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4/1227

  ……
  虽然大哭,虽然不愿意下旨,但最终,顺治还是被护卫着离开了赫图那拉,带着百十箱试图再起的珠宝和黄金,往更东北的方向,往莫温河而去。
  这一夜,赫图那拉哭声不断,子别父,弟别兄,虽然多尔衮严令禁止,但很多地方还是哭成一团。
  天亮了。
  晨曦的光亮中,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告别。
  ——皇帝走了,但赫图那拉不能轻易放弃,不唯他是努尔哈赤最初起家的地方,更因为明军已经近在咫尺,为了保护顺治离开,必须有人留下来断后,
  这个任务,原本不应该是济尔哈朗的,他是郑亲王,完全可以跟着顺治和多尔衮离开,现场留一重臣即可。
  但他坚持留下。
  ——皇帝撤退,留下的人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和丧家之犬,重臣已经是震不住他们了,所以济尔哈朗决定,亲自留下镇守。
  多尔衮先是震惊,继而默默同意,如今情势下,也只有济尔哈朗留下,才能镇住赫图那拉的情势,也才能为“皇上”的安全撤退,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只是,他没有想到,一向明哲保身,在大清的权力斗争中,一直都是墙头草的济尔哈朗,今日面对危局,竟然能有这般的勇气和这般的决绝,这一刻,他平生第一次对济尔哈朗产生了敬佩。
  “六哥,我去了。”多尔衮在马上抱拳。
  济尔哈朗排行老六,因此叫六哥。
  济尔哈朗点头。
  多尔衮眼中有泪,向济尔哈朗又深深一辑:“六哥保重。我多尔衮欠你的。”
  “不要这么说。”
  济尔哈朗脸色灰暗,叹息的说道:“事情到了现在,你我都是死罪,都无脸去见列祖列宗,我累了,也没有能力继续辅佐皇上,这个重任,只能落到你肩膀上,多尔衮,你的路遥远的很,你可是比我辛苦多了。”
  多尔衮凄惨的笑了一下,说道:“六哥,银库里还有百万两的银子,或可贿赂明将。”
  ——其实,“大清”和各个王公贵族的府库中,原本是有千万两的银子的,但在大明严厉封锁之下,为了获取亟需的各种物资,大清不得不和狡诈的朝鲜走私商,贪婪的喀尔喀进行交易,从他们手中用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价钱购买各种物资,这几年下来,花的只剩下这么点了。
  济尔哈朗点头,表示知道,但他更知道的是,如今时刻,再多的银子,也买不来胜利,再贪婪的明将,也是不敢收大清的银子,多尔衮这么说,不过就是安慰而已。
  多尔衮目光往左看,手一挥:“走!”
  撤退的队伍跟上,跟随多尔衮而去。
  全部都是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凡是超过四十岁,除非你是宗亲,否则一律留下断后。
  唯一的例外是几个汉臣谋士,如洪承畴。
  “多尔衮,大清的未来,皇上的安危,就托付你了~~~”
  望着离开的队伍,济尔哈朗纵马追了两步,大喊。
  多尔衮听见了,但没有回头,只是高高举起右手的马鞭,以作为回应。
  ……
  凌晨起行,到天色大亮的时候,顺治,布木布泰,多尔衮,勒克德浑,洪承畴,以及赫图那拉城中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已经是撤走了,城中剩下的全部都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弱。
  “传本王的命令,用巨石封砌城门!”济尔哈朗道。
  封砌城门,明军攻不进来,但他们也是出不去了。
  此令一出,城中的老弱一个个都是色变,郑亲王,这是要死守到底了啊。
  三日后,周遇吉率领的一万大明精锐抵达赫图那拉,次日,吴三桂马科刘肇基统领的一万三千兵马亦出现在赫图那拉城下,双方成功会师,将赫图那拉团团包围。
  周遇吉派人劝降,但城中不应。
  因为多尔衮撤退的秘密,城中剩下的也几乎全部都是建虏本族,虽然一个个都知道死期将至,但却没有人出城向明军透露消息。
  因此,周遇吉吴三桂等人在第一时间并不知道多尔衮和顺治伪皇帝已经逃走。直到几天后,他们才得到了城中多尔衮和伪皇帝可能已经往东逃窜的消息,几人都惊,放跑多尔衮和伪皇帝可不是小疏忽,四人都可能被责罚,于是四人紧急商议,决定周遇吉和刘肇基继续围困赫图那拉,并等待后续主力和火炮,吴三桂和马科绕过赫图那拉,轻装前进,前去追击多尔衮和伪皇帝。
  议定之后,吴三桂和马科急急去追。周遇吉和刘肇基则急急禀报后方的孙传庭。
  五日后,孙传庭史可法统帅两万步兵主力抵达,接下来的几天里,军中火炮也陆续来到,赫图那拉地区道路难行,山高林密,红夷大炮是不可能随军的,此时到达赫图那拉的大部分都是轻型火炮。
  但也足够了。
  赫图那拉小城小地,虽然城墙看起来很坚固,城墙还挖掘壕沟和各种防御工事,但对经历了松锦以来的一系列激战的大明精锐来说,赫图那拉根本不算是什么。
  四万大军围着赫图那拉,总攻之前,孙传庭再次遣人劝降。
  这一次派出的是在大凌河投降的建虏裕郡王硕塞。
  硕塞是黄太吉的第五子,福临的哥哥,论起来也是地位尊贵,他在城墙哭喊,说,天命已尽,请求济尔哈朗不要再顽抗了,出城投降,以保全城中的女真部族,王师答应,但是投降,不伤城中一人,如若顽抗,王师攻破赫图那拉,必不留一人。
  但回应硕塞的是一声炮响。
  赫图那拉城中的火炮不过三四门,且都是陈旧的老炮,威力并不大。
  这一炮虽然没有击中硕塞,但却也把硕塞吓了一跳。
  见此情景,孙传庭知道已经是不可能劝服,于是下令总攻。
  “砰砰砰砰!”
  明军几十门火炮发出怒吼,集中轰击西城墙,将赫图那拉的西城笼罩在一片火光和硝烟之中。
  三轮炮击完毕,明军步兵出阵,开始总攻。
  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且城中基本都是老弱,但建虏残余这一战却打的相当顽强,他们用血肉填充城墙,拼命抵挡,奈何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在连续的炮击,手炸雷,以及训练有素,进退有度的大明精锐面前,他们的死战好像根本就是徒劳的,战到中午,明军顺利的登上了西城楼,竖起了大明的日月军旗。
  “夺回来~~”
  济尔哈朗一直在西城督战,只是,明军的攻势太猛了,窟窿太多了,他带了十几个亲卫往来支援,但终究还是没有挡住,眼见城头竖起了明军旗帜,他大叫一声,血红着眼珠子,向军旗飘扬处冲去。
  只是,他并没有发现,此时跟在他身边亲卫只有两三个人了,而随着明军的登城和日月军旗的飘扬,城头建虏都已经是失去了斗志,纷纷逃散,于是冲上城头的明军就发现,在众多建虏纷纷奔逃的时候,一个建虏老卒却是嘶吼着,逆袭冲了上来。
  大约是早有预料,今日战前,济尔哈朗没有披挂亲王甲胄,而是披了一件普通的棉甲,内里衬了皮甲。
  明军不知道济尔哈朗的身份,有骁勇之士冲上去,只两刀,就削断了济尔哈朗手中的长枪,随即一脚将他踢下城墙。
  济尔哈朗从城头跌下,正落在了坚硬之处,一时心痛如刀绞,手捂胸口,强撑着,犹想大呼作战,但终究是没有站起来,一个跄踉,摔在地上,脸色痛苦无比,双腿蹬了几下,口吐白沫,很快就没有了气息……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努尔哈赤的侄子,镶蓝旗旗主,死。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光复台湾
  ……
  随着明军的登城和济尔哈朗的死,城中建虏再也没有了斗志,纷纷跪地投降,但晚了,明军事先有劝降,事中又有命令,鏖战之中,又已经是杀红了眼,因此,不论投降与否,一律斩杀。
  一时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待孙传庭传下命令,城中建虏只剩下几百人
  与此同时,进城的明军迅速接管建虏在城中的粮仓和银库。
  粮仓空空如也。
  银库却是堆积了百万两的银子,都是建虏从大明掠夺,多尔衮分批从沈阳运出,秘密储藏在赫图那拉,以备东山再起之用的,只是,大明来的太快,多尔衮和顺治从赫图那拉逃亡时慌里慌张,车马有限,只能携带黄金和珠宝,这些银子,就只能留在赫图那拉,无奈的成了大明的战利品。
  ……
  “万胜,万胜!”
  克复赫图那拉,拔除建虏在辽东的最后一个据点,完成了克复辽东的最后一步,洗刷萨尔浒之战的耻辱,虽然走了多尔衮和顺治伪皇帝,但依然是大明朝在辽东的辉煌胜利,同时也可以为辽东战事暂时化上一个句号。
  消息传到京师,《三文日报》社论:百年事业,完成于当代。则我国家虽忍痛至此,虽牺牲至此,复又何憾?
  ……
  京师欢腾,群臣纷纷为隆武陛下贺。
  朱慈烺心情也是大好,多尔衮和顺治虽然逃了,但已经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孙传庭派吴三桂和马科两人追击倒也颇为合适,尤其是吴三桂,就前世的历史,他可是对永历帝穷追不舍,从桂林一直追到了缅甸的。
  这一世换成了顺治。
  就让吴三桂追吧。
  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天荒地老,都必须把多尔衮和顺治两人抓到。
  不是为了斩草除根,但确是为了永绝后患。
  辽东胜利,孙传庭率领大军班师回朝,高斗枢升辽东经略,筹划辽东修建和恢复民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