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4/1227

  赵良栋(1621一1697年),清初绿营名将,字擎宇,号西华。祖居陕西愉林卫,后举家迁顺天府遵化。清顺治二年(1645年),赵良栋应募从军,一路升迁,战功赫赫,尤其在平定三藩之乱之中出力最多,最后成为云贵总督。
  这一世,赵良栋同样从军,但却是大明的军,入精武营四年,成为把总,因为作战勇猛,沉稳老练,为阎应元所器重。
  高斗枢将赵良栋招来,当面考察面试,然后当即拍板——就用赵良栋了。
  于是将沈志祥提来,令他画出旅顺的城防图,就在鼓楼里,定下了偷取旅顺的计划。
  听到自己的计策被采用,沈志祥跪在地上,呜咽道:“谢大人,罪将必完成!”
  ——去年冬季,沈志祥曾经到旅顺口参议军议,并参观旅顺城防,随后又住宿了三天,和孟乔芳长聊,因此他对旅顺城防有一定的了解。
  这一刻,高斗枢携带的参谋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乎是用极短的时间里就制定出了一个非常完备、几乎是滴水不漏的计划,沈志祥,赵良栋带七百名精武营精锐伪装为金州败兵,进入旅顺之后,沈志祥和赵良栋近距离忽然拿下孟乔芳,令清兵失去指挥,然后到处放火,攻取四门,顺利的话,一鼓作气拿下旅顺,不顺利的话,则据守城门,等待援兵。
  旅顺出了乱子,驻守在旅顺外围的清军,必然要支援城内,而此时,阎应元领三千人马秘密跟随在后,但见旅顺火起,立刻急行军攻击。因为清兵回援,他们遇到的阻力一定会大大减少。
  如此,里应外合,拿下旅顺,应该是可以把握的事情。
  当然了,七百精锐能否坚守城门,挡住清兵的反扑,是计划成败的关键,对此,参谋团还是有相当信心的——旅顺城中的建虏精锐,原本有四个牛录,也就是一千两百人,但据沈志祥所说,为了支援金州,尚善带了五百人前来,也就是说,现在留在旅顺的精锐白甲兵,只有七百人,七百对七百,又是出其不意,占据城门,以守防攻,精武营有这样的实力。
  至于汉军旗,只要顶住了建虏精锐白甲兵的攻击,精武营就更是不惧了。
  高斗枢想了想,最后又补充了一点,令停泊在金州海岸边警戒的十艘战船,全部往旅顺口而去,对岸边予以炮击,给旅顺守军制造混乱,以期更顺利的完成计划。同时的,也是作为接应,如果计划失败,精武营众将士也可以从海上撤退。
  ……
  为了计划的成功,沈志祥提出要挑选了几个自己认为可信的老部下,比如许天宠吴朝佐等人,如此才能取信孟乔芳。
  高斗枢同意了。
  “昨日本经略已经派人在城下宣读军令,但使能弃暗投明,一律论功行赏,既往不咎,尔等为何执迷不悟,抗拒天兵?”
  虽然同意,但高斗枢还是要先敲打一下沈志祥的旧部,他站在台阶上,望着跪在下面的沈志祥的旧部将领,声音严厉。
  许天宠吴朝佐等人都是求饶。
  “原本尔等都是死罪,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本经略就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不知道你们可愿意?”
  “愿意愿意!”
  听到有活路,许天宠吴朝佐等人都是激动,他们齐声高呼,又猛磕头,说必配合沈志祥拿下旅顺。
  在这中间,七百精武营精锐已经换了金州守军的衣甲,伪装成败兵,其间每一人都被叮嘱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要戴好头盔,绝对不能露出头发。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七百败兵在沈志祥赵良栋的带领下,出了南门,“急慌慌”地往旅顺逃去了。
  ——此时天已经黄昏,算时间,他们明日傍晚可以到旅顺,夜黑风高,对他们正好有掩饰。
  至于沈永忠沈永明,当然是被留在金州,他们两人能不能有性命?能不能免去凌迟之罪?就看沈志祥的表现了。
  ……
  而在沈志祥之后,阎应元率领三千精武营,也出了金州,秘密跟随在后。
  面色凝重的先后送走沈志祥和阎应元之后,高斗枢继续处置金州事务。
  “你等本是汉人,是我大明的百姓,都却屈膝投降建虏,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原本是不能赦免的,但念在你等身不由己的身上,暂时将你们的性命寄存,接下来听候大军差遣,但是真心悔过,听从调动,一律既往不咎,如果生有二心,偷奸耍滑,必严惩不贷!”
  参谋司的幕僚,站在鼓楼下,对俘虏们宣讲。
  所有俘虏们都是叩首,劫后余生地回答:“绝对不敢。”
  “谢大人啊。”
  金州虽然拿下来,但复州仍然在建虏的手中,济尔哈郎此时想必已经知道中计,金州随时都有可能会面临建虏的反扑,因此,修建城寨,挖掘壕沟,构建工事,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而面前的这些俘虏正适合充当工兵,以做考验。他们本是汉人,被沈志祥裹挟投降了建虏,只要给他们机会,经过历练和挑选,相信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重为大明子民的。
  阎应元去往旅顺,金州由周遇吉亲自镇守。
  ……
  高斗枢一声命下,整个金州就动了起来,各级参谋清查府库,精武营押着俘虏和城中青壮,迅速在城东城北挖掘壕沟,构建防御工事,同时修葺被炸塌了的南门,而在临海的西门之外,登陆的明军源源不断的将火药辎重运到金州各处……
  海面上,大部分的明军船舰在卸下军事和补给之后,已经往登莱返航,去装载第二批登陆的将士,原本停泊在金州岸边,负责警惕接应的十艘战舰,在得了高斗枢的命令之后,也已经是离去,一眼望过去,海面上空荡荡地无有一船,只有岸边的墩堡炮台,依然还冒着白日激战的残烟碎火……
  入夜后,从金州海岸到金州城的周边,依然是火把通明,明军忙碌不停,灯火彻夜不灭。
  明军的游骑兵也已经撒了出去,最远四十里,但是建虏反扑,金州随时都可以得到消息。
  ……
  夜晚。
  原续顺公府,现在大明辽南经略的指挥使,高斗枢正在灯下疾写报捷奏疏。
  “赖陛下洪福,我军轻取金州,收复辽南第一步,顺利完成。”
  “偷取旅顺之策,虽有些冒险,但臣以为值得。”
  “详细计划,请陛下御览。”
  ……
  复州。
  济尔哈郎的肺都要气炸了。
  救兵如救火,听闻明军出现在复州海岸,济尔哈郎心急火燎,急急来救,连夜急行军,一日百里,第二天下午他率领先锋骑兵快要赶到复州之时,复州传来消息,说明军尚没有复州海岸登陆,只是占据了复州湾的长生岛。
  听到明军只是占领了长生岛,复州没有失守,他微微松口气,随即又觉得不安,明军既然占领了长生岛,为什么不立刻发动登陆作战,难道是在等什么吗?
  不对!肯定是有什么隐情。
  济尔哈郎心中不安,急急向前。
  很快,担任前锋的胡克什派人急急回报,说长生岛的情况有点诡异,请王爷速去查看。
  济尔哈郎心中的不安更加强烈,他快马加鞭,来到复州城下时,发现迎接的胡克什连同几个留守复州的将佐都是脸色惨白,眼神沮丧,见了他,一起跪在地上,同声请罪:“王爷,你打死奴才吧。都是奴才们的罪过!”
  “怎么回事?”济尔哈郎的心往下沉……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去而复返
  复州。
  面对郑亲王济尔哈郎,胡克什头也不敢抬,跪在地上哭腔道:“王爷,我们上当了。奴才派人到长生岛去看了,发现……岛上的明军帐篷和军营都是空的,虽然有旗帜,但却一个人也没有。明人……这是给我们耍了一个空城计啊。”
  “啊?”
  济尔哈郎大惊。
  原来,明军船舰在复州湾外海出现之初,确实是帆樯如云、连绵不绝,并且开炮连续轰击,这可吓坏了建虏在海岸边的守卫,他们急忙上报,而复州湾中的小船根本不是明军战舰的对手,因此也早早地就收了回来,将海面让给了明军,岸边清军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兵不血刃的占据了长生岛,随即在岛上竖起了明军大旗,建立明军大营。
  所有人都以为,明军会以长生岛为跳板,聚拢大军,渡过复州湾,攻击复州。因此复州守军不敢大意,一边紧守,一边紧急求援。
  进入夜晚之后,长生岛的方向更是火把熊熊,船只往来不断,岸上和城中的建虏就更加肯定,明国大军正在长生岛集结,估计明日就会展开登陆战。
  不想第二日天亮之后,明军却没有攻击,而复州城距离海岸四十里,往来通信需要一定的时间,直到中午时分,岸边迟迟没有传开明军的消息,复州守将才察觉到不对,急令人出城到岸边查看。
  当发现长生岛上明旗飘扬,但昨日那众多的船舰却是不见后,复州守将越发疑惑,急令人驾船出海,靠近长生岛查看情况。
  也就在这中间,继续疾驰,疲惫不堪的胡克什终于是赶回来了,他是复州守将,复州如果有失,他的责任最大,因此他最是心急,当远远看见复州城,城头上仍然飘扬大清的旗帜之后,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但听手下人的回报,说到长生岛的诡异后,他却是感觉到了不对。
  随后,前往探查的小船返回,惊慌回报,说长生岛是空的,岛上只有明军旗帜,但却不见一个明军!
  胡克什知道上当了,想要挽回也已经是来不及,只能跪迎济尔哈郎,自我请罪。
  听完胡克什所说,济尔哈郎脸色发白,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他知道,他上当了!
  中了明人调虎离山之计。
  明人为的不是复州,为的还是金州和旅顺!
  啊,狡诈的明人!
  “回去,都回去!”
  顾不上惩罚,济尔哈郎拨转马头,连马也不下,就要回援金州。
  虽然他没有动沈志祥的一兵一卒,但却抽空了金州周边所有的兵马,如果明军来犯,沈志祥只能依靠城中的兵马进行防御,怕是会有大麻烦,一旦守不住海岸,被明军登陆成功,明人如果使出那至今搞不明白的“炸城”术,金州就危险了。
  而金州一旦被明人夺去,等于旅顺就成了飞地,再难防守。
  那样一来,辽南就不复为大清所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