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1227

  每一个被问到的官兵,都很骄傲的回答。
  哦,原来是京师的兵啊,怪不得呢。
  “吾皇万岁……”
  在乡绅们的带领下,很多在街头聚集的百姓,向京师方向叩拜。
  ……
  镇西的空地上。
  朱慈烺到达刘店镇之后,没有召集众将,而是先去了伤员处置点,此次出京,除了工兵之外,他还带了四位从澳门请来的外科医生,原本是六位的,一位葡萄牙的老师加五位大明的学生。不想临出京之前,父皇忽然传下圣旨,召那两位曾经为长公主诊病的医生入宫为田贵妃诊断,朱慈烺不能不从,只能将那位汉名叫“戴欣”的葡萄牙医生和他的一位学生留在京师,希望他们在诊断清楚田贵妃的病情之后,能迅速出京,到开封战场和他们汇合。
  被朱慈烺带到军中的四位医生,三个是澳门本地人,一个是福建人,年纪都不大,最大的李儒明李医生今年刚不过二十六岁,曾经中过秀才,是一位弃文从医的奇人,在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医生的地位虽然比贩夫走卒强一点,但比读书人却差得远,李儒明能不顾家人朋友的偏见,毅然放弃科举,专心学医,实在不容易。那日在信王府第一次见面,李儒明就给太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恍惚的,让太子有一种见到前世医生的感觉。
  太子给予李儒明四人极高的待遇,一人一月二十两的俸禄,有专门的宅子,配四个十三四岁的书童为学生,行军坐马车,特殊情况骑马,并派了一个百人队专职保护,四位医师需要的各种设备和物资,也都是不限条件的全部满足。
  只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医师们能挽救更多勇士的性命。
  京营本来就有军医,四人到军中之后,朱慈烺将原有的军医和四位澳门医师混搭,两个搭一个,三人为一个小组,希望他们能彼此讨论,相互提高医术水平。
  朱慈烺到达时,李儒明的医师小组正在为一名肩部受创的士兵缝合创口,一个个聚精会神,浑不知太子驾到。有军官要上前通报,被朱慈烺阻止。远远望了两眼,有询问了一下,知道伤亡的士兵并不是太多,朱慈烺这才放心返回设立在镇西空地的中军帐。
  贺珍、刘肇基,杨轩三将详细汇报战事的经过。贺珍还好,刘肇基和杨轩都有点忐忑,因为他们两人的疏忽造成了计划的改变,虽然全歼了流贼,但去没有抓到贼首,算不得全功,不知道太子殿下会不会生气?
  “你们做的很好!”
  朱慈烺却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反而非常欣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战场形势千变万化,绝不能拘泥于固有的计划。终其一点,就是消灭敌人,完成目标,只要能达到这一个目的,本宫允许你们有改变计划的权力。”
  “谢殿下。”刘肇基和杨轩这才放心,两人抱拳躬身谢恩。
  “杨轩,你此战打的漂亮,二百人将八百流贼堵在镇子口,令其逃脱不得,立了大功。”朱慈烺看向杨轩,笑道:“你说,我该怎么奖励你?”
  杨轩抱拳:“臣惭愧,若不是臣心急冒进,被流贼发现踪迹,流贼也不至于提前突围,以至于未竞全功,没能抓到没耳朵。臣不敢领功。”
  深深一躬。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杨轩的“谦逊”表示满意,杨轩太着急立功了,希望这一次被惊出来的冷汗,让他以后遇事能更冷静一些。
  “唯一的小遗憾,你们两队就将流贼消灭干净,吃了大肉,其他人可是连汤都没有喝上啊……”朱慈烺笑。
  太子说的轻松,众将都是笑了起来。
  接着太子问起损失情况,由贺珍统一回答,杨轩军中战死六人,受伤三十人,三千营阵亡两人,受伤六人,总体伤亡人数没有超五十人,对比歼敌七百,俘获七百的战纪,实是一场大胜。
  听说二当家“丈三尺”被一名叫王安乐的士兵刺死时,朱慈烺当场表示要重奖。
  这时,佟定方一脸喜色的奔入帐中:“殿下,没耳朵被我们抓到了。”
  众将都是惊喜。
  朱慈烺站起来:“是谁抓到的?人在哪?”
  没抓到没耳朵,这场战役只能算九十分,如果抓到没耳朵,就能打九十九分了。
  “魏闯奉命在北面堵截,在一群逃难的百姓中发现了没耳朵!”佟定方回答。
  “咋么,他认识没耳朵?”这个问题佟定方没有办法回答,等魏闯进账拜见,太子问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揭晓。
  魏闯倒不是认识没耳朵,而是觉得在一群逃难的百姓中,有一个壮汉隐隐不太对劲,不但满脸油光,不像是一个受苦的百姓,而且大热天还戴着一个帽子,将两边耳朵捂得严严实实。将其捉住,夺下帽子一看,两边耳朵都被割去了——这是早年间,没耳朵在边军中触犯军法被处分后的结果,因为他没耳朵,所以外号就是“没耳朵”。
  听完魏闯的解释,众人都是笑。
  对魏闯的机警和细心,众人都是佩服。
  只有杨轩苦着脸,他堵截流贼立了功,但魏闯抓获没耳朵的功劳一点都不小,他想要依靠此战令魏闯认输,已经是不可能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大难题
  仗打完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投降的流贼和家眷要如何处置?
  这是令大明朝头疼不已的一个问题,也是流贼屡剿不灭的根节所在,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今天投降的这七百流贼难保不会再叛。
  在京师时,除了研究各地督抚对流贼的处置方法,找寻其中的利弊,朱慈烺还不止一次和吴甡、张家玉、参谋司的几个参谋、还有军中的将领们秘密讨论过对流贼的处置办法。
  而大家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以刘肇基、贺珍等武将为主,认为所有流贼都应该就地处死,斩草除根,免得他们再起。理由很充分:流贼都是降而复叛,反复无常之辈,一旦纵放,必然后患无穷。张献忠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何况流贼属于谋反,依大明律,直接参与谋反者都应该处死。
  而以吴甡和张家玉为代表的文人则是另一种看法,他们认为大部分流贼都是被生活所迫的农民,除了一部分作恶的贼首,必须斩首之外,其他人都应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听取两方的意见,结合前世里的一些经验,朱慈烺最后定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那就是设立一个专门处置流贼的“简易法庭”。
  首先将投降的流贼进行分类,先从中挑出一些罪大恶极,被百姓们怨恨极深的匪徒,在百姓面前公开处决。怎么挑呢?方法也简单,将所有流贼都拉到百姓面前,供百姓们指认,凡是犯有血案,或者罪行深重的,即可定为死罪。
  就比如现在,凡在在刘店镇犯过血案,皆可由李店镇百姓指认。
  这一来肯定会有漏网的,有流贼没有在刘店镇犯罪,或者他残害的人已经死去,没有人可以指认他。
  但没有办法,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可能将所有投降的流贼都杀了,那一来,就没有人会投降了。现阶段,只能用这种权宜之计。
  接着便是宣判,按参加流贼的时间和职位的大小,分别判处两到八年的劳改。什么是劳改?字如其意,就是劳动改造。参加时间越长、在流贼里的职位越高,需要劳改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劳改的地点,朱慈烺也暂定了几处,一个是黄崖关等地长城的修筑,二是京师的小煤窑,三是平定了河南之后,各地城池的修建,总之,所有流贼都必须为他们曾经的行为付出代价。
  表现好的流贼,刑满之后不但会被释放,并且会发一块地给他们,令他们重新回归良民的身份。
  只要参加流贼,最轻的处罚就是两年劳改。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流贼虽然出身于农民,当初不管是被裹挟,或者是被逼,并非心甘情愿的参加流贼,但既然参加了流贼,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上一些流贼的戾气,甚至是养成了不喜劳动,只喜欢打家劫舍、揉虐百姓的坏毛病。即使是罪行最轻微的流贼,冒然将他们放回家乡,他们短时间也难以恢复淳朴的本能,一个不好就会再起,所以朱慈烺要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让他们重拾农民辛勤劳作的本来面目。
  至于流贼的家属。流贼本人战死,其家人没有依靠者,交给当地官府妥善安置,被判“劳改”的流贼的家属,则跟随流贼一同前往劳改的地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工作。和判刑的流贼不同,家属做工是有工钱的,虽然很微薄,但足够他们维生。有家属在身边,流贼能更安心的劳改,而不会有逃跑的心思。
  而家属对流贼也是一种羁绊,如果流贼胆敢逃跑,不但流贼本人要死,其家属也要一同处死。
  这等于是又加了一道保险,令流贼不敢越狱逃跑。
  这是朱慈烺想了很久,想出来的应对之策。
  比起朝廷将投降的流贼一放了之,简单给一两银子就令他们归乡的鸵鸟政策,朱慈烺觉得,自己的政策或许可以解决流贼再犯的可能。
  而且这项政策并不需要太多的银子,只需要一些粮食,等到两年后,第一批流贼刑满释放,需要发放田地之时,中原的匪患应该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这种情况下,令他们回乡,给他们一块地,他们必然老老实实,而不敢再有其他的念头。
  当然了,刑罚归刑部,京营是没有刑罚的权力的,但流贼是军中的俘虏,不同于百姓,朱慈烺身为太子又有一些取巧之术,因此暂时就这么定了下来。
  临出京之前,当朱慈烺将这项政策告知吴甡时,吴甡大为叹服,认为各地督抚都应该照此办理,只要严格执行,逐步解决流贼降而复叛的顽疾,应该是有可能的。
  临时法庭的庭长是抗清三公之一的冯厚敦。
  冯厚敦是一名老学究,性子刚直,做这样的工作正合适。
  黄昏时分,被俘的七百多名流贼都被押到了刘店镇的中心广场,一千精武营将士手持长枪维持秩序。很快的,听到消息的百姓都从四面八方而来。
  百姓们对流贼的愤怒,可谓是郁积了很久,当冯厚敦威严的宣布完命令、令百姓们指认罪犯之后,现场立刻就乱了,很多百姓冲了出来,不但指认流贼,还痛哭着诉说自家的悲惨遭遇,还有人冲上去,对捆绑跪地的流贼拳打脚踢。
  这时的流贼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一个个跪在地上连声哀求,只盼能留一名性命。
  这其中,没耳朵最是惨,几乎每一个冲出来的百姓都会指认他,两个时辰前,还在他怀中瑟瑟发动的那名美少妇,这时也哭喊着冲了上来,在他脸上狠狠挠了两把,差点把眼珠子给他挠出来,由“没耳朵”变成“没眼睛”。
  钻天猴也好不到哪里去,被愤怒的百姓围住了又踢又打,若不是官兵拦着,两人当场就会被打死了。
  指认完毕,冯厚敦向太子请令。
  朱慈烺一声令下:“传本宫之令,将这些杀人害命之徒,就此斩首!”
  “饶命啊殿下!我等以后再也不敢了……”听得太子这道命令,所有被指认出杀人罪行的流贼都被提到了最前面,被刀斧手看管,有人面色死灰的认了命,有人却还在大声的求饶。
  “斩!”
  一声令下,包括三大家钻天猴在内的四十多名流贼的脑袋就落了地。但行刑的过程并不是太顺利,因为这些刀斧手不是专业的刀斧手,而是从军中选出的新兵,此次剿匪太顺利,后面两个千总队根本没见到血气,所以太子将行刑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不能战场杀敌,斩斩人头,见见血气,也是好的。
  但斩头是一项相当有技巧的工作,并非全靠蛮力。有刀斧手一刀没能砍下流贼的脑袋,又补了第两刀、第三刀,甚至有连砍了五六刀,脑袋才掉地的。流贼们死的极不痛快,一个个惨叫连天。
  百姓们却更加解恨。
  一阵手忙脚乱的乱砍之后,四十多名流贼终于都不动了。
  从并不整齐断开的脖子处喷涌出的鲜血浸湿了街砖,夕阳浓重的余晕洒过来,现场翻涌着一股令人呕吐的气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