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1227

  坐在马上,仰望眼前的商丘城,朱慈烺心有沉思。严格讲,开封战略其实是从商丘开始的,从侯方域侯公子,一直到梁以樟梁知县,从守城烧粮再到眼前的收复,一切都是为了开封之战的大局。到目前为止,计划进展的还算是顺利,作为最重要的一枚暗棋,袁时中已经率兵退回了开封,梁以樟在他营中跟随,张名振侯方域在外围负责传递消息。只要时机成熟,火候得宜,小袁营反戈一击,逆转开封战局,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过仍不能大意,虽然历史上袁时中有投靠朝廷之意,但袁毕竟是流贼,手下鱼龙混杂,纵使袁时中没有二意,但也难保事情不会出现意外,因此朱慈烺并没有将全部的赌注都灌到袁时中的身上。
  自助才会有天助。
  关键还是要将这二十万官军拧成一股绳。
  比起太子,老司农侯恂对眼前的商丘城感触更多,他是商丘人,城中遍是他侯家的亲朋和故友,年前离开商丘时,商丘城还是一片繁荣,现在却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四段城墙被拆去了三段,从城门口望去,城中一片萧条,几乎没有什么灯光,想要恢复往日的荣景,恐怕最少也得十几二十年。
  侯恂忍不住长叹。
  所幸的是,他侯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当日撤退之时,侯方域虽然焚烧了府后的粮库,但宅子并没有受到波及,流贼进到城中后,因为有李自成的命令,流贼对侯宅颇为保护,相比其他七大家族的府邸几乎被流贼抢劫一空的情况,侯宅基本完好。
  侯恂一共有五子,分别为:方来、方域、方夏、方任、方策。方任、方策还年幼,侯方域现在随张名振在开封,府中事务都由长子侯方来和三子侯方夏负责。侯家兄弟本来已经带着家人避往山东了,听到太子亲征,老父也出狱,并随太子一起出京的消息后,两人都狂喜不已,亲自到济宁迎接老父,接着又跟随京营大军收复归德,今天上午他们两人提前进城查看府宅受损情况,见宅院完整,侯家兄弟这才放心,然后遵着老父的命令,一直在府门口等待,迎接太子殿下的驾到。
  侯恂、包括丁启睿和杨文岳的意思,都是要请皇太子在侯宅住宿,现在整个商丘城,最完整也最舒适的宅院,就是侯宅了。
  朱慈烺却不同意,他已经将中军帐设在了城南大营,今晚肯定是要在营中住宿的,他第一次领兵,又是“代天出征”,因此从一开始他就抱定了要和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心志,如此方能振奋军心士气。如果士兵们住宿营帐,他却在侯府中享福,虽然贵为皇太子,没有人敢说什么,但却无法提升士气。
  朱慈烺在商丘城中转了一圈,并特别查看了官府刚刚设立的两个粥厂。流贼撤退之时,将城中的青壮年全部裹挟而走,留下的老弱没有生存能力,丁启睿虽然没有太强的统兵能力,但治民还是有一套的,收复归德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城中设置粥厂,赈济没有离开的老弱病残,朱慈烺进城中,正是第一锅米粥开放之时,饥民衣衫褴褛,摇摇晃晃地在排队。已经是夜晚,火把之下,眼里看到的饥民不是白发苍苍,就是弱不及冠,隐隐地还听见有哭声,像是在为死去的亲人而悲鸣。
  朱慈烺不忍再看,拨马准备离开。
  眼角的余光忽然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从这边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紧了紧后背,好像还背着什么东西?几个负责警卫的武襄左卫立刻吆喝着拨马跑过去,到了其身边,但没有着急动手,只将那瘦小的身影围在中间。那瘦小身影见被官军围住,便不再跑了,大声的说了一句什么,然后蹲下来,把背上的东西放下来,紧紧搂在怀里。
  火把照耀下,原来他是一个瘦小的少年,而他怀中所抱的,是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孩。
  这样的人没有危险,因此武襄左卫没有动手,而少年刚才所喊的那句话,也是重要原因。
  朱慈烺远远瞧着有点异样,便停了下来。
  “殿下,那少年说,他是朝廷命官的家眷。要见几位大人。”武襄左卫回报。
  “带他过来。”
  “是。”
  武襄左卫将少年引了过来。
  少年很瘦弱,弱不经风,灰头土脸的,看上去也就十几岁的样子,怀里的小孩睁着胆怯的小眼睛,蜷缩在少年怀中不敢动。
  离着朱慈烺还有两三步,少年噗通就跪倒在地,并把怀中的小孩也摁跪在地上,对着朱慈烺磕起头来,“大将军,救救我弟弟吧,我们是朝廷命官的家眷。”
  声音清脆,口音明显不是河南的,他不识朱慈烺的身份,见朱慈烺身着甲胄,是众人之首,以为朱慈烺是将军。朱慈烺微微一奇,翻身下马,温言问道:“不要怕,你们是何人的家眷?”
  那少年抬起头,大声道:“我们父亲乃是归德同知颜则孔,归德被流贼攻破之时,家父在城楼殉国,家母在家中自尽,临死前让我带着弟弟逃走。我怕被流贼认出,一直带着弟弟藏在城中,今日官军收复归德,才敢带着弟弟出来。求大将军救救我和我的弟弟吧。”
  听到颜则孔三字,不止朱慈烺,丁启睿杨文岳等人也都是大吃一惊。
  颜则孔和梁以樟死守归德,颜则孔战死城头,梁以樟下落不明,但两人都是国之忠臣。尤其颜则孔,据说全家人都死在了城中,现在却跑出了子嗣,丁启睿杨文岳等人都是惊喜。
  见是忠良之后,又见少年口齿清晰,显然见过世面,朱慈烺心中已经信了,蹲下身子:“你可有凭证?”
  那少年连忙伸手到怀里搜寻,半天摸出了一个小包裹,解开呈了上来,“大将军,这是我父的官印,是家母送我们出府时交给我们的,此外还有家母手写的一封血书。”
  朱慈烺看了官印,交给身后的丁启睿,丁启睿接住了,红着眼眶连连点头,显然官印是没有错的。朱慈烺又看血书,上面记录了城中杀声四起,流贼已到颜府门外,颜夫人决意随夫殉国,又求人收留这姐弟俩的请求。
  姐弟俩?朱慈烺微微一惊,见那少年蓬头垢面,脸上满是污垢,根本看不出是个女孩。不过细细观察之下,却能看到少年纤细的脖颈和瓜子形的小脸,于是小声问:“你是女孩?今年多大了?”
  少年低头小声回答,“是,奴家是女孩,今年十四了。家母说本来应该一家同殉,但念在颜家三代单传,弟弟又小,无力自保的情况下,让奴家保着弟弟出来,为颜家留一点香火。”
  朱慈烺连连点头,不知不觉中,眼角已经湿润了,吩咐田守信将颜家姐弟带回营中,好生照顾,直到这时,少女好像才意识到了朱慈烺的身份,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夜晚,朱慈烺在城南大营召开军议。
  文官武将分列而坐。
  左下位,吴甡、丁启睿杨文岳和军中的监军等人依次列席,右下位,左良玉列在第一位,而后是三千营主将贺珍、精武营主将吴襄,右柳营主将马德仁,而后虎大威,方国安,杨德政,副将刘肇基,神机营副将李顺,通州副将姜名武等人按班次身份而坐。而诸军账下的一些将领,左良玉麾下的金声恒、王允成;虎大威之子虎子臣,杨文岳账下的副将贾悌,丁启睿标营主将冯名圣,还在被暂调到京营的马进忠也都在场列座。
  两军在归德胜利会师,接下来就是进军开封。
  进军之前,朱慈烺想听听众将对战事的看法。
  朱慈烺虽然坐在中间,但军议还是由右侍郎吴甡主持。
  吴甡威严道:“流贼围困开封,开封战事吃紧,诸将以为,我军应当如何进军?”
  话音不落,就见一人霍然站起:“末将以为,我军先克陈州,又复归德,二十万大军,士气正盛,应急速进军,救援开封。末将请为先锋,不破流贼,誓不还师!”
  说话声音不高,但却震的人耳膜嗡嗡作响。
  却是保定总兵虎大威。
  太子“简在朕心”,老长官吴甡又是领军的文官,虎大威立功报恩的心思,比任何人都要迫切。
  丁启睿抚须赞许,杨文岳却是默不作声,他是保定总督,虎大威是他的部下,事先没有和他商量,就要请为先锋,这让他微微不快,虎大威的三千兵是他保定兵的精锐,一旦折损,他保定兵怕就没有什么战力了,因此他不同意虎大威为先锋。先锋之职,理应属于实力最强大、骑兵最多的左良玉。
  吴甡不置可否,目光看向左良玉。
  不止他,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着左良玉。
  虽然京营显露了一定的实力,但众将心中都是清楚,京营最重要的任务恐怕还是压阵和保护太子,真正冲锋陷阵的还得是他们这些地方部队,而地方部队当然是以左良玉为首。
  众目睽睽之下,左良玉站起来抱拳道:“末将认同虎将军的看法,我军士气正盛,应即刻整合兵马北上,与开封陈永福内应外和,将流贼杀了片甲不留!”
  “好!”
  “左镇说得对!”
  帐中各官将反应过来纷纷响应,看起来士气极旺,人人都是忠臣猛士。
  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即刻出兵,解围开封,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人人都抱持信心,认为官军必胜。
  人是好面子的动物,尤其是当着皇太子的面,就更是不能露出怯弱了,不管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在眼下的这个场面里,是绝对不能被人小看的,慷慨激昂的场面话,是一定要说的。
  官军有二十万,流贼虽然有五十万,但真正能战的战兵不会超过十五万。以二十万官军对十五万,虽不敢说能大败流贼,但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众将的胆气并非是吹牛。
  最重要的一点,太子营中的七十万军饷还没有发呢,这种时刻不积极表态,一旦惹了太子不高兴,认为你怯弱,压着你军饷不发可怎么办?
  一片慷慨激昂之中,皇太子朱慈烺却始终不动声色。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子视军
  军议没有结果。
  面对一片激昂,太子殿下并没有趁热打铁,发出向开封进军的命令,只严令各部挖掘壕沟,修建工事,将归德建成一座流贼不能逾越的堡垒,同时重兵保护归德和山东济宁之间的军粮通道,绝不允许被流贼骚扰。
  丁启睿和杨文岳都有点愕然,所谓兵贵神速,官军士气正高,开封又危在旦夕,如此情况下,不是应该立即向开封进军吗?太子殿下究竟在犹豫什么?
  在这之前,不论在河南还在湖广剿匪,丁启睿和杨文岳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将无战心,每次和流贼交战,他两都要好生劝慰,说一大堆的好话给左良玉听。即便如此,左良玉都不一定会欣然请战,现在太子代天出征,左良玉的态度明显积极了很多,太子为何不抓住这个机会?难道要等军心士气回落,左良玉战心动摇吗?
  军议结束后,丁启睿和杨文岳两人面见太子,委婉地将想法说给太子。
  太子淡淡笑:“两位的意思本宫明白,不过现在还不是向开封进军的最佳时机。”说罢端起茶杯。
  丁启睿和杨文岳不敢细问,只能退出。
  虽然太子刚十五岁,在这之间,两人和太子也没有过任何接触,但太子推出治国四策,抚军京营,又带天出征,更连续的在沧州和鱼台县取得两场大胜,尤其是见了京营的盛大军容之后,两人对少年太子的一些怀疑,早已经被“太子睿智非是常人”的信念所取代。既然太子引而不发,就一定是有原因的。
  何况还有兵部右侍郎吴甡?
  以吴甡的老道,必然不会坐失战机。
  想明白一点,两人倒也心安不少。不过对太子的决定,还是有些不能理解。
  不能理解的,又岂止丁启睿和杨文岳?
  参谋司的三大参谋对太子殿下的决定,也是分成了两派,李纪泽江启臣支持,刘子政反对。刘子政认为应该一鼓作气,迅速进军开封,以解开封之围,官军将近二十万,士气正盛,无论左良玉或者虎大威,都一定会在开封死战,而闯贼在郝摇旗全军覆没之后,对官军已经生出了畏惧,从连续放弃陈州和归德就可以看出来。只要官军大兵压境,有一到两场的血战,闯贼必然会像前两次一样,乖乖地从开封撤军,如此开封之围就解了,中原的危局也就扭转了,太子带天出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刘子政的谋略并没有错。
  不过太子的目标可不止是解围开封。
  歼灭李自成的有生力量,才是太子“带天出征”的主要目的。
  出京一次不容易,如果不能歼灭李自成的主力,哪怕就是解了开封的围,也无法缓解中原的危急,朱慈烺可不想还有第四次的开封之战,因为那时的李自成恐怕就不是五十万兵马,而是滚成一百万了。
  因此本次开封之战的终极目标,并非是解围开封,而是歼灭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在此战略之下,哪怕丢弃开封,也在所不惜。
  当然了,这番话是不能和丁启睿杨文岳说的,甚至也不能和吴甡说。刘子政不能理解,也就很正常了。
  开封有周王,藩王陷落是大罪,吴甡丁启睿杨文岳谁也担不起这样的大责,但朱慈烺可以。
  夜晚,朱慈烺和吴甡在帐中小声商议,两人目光盯着案上的河南地图,绞尽脑汁的制定、完善解围开封的战略计划。在地图边,有参谋司关于选择朱仙镇作为大军突破点的详细研究报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