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7/1227

  多铎的期盼,落空了。
  上天没有眷顾。
  这一夜,并没有降雪。
  即便如此,冰面原本也有可能会冰冻的,但不想半夜时分,明军忽然大举出动,沿着大凌河,一路往河中抛掷手炸雷,“轰轰轰轰”随着一声又一声的巨响,原本有可能被冰封的河面,顿时又被炸裂了,一轮不够,半个时辰,明军又进行了第二轮。
  一连两次,最少扔了两千枚手炸雷。
  直到这时,多铎才明白,为什么黄昏的时候,明军一直在河岸边忙碌,原本以为是防守河滩,现在才明白,原来明军是在做标记,在那些河滩平坦,易于骑兵通行的地方做下记号,等到凌晨快要冰冻的时候,掷弹手大举出动,向所有做了标记的河岸,投出手炸雷。
  如果冰层足够厚,如果天气足够冷,手炸雷原本是无济于事的,但此时的天气偏偏就这般的微妙,多一点冰封,少一点就不足支撑,手炸雷竟然成了压垮冰层的那一根稻草。
  在抛掷手炸雷的同时,明军大队骑兵也是往来巡弋,不给建虏暗夜偷河的任何机会。
  “好歹毒!李定国,本王誓杀你!”
  即便如此,凌晨时分,多铎还是亲自带队,发动了一个渡河突袭。
  明军在河道狭窄、易于通行的平坦河滩投掷手炸雷,但那些陡峭难行、河岸和冰面坡度极大的地方,却是被明军放过了,多铎派人试探,发现勉强可以走马,于是立刻下令过河。
  明军一直在沿岸巡视,建虏兵马在对岸一聚集,他们立刻就警觉了,虽然多铎将麾下的四千骑兵骑兵分成了六队,三队佯攻,三队实过,但还是没有骗过明军,在三处实过的地方,建虏遭到了明军的猛烈阻击,利用河岸和冰面的高低差,明军的鸟铳弓箭和手炸雷,不停的往河面招呼,骑兵对撞,外围还有补漏的骑兵小队,偶有侥幸过河的建虏勇士,也被明军歼灭在了河岸边。
  一夜激战。
  但也一夜无功。
  天亮后。
  镶白旗和科尔沁蒙古的尸体,扑满了冰面和河岸。
  多铎暴跳如雷,知道李定国实在难缠,做战滴水不漏,非是一般可以对付的对手。
  此时,去往上游的五百兵,也鼻青脸肿的逃了回来。
  原来,明军在上游,果然是有埋伏的。
  而且守卫的明军是宣府总兵黄得功带领,更上游好像还有刘良佐的昌平兵。
  也就是说,整个大凌河流域,从大凌河堡到义州,都有明军把守和巡弋,想要绕行,绝不是容易。
  ……
  望着要吃人的多铎,从将官到亲卫,一个个都是颤栗,谁也不敢靠近,只恐一个不慎,就被多铎当成发泄的对象,拖下去砍头。
  “报~~~”
  其他人能躲,信骑却不能躲,他急急来到,向多铎惶恐汇报:“主子,肃亲王到了。”
  “小耳垂?他怎么来了?”
  多铎瞪着吃人的眼睛。
  “辅政王已经赦了肃亲王,准他军前效力。”信骑回答。
  多铎怒道:“辅政王是糊涂了吗?不知道天高地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会说大话的人,放他出来做什么?来给我捣乱吗?”
  信骑不敢回答,躬身退下。
  多铎愤怒的踱了两步,忽然叫道:“好啊,他来的正好,传话下去,就说本王受伤了,指挥过河之事。就交给肃亲王!”
  ……
  “以为我不能吗?多铎,你等着瞧!”
  豪格虽然性子急躁,但并不愚笨,听到多铎的传话,他立刻就明白多铎的意思,于是暴跳如雷,不顾河洛会的阻止,决意发动渡河攻击。
  ——豪格此时带领的人马,连一千人都不到,两百是他的护卫骑兵,另外都是他府中的家奴和仆从,多铎的镶白旗肯定不会听他指挥,科尔沁右翼蒙古亲王巴达礼对豪格,也不像对多铎那么遵从,加上昨夜袭战,科尔沁右翼蒙古损失不小,因此面对豪格调兵的军令,巴达礼表面遵从,实则抗拒,只是派了五百人出战。
  “轰轰轰轰~~”
  “砰砰砰砰~~”
  明军早已经在对岸浅滩处严阵以待,鸟铳弓箭齐发,豪格的攻击当然是碰了一个鼻青脸肿。除了扔下几百具尸体,鲜血染红河水,再没有任何作为。
  河洛会抱着豪格的大腿,苦苦哀求。
  豪格这才下令停止攻击。
  但豪格没有检讨自己的莽撞,他只是将怒气都对向了多尔衮和多铎兄弟,怨恨他们两兄弟无能,让大清陷入了现在的险境。
  ……
  多尔衮布置的疑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吴三桂佟翰邦和马科的前锋骑兵原地盘桓、侦查、试探,前后浪费了将近两个时辰,直到天色放亮,方才确定了敌人使用的是疑兵,于是急忙追击,将假装疑兵的建虏杀了一个干净,只跑了张存仁。
  但此时多尔衮督帅的中军主力,已经行出二十余里,距离大凌河只不到十里了……
  兵马急急行军,众人护卫之中,多尔衮的脸色却更加的凝重。
  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大凌河的情况,知道李定国率兵奇袭,抢占了大凌河的浅滩,镶红旗骑兵全军覆没,罗洛浑战死,通行的石桥被炸毁,多铎昨夜抢夺河滩不利,损失千人的败报,大凌河的上游,有黄得功和刘良佐的兵马……后方更有消息传来,说断后的礼亲王大军已经被明军和札萨克图汗的骑兵击溃……
  每一个都是绝顶的坏消息,如同重锤一般,捶打着多尔衮原本坚毅的心神和冷静的理智。
  罗洛浑死了,礼亲王也死了,宗室亲王一个个倒下,明军和扎萨克图骑兵在身后紧追不舍,大凌河更阻隔了撤退的道路,难道,大清真的要亡在这里吗?
  “你们如何看?”
  临近大凌河十里,多尔衮召集智囊和亲信重臣,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军议。
  ——李定国在对岸堵截,上游道路难行,又有黄得功和刘良佐,下游虽然还没有发现明军,但下游临近入海,河道宽广,支流密集,根本无法行军,而后方追击的明军和扎萨克图骑兵随时都会杀到,如此危局,要如何解除?
  “王爷,奴才以为,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强渡!”
  眼见众人都沉默,唯一一个还跟在多尔衮身边的两黄旗八大臣之一的冷僧机第一个发表看法,他说道:“大凌河窄处不过丈宽,木筏可以当桥梁使用,对岸明军不过几千人,且没有火炮,我军数万,但使我们多造木筏,处处渡河,用小炮轰击对岸,明军何能抵挡?更何况裕郡王还在大凌河堡,堡中还有一千将士,但是我军大军渡河,他必然出兵响应,到时,前后夹击,一鼓作气,击退明军,抢占河滩,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
  众人还是沉默,有人点头,但对于冷僧机所说,却没有人出声响应。
  冷僧机所说简单,但问题是,打造木筏是需要时间的,强渡肯定会遭到阻击,渡河也需要时间,现在明军和扎萨克骑兵就在身后,时间能来得及吗?
  还有,狡诈如李定国,会这么容易对付吗?
  多尔衮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捻着胡须,却久久不语……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大凌河之战(上)
  ……
  洪承畴不说话,另一个智囊范文程皱着眉头,也是不敢轻易多言。
  “王爷,上游道路难行,下游河道宽大,都不利于我军行走,加上我军已经连续一天一夜了,将士们十分疲惫,非得歇息了,如果此时转上游或者是下游,不等战死,怕就要累死了,所以奴才觉得,冷都统的建议,还是可行的。”正白旗护军都统詹岱忍不住了,他说道。
  “嗯嗯,奴才也觉得可行。”
  有人带头,其他将领开始点头,
  几个宗室也表示了附和。
  但多尔衮却依然皱眉,目光再一次的看向洪承畴,这一次开口问道:“先生以为呢?”
  洪承畴捻着胡须,终于开口,带着叹息:“也唯有如此了。”
  ——孙传庭令李定国绕道大凌河,又令黄得功和刘良佐拒守上游,其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截断建虏退路,将建虏包围在大凌河的西岸,等到后方兵马追到,对建虏展开围攻,偏偏建虏连夜行军,人困马乏,不论走上游还是下游,都很快就会被明军追上,到时,前有大凌河,后有追兵,这六万试图再起的青壮精锐,必然是全军覆没。
  当然了,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追寻土谢图汗骑兵的足迹,绕道义州,插着义州的边缘,进到喀喇沁草原,但那样路途更遥远,在粮草不足,追兵在及的情况下,没有实施的可能。
  所以,明知道强渡不是一个良策,一定会遭受重大伤亡,且并不能完全保证成功,但此时此刻,却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了。
  这一点,洪承畴明白,多尔衮也明白。
  见洪承畴也没有其他办法,范文程沉默,多尔衮有些失望,同时也不再犹豫,于是说道:“就这么定了,为了攻击成功,非有人在此地断后不可,广略贝勒杜尔祜,石廷柱,本王令你们二人率兵五千,小炮五十门于此地拒守,非有本王命令,任何人不得后退一步!”
  广略贝勒杜尔祜,建虏宗室,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子,时年三十五岁。
  石廷柱,老牌汉奸,汉军正白旗都统。
  “嗻!”
  断后之责,九死一生,两人心里虽然不是太情愿,但却不敢抗命。急忙出列领命。
  多尔衮的目光随即扫向其他人:“其他人,随本王继续前行,直往大凌河!”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