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227

  但阿济格却没有下令增兵,他看了看孙传庭的大纛,忽然说道:“撤!左右兵马先撤,本王断后!”
  “嗻。”
  ……
  “呜呜呜~~”
  退兵的号角声忽然响起,就像是大海退潮,除了正在左右两翼激战的蒙古骑兵,建虏其他各路兵马忽然调转马头,开始往后撤退。
  面对建虏忽然的撤退,明军将官都是惊喜。
  站在阵中临时搭起的望楼上,举起千里镜,清楚看到,阿济格的大纛还在原地,他本人连同他身边的数百精锐建虏白甲兵,依然立在旗下不动,但其他兵马,汉军蒙古旗却已经是在分批撤退。
  阿济格果然刚,也果然是猛将,身为王爷,居然亲自断后!
  只是后方这么一撤退,正在和明军激战的蒙古骑兵立刻就慌了,他们再也无心和明军战斗,纷纷后撤逃跑,战场局面瞬间崩溃,建虏后撤的队伍被忽然逃散的蒙古骑兵冲的纷乱,连阿济格的大纛好像也受到了波及。
  所有人都着急了起来,原本有秩序的撤退,登时就变成了你推我挤,抢夺道路的混乱……
  眼见弹压不住,留在原地的阿济格在众军的护卫下,也急忙撤退。
  阿济格一撤,情势就更是无法控制,建虏的撤退,眼见就要变成了一场大溃败……
  “敌败了,追击!”
  这是大多数人在看到这种情况时,最直接的想法。
  战场上的大胜大败,最大规模的杀伤,从来都不是发生在敌我面对面的激战中,而是发生在一方败逃、另一方追击的单方面的屠杀中。
  这种机会,是一方消灭另一方有生力量的最好机会。
  明末清初最有名的两个例子,一个高桥伏击战,另一个则是山海关之战,两战的胜利者都是建虏,通过这两战,建虏先后歼灭了大明和顺军的精锐主力,从而为他们进取中原,踩平了道路……
  相反的例子则是清末的太平天国。
  虽然太平天国曾经两次击破江南大营,也两次大败曾国藩,逼的曾国藩差点自杀,但几次战役却都没有能歼灭清军和湘军有生力量,致使对方在战败后,依然可以收拢败兵,拒守重要的城池,继续阻击,看似热热闹闹,战果辉煌,但其实华而不实,没有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现在,建虏退兵,看起来各部争路,一片混乱,正是快速追击,扩大战果的绝佳机会,尤其是阿济格断后,如果能一战击杀或者是擒获阿济格,那就将是继逼的阿巴泰投降之后,大明又一个彪炳千秋的大胜利!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如果错过,就有抱憾终生的可能。
  这也是战场之上,很多谨慎的主将会忽然失去冷静,命令追击的原因。
  如果是十年前,如果没有隆武帝临行前的叮嘱,孙传庭说不定真会命令骑兵大举追击,以擒杀阿济格,取得更大的战果。
  但今日,他却无比冷静,不管周围一双双热切的、呼喊胜利、想要追击的目光,他却没有着急下令,只是思索。
  “阁部,建虏败了,追啊!”副帅史可法抑制不住胸中的激动,向孙传庭请命。
  其他人也都是拱手。
  孙传庭却冷静,他摇头道:“阿济格退的蹊跷,可能有诈。传令,各部收拢战场,没有本督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追击!”
  ——时间和实力都在我,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冒险,不冒进,不给建虏任何机会,
  这是军机处的建议,也是隆武帝当日所说,孙传庭深以为然。
  ——其实对于诈败诱敌,孙传庭才是个中的行家里手。历史上,郏县之战时,孙传庭命令牛成虎诈败,将李自成诱入包围圈,随即伏兵四起,将李自成杀了一个落花流水,一口气追出三十里,只可惜为了抢夺战利品,各部陷入混乱,罗汝才又来援救李自成,李自成趁机杀个回马枪,两部合力,反败为胜,反倒是击退了官军。
  战后,孙传庭依军法斩了率先逃跑的副将萧慎鼎,罚左勷良马2000匹赎罪。
  这一世,因为朱慈烺的穿越,郏县之战没有发生,孙传庭诈败的手段,没有施展,但目光和定力,却没有改变,他隐隐觉得,阿济格的败退有些可疑,加上有隆武帝的叮嘱,因此,他宁愿放过这个追击大胜的机会,也不去冒险争功。
  ……
  对于孙传庭的命令,周边幕僚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
  信兵速速传令,旗帜摇动,用两种方式同时传达孙传庭的命令。
  不过还是晚了一步,见建虏败退,负责右翼攻击,已经杀红了眼的马科,刘良佐,高杰,王允成,王光恩部已经是追了上去——这几人中,除刘良佐马科外,其他人都是流贼出身,首次来到辽东,对阵建虏,心中杀敌立功的想法,远超一般的官军将领,他们都是宿将,战场嗅觉灵敏,见建虏败退,阿济格距离不远,正是擒杀阿济格,一战成名的好机会,他们怎么能放过?
  “杀阿济格~~~”
  明军骑兵奋勇追击。蜂拥向前。
  ……
  “不好!”
  站在角楼上的孙传庭眼见军令还没有传出,马科等人就已经是追了上去,脸色登时一变,急忙又命令:“速派快骑,将他们追回来!再令虎大威、刘肇基,李过速去接应!”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四)
  ……
  阿济格之败,确实有诈。
  明军兵马众多,步兵多过骑兵,如果直面硬拼,“大清”没有取胜的可能,但如果能通过诈败,将明军的步兵和骑兵拉扯开来,明军的兵力优势就没有多少了,然后通过力战,击溃明军的骑兵主力,大清就能掌握战事的主动,即便不能击溃,只要能击伤击残更多的明军骑兵,令明军骑兵丧失战斗力,那接下来,大清以骑对步,局势也许能慢慢扭转过来。
  这是阿济格的谋划。
  所以有了今日的诈败。
  在后方隐蔽处,图尔格率三千精锐骑兵,已经是在等待了。
  待明军骑兵追到,图尔格杀出,阿济格再杀一个回马枪,就能击溃明军骑兵,一如孙传庭和李自成郏县之战的情景。
  只是罗汝才换成了图尔格。孙传庭也已经不是当日的孙传庭。
  当然了,诈败也是有危险的,计划中的假败,在混乱之中,很有可能会变成失去控制的真败,历史上,这种事例也是相当多的,更因为阿济格本人身在后军,极容易被明军追上,所以内大臣图尔格才有些担心,认为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
  但阿济格心志坚定,又或者,他本就是一个极度喜欢冒险的人,他自信麾下的大清勇士一定能按照他的计划,完成所有的布置,歼灭追来的明军骑兵!
  ……
  “主子,明军果然追上来了~~”一口气跑出十几里,正在奔逃中的阿济格得到了肯定的消息,于是他急急奔上一处高坡,在马上举起千里镜,向身后观望,但很快地,他嘴角的笑意就消失了——因为他清楚的看到,在身后滚滚追击的,并不是全部的明军骑兵主力,只是几千骑。
  看起来孙传庭谨慎的很,并没有命令大军追击。
  可恶!
  那么,伏兵出还是不出呢?
  如果出了,那计谋肯定就会被明军看穿,再想捕获更大的鱼就不可能了,但如果不出,等这些明军驰到近前,也是会发现图尔格的伏兵……
  阿济格正犹豫呢,就看见追击的明军此时忽然是放慢了速度,先头之骑兵纷纷拨转马头,好像是后方有军令来,令他们立刻撤兵……
  “不能等了,出击!”
  阿济格大叫。
  ——苍蝇腿也是肉,咬下一口是一口。
  ……
  追在最前的,乃是高杰的秦军骑兵,高杰出身流贼,在贺人龙死后,被孙传庭任命为陕西总兵,这些年来,他一直和李自成做战,深得孙传庭器重,而他作战的特点,一向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就如唐朝明将薛万彻一般,而只所以如此的原因,就是因为高杰其性子急躁而勇猛,打顺了,遇谁灭谁,打的不顺,谁都能捏他一把。
  而他所有的大胜,几乎全部都是追击而来的,对于追击歼敌,他最是擅长。
  所以今日,当见到阻挡他们的蒙古骑兵迅速崩溃,阿济格的大纛开始撤退时,他立刻就兴奋了起来,高喊活捉阿济格,马科刘良佐王光恩王允才见状,这也才跟了上来。
  此时追的兴起,将掉队的蒙古骑兵杀的切瓜砍菜,远远望见阿济格的旗帜就在前方不远,正是痛快时,身后的游击却忽然追了上来,大声呼喊,说阁部命令停止追击。
  高杰心底虽然有些不满,但却不敢违抗军令,只能大声呼喝,命令停止追击,全军返回。
  “杀啊~~”
  正在这时,猛听见一声喊,旁边的山坳后,忽然杀出一大队蓝甲蓝衣的建虏八旗骑兵,而前方溃逃的建虏骑兵忽然也转身杀了回来——将近两万人的骑兵大军,忽然转身,马蹄滚滚,其势相当惊人。
  高杰心知是中伏了,急的大叫:“撤,撤,快撤!”
  ……
  但晚了,他们一场鏖战又一路追击,马匹已经是疲惫,跑不起来了,建虏伏兵却是养精蓄锐,马力正足,很快的,高杰部就被两面滚来的建虏骑兵包围住了。
  和他们一起被围的,还有王光恩、王允才部。
  “娘求的,建虏居然敢伏击。给额杀!”
  高杰举起铁锏大吼。
  王光恩和王允才亦是响应。
  三部虽然吃惊,但倒也没有乱了分寸,因为他们知道,阁部一定会救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