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4/1227

  城头上,明军紧张戒备,城头下,建虏营帐在原野里连绵不绝,如同是一个个白色的小山丘,将宁远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中军大帐里,多铎皱着眉头,正焦急的往来踱步。
  虽然攻下了中右所,但城中粮仓和武库被烧成了一片灰烬,气恼之下,多铎令人将“抗拒大清”的张国忠的尸体剁成了肉酱,扔到了护城沟里,所幸在周边的警戒城堡里缴获了一些物资,不然他们真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而攻下中右所之后,多铎率军继续向前,一直推进到距离山海关不过一百五十里的前屯卫,方才停下了脚步——和中右所一样,前屯卫也是山海关连接宁远的重要枢纽,但不同的是,在得到警报之后,前屯卫的守备已经得到了加强,山海关刘肇基连夜派出一千援兵,赶在建虏大军杀到之前,进入了前屯卫。
  见前屯卫坚固,守军众多,多铎没有强攻,而是围住了前屯卫,耀武扬威,并且故意做出了防守懈怠的样子……
  这中间,他一直在等待后方的消息。
  但最后却失望了。
  ——宁远守军龟缩于城内,丝毫没有出城偷取他后路的打算。马科懦夫,比吴三桂差远了。
  见计划失败,多铎只能选择退兵——猎人者也是猎物,前屯卫距离山海关极近,是危险之地,他也不敢过于久留。
  沿途,建虏军队将所经区域,拉网式的清扫,能烧的烧,能毁的毁,总之是要报今年明军渡海攻击时的一箭之仇。
  也就在撤军途中,多铎得到消息,说明国整理兵马,八个总兵已经准备要出关救援了。
  同时的,更有明国三边总督孙传庭即将为蓟辽总督,并且即将率领三万秦兵北上的消息传来。
  多铎心中一喜,啊哈,隆武小皇帝终究年轻,终究是沉不住气,刚胜了两场,就得意忘形,想要收复辽东了。
  但辽东可不是关内。
  来吧,看我大清勇士如何击溃你!
  多铎原本就没有撤退的意思,明军即将大军援救、孙传庭为帅的消息,更是刺激激励了他。于是他命令大军将宁远城团团包围——因为知道宁远城池坚固,守军众多,城头更有红夷大炮助守,所以他并没有强攻,一边大张旗鼓,做出攻城的架势,用气势劝降黎玉田和马科,一边派人向盛京急传书信,说明情况,请求十四哥再拨兵马和粮草,如果明国小队出关,他会击败之,如果是孙传庭大军赶到,则请十四哥率大军支援。
  多铎雄心勃勃的想,宁远城,未必就不会是第二个锦州!
  不想多尔衮却不同意,说大清兵马连年出战,已经疲惫,不宜大战,遂发来严令,说拿下中右所,已经是有功,要多铎立刻撤兵回沈阳。
  现在多铎拿了命令,愁眉苦脸,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踱步考虑很久之后,多铎还是咬牙站住脚步,狠狠说道:“哥哥瞻前顾后,想的太多。汉人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既然带兵出征了,就不能轻易回去!”
  ……
  多铎抗拒多尔衮的命令,继续围困宁远。
  也就在其间,大明京师有喜事传出。
  李淑妃产下一个皇子。
  隆武帝十分高兴,设宴和群臣同乐。
  ……
  沈阳。
  得了多铎的回信,多尔衮气的脸色都青了,多铎太狂妄了,连他的命令都敢违抗。于是,多尔衮下了一封更加严厉的命令,然后交给苏克萨哈:“你亲自去,告诉豫亲王,如果不想再做我爱新觉罗的子孙,如果想要将我大清的基业,葬送在宁远城下,那就不必回来了,否则,令他立刻搬师!”
  “嗻!”
  但这一来一去,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加上多铎之前拖延的时间,等于三万建虏兵马在宁远城下,足足多停留了四十天,等到苏克萨哈赶到宁远,将多尔衮的命令交于多铎,多铎不得不撤兵之时,已经是二月末,冰冻的关外大地渐渐消融,隆武四年的春天,踏着急促的脚步,从万千原野,滚滚而来了。
  ……
  见建虏撤兵,黎玉田和马科急忙向朝廷报捷。
  ……
  京师。
  听闻多铎退兵的消息,隆武帝微微可惜,看起来多尔衮的脑子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大清”已经没有和大明对峙的本钱了,或许他们野战还强大,或许锦州义州还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军屯,但随着大明内部流贼的平息,大明的兵马和钱粮,已经可以全数用在辽东,大明不怕耗费钱粮,“大清”却已经是耗不起,不止是因为从沈阳运输粮草到宁远不便,更因为他们的府库已经空虚,已经支撑不起大军在宁远的长久支出了。一个不慎就可能是大败,因此,多尔衮不得不慎重。
  多铎没有能顶住多尔衮的严令,虽然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撤兵了。
  对大明来说,因为多尔衮的谨慎,迷惑之计没有起到最好的效果,多铎只不过是在宁远城下停留了一个多月,造成的粮草消耗和兵马疲惫有限。
  不过,大明的目的却也已经是达到了。
  原本,多铎攻陷中右所,已经是有功,对建虏的军心士气有所提振,但因为他的固执和不满足,三万建虏白白地在宁远城下受冻了两个月,很多人冻伤,最后却又灰溜溜地退走,这刚刚提起的军心士气,很快就又消泯于无形了。
  论起来,多铎这一趟出征毫无功绩,只是白辛苦一场。
  或者说,这就是一场失败,因为通过此战,大明已经看到了建虏的虚弱。
  “陛下,建虏已经撤兵,对建虏的迷惑之策是否还要继续?”
  “当然要继续。我们要将建虏的注意力集中到锦州,令他们以为,我大明十万将士,即将兵出山海关,攻取锦州,如此就可以为渡海攻击的大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
  三月初。
  大明隆武朝第二次科举,在京师举行,和上一次一样,隆武帝亲自主持最后的殿试,殿试试卷也和上一次一样,增列数学和农业。
  望着紧张答卷的考生,朱慈烺眼有欣慰,经过三年的洗涤,数学和农业之学,已经渐渐为天下士子所接受,在四书五经之外,数学和农业也成为了读书人从小的必学,反对的杂音虽然还存在,但比起三年前,已经是微弱很多了。
  而在《几何原本》和《农政全书》之外,《泰西水法》《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化学鉴原》等科学书籍也渐渐在民间在热络起来,因为有传言,未来这些书籍都将成为殿试的题目。
  ——科学的萌芽,正在大明土地上渐渐茁壮,等时间到了,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
  会试之后。
  京师武英殿。
  隆武帝朱慈烺召集军机众臣,对渡海攻击,夺取金州旅顺之战,又一次的进行秘密军议。
  刚刚被隆武帝任命为领兵部侍郎、辽南经略的高斗枢负责主讲。
  ——对于隆武陛下没有用前五省总督陈奇瑜,却用只做过郧阳巡抚的高斗枢为辽南经略,朝堂中是有惊讶以及不同意见的,但隆武帝不多解释,只以一句军机处需要陈爱卿主持就交代过去了。
  但明眼人却能看出,高斗枢虽然只是巡抚,且巡抚的是小城小地郧阳,但他在郧阳保卫战中显出的智谋和战略,却为陛下所器重,相反,陈奇瑜虽然五省总督,并有十几股流贼驱赶、围困,全部赶入车厢峡的大谋略、大统筹,但晚节不保,在大好形势之下竟然利令智昏,轻易答应流贼归顺,放虎出笼,其大局观、决断观,是有相当缺陷的。
  也就是说,陈奇瑜做参谋是极好的,但列土封疆,独当一面,为大军的督抚,却不能让人放心。
  而渡海攻击,不但要攻下金州和旅顺,更要长期坚守,高斗枢坚守郧阳的经验和决断,正可以发挥。
  因此,陛下选择了高斗枢。
  而高斗枢授令之后,即开始忙碌了起来,很快就制定了渡海攻取金州旅顺,继而坚守的计划。
  今日高斗枢首先讲解的就是金州旅顺的地形,以及建虏守军布防情形。
  ——经过连续四年的骚扰,大明对金州旅顺的守军将领。以及海岸周边的地形,已经是非常熟悉,加上高文采的密报,现在大明朝廷对建虏在辽南的兵力部署和守将情况,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高斗枢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大明辽东都司,分为两个大区,即辽东和辽西,辽东的中心为沈阳,辽西是广宁。”
  “欲复辽东,必先复广宁。”
  “要复广宁,就必须先拿下辽南,一来,削弱建虏实力,二来可以两面夹击,从西面和南面进攻广宁,令建虏无法自暇。”
  “辽南指的就是复州以南的半岛地带。”
  “辽南三面环海,岛屿众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我大明开国,就在这里设置了旅顺口、金州卫、复州卫、还有大大小小的十几座的驿城,将其和沈阳联为一体。”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攻取策略
  军机处。
  高斗枢的声音回荡。
  “但天启年后,复州金州旅顺逐渐被建虏所窃占。”
  “现在,建虏依然沿这些城池布守。”
  “金州旅顺复州三地中,旅顺为水师港口,南接登莱,西卫京津门户,东联朝鲜,战略地位最为重要,建虏占据旅顺,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随意征伐辽西,如果大明能收复旅顺,就如在建虏腰间插了一把刀,建虏大军再想要随意出击辽西,就得顾忌侧翼安全,不敢肆无忌惮了。”
  “所以,辽南之关键,就在旅顺口。”
  “也因此,建虏在旅顺口驻兵最多。”
  “尤其是去年以来,因为我大明的骚扰,建虏对旅顺口的防务越发重视,增驻了炮台,运送了红夷大炮,去年秋后,多尔衮更是派遣建虏宗室,固山贝子爱新觉罗·尚善到旅顺口坐镇,尚善带了一个镶蓝旗牛录赴任,加上原先驻守旅顺的三个牛录,建虏镶蓝旗在旅顺一共有四个牛录。”
  注:爱新觉罗·尚善(1621年—1678年8月),镶蓝旗,镇国公费扬武之子,舒尔哈齐之孙,建虏宗室。历史上跟随多铎南征,追击李自成,平定河南、江南,多有功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