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1227

  刘玉尺接住书信,一脸惊疑先扫了一眼下面的通红方印,然后开始念。
  信不长,只短短十句话,但袁时中却听呆了。
  这封信,居然真是太子写给他的,太子在信中虽然责怪他敛财聚众,但也赞许他不伤百姓,仍有忠义之心,和其他流贼不同——其实除了想被招安,小袁营不怎么在河南造孽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他营中都是河南人,本乡本土的,无非就是抢点粮食,真要是杀人,谁也下不去那个手,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在陕西境内时军纪最好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家乡有自我管束,但出了家乡,那一个个就都变成从潘多拉盒子里跑出来的魔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了。
  最后太子说,只要袁时中归顺朝廷,不但既往不咎,还会予以重任。
第四百四十四章
铁口劝降(3)
  念完书信,刘玉尺抬起头,扫一眼梁以樟,向袁时中道:“大掌盘,我觉得这信多半是假的,当今太子不过十五岁,纵使在朝堂上提出废辽饷,也在京营抚军,但怎么着我都不觉得他会知道大掌盘您的名字,我觉得,必是这姓梁的诡计……”
  不等他说完,梁以樟就断喝:“太子书信和方印,谁敢伪造?难道不怕被诛九族吗?”
  刘玉尺楞了一下,不错,像他和袁时中这样的流贼或许敢伪造太子书信,但梁以樟可是进士出身,朝廷命官,做官又刚正不阿,他怎敢伪造太子书信?不说诛九族,只说那巨大的污名,就不是梁以樟能承担起的。心想:“难道是真的,真是太子写给大掌盘的?”
  拿着书信再看一遍,一时没有主意了。
  袁时中也彷徨,半信半疑的问:“太子远在京师,怎么管起我等这些小事了?”
  “中原兵祸可不是小事!”
  梁以樟肃然道:“不瞒大掌盘,太子殿下一直在关注中原战事,当日梁某只所以能在商丘侥幸逃脱,就是太子殿下安排的,若没有太子殿下,梁某怕已经是商丘壕沟里的一具腐尸了。”
  袁时中从刘玉尺手中拿回书信,正过来、倒过去的看,虽然他不认识字,但却仿佛要从信中看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梁以樟知道,必须将最后一个筹码拿出来了。
  “大掌盘,实不相瞒,闯贼围攻开封之事早在太子殿下的预料之中,一旦闯贼胆敢兵犯开封,太子殿下必亲自率军来援,到时天下强兵集于开封,闯贼覆灭只在朝夕!”梁以樟道。
  袁时中和刘玉尺都是吃惊,两人异口同声:“太子会来开封?”
  太子出京都不是小事,何况还是带兵出京到开封来平叛?有明一代,皇室完全锁在京师里,除了高祖成祖有经常御驾亲征,英宗学着搞了一次,结果土木堡兵败之后,余下的皇帝再也不敢轻易御驾亲征,虽然太子不是皇帝,但依然非同小可,本朝立国到今天,出了首任太子朱标有过一次带兵出京的例子来,煌煌二百七十年,再没有太子带兵出京之事。
  所以袁时中和刘玉尺都是不敢相信。
  “是。”
  梁以樟坚定不移的点头。
  一片沉寂。
  袁时中和刘玉尺相互对望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终于,刘玉尺微微点头,袁时中也下定了决心,转对梁以樟:“好,若真照大人所说,太子殿下真要来开封……我小袁营就愿意归顺朝廷!”
  如果真照梁以樟所说,太子真到开封了,那梁以樟太子使者的身份就确定无疑了,而太子是国本,所说的话虽然不比皇帝的金口玉言,但却也差不了多少,有太子书信在手,小袁营的未来就有保障,这是袁时中和刘玉尺两人共同的想法。
  梁以樟拱手,慨然道:“大掌盘明见!”
  “在这之前,希望梁大人能留在我军中,晓谕大义,也好说服我手下的几个将官。”袁时中盯着梁以樟。
  梁以樟何等聪明,立刻明白其间的意思了。
  说白了,袁时中还是不完全相信他的话,要将他留下来做人质,一旦太子没来开封,或者有其他突发情况,袁时中就会杀了他祭旗。
  梁以樟想也不想:“梁某愿意从命。”既然敢到小袁营,他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袁时中的“人质”要求在他看来不过是小菜一碟,再者只有留在小袁营,才能督促监视袁时中,免得袁时中忽然动摇变心,以至于影响了太子殿下的大计。因此他是欣然从命。
  “不过梁某在营外还有两个随从,可否准我去通知一下他们,令他们将消息传报给太子殿下呢?”梁以樟道。
  “那当然!”
  袁时中收起长刀,有尊敬但更有警惕:“袁某亲自送大人去!”
  “我有点不明白,”刘玉尺皱着眉头,忽然说道:“太子殿下既然想要招安我们,却为什么又要我们留在陈州,我们开拔离开陈州,不是正好为官军闪开道路了吗?”
  梁以樟微微一笑:“二掌盘,你觉得,你们现在归顺功劳大呢,还是在开封之战有所作为功劳更大?不管流贼还是官军,军功总是还是第一位。朝廷给两位什么职位,太子殿下如何看待两位,不在于朝廷,而在于两位的表现。”
  听到此,袁时中和刘玉尺都是明白了,太子不但要招安他们,而且还在开封之战中使用他们。说白了,就是要让小袁营去和闯营拼,但既然打定了归顺朝廷做官军的主意,肯定是要跟闯营作战了,这一点,袁时中心知肚明,不过想到要和闯营对战,他还是有点头皮发麻……
  小袁营对面的小山上。
  侯方域焦躁不安,来回的踱步,目光始终盯着小袁营的方向,梁以樟都进营一个多时辰了,怎么还是没有消息传出来?难道是那袁时中是非不分,将梁大人杀了吗?越想越焦躁,越想越忧心,恨不得冲到小袁营里看个究竟。转过头却发现,张名振居然躺在山坡上,鼾声如雷的睡着了。
  侯方域简直无语了,真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啊,这种情况下都还能睡得着。
  累了困了,脖子都酸了,侯方域刚想要坐下来休息一下,就看见几个小点从小袁营中飞了出来,渐渐见了,依稀看见是十几个骑士簇拥着中间的一名道士。“啊!”侯方域惊喜的跳了出来:“是梁大人!”
  一直熟睡的张名振蓦地翻身跳了起来,单手提刀,两个箭步就越过了侯方域,站在了山坡的最边缘。
  马队逐渐驰近,不过梁以樟并没有来到山坡下,而是远远地在能目视到的地方勒住了马匹,扬起右手,朝张名振所在的方位挥了两下,然后拨转马匹,回转小袁营了。
  这是他和张侯二人约好的信号,意思是事已成,回报太子吧。
  “啊,成了!”
  侯方域欣喜若狂。
  张名振的目光却在梁以樟身边的那个披着铁鳞甲的将领脸上转了两圈,然后转身:“走!”
  ……
第四百四十五章
定王秘密
  京师。
  端午节的中午,皇帝一家聚在一起吃粽子。
  太子朱慈烺第一次见到了袁妃,还有他另一个妹妹,三岁的昭仁公主。
  昭仁公主长的圆圆胖胖,粉雕玉琢,着实招人喜爱,不过就是太过羞涩,把头埋在袁妃怀里不肯脱身,连鬼机灵的坤兴公主都无法让她离开母妃的怀抱,直到周后张开双手,微笑喊道:“媺婕,到我这边来。”昭仁公主这才看了看袁妃,在得到袁妃的允许后,羞涩的奔到了周后怀里。
  周后抱起笑,亲她的粉脸。
  和田妃不同,袁妃和周后的关系一向极好,连带着小小的昭仁公主也对周后十分亲近。
  朱慈烺看一眼永王朱慈炤——今日天家的人都到了,独缺永王的生母田妃。
  听宫中人说,田妃的病是越来越重,怕是熬不了几天了。
  而最近这段时间,永王也越发的沉默,无论面对父皇还是太子,他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安静地像是一个老夫子。
  作为一个前世里一出生就被遗弃在福利院的孤儿,朱慈烺对永王现在的感受能够理解,皇家不是普通人家,不能享受完整的天伦之乐,尤其是面对崇祯帝这样一个严厉的君父,承受的压力就更是大了,定王和永王年纪轻轻就变成循规蹈矩的小老头,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是朱慈烺本尊,估计也不会比他们两人强到哪里去。
  午膳开始之前,崇祯帝令王承恩一样粽子选几个,又加了一碗加蒜的过水面,送到田妃的承乾宫。永王跪下谢恩,崇祯帝脸上少有的露出了温暖微笑,亲自给永王夹了两个粽子。永王眼眶发红,但很快就恢复正常。
  粽子家宴开始。
  虽然和其母不睦,但周后和袁妃对永王却颇多照顾,完全看不出她们和田妃有什么隔阂。
  席间一派融融,直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响起,提督东厂王德化捧着一份文书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在崇祯御前跪下:“陛下,宁远发来的,十万火急!”
  崇祯腾的就站了起来,心头猛跳,脸上失色,暗想难道是建虏进犯宁远了吗?
  周后和袁妃也都变了脸色,大家静静地谁也不敢再说话。
  崇祯袍袖一挥:“都下去吧。”
  连朱慈烺在内,皇妃皇子和公主们都退了出去。
  就在退出的过程中,崇祯已经接过了王德化双手呈上的文书,打开了看。
  等朱慈烺刚迈出殿门,就听见身后的崇祯帝愤怒的一声吼,用拳头将桌子猛一捶,恨声怒骂:“洪承畴,该死!”
  朱慈烺闭了一下眼睛,暗暗叹息,果然不出意料,宁远发来的十万火急的文书,汇报的正是昨天清早洪承畴和祖大寿在沈阳削发投降之事。恼恨、失望、忧虑,愤怒,父皇心中的情绪可以想象。原本还有一丝对洪承畴会尽忠死节的期待,在这一刻全部破灭了。
  “洪承畴的祠堂立即拆毁!”
  “销毁朕给洪承畴写过的祭文!一个字也不能留!”
  “召内阁和六部重臣!”
  暴怒之后,听见父皇在殿中对王承恩连续下令。
  很快,内监秦方匆匆去传旨了。
  朱慈烺站在殿前的飞檐斗拱之下,望着秦方远去的背影,静静深思,但他想的不是洪承畴,而是开封,不知道此时此刻,流贼大军是否已经出现在开封城下了呢?而开封的防务又是否已经做到了充分准备?最重要的,袁时中是否已经被说服?
  “太子哥哥,你在想什么呢?”
  坤兴公主娇嗲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
  转头一看,坤兴公主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他身后,眨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娇滴滴地笑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