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3/1227

  不久,谣言渐渐而起。
  说陛下不喜太子,而喜辽王。
  群臣听闻都是忧虑。
  尤其辽王的舅舅还是抚远大将军李定国,手中掌握数万兵马,此时正在征讨准格尔蒙古,一旦辽王有所图谋,李定国在外呼应,岂非国家要乱?
  ……
  于是,亲王就藩的议题,再一次在朝中响起。
  群臣谏请辽王和蒙王就藩,一个去辽东,一个去蒙古。
  隆武帝不应。
  但《三文日报》却连日刊发评论,公开大胆的讨论历朝历代,皇子夺位的叛乱过程。
  ——和历朝历代不同,也和大明朝前期不同的是,隆武帝的两位亲王虽然拥有王爵,但却并没有太多的实力,他们王府的卫队都是五城巡抚衙门派出,一月一换,根本来不及熟悉,就已经被换掉了。
  除了身边的四个贴身侍卫,两个王爷无法染指任何军队。
  虽然参与朝政,两个王爷可以和官员们接触,但而文官系统天生都是支持太子的,加上他们行事,都是在太子的领导和监督之下,他们上下其手,网络官员的机会并不多。
  相反,太子不但有詹事府、两春坊等众多官员的辅佐,而且五百武襄卫直接受命于太子,太子有权利撤换指挥使。
  这和历朝历代的情况,完全不同。
  两个亲王想要作乱,简直是难如登天。
  ……
  李定国听闻朝中非议,深为不安,上疏请辞抚远大将军。
  隆武帝不准。
  ……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夺门之变(五)
  隆武二十八年十一月。
  经过研议,南直隶的六部被撤销,南直隶改江苏行省,设两江总督,总督江苏浙江之事。
  留置南京陪都是大明祖制,如果是过往,削去南京陪都,一定会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但经过隆武帝这么多违反祖制的改革,祖制两字,已经不再是横亘朝堂的,不可动摇的尚方宝剑。南直隶之改,轻易通过,丝毫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波。
  又或者说,群臣和士子都明白,隆武陛下的意志坚定无比,他要推行的改革,是没有人能阻止的。
  ……
  隆武二十九年四月。
  抚远大将军李定国在科布多大败准格尔蒙古,拓地千里。
  七月,李定国班师。
  隆武帝在殿前迎接,加封李定国太子少保。
  ……
  “父皇这是要干什么?干什么?”
  太子府。
  太子朱和埕急怒攻心。
  他已经清楚察觉到父皇对他的失望和渐渐疏远,他拼力表现,支持改革,但好像作用并不大,而随着李定国大胜准格尔蒙古,辽王声势渐起,地位不稳,有可能被取而代之的焦虑,在太子心中越发的严重。
  ……
  五月。
  颜后忽发急病,卧床不起。
  多年的夫妻,当年在开封更是一起度过艰难,这些年,为隆武帝诞下了三子一女,隆武帝和颜后的感情,自不必说,听闻颜后患病,隆武帝立刻推开身边所有的事,专心到坤宁宫陪伴。
  “陛下……”
  颜后哭。
  没有说,但隆武帝却已经明白,颜后的病,乃是因为太子而起。
  “放心,朕不会换掉埕儿的。”
  隆武帝只能安慰。
  ……
  隆武三十年。
  周遇吉带兵进入西藏,击败正在围攻拉萨的准格尔蒙古兵马。
  西藏六世达赖,派遣使者赴京请封。
  大明隆武皇帝赐金印、金册。
  十年后,大明朝廷又授予五世班禅喇嘛金印、金册,确定班禅和达赖的同等地位,“互为师”,谁大谁为师,并且制定活佛转世、金瓶掣签、中央册封的制度。后又十年,设立西藏大臣,办理西藏事务,将西藏正式纳入版图。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周遇吉带兵进入西藏,是华夏大明王朝的兵马,第一次出现在拉萨高原。意义十分重大。
  ……
  隆武三十一年。
  有人告发辽王朱和增,说他结交朋党,图谋不轨。
  经过调查,乃是诬告,告发人以诬陷皇亲之罪被斩首。
  虽然诬告的人被斩首,但太子和辽王之争,却是浮出水面。
  辽王自请出京,往辽东就藩。
  隆武帝没有准。
  ……
  隆武三十二年。
  太子府出了大事,有人传言,太子鞭打府中的一个宫女,以至死亡。
  传言越来越多,群臣都已经知道,但却没有人敢上疏询问。
  ……
  乾清宫。
  隆武帝朱慈烺放下锦衣卫送来的密报,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和在他面前的温和有礼不同,太子在府中,面对下人,完全是另外的一副脸目,动辄暴怒,轻则掀桌摔杯,重责鞭打下人。这一次,居然是将一个宫女鞭成重伤,虽然经过抢救,已经是没有生命危险,但太子难以控制的暴力脾气,却是清楚展示。
  经锦衣卫的调查,这并不是第一次,过往就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只不过在太子府官员,詹事府两春坊的共同努力之下,所有的事情都被掩盖了,以致于锦衣卫都被蒙在鼓里,身为皇帝的他,也是没有能知道。
  ——平安年代,皇帝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
  是仁。
  一个皇帝,最赞美的谥号,也是仁。
  一个不能控制情绪,动辄鞭打下人的太子,他心中怕是没有多少仁,更不会有人人平等的现代思想。
  他脑子里面依然还是上下尊卑,根本没有将宫女当成一条平等的性命。
  而且通过锦衣卫调查,发现太子纵容亲信属官,勒索下属,对于乾清宫的“课”,他表面上心,但回到府中,却从来都没有多看一眼。对于父皇放权内阁,不插手司法,他更是屡有牢骚。
  不要说近现代,就和是过往的仁君相比,太子也是远远不及的。
  ……
  “召史阁老进宫!”
  一夜痛苦的长思之后,隆武帝朱慈烺召首辅史可法进宫。
  听闻隆武陛下有意调整太子之位,史可法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以为不可。又说,国本不可动摇,太子只是一时糊涂,只要善加教导,未来一定会是一个仁君的,他愿意以全家二十口的性命做担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