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1227

  正堂静悄悄,周后却不在正堂的椅子上。
  朱慈烺苦笑,心知母后是真生气了。
  领路的小太监退下,坤宁宫主管太监徐高走进来,一脸为难的道:“殿下……皇后娘娘命你在这里跪着,什么时候知道错了,什么时候再起来。”
  朱慈烺笑:“遵旨。”
  撩起袍襟,就在正堂的正中跪了。
  这一跪就是一个时辰。
  朱慈烺膝盖都跪酸了,但周后始终没有出现。
  “太子哥哥……”
  一个清脆如百灵鸟,悦耳动听的声音在右后方响起。
  朱慈烺转头看去。
  只见长平公主从旁边的帷幔后探出头来,冲他挤眉弄眼的笑,定王朱慈炯一系红袍站在长平身后,脸上挂着招牌一般的腼腆笑容。
  看到两个弟弟妹妹,朱慈烺心中涌起温暖,虽然他不是朱慈烺本尊,在情感上和长平、定王没有什么关联,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他们两个,心中总是会有一股温情,就像是对崇祯和周后一样,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和朱慈烺本尊的情感融为一体了。
  朱慈烺板着脸,指指自己的膝盖,意思是我还跪着呢,你们两快帮我去求情。
  长平公主咯咯一笑:“等着啊。”
  拉着定王朱慈炯走了。
  过了很久,徐高急步匆匆走进来,叫道:“殿下,皇后娘娘准你起来了!”又冲旁边的太监和宫女喊:“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扶太子殿下起来?”说着就已经来到了朱慈烺的身边,伸手搀扶。
  太监和宫女赶紧上前,七手八脚的搀扶。
  朱慈烺呲牙咧嘴的揉着膝盖,也就是他年轻,如果年纪大一点,在地上一跪两个小时,气血凝滞,一时半会绝对站不起来。徐高扶着他在绣墩上坐下,小宫女为他按摩膝盖和双腿,他吸着凉气:“徐公公,我母后还在生气吗?”
  徐高叹口气:“倒没有生气,娘娘一直在哭。”
  朱慈烺黯然。
  周奎的事,显然是让周后很为难,一方是老爹,一方是儿子,她是中间的受气筒。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其他的人,朱慈烺一定会选择退让,以免让母后为难,但这事不行。对这个不知廉耻,爱钱如命的外公,他必须要处理。
  稍微休息了一下,朱慈烺迈步进到后殿,准备向周后道歉。
第一百五十二章
煤窑一间
  后殿中,周后坐在椅子里,正捏着帕子,轻按眼角的泪水呢,抬头之间,眼中满是泪光。长平站在周后身边,一脸难过的摇她的胳膊,劝慰着她,定王挠着头,腼腆的看着母亲,也想要劝,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劝?
  朱慈烺赶紧跪倒:“儿臣叩见母后。”
  周后却不理他,继续流泪哭泣。
  朱慈烺跪行向前,到了周后的面前,仰起脸,苦哈哈地道:“母后,你要是生气,就打我两下,我做事不周,让你生气担心了。”
  “我哪敢打你?你是大太子,翅膀硬了……”
  周后哭。
  周后并不是武则天那样的女强人,她只是一个从姑苏水乡走入大内的善良女子。作为母亲,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儿子女儿健健康康的长大,太子朱慈烺未来能平稳的继承大位;而作为女儿,她则希望周家能兴旺,老父和两个哥哥能平平安安的过此一生,加上小时候生活困难,家中常常有揭不开锅的情况,因此成为皇后之后,她对娘家非常照顾,基本是有求必应。
  昨天下午她哥哥周镜慌张入宫,向她讲诉开泰米行的事情之后,她第一想法就是快快把朱慈烺找来,悄悄把事情处理掉,哪怕她想办法凑出那一万两银子也可以。
  但不想,朱慈烺居然悄悄溜了,她派徐高追到信王府,但朱慈烺根本没有回府,时间晚了,宫门要关闭,徐高只能回宫,早上周镜又入宫,她才知道,朱慈烺昨晚居然到周家去了,还把周家的十间商铺都没收了。
  周后很生气。
  但不是气儿子,而是气娘家。她早就叮嘱,娘们人不可以做生意,周奎表面同意了,没想到私底下居然开了这么多的商铺。为了十间商铺,哥哥周镜两次进宫求见,老父亲嗜钱如命的性子一点都没有改,对外人如此,对太子,对亲外孙难道也不能忍一下吗?难道皇太子的名声,还不如周家的十间商铺吗?
  不过气归气,娘家人她还是要照顾的。
  对朱慈烺她也是要有所惩戒的。
  不然这坏小子岂不是要越来越大胆?
  “母后,儿臣错了,儿臣昨天不该跑。你不要哭了……”
  朱慈烺跪在周后脚下。
  “听你的意思,你没收你外公的商铺没有错?”周后气的咬牙。
  “母后,外公开了那么多的商铺,欺行霸市,任意宰客,早晚会败了名誉,他们的名誉没什么,但儿臣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坏了您的名誉,儿臣收了外公的商铺,不是害他,而是为了救他呀。”朱慈烺申辩。
  “胡说!明明你是赈灾没钱了,眼红你外公的产业!”周后伸脚轻轻踢了朱慈烺一下。
  朱慈烺尴尬的笑:“母后你误会我了……”
  “商铺你都拿了,还一些银子给你外公吧,好不好?”周后声音里带着哀求。
  朱慈烺不能不答应:“好。店铺里的那些存银儿臣都愿意还给外公。”
  周后微微松口气:“还有房山的那处小煤窑,你也不要查了。”
  除了商铺和青楼,周奎在房山还有一处小煤窑,以供应城北的四家煤店。
  朱慈烺低头不语。
  银子他可以还,但周奎的小煤窑他却不能不查,因为是穿越者,所以朱慈烺对煤窑重要性的认识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所有人,北京城百万人口,周边的林业资源早已经耗尽,从明中期开始,京师的取暖和生活就依靠煤炭,明万历时的大学士吕珅说:“今京师贫民,不减百万。九门一闭,则煤米不通。一日无煤米,则烟火即绝。”
  煤在京城百姓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周奎的百万家产,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城外的小煤窑。
  京城周边的西山和房山的煤炭资源颇为丰富,北京有句老话,叫做“烧不尽的西山煤”,元代时,西山就有很多的小煤窑,自从大明将西山作为皇家陵寝禁地之后,明帝国就开始禁止在西山凿山伐石,掘地开窑更是大逆不道,从正德年间起,西山的很多煤窑被封,理由是“与皇陵京师相近,恐伤风水”。
  但到了这几年,大明风雨飘扬,统御力下降,西山的私人小煤窑又渐渐增多。
  照大明律,所有的矿产都属于国家,所有矿业的开采都必须由官府垄断,如果是民采,必须由官府允许,并课以重税,明初时矿税制度还能严格执行,但随着吏治的败坏,各地权贵私自开矿的现象屡禁不绝。见禁止不住,万历皇帝干脆自己来开矿,还搞了矿税和矿监,却惹的天下人大为不满,万历皇帝不得不在临终前下旨废除矿税。
  没了矿税,皇帝收入大为减少,到现在连京营的军饷都要拖欠。
  矿税没有了,但开矿的事情并没有受到遏制,不说外地,只说京师城外的房山和西山,就有十几家的私人小煤窑,窑主不是勋贵和权臣,周奎就是仗着国丈的身份,才有资格在房山开设小煤窑的。这么明目张胆,但朝廷却熟视无睹,或者说习惯成自然,皇城内外,朝堂上下,无一人向崇祯直言。
  朱慈烺看到了,他不会放过,周奎的小煤窑就是他重开“矿税”的起始点,因此他不能轻易放过。
  如果他连外公的小煤窑都能查,都能铁面无私的扣税,其他人的小煤窑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当然了,身为太子,朱慈烺并没有查税的权力,不过这并不表示他束手无策。
  “春哥儿!”见朱慈烺不说话,周后提高了声调。
  朱慈烺低声:“母后,儿臣愿把丝绸店还给外公,但小煤窑不能不查。”
  “为什么?”周后忍着气。
  “母后,你知道一间小煤窑一年获利多少吗?儿臣估计,外公小煤窑一年的获利起码在两万两银子以上,获利这么多,但朝廷却一两银子也收不到,母后认为这合理吗?更不用说,大明律明文规定,矿产矿山皆属于朝廷,非有允许,任何人也不得私采,外公所作所为,已然是触犯了大明律,一旦有言官上表弹劾,外公罪责难逃啊。”朱慈烺轻声回答。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临城下
  听到此言,周后脸色发白,呆呆地不说话了。
  见朱慈烺说服了母后,母后不再生气了,长平公主长长松了一口气,隐蔽的朝朱慈烺眨了一下眼睛,像是在说:哼,你又骗人。
  周后静思了一会,忽然站起身来,粉脸严肃:“朱慈烺言辞狡辩,不知悔改,非责罚不可。徐高,取藤条来!”
  长平公主吓了一跳,拉住周后的袖子:“母后,不要啊。”
  周后粉脸寒霜的不理她。
  徐高用木盘把一根藤条呈送上来。
  长平跪倒,定王朱慈炯也跪倒。
  “母后……”长平眼眶红红,急的都快要哭了。
  但周后不为所动。
  朱慈烺苦笑。
  但心中并不害怕,周后的藤条也就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太多的疼痛感,如果挨了藤条能换周后的不生气,他倒是愿意挨上几下。
  “徐高,给本宫狠狠打二十下,一下都不能少,长平,你和定王数数。”周后甩开长平公主拽着她长袖的小手,向外面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