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227

  李邦华也是摇头,认为不可理喻。
  倪元璐却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日他出行之时,我就听说他一言不发,神情古怪,想必他为了这份奏疏,已经是准备很久了。”
  范景文道:“现在说这些也是晚了,我们还是想想,后续如何处置吧?”
  无人沉默。
  ——陛下刚才虽然说将马嘉植的奏疏公之于众,同时缉拿马嘉植入京,押入诏狱,但却没有说是否要审讯马嘉植的罪过,或者说,如何审?当年,海瑞上了《治安疏》之后,被锦衣卫拿下,押入诏狱,是由三法司联合审理,在嘉靖帝的强烈要求下,最后定出了一个大不敬的死罪,但一直都没有执行,海瑞就这么关在大牢里,直到嘉靖帝驾崩。
  今日陛下却没有提如何审理,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忘记了,还是有其他的用意?
  “马嘉植到京之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抓紧会审,不得懈怠,马嘉植是何动机企图?有何用意,又有没有人指使?我们必须给陛下一个明明白白地交代!”一直没有说话的首辅蒋德璟忽然道。
  ……
  马嘉植的奏疏,迅速在朝臣中,继而在整个京师掀起轰动。
  一百多年了,继海瑞海青天之后,大明终于又出了一位敢大骂皇帝的直臣。
  一时洛阳纸贵,马嘉植的奏疏被广为传播。
  这一刻,人们关注最多的其实并不是对错,而是马嘉植的勇气和胆识。
  马嘉植的奏疏在京师传唱。
  很多在隆武帝改革中受损,或者是被剥夺了特权的一些人,尤其是高兴,他们日夜传唱,将马嘉植的奏疏反复诵读,只差将马嘉植供在正堂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买棺死谏
  第二日,《三文日报》头版评论,一连两个问号:天下第二疏否?海刚峰否?
  虽然是问号开局,但文章却是对马嘉植的奏疏大加驳斥,从“穷兵黩武”到科举改革,任用洋和尚,包括皇后和淑妃的册立,一一进行驳斥。
  最后又说道,马嘉植一封奏疏,煌煌将近一万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一叶障目,胡言乱语,丧心病狂以邀直名,想要效仿海瑞海峰刚,你还差得远呢。
  《三文日报》一出,立刻被一抢而空。
  所有人都知道,三文日报的背后,其实都是隆武陛下,三文日报的态度,其实就是隆武帝的看法,人人都想知道,隆武陛下如何看,又会如何处置?
  ……
  乾清宫。
  朱慈烺放下《三文日报》,嘴角微微苦笑。
  百姓们猜的不错,他的确是《三文日报》的幕后大老板,若不是他的支持,《三文日报》早就被掀翻了,但这并不表示,《三文日报》所刊登的文章,秉持的都是他的思想和意志,他是三文日报的老板,但却从不干涉《三文日报》日常的文章发表,一切都是总编黄宗羲在负责,什么登,什么不登,什么写什么不可以写,都是黄宗羲说了算。
  今日的这篇社论也一样。
  朱慈烺知道,这应该是黄宗羲和堵胤锡两人共同撰写的,所为的,就是泯平他心中的怒气。
  准确的说,《三文日报》今日只为了一个读者,那就是他。
  三文日报越是将马嘉植骂的一钱不值,马嘉植的罪过就越是轻飘。朝堂因此卷起的风浪,就会越小。
  堵胤锡良苦用心啊。
  ……
  都察院。
  左都御史钱谦益放下手中的《三文日报》,脸色更加的难看。
  这个马嘉植,可真是捅了一个马蜂窝啊,虽然已经是调到了浙江分院,但毕竟还是直属于都察院,属于是他的下级,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身为马嘉植的长官,他肯定是得有所解释。
  现在看了《三文日报》,他心中的主意更加坚定,马嘉植是不能保,非得严惩不可了……
  ……
  杭州。
  深夜。
  火把摇晃。
  一大彪的锦衣卫忽然出现在了城南,随即闯入洞开的宅门,直入院中,火把光亮中,锦衣卫动作急促,风尘仆仆,就好像他们是赶了很远的路,方才赶到这里来的。
  院子里没有人,但堂屋的光却是亮着,隐隐有人影。
  奇怪的事,院子里动静这么大,锦衣卫如狼似虎,脚步都快要把院子踩塌了,但却没有人出来看一眼。
  “搜!”
  带队的锦衣卫千户一挥手,于是锦衣卫兵分两路,一路奔向西边的厢房和柴屋,锦衣卫千户则领着另一群人直奔北面正屋。
  “砰!”
  堂屋的房门被撞开了,夜风猛的灌进。
  前面的两个锦衣卫却愣住了。
  跟在他们后面的锦衣卫千户等不及,伸臂猛的分开他们,然后就看到,一个身穿布衣,面色消瘦的中年文人正端坐在门后的椅子上,面对破门而入的锦衣卫,毫不惊慌,就好像他已经等待了许久一样,
  而在他的身后,一口崭新的白木棺材正摆在中央。
  中年文人就这么坐在棺材前面的椅子里,荣辱不惊的看着他们。
  锦衣卫千户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在他的印象里,有太多的官员见到锦衣卫立刻就软了脚的,甚至是涕泪皆下,扶到扶不住的,眼前的这个犯官倒是有些胆气,怪不得会被朝廷连夜六百里加急缉拿呢。
  “都察院浙江分院,佥都御史,马嘉植是吗?”千户冷冷问。
  中年文人站了起来:“是我。”
  “拿了!”千户一声喝。
  两个锦衣卫立刻扑上去,将马嘉植拿下,并且上了枷锁。
  马嘉植闭上眼睛,任由索拿,毫不反抗。
  随即,锦衣卫现场展开搜索,屋里一件东西都不放过。身为佥都御史,四品官员,马嘉植竟是寒酸的很,正房厢房里竟然都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唯一的供在堂屋正中的五枚隆武通宝的银币,居然还是去年陛下赏赐给他的——自从得了赏赐之后,马嘉植就将银币供了起来,一分也没有动。
  而在那口白木棺材里,发现了他的官服。
  连官帽带官服,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只要马嘉植本人往里面一躺,那就齐了。
  见到此情此景,锦衣卫千户的脸上忍不住漏出了怪异的表情,对马嘉植多看了两眼,然后挥手道:“带走!”
  ……
  九月末。
  马嘉植的奏疏依然在京师传唱,大街小巷,酒楼茶肆,人人都在议论此事,但隆武帝的注意力却已经从马嘉植的身上移开了,九月之后,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建虏今年如果想要入塞抢掠,最近一定会有动作,于是他发下严诏,要军机处严令蓟辽长城各处的守军提高警惕,广派夜不收,提防建虏今冬可能的偷袭,军情司锦衣卫更是要时时紧盯辽东。
  关于辽东的命令刚发出去,隆武帝收到了军情司保定分司的密报,看完之后,他脸色一变:“召内阁!”
  ……
  保定。
  巨石落湖,必有波澜。
  马嘉植的奏疏轰动天下,激励了暗中的反对者,一些原本不敢出头的士绅开始蠢蠢欲动了——今年,朝廷在直隶保定地区试行摊丁入亩,保定徐标衔有圣命,强力推行,直隶保定地区的士绅们虽然极度不满,但却也不敢公开对抗,夏粮收获的时候,他们就“忍气吞声”的交了一部分,现在秋收连着年底,他们要将剩下的田赋全部交齐,为此,徐标连发公告,督促各级官员征收,眼见无法抵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保定地区的地主士绅原本都准备要认命了。
  但就在此时,马嘉植的奏疏腾空而出。
  当马嘉植的奏疏在保定地区流传开了之后,情况立刻就有了改变,那些本就不情愿的地主士绅都在幻想:马青天上疏死谏了,陛下会不会改变心意,改弦易张,收回摊丁入亩的政策呢?
  于是,他们开始磨磨蹭蹭,找寻各种理由,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
  作为保定巡抚,大明朝第一个提出“摊丁入亩”的人,徐标深深知道,摊丁入亩的成败,不但关乎他的仕途,更关乎他的名声和身家,因此,摊丁入亩是绝不能失败的。在感觉到地主士绅的软对抗之后,他立刻行动起来,一边软言相劝,一边贴出告示,再一次的重申,十月底之前,所有的田赋都必须交到府库,但是延迟,都以“逮赋”论处!
  ——自从朝廷加大对逮赋者的惩处之后,逮赋已经成了一个大罪,轻者加倍罚款,重则剥夺身份,下狱论罪,三代不得科举,几管齐下之后,已经没有人敢轻易逮赋了。
  不过在地主士绅们看来,摊丁入亩的分摊,本来就不是他们应该交的,现在只是试行,徐标无权重处他们,于是他们编出各种段子,诋毁讽刺徐标,说徐标是大酷吏、大贪官,各种传闻说的绘声绘影,又鼓动佃户贫民上街闹事,抗议徐标的不公。
  徐标派兵上街维持秩序,双方竟然是发生了流血冲突,死了一两个人,幕后的地主士绅们就更是“义愤”了,他们鼓动更多的人上街,要求朝廷撤换徐标。徐标也不客气,派出更多的兵丁上街。
  一时,保定地区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乱好像就在眼前,而弹劾徐标的奏疏,也如雪片一般的飞入京师。
  ……
  而就在死人的第二天,内阁辅臣、兼着户部尚书的倪元璐就来到了保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