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1/1227

  “你是国家的储君,未来是皇帝,朕的基业要交给你,法、理、情三字的顺序,你千万不可搞混了。”
  ……
  太子走了。
  走的很落寞,很沮丧,眼角似乎还有泪。
  朱慈烺定定的坐在那里,一脸的沉思。
  从小教起的太子,都有点不能理解,都跟不上他的步子了……难道是他改革的步伐太快,太心急了吗?
  ……
  济南。
  人头人海。
  军士持着长枪,维持秩序,行刑台上,一颗花白的头颅耷拉着。
  山东按察使衙门审讯,一审死刑,李学放弃上诉,刑部先核,大理寺复核,隆武陛下朱笔勾决,一套程序走完,今日就是行刑日。
  “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威宗章皇帝啊~~你们睁开眼看看吧!”
  临死前,李学大哭。
  死签掷下。
  标牌拔去。
  刽子手的鬼头刀高高举起来。
  “斩!”
  刀光闪过,血光飞起,一颗花白的头颅落了地。
  一片惊呼。
  李学的头颅,为“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纷争彻底划上了句号,终于,再没有士绅敢在这个问题上,暗中阻挠,和朝廷讨价还价了。
  ……
  十月。
  朝廷封吴三桂为黑龙江将军,筹划开拓黑龙江地区。
  ……
  十二月。
  福临,布木布泰,多尔衮一行来到了京师。
  城门前,望着这一座雄伟的都城,多尔衮表面上面无表情,但心中的痛悔,却是无以言表。
  年轻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过,亡国,俘虏,这样的屈辱,有一日会落到自己头上,那些年,面对明国雄伟的都城,他远远的遥望,心中澎湃的,只有冲锋杀敌、跃马城下的豪迈,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心中的豪情渐渐消失,代之的是一种如何自保,守卫太祖开创的大清江山的艰难惶恐。
  但终究是没有守住。
  十二年的时间,他就败掉了大清的就江山。
  想到此,多尔衮心如刀绞,泪水在心中滚滚而下……
  “快看,虏酋~~”
  “过来了,砸啊!”
  官道两边挤满了看热闹的大明百姓,当载着福临和多尔衮马车,先后来到之后,就听见一声声怒骂,无数的小石子腾空而起,将福临乘坐的马车,砸的砰砰作响。
  跟在后面的多尔衮的马车也一样。
  车厢里,布木布泰和福临都吓的瑟瑟发抖。
  即便道边的明军官兵持着长枪遮挡,也无法压制大明百姓对建虏的愤怒,很多人一边投掷石子,一边痛哭——从崇祯二年起,建虏数次绕道入塞,烧杀抢掠,给大明百姓造成的苦难,无法用言语形容,京畿地区,家家户户都有亲戚朋友死于建虏的刀下,如今虏酋投降,就在眼前,他们如何能忍住心中的悲愤?
  面对大明百姓汹涌的怒意,多尔衮闭着眼睛,动也不动,好像早已经是习惯。从宁远,山海关,永平,三河,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他的精神早已经是麻木了。
  “让开,让开!”
  听见护卫车队的明军士兵不住的大喊。
  终于,石子砸中车厢的砰砰之声逐渐稀疏,最后没有。
  不久,马车停下。
  “下车!”
  车帘被挑起。
  多尔衮面无表情的走下车来,然后他发现自己处身在一处巨大的广场,周围都是手持长枪,披鳞甲戴圆盔的明国经营精锐,旗帜飘扬处。仪仗的锣鼓手和号角排成两行,正在等待命令。
  抬头往正北方看,广场的尽头,一座红色的城楼,赫然矗立。
  城楼前,身穿绯袍或者青袍的明国官员已经在等待,一队队的锦衣卫挎着绣春刀,威势十足。
  多尔衮知道,自己是到午门了。
  ——虽然他从没有来过,但洪承畴等投降的汉臣,却不止一次的向他讲过明国皇宫的格局以及各种仪式的过程。
  所以他也清楚知道,接下来将是午门献俘。
  他和福临就是那个俘。
  隆武皇帝就站在午门之上,将接受他们的朝拜。
  “走!”
  两个甲士押着多尔衮向前,在他之前,布木布泰和福临母子,战战兢兢的向前走。
  到了午门前,多尔衮,布木布泰和福临都被压着跪下了。
  这中间,多尔衮一直仰着头,拼命向城楼看,虽然他清楚的看到了大明皇帝的黄罗伞盖,也隐隐看到了一个戴善翼冠,身穿元青色团龙罩袍的身影,但却不能看到大明皇帝的脸……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福临的呐喊
  ……
  午门。
  待多尔衮福临和布木布泰跪下之后,一个穿着蟒袍的太监在城楼上出现,大声宣读诏书。
  ——诏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是数落建虏的罪过,二是宣扬大明的仁德,看在福临多尔衮主动投降的份上,免去他们的死罪,准予他们在大明京师居住,言辞之间,亦有相当的警告,如果不识天时,仍有不轨之心,那必将天诛。
  到这时,原本还有些“执拗”,觅死觅活的福临,经过这一路的颠簸和布木布泰的苦苦哀求,好像已经完全是丧失了胆气,此时跪在地上,动也不动。
  多尔衮却依然望着城楼。他想要见到隆武,但却始终难见。
  宣读完毕,蟒袍太监退了回去。
  仪式也结束,城楼上的黄罗伞盖就要离开。
  就在多尔衮微微失望,暗中叹气的时候,趴在地上,原本是有气无力,泪流满面的福临忽然是跳了起来,用流畅的汉语大叫道:“隆武你不要走,我有话说!”
  众人都是吃惊。虏酋竟然敢直呼陛下!?
  布木布泰更是吓的哭了出来,惊慌道:“我儿不可胡说!”
  多尔衮则是惊骇的望着暴起的福临。
  ——福临脸色涨红,瞪着眼,咬着牙,额头上的青筋一根根的都凸显了出来。
  这一刻,多尔衮忽然明白,福临一路隐忍,从最初的自杀慢慢变成顺从,并不是心思改变,而就是为了这一刻。
  立在福临身后的两个甲士急忙上前,将他狠狠的压在地上。
  黄罗伞盖停住了。
  “让他说。”隆武帝清朗的声音,从城楼上飘了下来。
  福临挣扎着,挺直上半身,仰头望向城楼,大哭说道:“大清败在我福临手中,我无颜间列祖列祖,今日,我宁死在这城门之前。但有一句话我必须说,隆武,我大清虽然败了,你却也没有赢!”
  “额娘求你了,不要说了……”布木布泰扑过去,试图捂住他的嘴,但被福临狠狠甩开。
  “哦,为什么这么说?”隆武帝好奇了。
  “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陛下在运河主持防守,我皇阿玛文祖皇帝在运河和陛下对峙……”福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