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7/1227

  自己曾经接到朱家太子的书信,红娘子可能在官府手中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李岩都还没有向李自成禀报,一来他尚不能百分百确定事情的真相,二来他担心会危害到红娘子的安全,事发之后,他迅捷派了一队人马,到京师去确定消息,其他事情都照常进行,因此闯营上下都尚不知道红娘子的变故。
  事情虽然在冷静的处理,但李岩心情却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都闷闷不乐,刚才军议的热闹,他始终未曾开口,不过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当事情议论到关键时,他还是会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李公子是如何推测的?”
  问话的不是李自成,而是罗汝才,对李自成的账下诸将,罗汝才都没有好感,唯独对李岩有几分亲近。
  “第一,朱家太子代天出征,代表的是皇帝,如果绕道徐州,明显的就是胆怯,不但坠了名声,也会让左良玉那些骄兵悍将在心底里看不起,朱家太子此次出征,为得就是鞭策左良玉等人,还未见面,就令左良玉等人看不起,这显然不是年轻的朱家太子会做的。”
  “其次,归德在开封东南,为开封之臂膀,现在仍是义军的活动范围,如果朱家太子能收复归德,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更会提振官军的士气,左良玉丁启睿率领大军从汝宁北上,两军可以迅速的在归德会和,对我义军形成巨大的压力。相比于绕道徐州的兵老师疲,攻取归德的好处多多,因此在下以为,朱家太子一定会先攻取归德。”
  听李岩说完,罗汝才微微点头。
  帐中诸将也都是点头。
  刘宗敏一拍大腿又站了起来:“那岂不是正好?归德城墙已经被额们拆了一半,就让朱家太子占了,然后额们再一拥而上,来一个瓮中捉鳖!”
  众将都是兴奋,比起千里迢迢到山东阻击朱家太子,近在咫尺的商丘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义军多骑兵,商丘到开封不过三百里,骑兵突袭,最多三日就可以到。义军完全可以在朱家太子刚到商丘,还来不及修补城墙之时,就将朱家太子堵在商丘城中。退一步讲,即使朱家太子将商丘修补完成,但商丘城墙比开封城可是差的多,义军一鼓作气,再次拿下商丘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自成也心动了,朱家太子地位超然,如果能够在大战之前,先行击溃“代天出征”的朱家太子,那官军士气必然低落,义军攻取开封的计划会更加顺利,如果能捉了或者是杀了,效果会更好,最重要的是,朱家太子只有两万人,根本算不得什么大军,只要将其围住了,就是一个必胜之局。
  众人兴奋之时,只有牛金星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之色,他和李岩都是河南人,又都是举人,日常关系也还可以,但李岩刚才的话,隐隐有拆他台子的意味,令他颇为不满。
  见李自成有心动之色,他连忙站起来,徐徐道:“李公子所说甚有道理,朱家太子先行攻取商丘的可能性非常高。不过在下以为,朱家太子只有两万人,怕是不会轻易冒险,最有可能的是,汝宁的十几万官军先行北上,破陈州,再直逼商丘,等到大局底定之时,朱家太子才会从山东出兵,因此,想要将朱家太子围在商丘城怕是很难成功。”
  罗汝才点头:“牛先生考虑周全,额老曹也是这么认为。朱家太子虽然是一个黄口小儿,可不要忘记了,他身边还有一个吴甡呢。吴甡那狗官可是又毒又奸,有他在,朱家太子肯定不会孤军深入。”
  刘宗敏满脸失望:“这么说,朱家太子不会到商丘?”
  罗汝才微微一笑,正待要说话,牛金星却已经抢先道:“虽不会到商丘,但济宁他肯定是要经过的。济宁到开封五百里,和汝宁到商丘的距离完全一样,如果朱家太子真到了济宁,并且驻军等待左良玉等人对商丘的攻击,在下以为,这倒是咱们可以利用的一个机会。”
  刘宗敏眼睛一亮:“先生是说,攻击济宁?”
  牛金星不置可否,只是笑。
  被牛金星抢了话头的罗汝才有点不快,眼角余光扫了牛金星一眼,颇有些阴冷。
  “闯帅,牛先生的办法可行,额们聚集大军,等朱家太子进了济宁,立刻就给他围住!!”李宗敏兴奋的道。
  济宁距离开封五百里,骑兵五到六日可达,如果能事先布置一支大军,埋伏在鲁豫边界,那距离就可以缩短为两百里,以流贼的速度,一天一夜就可以到济宁城下。且济宁不是府,只是一个州,城墙不甚高大,如果围住济宁州,几十万流贼一拥而上,朱家太子断无逃生的可能。
  李自成脸色沉沉地不说话。
  老实说,将朱家太子围在济宁州,一举击溃,并且生擒活捉其本人,这样的丰功伟绩,李自成不心动是假的,不过他想的却比众人更周全。朱家太子是国本,所到之处必然是安全第一,如果真在济宁驻军,其周围必然是侦骑四出,十几万的流贼,那么大的动静,恐怕很难隐藏,一旦情况不对,朱家太子立刻就会撤出济宁,纵然流贼多骑,恐怕也未必能追上。到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是解了开封的围。
  哪怕流贼行动机密,幸运的将朱家太子围在济宁城里了,但太子不同于地方督抚,山东本地官军和左良玉等人必然死命来救,城中官军也必然是死战,这些年流贼虽然大有长进,但攻城仍然是一个弱项,襄城之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个县城,只有几千人马,几十万流贼猛攻了三天三夜方才夺下,朱家太子可是有两万人马,能不能在短期之内攻克济宁,李自成心中并没有把握。
  何况山东毕竟是“客地”,不同于河南,一旦有所不利,那就得不偿失了。
  相反,李自成对开封之战却是非常有信心,一来他已经两次围攻开封,对开封城的弱点和周围的地形已经非常熟悉,第二,经过这些天的观察和密议,他已经和牛金星拟定了一条对付官军的毒计。但使官军大举来救开封,他有七成的把握可以击溃官军。
第四百六十六章
开封之策
  一个是七成胜算的开封,一个是情况不明的济宁,作为流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贼,李自成当然要将主力战场留在开封,而不是去山东乱撞一通。
  众将都等着李自成的决断。
  李自成却看向了李岩:“李公子,你怎么看?”
  李岩抱拳回道:“在下以为,朱家太子非是一般人,义军一定要小心。”
  刘宗敏嗤之以鼻:“李公子,你这话什么意思?长官军威风,灭额们的志气吗?狗皇帝生出来的就是狗太子,能有什么了不起的?”
  账内响起一片轻笑中。
  李岩脸色微微臊红,但依然镇定的道:“前些日子,我军围攻商丘之时,城中士绅积极为官军纳粮,城破之时城中又燃起大火,将各处粮仓烧了一个干净,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一些都跟侯家的侯方域有关,在下审问了侯家一些下人,他们都说,侯方域这一次回来的蹊跷,到商丘之后,连夜就将家人转移到了山东,就好像他知道义军要攻打商丘一样,除此之外,他身边多了十几个从未见过的彪悍家丁,据说都是从京师来的……”
  这个分析,李岩跟李自成汇报过,账内诸将也是知道的,因此并不惊奇。
  但这和狗太子有什么关系?
  “在下以为,侯家的那些新家丁,应该都是朱家太子的人,正是他们在城中纵火烧粮,破坏了义军收粮的大计,从侯方域的突然返回到城破之后的无影无踪,说明对方早有准备,这显然不是一个小小的侯方域所能策动的,如果我所料不差,侯方域带回的那些家丁,不是锦衣卫就是京营兵,也就是说,策划这一切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这一位领兵出征的朱家太子!”李岩说的清楚。
  听到此,账内众将都有点惊奇。
  才十五岁的太子,不会吧?
  远在京师,就能把手伸到河南来?
  刘宗敏摇头:“额不信,你们这些读书人就会胡乱攀扯。”
  曹操罗汝才也是怀疑:“李公子,你说这些可有证据?”
  证据当然有,那就是太子的亲笔书信,但李岩不能拿出来,只能推脱道:“这只是在下的推测,并没有证据。”
  “没有证据就不要胡说,”李宗敏不屑的撇嘴:“额才不信那狗太子会有多聪明呢,如果照你所说,狗太子提前在商丘就有布置,那他为什么不在开封布置一下?”
  李岩心说,你又怎知他没有?
  “好了,都不要说了!”
  李自成终于拿定了主意,不过却不着急说,而是看向了一身道袍的宋献策:“宋先生,你给卜一下,此事该如何?”
  虽然同列为李自成账下两大谋士之一,但宋献策最大的功绩不过就是鼓捣出了一个蛊惑人心的谶言:“十八子。主神器”,论到真正的军国大策,战事征伐,宋献策比牛金星和李岩差得远,而他也颇有自知之明,帐中议事,除非是李自成询问,否则他绝不轻易开口谏言。
  闻李自成问卜,身材矮小,头顶上头发稀疏,右腿略有残废,面色粗糙蜡黄的宋献策摸出一个乌龟壳,放入五枚铜钱,比着眼睛摇晃起来,然后把铜钱倒出,用手指摸了摸,又掐着指节算了算,摇头晃脑地说道:“从卦象来看,此事无主吉凶,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看出端倪……”
  若是在现代社会,看到这样的滑稽场面,众人一定会哄堂大笑,但这个时代却没有人敢对占卜不敬,所有人都用一种敬畏的眼神看着宋献策,绝无半点嬉笑和不敬之色。
  对宋献策的占卜结果,李自成很是满意,他环视众将,说道:“袭击济宁虽然是一条好计,但额以为,义军眼下的重点还应该是开封。去捉朱家太子的兵少了难以奏效,兵多了就会解了开封的围,便宜了开封城里的周王和那些狗官。反正朱家太子要来开封,倒不如就在开封城外和他决战,所谓一动不如一静,就是这个道理。”
  闯帅既然定了,众将不敢再说什么,唯有刘宗敏依然不甘心的嘟嘟囔囔:“闯帅,就这么眼睁睁朱家太子和官军会和?”
  李自成摇头:“当然不是。济宁不适合派大兵,但派出一支奇兵部队,骚扰朱家太子的行进,甚至烧了他携带的粮草,额们攻打开封的胜算,就又能增加几分。”
  刘宗敏立刻站起:“闯帅,额请命!”
  李自成看他一眼,温言道:“你是中军主将,不可离开额身边。”
  刘宗敏能征善战,统领着闯营之中最为精锐部队——中军亲兵,是李自成最为倚仗的大将,每临大战,必在李自成身边。这中间或有信任关系,但却也隐隐有那么一丝丝制衡的意味,闯营中,刘宗敏资格虽然不是最老,但战功最高,为人也最是跋扈,只有李自成能压制他。如果他领一支大军出征,而且还是去到山东境内,会不会自作主张,做一些没有得到李自成允许的事情,李自成还真是不敢保证。
  所以不能用刘宗敏。
  “闯帅,侄儿愿领兵。”一名同样戴着蓝色毡帽,相貌英挺的年轻将领站了出来。
  却是李自成的侄子,绰号“一只虎”的猛将李过。
  刘宗敏统领着李自成中军亲兵,而李过却是统领着李自成军中最精锐的骑兵老营,也就是俗称的“三堵墙”。历史上,李过少年从军,跟随叔父李自成造反,转战秦、晋、豫、皖、鄂、川等省,作战勇猛而强悍,胆大心细又十分沉稳,是难得的大将之才。李自成死后,在堵胤锡的大义感召下,降明抗清,坚贞不渝,观其一生,配的上“一只虎”这个绰号。
  李自成同样摇头。
  目光扫过账内众将,最后落到一人脸上。
  那人立刻站起来,抱拳道:“闯帅,额愿请命!”
  却是郝摇旗。
  郝摇旗四方脸,短眉毛,微微发黄翻卷的胡须,在闯营众将中,他算不得李自成的嫡系,而是高迎祥亲手提拔起来的一员猛将。以前作战时,曾经和李自成有过隔阂,后来李自成接了高迎祥的位置,成了他的领导,虽然表面上没什么,李自成对他也颇为重用,每每倚为前锋,但他心中却总是有一些不自在,并时时小心,因此当李自成的目光瞟过来时,他丝毫不敢犹豫,立刻起身请命。
  “好!”
  见郝摇旗请命,李自成一脸喜色:“那就由摇旗兄弟承担此重任,摇旗你有四千人马,额再给你四千,一共八千骑兵,不图歼灭朱家太子的京营,只为焚烧他们的粮草和抢劫他们带来的军饷,你明白额的意思吗?”
  “明白。”
  郝摇旗抱拳肃然道:“定不让闯帅失望。”
  郝摇旗本名郝永忠,是明朝边军中的旗手。因与蒙古人作战十分勇敢,经常摇旗呐喊着冲锋在前,故得了个“郝摇旗”的绰号,并慢慢叫响开来,本名倒没几个人知道了。李自成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一来看重他的勇猛,二来即便是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到闯营的根本,而如果成功了,那闯营可就赚到了。
  李自成的用意,郝摇旗是知道几分的,但他却不敢不从。
  见“好事”落到了郝摇旗的脑袋上,刘宗敏一脸羡慕:“郝兄弟好好打,这一仗若是打好了,全天下就都知道你的名字了,到时你就不是郝摇旗,而是郝威风了!”
  “哈哈……”
  众人都是笑。
  唯有曹操罗汝才目光难测的瞟了一眼郝摇旗……
  军议结束,众将离开中军帐,正准备回营准备的郝摇旗被李岩喊住了。
  “郝大掌盘,请留步。”李岩追上来。
  郝摇旗站住脚步,一抱拳,鼓声粗气的道:“李公子有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