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1227

  而是他意识到,他对身边的东厂探子再不能纵容了,或者说必须加快步子将其找出来了,不然事事都被捅到父皇那里,而自己以后出格的地方恐怕会越来越多,如果事事都惹崇祯帝不满,那他抚军京营的位置怕是会不保啊。
  想到此,朱慈烺再不犹豫,双手捧着旧档,三步并两步的返回乾清宫,进到暖阁,在崇祯帝面前跪下:“儿臣并没有想为袁崇焕翻案,儿臣使用张家玉和董朝甫,只是怜惜他们的才能,在儿臣眼里,只有有才能的部下和没有没有才能的部下,绝不会因为他们对某件事的立场,而对他们另眼相待,父皇明鉴。”
  崇祯帝又在看河南地图,头也不抬的说:“袁崇焕的部下,能人还是有不少的,你用董朝甫没有错,张家玉是广东人,他为袁崇焕说话倒也正常,那些旧档并不是给你看的,而是给他们看的,朕要让他们知道,袁崇焕证据确凿,朕绝没有错杀!”
  越说越激动,额头上的青筋一根根地都冒了出来。
  崇祯极重视名誉,他绝不能允许自己背上残害忠良的“昏君”名义,因此他才会为袁崇焕的事情大动肝火。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夜巡京营
  父皇激动的表情让朱慈烺微微心惊,连忙叩首:“儿臣明白了,儿臣必交给他们看,让他们心服口服!”
  “口服是肯定的,但心服却未必。”崇祯帝平静了一下心情,冷冷道:“因此袁崇焕的人可以用,但不宜大用。”
  “儿臣遵旨。”
  “下去吧。”
  朱慈烺缓步退出,额头有冷汗,心中有侥幸,幸亏自己是太子,是崇祯帝的儿子,如果换成一般的督抚大臣,只这一条罪名估计就要被罢官了。从今以后,必须吸取教训,这样的错误可不能再犯了。
  从乾清宫离开,朱慈烺去往坤宁宫。
  一路暗暗琢磨,父皇对自己的一举一动如此清楚,身边的东厂暗探究竟会是谁?
  心有想,意有动,目光忍不住就扫了一圈跟在自己身边的侍者和侍卫。典玺田守信、小太监唐亮、几个近身的锦衣卫,至于武襄左卫指挥使宗俊泰和小将佟定方,两人并没有进宫,而是在宫门外等候。
  眼前的人,都是信得过的亲信,即便那几个锦衣卫都是李若链精心挑选,绝无任何疑点的老部下,所以朱慈烺实在想不出,他们中间有谁会是东厂暗探?
  见到周后和坤兴公主时,朱慈烺心情才轻松起来。
  崇祯帝没有问,但周后却详细问了他蓟州之行的经过。末了轻轻叹息:“你把田庄都给了辽东百姓,以后你东宫的开销可怎么办?”
  朱慈烺笑:“母后勿忧,儿臣有古玩店呢,听田守信说,短短半月,已经进账一万多两银子了,这还只是刚开始,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
  “好什么好?你一个国本,却逼得要去开古玩店……”周后眼眶又红了。
  听太子哥哥去了蓟州,坤兴公主羡慕不已,拉着朱慈烺问东问西,有些问题朱慈烺实在是回答不上来,只好胡编乱造,坤兴公主却听的极为认真,秀丽的小脸蛋上满满地都是向往。
  从皇宫离开时,天已经快黑了,也幸亏天快黑了,不然坤兴公主不会放他走。
  “殿下。”
  一离开皇宫大门,朱慈烺就急不可耐的翻身上马,向德胜门军营而去。
  这个时间点,在城外大校场操练的三万京营将士已经回城了,朱慈烺想要看这十一天他们操练效果如何,各营各将有没有懈怠?为了制造“突然性”,朱慈烺轻车简从,只带了田守信和佟定方两人在前,宗俊泰带着众侍卫远远在后,直扑德胜门军营。
  正是晚饭时间,一到军营门口,就闻到了炖肉的香气。
  “炖肉?”
  佟定方有点不敢相信。明军待遇低,伙食差,即使是待遇最好的辽东军,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田守信朝他笑:“小将军不必惊讶,自从殿下抚军京营之后,我精武营将士每三天就可以吃一顿肉。”
  佟定方道:“那得很多银子啊。”
  田守信深意点头:“是啊,所以殿下才不得不另想办法。”
  太子拍卖字画一事已经传遍天下,佟定方当然是知道的,不过他少年心性,倒没觉得太子卖画有什么不堪,反倒是觉得有趣,望着前面的太子,越发的佩服了——也就是太子,换他人谁能想出拍卖字画的妙招,短时间之内凑到二十万两银子?
  “什么人?啊……”正思量间,就听见营门上卫兵喝问,等到看清是太子殿下,吓的连忙开门迎接。
  自从抚军京营之后,朱慈烺就定下规定,凡他检查,无有命令,营门卫兵不得向里面通报,违令者斩,因此营门卫兵除了迎接,并不敢向里面通报,直到朱慈烺出现在千总们的餐桌前,众将才知道太子到了。
  张家玉,徐文朴,杨轩,魏闯,还有另外的三位千总,徐文海,刘廷训和耿彦波,见到一张张熟悉的脸,朱慈烺心情大好,正好没有吃晚饭呢,于是就在餐桌边坐下来,陪千总们一起吃。千总们都已经习惯了,小将佟定方却是第一次见,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大明以文制武,不要说太子,就是巡抚知府也没有屈尊跟武人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的先例啊。
  一边吃一边聊,在增进感情的同时,朱慈烺对自己离开这十几天精武营的操练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切都很平稳,虽然太子不在,但没人敢懈怠,张家玉讲解操练鸳鸯阵,杨轩和魏闯两人操练火枪,其他几个千总也都各司其职,老将董朝甫带着挑选出来的一百斥候兵,往山中操练去了——合格精锐的斥候兵在军营中是练不出来的,非野训不可,这是董朝甫的原话。
  唯一有点松懈的可能是小伯公李国祯和老总镇吴襄的战术课,太子在时,他们两人战战兢兢,不敢取巧,太子不在,他两人多多少少的都有点偷懒。
  对这两个“老师”,朱慈烺是不满意的,但没办法,现今情况下,他找不到比他们两人更合适的人,比他们两人高明的人多的是,但都不宜请到精武营做老师。
  从精武营离开时,已经快九点了,回到王府朱慈烺令田守信给佟定方在府中安排住处。对佟定方,朱慈烺暂时不打算让他领兵,而是要将他留在身边,多领悟多学习,时机成熟再派到军中。
  “李若链来了。”田守信小声报。
  “传。”
  李若链汇报了两件事,第一,萧汉俊两天前已经离京前往山西河南了,身边只带了一个戒嗔和尚,临行前告诉李若链,说他明着撒了五千两银子,但暗地里却收买了不少的人心,其中有不少是勋贵大臣家里的下人,短时间没有帮助,但时间长了必然会有效果。
  另外,山西河南陕西的任务他一定会完成,请太子殿下放心。
  李若链将信将疑,不过因为有太子的命令,所以他对萧汉俊的行为并不干涉,只是把东厂之事告知萧汉俊,要他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被东厂逮到什么把柄。萧汉俊听了却不在意,甚至嘲笑东厂只是一群窝在京城的酒囊饭桶之辈,根本不会对他有什么威胁。
  李若链将萧汉俊的话,原原本本的讲给朱慈烺听。
第三百七十八章
若链密报
  真是一个狂生!
  朱慈烺皱眉,对萧汉俊的能力,他是认可的,但如此高调,却让他隐隐有点担心。
  毕竟军情司是一个必须低调的单位。
  “臣已经查清楚了,萧汉俊和戒嗔和尚没有任何关系,戒嗔甚至都没有听过萧汉俊的名字,也没有见过萧汉俊的人,那日臣将戒嗔和尚从刑部大狱换出,交到萧汉俊手中时,直接问他原因,他却不肯明示,只说以后我就会知道。而戒嗔和尚死里逃生,竟然神情不变,只是一个劲的要酒喝,看起来也不是一般人物,据庙里的老和尚说,戒嗔是他四年前从山涧中救下来的,当时戒嗔浑身是伤,好像是失足掉下了山崖,老和尚问他来历,他不肯多说,伤好之后就拜老和尚为师,成了庙里的和尚。不过虽然他什么也不说,但臣却听出了他的陕西口音。”李若链道。
  “你是说,他是陕西人?”朱慈烺问。
  李若链点头:“是的。”
  朱慈烺沉思:“那戒嗔和尚有没有发入职誓言?”
  军情司规定,入军情司需发入职誓言。
  “没。”李若链摇头:“萧汉俊说,戒嗔和尚只做一件事,做完这件事他就自由,因此不必加入军情司。”
  朱慈烺疑惑重重,不过还是选择相信萧汉俊:“知道了,说第二件事吧。”
  “左懋第和方正化在扬州清查两淮盐运使的贪官污吏,第一批抄家的银两已经运到通州,明日就可以入京师。”李若链道。
  “哦。一共抄到了多少?”朱慈烺一下就来了兴致。
  他现在最想听到的就是有关钱的消息,尤其是入项。
  “拾万两,珠宝玉器若干。”李若链答。
  朱慈烺皱眉:“这么少?”
  盐官肥的流油,清查两淮盐运的贪官污吏,不说一百万两,起码也应该清出个三五十万两,没想到只有区区十万两,左懋第和方正化都不是贪墨之人,由此可知,两人在扬州应该是遇到了一些麻烦,以至于抄家的效果不如预期。
  “是。”李若链回答:“两淮盐运使冯导研家中抄出四万两,监盐太监杨显名的府中抄过五万两,另外的几个小吏家中一共抄过一万两……”
  朱慈烺皱着眉头。
  事情肯定是不对的,两淮盐运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丁点的银子。
  “奏疏呢?左懋第没有上奏疏吗?”朱慈烺问。
  “上了,自从两淮查盐,左懋第五日一奏疏,最新的一份奏疏是昨日到京的。”
  “呀……”朱慈烺想不住想要拍脑门,他疏忽了,如果他知道消息,到内阁去查看,肯定能见到左懋第的奏疏,由此也就能知道左懋第在扬州遇到了什么困难。
  也怪自己在内阁中没有人手,否则这样的大事一定会禀告于他。
  李若链从怀中取出两张信笺,双手呈送到朱慈烺的案头:“这是臣找机会抄录的左懋第奏疏的副本,但不是昨日,而是七天前的一份奏疏。”
  朱慈烺连忙拿起来看,庆幸多亏有李若链,不然恐怕明日才能看到这份奏疏。
  烛火跳动。
  朱慈烺看完了奏疏,脸色越发凝重。
  左懋第和方正化扬州之行,果然是极不顺利,虽然拿下了两淮盐运使和监盐太监,但却遭到了整个扬州官场,甚至是整个南直隶官场的抵制,这种抵制不只是大官,而是连衙门里的小吏都对他们两人使绊子。
  方正化一怒杀了几个人,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官员也就罢了,想不到市面上的商人,也对他们两人抵触的很,想要把商人找来,询问盐市的情况,但没有一个说实话。
  处处碰壁,举步维艰之下,只抄到十万两的银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