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1227

  “既然你知道,就不要再去凑京营的热闹了,明天给陛下上一个养病的折子,将京营的差事推了吧。”李守锜叹息,儿子成为京营的提督,他心中也是欢喜的,但今日的情势却让他明白,太子把京营视作禁脔,京营的浑水还是不要蹚的好。
  “恐怕不行。”李国祯摇头。
  “为什么?”李守锜声音发冷。
  “这个机会好不容易才来的,儿子不想放过……毕竟是京营提督,假以时日,儿子一定能做出一番功绩来,重振我襄城伯府的门楣!”李国祯自信满满。
  李守锜眉头越皱越深,脸色越发阴沉,他这个儿子虽然没有大智慧,但却有大脾气,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再者,儿子明明没有病,却用养病推脱,那不是欺君吗?万一让言官们知道了,上本弹劾,我襄城伯府立刻就有大麻烦了,所以儿子不能退。”李国祯道。
  “你自己都说,太子对你有成见,在太子手下,你怎么可能做出功绩?”李守锜压着火气。
  “但陛下对我很信任。”李国祯得意的道:“父亲,你就放心吧,儿子有办法突破太子的羁绊。”
  “糊涂!”
  李守锜一拍桌子:“县官不如现管,这个道理你难道都不懂?再者,陛下一旦龙驭宾天,新君继位,你的信任又能值几文钱?太子今日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京营是他的京营,不许任何人插手!如果你只是管管后勤也就罢了,如果你有其他的心机,动到他军中的事务,岂不是自讨苦吃?”
  “父亲,儿子自有主张,你就不要杞人忧天了,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儿子告退。”
  李国祯深深一鞠,转身走了。如果是过去,李国祯绝对不敢这么跟老爸讲话,但现在他是京营提督,感觉翅膀硬了,能独撑一面了,对于老头子的唠叨,他越来越不耐烦。
  “孽子!”
  李守锜抓起茶盏,狠狠地摔在地上。
  瓷片粉碎,茶水泼了一地。
  李守锜仰天叹:“我襄城伯府终究要败在他的手里啊……”
  ……
  回到自己房间,李国祯将管家洪耀福叫到身边,小声叮嘱几句,最后道:“一定要小心,如果搞砸了你就不要回来了。”
  洪耀福连连点头,一会出了襄城伯府,进了东直门的一家小酒馆。
  酒馆里,几个被京营遣散的几个老兵正在等待,见到红管家都是起身行礼。
  半个时辰后,老兵们离了酒馆,各自寻找同乡和好友,然后一联十,十联百,很多刚刚被清退的京营兵本来已经自认倒霉,不敢再跟皇太子争锋了,但在这些人的鼓动之下,竟渐渐又有了大闹一场,向朝廷争取权益的小心思……
  朱慈烺不知道风波正在酝酿中,晚上,他在信王府摆了宴席,宴请毕懋康、宋应星和吴有性三位老先生。三人分别是火器,农政机械,医学防疫的专家学者,朱慈烺能否扭转乾坤,改变民族的命运,很大一部分的希望要寄托在他们身上。因此从一开始,朱慈烺对三位老先生就无比重视,见了面尊尊敬敬的叫先生,工作忙碌,无暇和三位先生见面之时,他也会命田守信送饭送菜到三位老先生的府上。
  三位老先生现在居住的宅子,都已经划到了各自的名下,算是朱慈烺对他们的赏赐。
  皇太子如此礼贤下士,三人无不感激涕零。
  现在吴有性在太医院任职,挂五品衔,《瘟疫论》的编写也到了最后的结尾,不日即将成书,虽然挂着太医院的名号,但吴有性主要工作的地点并不是在太医院,而是京师和京师周边的州县,尤其西便门外的灾民区,更是他每日必到的地方。
  瘟疫是他最在意的,但凡有疑似病历,他立刻就会赶到。
  到现在为止,京师周围并没有瘟疫的迹象,但临近的山西,却隐隐有瘟疫消息传来。
  因此吴有性想要去一趟山西。
  朱慈烺同意了,历史上,崇祯十六年的大瘟疫,最初的源头就是山西,吴有性如果能把瘟疫消灭在源头,那就是大功一件,其功德不亚于再造一个大明朝。
  所以今晚不止是为毕懋康先生接风,也是为吴有性先生送行。
  昨天到今天,宋应星先生带着吴伟业实地勘察京营三十万亩的官田,对官田的水利设施和临近的河道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三天之内他就能勾画出修建图纸。
  宋应星还好,吴伟业可是累惨了,脚底板都磨破了。
  另外,在朱慈烺的要求下,宋应星对水力捶锻机和畜力研磨机,也开始有所琢磨。
  前者是兵器厂需要,后者是火药厂需要。
  “杂学家”宋应星的任务相当重。
  至于毕懋康先生,他唯一的任务就是燧发枪的制造。
  听起来简单,但比起宋应星,他任务一点都不轻松。
  席间,朱慈烺把荷兰人所送的那支遂发手枪拿出来,交于毕懋康评鉴。毕懋康把遂发手枪拿在手中,爱不释手又惊叹不已,宋应星和吴有性也拿了看,也都是惊叹。
  鉴赏完毕,毕懋康提出想要仿制此枪,朱慈烺欣然同意——这本就是他的目的。
  遂发短手枪虽然不如长枪的威力大,但适合随身携带,是卫兵和骑兵的最佳选择,尤其是骑兵,如果每个骑兵都能装备两把,事先装好子弹,两军交锋之时,忽然拔出来,左右开弓,绝对能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三人之中,毕懋康、宋应星都比较善谈,吴有性是沉默寡语的性子,加上他没有功名,不比毕懋康、宋应星两人都做过大官,因此在席间不怎么说话,朱慈烺看出他的孤寂,不时把话题引到他的身上,渐渐的,吴有性终于是活跃了起来。
  喝点小酒,三个老先生都有点微熏了,朱慈烺遣人送他们回府。
  厅中无人时,一名小太监轻步走进来,在田守信耳边小声说了一句,田守信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你去吧。转身来到朱慈烺身边,小声道:“殿下,骆养性那边派人来了。”
  朱慈烺眉角一跳,蛰伏了这么多天,骆养性的证据终于是搜集够了吗?放下书本,点点头:“那你去吧。”
第二百二十四章
诏狱大火
  “是。”田守信躬身听命,快步退了出去。
  后殿里只剩下朱慈烺一个人。
  朱慈烺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再一次揣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心思,不知道怎么的,他总觉得有点不踏实,隐隐感觉骆养性好像隐瞒了什么事情……
  入夜。
  成国公府府前大街上黑漆一片,一个人也没有。
  静夜之中,马蹄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一辆马车出现在成国公府的后门处,马车停下,车夫跳下车来,警惕的观察两眼,确定没人之后,他上到台阶处,轻声叩响成国公府的府门。
  灯笼晃动,门呀的一声被拉开一道缝,成国公府的管家提着灯笼,小心翼翼的向外张望,等看清门外来人之后,他才把门打开。
  一个穿着黑色斗篷,面目全部遮挡的人从府中快步而出,上了马车。
  马车迅速离开。
  “太如,可算是盼到你了,你深夜请我,该不会是事情已经办完了吧?”
  上了马车后,朱纯臣摘掉斗篷,急不可待的问。
  事情已经过去十天,二十万两银子也早早交给了骆养性,但骆养性却迟迟没有动静,这十日对朱纯臣可谓是度日如年,日夜不安,焦躁的都快要疯了,午夜梦回之时,他眼前总会有一种锦衣卫破门而入,成国公府满门被诛的幻象。
  骆养性靠着车厢右边而坐,套着斗篷,将脸庞藏在黑暗中,冷冷道:“到了你就知道了。”
  朱纯臣知道骆养性对自己有很深的怨念,所以他对骆养性的冷淡一点都不在意,只要骆养性能帮他除掉徐卫良就好。
  两人默不说话,车厢里一片静寂。
  车轮辚辚,马蹄声声,马车很快就到了正阳门西北大街。
  西北大街的对面就是大明朝令人闻风丧胆的北镇抚司,也就是锦衣卫诏狱所在地。
  朱纯臣挑开帘子的一角,小心翼翼地向对面张望。
  夜色漆黑,除了北镇抚司门前的写着“北镇抚司”四个大字的大灯笼,他什么也看不到。
  朱纯臣放下帘子,小声问:“太如,你是想要怎么做?”
  骆养性终于正眼看了朱纯臣一次,冷冷道:“一会诏狱会失火,太子派来的十个侍卫对地形不熟,带着徐卫良逃跑时,必然是手忙脚乱,在引导下,他们只能走冷水池塘那条路,天黑路滑,徐卫良一个不慎,掉到池塘里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朱纯臣明白了,抚掌笑:“妙计。”不过还是有点不放心:“太子派来的那些侍卫肯定会下水救人的,万一他们救起……”
  骆养性哼了一声,意思是我既然如此安排,就一定有不让太子侍卫们下水救人的方法。你何必多问?
  朱纯臣叮嘱:“太子可不是好骗的,太如,你可千万不能大意啊。”
  “放心,我比你更小心,你是国公,出了事情未必会死,我却不然,稍有不慎,我就是灭九族的罪!”骆养性冷笑。
  朱纯臣干笑两声:“但还是要小心,免得被太子看出破绽。”
  “不会有破绽的,此事天衣无缝,”骆养性面无表情:“太子纵有怀疑,也只能压在心里!”
  说完,取出一套飞鱼服扔给朱纯臣:“穿上这个,一会随我进去救火。”
  朱纯臣吃了一惊:“这……我就不必进去了吧。”
  “放心,没有人会认出你,你用口罩捂着嘴就可以了。”骆养性眼睛里有鄙视。
  朱纯臣还是摇头:“不不不,我还是在车里等太如你的好消息吧。”
  “国公,你可是花了大价钱,不亲眼看到徐卫良的死,就不担心我弄虚作假吗?”骆养性冷笑的问。
  朱纯臣犹豫了。骆养性说的不错,不亲眼看到徐卫良的尸体,他就不能心安,但同时他又担心,如果万一被人认出来了,徐卫良今夜又恰好死在了诏狱里,那他就是弄巧成拙,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