导演或制片人,这个时候工会就能出来支持保险公司,从工会里调换新的导演、制片人完成后面的戏份。
  国内没有这样的工会或者行业协会,需要导演的的时候,你从哪儿去调人?
  好莱坞,超过一千万美元的项目,都要走保险。
  于冬小声提议:“我当然知道这些,我是想上峰不是要出台劣迹艺人封杀令嘛,可不可以利用这股东风,推出完片担保?”
  “…你的意思还得提前调查剧组的演员有没有违法?你想成为公敌吗?”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承担风险!”
  “那这风险太大了!搞不好,你会破产的!”
  于冬吓了一跳:“…这次这么严重?”
  “你试试看就知道了,没有必要做那么大,咱们就老老实实做点咨询业务…”
  而且在国内做完片担保,还有一道天然桎梏:审查制度!
  我们对电影的审查分成两个阶段:剧本审查和完片审查,很多剧本通过的电影,也不能上映,就是因为完片审查…
  如果想在国内推行完片担保,两次审批无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且,热钱为主的投资者无意在规范的框架内稳健投资电影行业,面对人傻钱多的投资者,导演、制片人、制片企业又何苦花钱请一个唐僧给自己念紧箍咒呢?
  国内,有大量的剧组在拍摄期间遭遇资金链断裂,电影就夭折了,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打了水漂,受损害的只有投资人,导演、制片人、演员都已经领到薪水了。
  “行吧,我先成立一家公司,然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