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227

  “臣是代阳武侯上书的。”
  这么多人看着,年轻的英国公有点脸红,赶紧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大声朗读起来:“臣阳武侯薛濂泣上……”
  听了几句,满朝文武更是吃惊,因为这居然是薛濂的请罪书。
  “……罪臣任神机营指挥使三年,唐突孟浪,辜负圣恩,夜来思想,心锥之痛,更胜肱骨。为报君恩,罪臣愿散尽家财,店铺,田地,金银,典尽当光,共计十万两……”
  阳武侯居然要把全部财产都捐给朝廷!
  朝堂上微微骚动。
  崇祯先是惊,后是喜,想不到阳武侯这般识时务,除了侯府,居然将其他家财都捐出来了!如此,大家都有面子,贪墨误军之罪,也可不必跟他计较了。
  朱慈烺心里明白,这应该就是李守锜教给薛濂的自保之道。
  李守锜还算是一个智者。
  如果在场的贪官都能交出赃款,不见刀血,朱慈烺愿意向父皇上表,赦免他们过往的全部罪行。
  当然了,也就是崇祯,如果换成洪武皇帝朱元璋,散尽家财又怎样?你耽误我神机营三年,坏了多少事?区区十万两银子就想免罪?门都没有,该杀还是要杀!
  英国公念完薛濂的奏折,又掏出另一本奏折,咽了口唾沫,继续念:“臣李守锜……”
  原来襄城伯李守锜也上奏章了。
  李守锜曾经担任过京营总督,现在京营糜烂,训练废弛,他深为“愧疚”,愿出五千两银子,以解圣忧。
  “好!不愧是襄城伯。”
  崇祯大为感动。
  朱慈烺心想,果然老奸巨猾,只用区区五千两就为自家赢了一个好名声,还把朱纯臣和徐允祯架到火上烤了。
  两份奏折一念完,百官之中,最尴尬的就属朱纯臣和徐允祯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薛濂和李守锜会来这一招!
  在勋贵中,他们两家是一派,而李守锜薛濂加上英国公是另一派,老英国公张维贤临死前,将孙子张世泽托付给李守锜,要张世泽万事多跟李守锜请教,这件事在京师不是什么秘密。张世泽虽没有什么能耐,但却紧守爷爷的遗训,一直唯李守锜马首是瞻,今日他在殿堂上宣读这两份奏折,显然是李守锜的意思。
  张世泽念完奏章就退回去了,然后所有人的目光就都看向了朱纯臣和徐允祯。
  京营出了这么大的乱子,神机营指挥使薛濂散尽家财,早已经退休的老总督李守锜出了五千两,且两人一人是侯,一人是伯,俸禄比国公少的多,那么,现任的京营总督、提督的两位国公,事情的直接负责者,朱纯臣和徐允祯该出多少呢?
  徐允祯已经是满头大汗了——骆养性要的那二十万两银子,他咬咬牙,和朱纯臣一人一半也就承担下来了,但想不到早朝之上还有这么大一个“坑”等着他们。李守锜,这个老混蛋,事先也不跟我们商量,你这是要我们死啊!
  朱纯臣额头上也有细汗,不过他表情却镇定的多,百官看过来时,他跨步闪出人群,对龙座上的崇祯深深一躬:“臣也有本。”
  崇祯微微点头。
  “臣朱纯臣,徐允祯……”
  朱纯臣掏出奏章念,但不是捐银子,而是向崇祯请罪,自请辞去京营总督提督,并提请太子到京营抚军。
  朱慈烺心中一跳:我靠,这两个家伙也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虽然他对京营总督的位置势在必得,昨晚父皇也答应他了,但他却不想将此事放到朝堂上讨论,只要今日早朝散去,父皇直接下旨,他火速到京营就任就好,到时就算朝臣们反对也晚了。
  但想不到,朱纯臣和徐允祯居然在朝堂上提出来了,这样一来就掀起了风浪,如果朝臣们激烈反对,父皇就没有办法直接下旨任命他为京营总督了。
  朝堂一阵骚动。
  大明开国以来,太子监国是常事,但太子到京营抚军,也就是担任京营总督,却是从来都没有的事。
  “臣反对!”
  果然,朱纯臣刚念完奏章,就有一个朝臣跳了出来,大喊反对。
  朱慈烺循着声音看过去。
  不认识,不过从袍子的颜色和补子来看,不是大官。
  后来他知道,这人叫方士亮,是兵部给事中。
  “太子乃国之储君,当学治国理事之策,行军治武,非太子所为也,因此臣以为太子不宜到京营抚军,京营总督,还需依照祖制,从勋臣贵戚中拔选!”方士亮大声说。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大堆的小官都跳出来附议。
  都他么的是言官。
  亏你们饱读诗书,竟然连朱纯臣转移视线的伎俩都看不出来!
  朱慈烺心里恨的牙痒痒,表面却不动声色,他眼角的余光一直在观察着内阁四臣,还有兵部尚书陈新甲,他们五人,才是这殿堂之中举足轻重,足以影响父皇态度的人。
  崇祯皱起眉头,刚刚进账十万五千两白银的喜悦,一下就消失不见了,目光看向朱慈烺,像是在说:看见了吗我儿,昨晚不是我犹豫,而是朝臣们未必认同啊!
  “臣以为,英国公张世泽年少英武,智谋不凡,是京营总督的最佳人选!”
  又有一官员跳了出来,但这次不是大喊反对,居然开始举荐人选了。
  如此一来,就好像朱慈烺已经出局,不在他们的讨论范围中一样。
  朱慈烺心中恼火,这些言官太可恶了,自己谋划一个月的事,几乎要被他们破坏殆尽了。
  又隐隐觉得,推荐张世泽的人,一定是老狐狸李守锜安排的。现在朱纯臣和徐允祯倒了,最适合担任京营总督的勋贵,其实是恭顺侯吴惟英,但吴惟英祖上是归顺的蒙古人,不属于朱纯臣一派,也不属于李守锜一派,在勋贵中属于“孤鸟”,如果他成了京营总督,李守锜得不到什么好处。但如果是英国公张世泽,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张世泽对他言听计从,李守锜坐在家中就可以遥控整个京营。
  “臣举荐恭顺侯吴惟英!”果然,也有人跳出来举荐吴惟英。
  “英国公合适!”
  “恭顺侯恰当!”
  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太子已经完全被甩在一边。
  事情危急了,朱慈烺看向兵部尚书陈新甲。
  陈新甲堪用不堪用,就看他这一次的表现了。
  陈新甲脸色有点难看,尤其是发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太子任命的居然是自己属下,兵部给事中方士亮时,他气的都想要冲过去,甩方士亮一巴掌。但他身为兵部尚书,其实却管不到方士亮,历史上,他只所以下台,就是被方士亮弹劾下去的。
  当朱慈烺向他看过来之时,他立刻就明白朱慈烺的意思了。
第三十一章
只为清名
  如果是往日地位稳固之时,又或者没有校场之行,对太子殿下的手腕有所了解之后,以陈新甲的本意,是绝对不会趟这谭浑水的,但现在太子向他望来,他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一来兵部有协理京营之责,二来太子是国本,惹了国本,就算能躲了今日,以后怕也是跑不掉了,于是心一横,越众而出,朗声道:“陛下,臣有本。”
  见是兵部,崇祯点头。
  “陛下,京营乃是天子亲军,历来总督提督的人选都是陛下乾纲独断,外臣不得干预,刚刚吵扰之臣,皆是无知,此其一;其二,太子英明神武,有成祖文皇帝之风,除太子外,满朝文武,再无一人能清除京营之积弊,臣昨日随太子在城外校阅,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其三,成国公定国公执掌京营多年,对京营情势最是了解,两位国公举荐太子,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四,我大明开国以来,虽然没有太子京营抚军的前例,但太子领军却并非没有,同时也没有不许太子抚军京营的规矩,无规矩,则可行,因此臣以为,太子到京营抚军,并没有什么不妥!”
  朝堂一下就静寂了下来。
  陈新甲是本兵,代表是兵部,他后面的三个理由虽然有歪,有凑数的嫌疑,但第一条却是实实在在,京营是天子亲兵,协政总督的任命是天子的专权,外臣无权干涉。
  听了陈新甲的话,大殿一时安静了下来。
  朱慈烺暗暗松口气,陈新甲真是一把好枪,看来在这朝堂之上,还是少不了他。
  崇祯微微颌首,他最满意的就是陈新甲那句“乾纲独断”。
  在这朝堂上,他乾纲独断的机会太少,总是被群臣左右,又或者被名声左右,有太多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最后都浪费掉了。
  “臣附议!太子到京营抚军,最是恰当!”
  一名绯袍大臣越众而出,大声赞同。
  陈新甲刚才说:没什么不妥当,他却说最是恰当,明显是更加赞同啊。
  朱慈烺有点小激动,心想这位赞同我的大哥是谁啊?我要给他升官!循着声音看过去,不禁微微笑了。
  原来是兵部右侍郎吴甡。
  也难怪,满朝文武,也就他有点见识了。
  见吴牲跳出来赞成太子,方士亮脸色涨红,很是不满地斜了吴牲一眼。
  吴牲也是东林党,这一次能担任兵部右侍郎,还是东林党上下活动的结果呢,想不到吴牲却胳膊肘子往外扭,在朝廷上公开跟他们这些东林党做对。
  “京营糜烂,非用霹雳手段不可,满朝文官,唯太子可担此重任!”吴甡声音洪亮。
  “臣附议!”又有官员站了出来,赞同太子抚军京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