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1227

  第四,板甲是试验品,从今日起,除了十名最优秀的工匠继续打造板甲之外,其他工匠恢复原来的本职,仍然打造铁鳞甲。在板甲不能推广之前,铁鳞甲仍然是大明军队的根本。
  后面三个不是问题,但把板甲打的再薄一点,工匠们却是面露难色,8MM已经极致了,再薄再轻现阶段他们还没有那样的技术实力,这一点朱慈烺也是知道的,不过他还是要提出要求。
  技术进步很多时候都是被逼出来的,兵仗局的工匠是大明最好的,大明铁质或许没有欧洲好,但就不信工匠技艺也不如欧洲。
  除了板甲,朱慈烺另一个构想盔甲厂也做出了实物。
  那就是铁面罩。
  精锐的建虏白甲兵特别喜欢射人面目,俗称“射脸箭”,从大凌河到松山,很多盔甲齐全的大明将士都是被建虏一箭射中面目而死的,如果能打造出如欧洲板甲那样的铁面罩,用时放下,不用时抬起,就能防备建虏的射脸箭。
第一百七十四章
装备研发
  不过铁面罩的打造不是太成功。
  盔甲厂打出的铁面罩过于沉重,无法灵活使用,挂在头盔之上,很容易就掉下来。这和朱慈烺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欧洲铁匠锻造轻薄、铆接灵活技术,大明工匠还没有学到啊。
  “不错,很好。”朱慈烺还是鼓励了一下,免得打击工匠们的积极性,放下铁面罩,目光看向掌厂太监赵宏英:“铁面罩不是急需的,暂时不用打造了。”
  “是。”赵宏英明显松了一口气。看来铁面罩折磨他不轻。
  但皇太子的下一句话又让他紧张起来。
  “四十天之后,五月初一之前,我要三千具上好的铁鳞甲,五十具板甲,你能做出吗?”朱慈烺问。
  赵宏英低头不说话。
  褚宪章怒:“大胆的奴婢,殿下问你话呢?”
  赵宏英撩袍跪下:“殿下,只要钱粮保证,铁料充足,打造三千具上好的铁鳞甲,加班赶制,并不成问题,但五十具板甲……奴婢却不敢保证。”
  “你……”褚宪章怒了,在他看来,太子爷的命令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一丝一毫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赵宏英当差也十几年了,怎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居然敢佛皇太子的面子,是活的不耐烦了吗?
  朱慈烺抬手止住褚宪章的怒气,问道:“那你能做出多少?”
  “板甲耗时耗力,十个工匠,不停的锻打,一天连一具也打不出,四天三具是最快的速度了,四十天时间,最多只能打三十具。”赵宏英回。
  朱慈烺想一想,觉得自己确实有点心急了,于是点头:“好,就三十具。”
  赵宏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谢殿下。”
  走出盔甲厂时,朱慈烺暗想,依靠大明现有的技术,制造出合适的板甲,尤其是带面罩的头盔,短时间是不可能的,如果能从哪里搞到一套欧洲板甲的成品,交给工匠们参考就好了。
  不知道在京的葡萄牙商人,家中是否会有板甲呢?请汤若望联系在京的西洋商人见面已经有四五天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啊?难道他们在京师没有代表,还需要到澳门去请吗?
  朱慈烺多想了,并不是葡萄牙等国在京师没有代表,也不是他们不想见朱慈烺,而且因为他们对和大明皇太子的见面仪式太重视了,正在精心准备礼物呢。
  “殿下,赵宏英老气沉沉的样子,奴婢看着就气。”褚宪章道。
  朱慈烺却笑:“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做不到事情绝不擅自答应,赵宏英的脾气虽不招人喜欢,但却很实在,盔甲厂需要他这样的把关人。嗯,对了,盔甲厂的钱粮和铁料要优先保证,如果短缺,你只管冲我要。”
  褚宪章正为钱粮发愁呢,虽然朱慈烺拨了他三万两银子,但盔甲火器火药三大工厂火力全开,盔甲厂和火器厂更是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生产,耗费惊人,就像是三头吃钱的怪兽,短短七天,就吃了他一万五千两银子,照这么干下去,一月就需要五万两银子。
  兵仗局一年经费有限,根本担不起这样的消耗,现在有了朱慈烺的话,褚宪章终于可以放心了。
  从盔甲厂出来,朱慈烺又去往火药厂。
  自从得了朱慈烺的册子之后,火药厂掌厂太监齐宁就仔细研读,并按照朱慈烺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火药厂推广开来,任何人违反,都会被他严厉处分,不管是管事还是普通的工匠,无一例外,一点情面都不给。渐渐的,火药厂所有人都知道:新来的齐公公是一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主,在他面前,可不敢稀里马虎。
  一连六天,齐宁连睡觉都在想朱慈烺那本小册子里的东西,每日清晨一起床,立刻就直奔火药厂的生产车间。火药厂是一个严禁烟火的地方,夜间不生产,厂子里也不许有人居住,齐宁的就住在火药厂对面的胡同里。
  在齐宁严厉的近乎疯狂的督促下,六天的时间,火药厂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所有工匠都小心谨慎,没有人敢虚掩应付了。
  “殿下,照你所说的方法,硝四十两,磺五两六钱,柳炭七两二钱,精细研磨,晒干为颗粒,用筛子筛出米粒大小一致者取用,太大太小者一律弃用。”齐宁禀告。
  从前天开始,火药厂产出的颗粒火药,大小已经基本一致,再没有以前那种大小不一、质量不等的情况。
  朱慈烺很欣慰,对齐宁的工作表示满意。
  等到齐宁拿出“纸包弹”的成品后,他就更是高兴了。
  纸包弹并不是朱慈烺的创意,而是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火枪兵普遍使用的办法,将射药和铅弹装在同一个纸筒里,装弹时从底部咬开纸筒,将火药倒入枪膛,然后将铅弹填入,压实后再装好引药和火绳。如此就省去了取弹袋和开火门的两道步骤,火枪兵的装弹速度能大幅提高。
  朱慈烺将想法告诉齐宁,齐宁把工匠们召集到一起,很快就做出了纸包弹。
  “殿下,这是鸟铳的弹包,四钱火药。这是斑鸠铳的弹包,用药1.3两。”齐宁禀告。
  四钱和1.3两都是两种火枪的标准使用量。
  “很好。”朱慈烺将两种弹包拿在手中,掂量了一下,问:“这两种弹包做出多少了?”
  “回殿下,刚开始做,鸟铳做了五十发,斑鸠铳做了三十发。”
  “装车上,一会听我调用。”
  “是。”齐宁躬身回答。
  离开火药厂时,朱慈烺笑:“齐宁,听说你这六天睡觉衣服都不脱,这可不好,工作重要,但你的身体同样也重要,你是掌厂太监,不必所有的事都亲力亲为,把任务发下去,同时也把责任发下去,赏罚定清楚,你做最后的检查就可以了。”
  齐宁愣愣地。
  “傻奴才,殿下教你管厂的诀窍呢,你还不快谢恩?”褚宪章瞪眼。
  “是,谢殿下。”齐宁赶紧跪下。
  等朱慈烺走后,齐宁愣愣想一会,一拍脑袋,终于是明白朱慈烺的意思了。
  盔甲厂和火药厂都去了,火器厂当然不能错过,朱慈烺带着褚宪章去往火器厂。
第一百七十五章
负荆请罪
  “殿下,火器厂搬迁之事,奴婢已经准备的差不多,只要镇虏厂那边腾出地方,奴婢这边就可以开始了。”快到火器厂时,褚宪章小声道。
  朱慈烺摇头道:“先不着急,等几天再说。”
  魏藻德的事情还没有解决,火器厂和镇虏厂合并之事,暂时还无法进行。
  火器厂。
  掌厂太监刘若愚在火器厂门前迎接,虽然已经六十岁,头发斑白了,但腰板笔直,精神矍铄,见到朱慈烺之后,无论叩拜还是说话,都是神采奕奕,中气充足,一点都不似老年人。
  见师傅如此,褚宪章非常欣慰。
  上一次到火器厂视察时,朱慈烺给火器厂派了三项任务。
  枪管打造、铁脱硫、还有铅弹的光滑处理。
  时间短,三项任务都还没有太大的进展,朱慈烺不着急,任何的进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勉励了工匠们一番后,朱慈烺去到后面的密室,和刘若愚商量“手榴弹”的研发。只他们两人,连田守信褚宪章都被排除在外。
  比起那三项任务,手榴弹的研发更重要。
  因为火器厂的工匠们有制作“万人敌”的丰富经验,所以手榴弹的研发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手榴弹说白了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万人敌,泥皮换成了铁皮,难点在如何保证引信在投掷过程中不会熄灭。
  万人敌是圆形的,刘若愚和工匠们商议的原本也是要把手榴弹做成“万人敌”的圆形,但朱慈烺有不同意见,他建议改成了手掌大小的圆柱形,长度是现代手榴弹大小的两倍——圆柱形好把握,不至于脱手,至于加长一倍是因为这时代火药威力不能和现代比,唯有加大弹体,多装火药,才能保证爆炸的威力。但不能安装木把,有了木把,投掷飞行速度过快,引信容易熄灭。
  铸造弹体并不难,关键是装填火药之后的封装,尤其还要留出一个小孔塞放导火线,如何保证手榴弹的密封性,对工匠们是一个严峻考验。
  商议完成,朱慈烺问:“刘公公,手榴弹的样品,什么时候可以做出来?”
  刘若愚沉思道:“大约需要十五天。”
  “好,我等着公公的好消息。”
  朱慈烺对手榴弹太期待了,手榴弹近距离爆炸的恐怖威力,绝对是面对密集攻击或者是密集防守的终极利器,更是建虏重甲兵的克星,管他身穿几重重甲,几颗手榴弹扔出去,照样让他见阎王爷。
  朱慈烺原本还想去神机营看看,神机营在城外十里野训,算上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不知道情况怎样?不过在火器厂耽搁的时间有点久,从火器厂离开时,太阳已经下山,夕阳满天,时间来不及,只能明天再去了。
  回到王时,刚喝了一口茶,正要谋划下一步,田守信快步走进来:“殿下,驸马都尉巩永固求见。”
  “宣。”朱慈烺一点都不惊奇,昨天他命田守信送羹汤到公主府,今天上午又出城踏春,在西山的煤道上遇见张名振等人,想必张名振已经把事情的经过报告了巩永固,巩永固夜晚来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臣巩永固见过殿下。”巩永固疾步走进,深深一礼。
  这是朱慈烺第一次见到巩永固,所以很仔细的看。
  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身材俊伟,英气勃发,怪不得能当驸马,果然是一个大帅哥。
  朱慈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凄惨的画面:崇祯十七年,城外杀声震天,炮声隆隆,矢石飞堕,城内紫禁城的大殿上,孤苦伶仃的崇祯皇帝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和新乐侯刘文炳二位皇亲,要求他们召集家丁,带太子突围。巩永固哭道:按照祖制,亲臣不藏甲,臣家中没有家丁啊……
  君臣三人相对而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