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1227

  ……
  信王府。
  夜晚十点,朱慈烺正准备入睡,萧汉俊忽然求见。
第二百五十八章
胭脂香味
  “殿下,臣已经找到那个凶手了。”萧汉俊说的平静。
  “嗯?”朱慈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一天半的时间,萧汉俊就把这个案子解决了?
  “在哪?他是谁?”朱慈烺问。
  “西直门的一处民宅里,十天前,有一伙来自陕西的杂耍艺人包下了那里,一共有七人,六个男的,一个女的,每日都会在京师街头卖艺,前日事发之时,他们正好就在德胜门附近。”萧汉俊回答。
  “你确定,向陈部堂扔石子的凶手,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臣确定!”
  “何以确定?”
  “现场留下的三颗小青石子,让臣想起了五天前同样发生在德胜门街道的一件案子,一个卖肉的奸商被人用小青石子砸的满头是血,几乎丧命,状态就跟陈部堂昨天的样子差不多。都在德胜门附近,都使用光滑的小青石子,因此臣将这两件事放到了一起查,很快,臣就有了收获,肉摊子那个案子发生时,一个在街边卖柿饼的小贩,亲眼见到过那个凶手。”萧汉俊道。
  “哦?”朱慈烺惊喜,说来简单,但这背后却是萧汉俊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据那小贩所说,凶手是一个戴着大斗笠的年轻男子,原本正在他摊子上挑选柿饼,听到肉摊子那边有人乱场,便放下柿饼去看热闹了,当时天快黑了,柿饼老板急于想要做成这最后一笔生意,因此一直盯着那年轻男子,他看到年轻男子走到肉摊前,静静听了一会,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就开始后退,一直退到街道无人的犄角里,然后站在两块条石之上,向肉摊方向猛挥了一下手……”
  听到这里,朱慈烺明白了,萧汉俊通过柿饼老板确定了年轻男子就是飞石之人。
  “柿饼老板并不知道年轻男子的身份,也不知道对方住哪?不过他提供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年轻男子很香,身上隐隐有股香气,加上青石子打磨的精细,臣料定,那年轻男子是女扮男装。”
  朱慈烺点头。
  “确定了他女子的身份之后,臣又仔细的研究了她留下的小石子,”萧汉俊伸出右手,手心里正是那凶手留下的三颗小石子:“这小石头子是那个女子的惯用武器,一直放在贴身的口袋里,不但精致,而且很圆滑,就好像那女子经常拿在手中把玩一样,也亏了臣是一个狗鼻子,仔细闻了闻,竟然闻出了一点门道。”
  “什么门道?”朱慈烺忍不住发问。
  “除了血腥味,臣还闻到了一抹淡淡地胭脂味。”
  “胭脂?”
  “是,于是臣立刻想到,距离事发现场不远的西直门有一个家著名的胭脂号,叫三春号,他们生产的胭脂是天下一绝。”萧汉俊口气淡淡。
  朱慈烺却是大为惊奇,小石头竟然遗留有胭脂味?而萧汉俊居然能闻出来,这是什么奇异的本事?又想据费鸿泰和罗铮回报,萧汉俊最喜欢的就是逛窑子,流连于风月场所,莫非他这本事是在风月场中练就的?
  “三春号的胭脂不但是京师,也是整个北方地区最好的,因为供不应求,所以掌柜有规定,每人每天每次只能买一盒,不管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视同仁,于是臣大胆的推断,那贼人一定极喜爱三春号的胭脂,想来会再次光顾,于是臣便派人盯住了三春号。只要有人女扮男装,就是要找的那个凶手。也是老天保佑,那个女扮男装的贼人,居然真去买胭脂了,这才被臣顺藤摸瓜找到了住处。”萧汉俊道。
  “干的好!”朱慈烺忍不住赞叹,萧汉俊真是大才,如果说在这之前他对萧汉俊的能力还有所怀疑,但经此一事,他对萧汉俊就只有佩服了,有此大才相助,大事一定可成!
  “既然人确定了,那就动手吧。”朱慈烺兴奋的道。
  “是。”萧汉俊声音淡淡,表情也淡淡,并不因为这件奇功而有所得意。
  “拨你五十锦衣卫,一百武骧左卫,七个人一个不许跑,必须全部抓到!”
  “是。”萧汉俊悄然离开信王府,上了轿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丑时。
  京师深夜的寂静忽然被打破。
  两百巡城兵加锦衣卫和武骧左卫举着火把,将西直门大街的一处民宅围的水泄不通,后门围墙都有人把守,带队的将官一声令下:“攻!”
  “砰!”当先的一名士兵抡起大锤猛地砸在大门上,门闩咔嚓一声断开,两扇门猛的向两边一分,腾起一阵烟尘,官兵一涌而入,大喊:“投降不杀!”
  虽然猝不及防,但宅子里的人反抗极为激烈,尤其是那一名女扮男装的女子,不但善于投掷石子,连续击中十数名的官兵的面门,而且手臂之上居然还绑有一支小弩,被逼到墙角,被官兵包围之后忽然举臂连射,官兵闪躲不及之下被她连续射死了三人。官兵都是怒,也就是朱慈烺有命令要抓活的,不管早将她乱刃分尸了。
  但最终官兵还是将她活捉。
  一番血战,除了女装男装的女子和一个五十岁左右,主动投降的老头之外,剩下的人全部被当场诛杀。
  卯时,朱慈烺起床后,田守信第一时间向他汇报了西直门抓捕的情况。
  “你说什么?那个女人叫红娘子?”朱慈烺惊讶极了。
  “是的,据那个老头讲,他们这一次进京是奉了闯贼将领李岩的命令,到京师刺探情报,并且寻机制造混乱的,前天德胜门军营就是他们在煽风点火,制造混乱,原本他们明天就要走,不想昨晚被我们抓到了。”田守信一脸喜色。
  朱慈烺却更喜,几乎要笑出声来。
  红娘子,李岩,哈哈,一直以为这两人都是虚构的人物,想不到竟然真实存在。
  “对那老头严加审讯,要把他们到京师之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问的清楚,至于红娘子,暂时不要动,找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将她关押起来,好生伺候着。还有,封锁消息,这件事一定要保密!”朱慈烺心中兴奋,通过红娘子,他心中隐隐有了和李岩搭线的办法。
第二百五十九章
京畿骁勇
  李岩是李自成手下众将中唯一有大将之才,而且脑子始终清楚,即使是攻进北京城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之人,他手下的军队也是闯军中军纪最好的,如果当年李自成能听从他的劝告,尊贤礼士,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而不是听从牛金星宋献策之辈,贪图享受,就不会在山海关之战后就一败不起。
  红娘子是李岩的老婆,虽然不明白李岩身为闯军大将为何还要派自己的老婆只身犯险,到太子脚下来刺探情况,但竟然来了,又被抓了,朱慈烺就要好好利用一下。
  “是。”虽然不明白皇太子为什么要善待红娘子,但田守信还是听令。
  第二天是京营募兵的时间。
  募兵告示贴出去已经三天了,三天来,京师内外都在议论京营征兵还有成国公定国公两家国公府被抄家之事,有好事者将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说正是因为朱纯臣和徐允祯两人没有管好京营,才会被皇上抄家,还有人传言说,朱纯臣和徐允祯之所以被抄家是因为得罪了皇太子,更有一种秘密传闻,说皇太子英武不凡,又抚军京营,未来怕是会当第二个李世民。
  京师的传言,东宫典玺太监田守信多多少少听到了一点,心中颇为不安,跟朱慈烺说,朱慈烺却不在意——光时亨射影他是李世民之事,朝堂上已经论过一次了,他不觉得崇祯帝会被这种拙劣的猜想所打动。
  倒是郑三俊的奏疏之事让他有点惴惴。
  他原本以为崇祯帝一定会发怒的,没想到却是悄无声息,只是留中不发。
  大约父皇是看在郑三俊是老臣,又新到京师的分上,所以才没有发火吧,朱慈烺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德胜门军营大门口。
  一万多个年轻小伙儿为京营待遇所打动,踊跃应征,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周边的街道。
  “老大,我们真要去京营当兵?”
  人群中,一个黑膛脸的年轻汉子有点惴惴不安。
  被叫做老大的虬髯汉子一瞪眼:“屁话,都到了这儿了,还想要退缩吗?”
  黑膛脸愁眉不展:“可进了营就是兵了,得听那些当官的了,俺怕登州营的事情重演……”
  “登州能跟京营比吗?登州那些狗官给太子爷提鞋都不配!等咱们在京营混出个样子,有朝一日,一定要去找那些狗官算账,还有那个狗太监,老子一定不会放过他!”虬髯汉子咬牙切齿。
  “嘎嘎嘎……”
  随着一阵嘎吱声,兵两扇厚重的营门被缓缓推开,一面飞龙旗高高悬在门楣正中,出来三列军士,分列三行,将有意应征的新兵们导成三列鱼贯而入。
  营门边的木楼上,朱慈烺正负手而立,静静看着进入的新兵,虽然最好的兵源是纤夫和矿工,但五月的开封之战迫在眉睫,他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招募到更多的矿工和纤夫,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京师周边的精勇之士都收到了京营之中,以备未来的血战。
  左庶子吴伟业站在朱慈烺身后,愁眉苦脸的算账:“殿下,每日买粮买菜和鸡蛋的费用巨大,到如今库里只剩下八千两银子了,满打满算也只够十天的开销了,十天后,京营将士就要饿肚子了。”
  “知道了。”朱慈烺淡淡回答。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朱慈烺以前不了解,自从抚军京营,他算是彻底明白了。
  怪不得明末之时,满朝文武包括崇祯帝在内,明知江山危急,却也没有办法大举征兵呢,原因就是因为养兵实在是太贵了,京营三万将士,每日吃喝就超过一千两银子,还不算士兵们的军饷,夏冬两季的军装,刀枪器械和火枪盔甲的开销。
  但兵再贵也得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嘛。
  朱慈烺想着,下午得再去找父皇哭穷了。
  新兵有四项考核内容,第一项是长跑;第二项是举石锁;第三是相互格斗;第四是比站姿。四项之中只要通过两项就可以进入京营,成为京营兵,领一月三两的军饷。如果四项都通过,可直接当“队长”,统领十二个人,领三两五钱的军饷了。
  这个时代的明军,月饷大概都在二两左右,最低的卫所兵甚至只有一两,而且还经常拖欠,最高的辽东兵也不超过三两银子,配合管饱吃,有鸡蛋,十天见荤,京营兵的待遇是相当高的,也怪不得有这么多小伙儿来应征。
  而除了这基本的四项,另外还有七到八种加考项目,比如骑射,兵法,火器,军阵,以一当十等,视其成绩,授予相应的军职——这不是为普通士兵,而是为像张名振这样的人所准备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除了精兵,朱慈烺更希望能吸纳到一些将才。
  “咚咚咚……”鼓声响起。
  进入军营的新兵先进行五公里的长跑,军营之中有个小校场,一圈三里地,跑三圈正好是十里。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练习长跑,即使是习武之人对于长跑也不怎么在行,第一圈三里地还好,大部分人都还能跟上节奏跑起来,但等到第二圈,特别是第三圈最后一个三里地的时候,差距立刻就显现了出来。跑得快已经到了终点,慢的人连一半都还没有跑完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