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1227


第二百六十五章
罪在本督
  “……”
  高知府一下就哑了,面红耳赤之后,他忿忿道:“应都事此话何意?难道是要坐视不管吗?”
  都事,明官职,从七品。
  “好了,不要吵了!”
  史可法倏的站住脚步,目视高玮,提高了声调,但透着些嘶哑:“我是漕运总督,除了漕运也兼管地方事务,漕运出了事情,淮安出了乱子,朝廷要降罪,都是我的罪;百姓要骂娘,该骂我的娘。厘金税是国策,必须办,但如果只因为百姓聚集,就要我出兵镇压,那也是不能,兵以御外寇者也,岂能用来镇压百姓?”
  高玮无语了,只能拱手:“下官明白了,但接下来如何行事,还请制台大人明示。”
  史可法整理衣冠,慨然道:“本督再去劝说,如果不能劝退,本督宁死于百姓面前!”
  “啊?”
  高玮和应廷吉都是吃惊:“制台大人,不可啊!”
  应廷吉更是扯住了史可法的袖子。
  作为史可法的幕僚,应廷吉对史可法的性情颇为了解,史可法既然这么说了,如果劝说不成,还真有可能就死在乱民面前,总督大人死了,那淮安岂不是要乱成一锅粥?不说其他,只说总督大人之下的这些官员,就一个也跑不了责任。
  史可法义无反顾,甩开袖子正要走,就听见脚步急促,一名青袍官员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制台大人不好了,有一群乱民闯进漕运税所,又打又砸,有一个税官跑的慢,已经被他们打死了。”
  史可法脸色立刻就变了。
  淮安运河码头。
  因为漕运商人抗议厘金税,号召罢运,漕河之上不论是运送普通货物的漕船,还是运送免征厘金税的粮船,都停在了运河之上,大船小船,乌篷白帆,将运河堵塞,连带着一些通过运河的客船都被堵在了河中,动弹不得。
  一个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匆匆上了岸。
  运河上堵塞的船只让他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而淮安城中的喧嚣之声更是让他忧心。
  淮安是漕运中枢,可千万不能出乱子。
  老人一脸忧虑。
  老人叫李邦华,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今年已经六十八岁,这一生走来,宦海起伏,崇祯元年就已经是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了,然最近的十年来却一直赋闲在家,期间虽然出仕一次,但因为丁忧很快就回家,最近这两年,他对重新出仕已经不抱希望,只想着含饴弄孙,得享天伦之乐。然内心中的赤胆忠心,却又让他时时关注朝局,关注天下的动荡,当接到圣旨,被重新起用,赴京任职之后,他一天也没有耽搁,简单收拾一下行装,急急就向京师赶路。
  路上,他陆续听到京师传来的消息。
  辽饷减半,开征厘金税的告示让他无比振奋,尤其是当知道四项国策是出自皇太子之手时,他就更加兴奋了——天佑我皇明,居然降下一个如此睿智高远的皇太子,我皇明中兴可待啊。
  李邦华急急向京师赶路,不想走到淮安,却被堵在了运河之上。
  “快,去漕运总督府!”
  李邦华大声道
  搀扶李邦华的两个年轻人却是犹豫,左边一人是老人的侄子李嘉栋,跟随老人一路进京,照顾老人,另一人是老人的书童许慎。两人倒不是要违逆李邦华的意思,而是因为码头之上一片混乱,不见守卫的官兵,四角箭楼之上也不见有守卫者,只有船工船丁在码头上乱跑,隐隐听见对面的税所里有人在喊:“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因此两人都很担心。
  “叔父,这兵荒马乱的,还是回船上吧。”李嘉栋劝。
  李邦华一瞪眼:“身为朝廷命官,岂能遇难而避?走!”迈步向前走。
  李嘉栋和许慎无奈,只能跟上。
  但淮安码头距离总督府可不近,一路经过的街道全都是乱糟糟地一片,有地痞流氓趁火打劫,哄抢街边的店铺,有人在街边互殴,也不知道所为何事?整个淮安城仿佛已经变成了一座无秩序的混乱之城。
  李邦华不住的叹息,李嘉栋和许慎护卫着他的安全,李嘉栋还轻声安慰他:叔父不用担心,史可法是大才,一定能平息动乱。
  堪堪拐过一条街道,就看见几十个官军迎面跑了过来,有拿着长枪的,还有提着火铳的,带队的是一名挎刀百户,大吼:“让开让开,都他么让开!”
  但有闪躲不及的百姓,都被他一脚踹翻。
  “叔父,不如……”
  李嘉栋想让这队官军护送叔父去总督府。
  不等他说完,李邦华就摇头:“不可,码头出了乱事,这队官军应该是去平乱的,我们不可耽搁他们!”
  话音不落,就见那队官军忽然围住了街边的一处玉石商铺,在铺前列成方阵,将商铺严密的保护了起来。士兵们手持长枪或者鸟铳,禁止抢劫之人靠近商铺。
  李邦华愕然。
  “这是谁家的商铺啊,居然要官军单独保护?”李嘉栋惊讶。
  李邦华不说话,但眉头却越皱越深了。
  “潘总镇把自家商铺保护起来了,看来淮安真要乱了,快跑吧……”
  李邦华三人不识,但街上的百姓却知道商铺的主人,轰的一声,原本还在街道上看热闹的百姓一下就跑掉了大半。
  潘总镇,应该就是漕运总兵官潘梦安。
  淮安都乱成这样了,漕运总兵官想的不是安抚百姓,抓捕街上的抢劫犯,却是保护自家的商铺,私心如此,也怪不得淮安如此混乱了。
  李邦华微微叹口气:“史宪之,你到底在干什么呀?”
  史可法字宪之。
  ……
  漕运总督衙门。
  忽然恶劣的形势,一下就打乱了史可法的计划。
  淮安知府高玮原本就不同意史可法一味安抚的策略,码头的税所被砸,税官死亡,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念,他激动的说:“制台大人,如今我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百姓,而是暴民了!请制台大人早做决断,万万不可再迁就了!”
  应廷吉皱着眉,不再提出反对,只把目光投向史可法。
  史可法又开始踱步。
第二百六十六章
居心叵测
  税所被砸,而围在衙门前的商人和船工们也更加的激动,罢除厘金税的口号,一声高过一声。史可法素有清名,淮安百姓对他一向尊敬,这也是他自认为能够说服百姓的信心所在,但现实情况却跟他想象不同,平日对他恭恭敬敬、言必称“史青天”的船工船丁们,今日却都变了样子,不管他怎么说,船工船丁都是默不知声,用实际行动表示,他们不会轻易散去,除非朝廷取消“厘金税”。
  而那些奸商更是躲到了人后,他一个也见不到。
  很显然,船工船丁都是被奸商们鼓动起来的,所谓:“浮食寄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奸商们告诉船工船丁,一旦朝廷开征厘金税,不但他们自己要破产,船工船丁也都要失业,如今天下困苦,船丁船工每日辛苦也填不饱肚子,如果失业,那就要饿死了,因此船工船丁们才会如此坚定的跟着奸商们向朝廷示威。
  此时日渐西沉,等到天色一黑,人群如果还不散,形势恐怕会更加恶劣。
  但如果出兵镇压,天下人会如何看他史可法?
  他千秋万代的恶名怕是会钉死在淮安了。
  见总督大人迟迟不拿主意,高玮没办法,只能先到外面查看情况。
  史可法越来越焦躁。
  “制台大人,制台大人……”
  忽然听见一阵哭声。
  转头看去。
  只见亲兵队长带着一个白面长须的商人走进了后堂,那商人五十岁上下,哭哭啼啼的,在院中就喊制台大人。
  看见此人,史可法心头立刻涌起火气。
  此人正是淮安府的富商徐旭东。
  徐旭东经营南北生意,是淮安府的第一富商,此时在衙门口聚集的人群中,有不少是他家中的船工船丁,从事件一开始,史可法就派人去找徐旭东,然却迟迟找不到,徐家人说,徐旭东前天就去徐州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史可法心知徐旭东故意躲出去了,虽愤怒但却也无可奈何,想不到徐旭东竟然回来了。
  “制台大人,草民有罪。”
  徐旭东一进门就扑倒在地,连连扣头。
  “徐旭东,你干的好事!”史可法怒。
  “制台大人明鉴啊,今天的事情跟草民毫无关系,草民亲家母出殡,臣前日就去帮忙了,一直在徐州忙碌,今日回程的路上方知道此间的变故,所有的一切都跟草民没有关系啊!”徐旭东哭述。
  这种关头,史可法没时间戳穿他的谎言,只命令:“去,令你家中的船工船丁立刻回家,不许在街头闹事了!”
  “草民刚才已经劝了,但他们都不听啊。”徐旭东哭嚎着。
  “再去!”史可法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