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1227

  他刚从诏狱出来,可不想再进去,一旦这份奏疏忤逆了陛下,陛下震怒,吴甡丢官,他可能就要重回诏狱了。
  “怎么,大真你怕了?”吴甡脸色一沉。
  侯恂虽然在诏狱待了六年,行事变的小心,但并非没有胆气之人,被吴甡一激,胸中豪气顿生,又想若非太子进言,我岂非仍在诏狱之中?就算下次下狱,也不过是重回原点,又有何所惧?更进一步想,太子乃国本,就算被撤换带天出征的衔位,也不失储君之位,未来一旦登基,今日自己所受的这些委屈,又算什么?
  于是慨然道:“我侯大真岂是胆小怕事之人,为朝廷,为天下,为开封的战局,某愿和少司马大人一起上疏!”
  “好!”
  吴甡抓起他的手臂:“走,我们现在就去写!”
  ……
  京师。
  乾清宫。
  和吴甡侯恂的奏疏一同送到崇祯帝案头的,还有开封最新的战报,和周王、河南巡抚高名衡求救奏疏。
  “……贼攻势猛烈,四门贼兵拥登,势危万分,存亡俄顷,臣率总兵陈永福督率兵将躬临危险,指挥我兵奋死力敌,贼兵方始退却。到今日,城中官军已经精疲力尽,伤亡大半。望北而阙,臣高名衡当与开封城共存亡……”
  看着高名衡的求救奏疏,崇祯帝眼眶泛红——高名衡打的好,是我大明的忠烈之臣!
  放下高名衡的奏疏,崇祯帝又拿起右手边的那份密奏。
  那是四天前送到京师,由太子亲笔所写的密奏。
  这一份奏疏太子是动了大心思,花了大时间的,不但将按兵不动的理由写的清清楚楚,而且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的不止是忧心天下的家国情怀,更把父子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开封之危局,儿臣忧心更胜于父皇,儿臣莫不想一夕之间解救开封,以报天恩。然贼势且重,儿臣不得不小心谨慎,以免轻敌冒进,重蹈松锦之覆辙。以儿臣看来,开封虽急,但急不过二十万大军的整训使用,开封虽危,但危不过大明天下的内忧外患。二十万大军不止是中原大船的压舱石,更是我大明朝最后的一副家当,为开封计,更为天下计,在没有整备完成、计划没有铺设开来之前,儿臣不能也不敢向开封进军。开封失守,儿臣犹可以夺回来,如果二十万大军有失,儿臣又有何脸目去见父皇?”
  “何况开封犹有坚守之力,流贼善野战流窜而不善于攻坚,强攻开封,乃是其弃长用短,正该为我所用。”
  “父皇为国事操劳,宵衣更食,鬓边早生华发,儿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今在归德,每每想起,忍不住涕泪交零。儿臣叩拜,望父皇保重龙体,儿臣不敢大言,只要父皇宽给儿臣一段时间,儿臣定解开封之危局……”
  崇祯帝看得颇为感动,眼泪哗哗的。
  原本他很是震怒,心中已经动了想要撤换太子代天出征的心思,但太子的密奏让他改变了主意。我儿赤诚,看来前方战事却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不可再催了,而当吴甡和侯恂联名奏疏送到他案前,他仔细读过之后,微微叹口气,最后一点犹豫也烟消云散。
  崇祯帝并非是一个听不进意见的人,他主政十七年,臣子的建议,他多有采纳,甚至有臣子当面顶撞他,他也不会治罪,当然了,不止崇祯,明朝历代皇帝有保有这个非常优良的传统,满清那样,一个字写错,就论罪下狱,甚至诛灭全家的事情在明朝绝对不会有。
  “那朕就再等一个月,春哥儿,你切莫让朕失望啊……”
  崇祯帝好不容易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开封。
  这座四面受敌,黄河之畔的中原雄城,一天的血战之后,依然伫立在夕阳西下的余晖之中。
  流贼已经连续猛攻二十天了,不管是城头的官军,还是城下的流贼,都已经是精疲力尽,特别是攻城的流贼,在轮番猛攻,损失惨重,但却毫无效果的情况下,军心已经出现浮动。
  夕阳中,李自成用他的独眼看着开封城,脸色铁青的像是要吃人。
  他已经是三围开封了,不说在开封城下损失的兵马,只说他的眼睛,就足以让他毁灭这座城池了。不过他始终冷静,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开封不是容易攻取的,因此才会制定围点打援的策略,只不过朱家太子太狡猾,竟然迟迟不上钩,以至于他不得不改变计划,对眼前的这座雄城展开攻击。
  转眼二十天,开封摇摇欲坠,但却始终不破,严苛军令之下,他闯营的流民和伏兵一轮又一轮的对开封展开攻击,将开封四门变成了尸山血海。挖地道,挖城墙,各种办法也都使遍了,但开封城却依然纹丝不动。
  而到现在,他不得不再次做出决定。
  “闯帅,我瞧各营都累了,明日不如歇息一天?”牛金星小心翼翼地问。变虚为实,向开封发动猛攻,以逼迫朱家太子带兵来救是他的主意,但没想,朱家太子真能沉住气,不论开封如何危急,他都没有动兵的迹象。归德官兵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一点都没受开封战事的影响。
  牛金星的策略失败了,因此他微微有点胆虚。
  李自成摇头,冷然道:“不,不能歇。不但不能歇,明天反而要加大攻击的力度。二十多天,额们累了,城中的官军更累,现在就看谁能顶住了,传令,老营准备,明日一举拿下开封城!”
  牛金星眼角一跳,他知道,这是李自成要动军中的步兵精锐了。
  “是。”
  李自成转头看向归德的方向,冷哼一声:“朱家太子不是不来吗?哼,明日之后,他就是想来开封也来不了!”
  牛金星不敢说话,不过他却听出了李自成声音里的“赌性”——重兵屯于城下,粮草只余四十天,李自成必须赌一把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
战幕开启
  归德。
  接到开封的紧急军情时,朱慈烺正在主持比武大会。
  六天前,当定下二十日的期限之后,朱慈烺就开始筹划着在军中举办一场类似于近现代的比武大会,一来提升士气,二来选拔勇士,第三则是打破各营之中旧有的操练方法——为了整训这二十万兵马,朱慈烺可谓是煞费苦心。
  比武大会一共设置了骑射、搏斗、阵型、鸟铳四大项目,分单人和集体两项,每一个项目的前三名都设置重奖,五十名之内有小奖。每一个千总队要出二十个单人好手和三组集体小队参加比试,成绩好的千总队会有额外的奖励。
  比武大会的规则一出,各营将士都是欢迎。
  每日憋在营中,枯燥的操练实在是太磨人了。如果是过往,如果没有太子严厉的督查军纪,各营将士早到归德城中去逍遥了。
  经过一个月的休养生息,归德渐渐恢复了一些生气,京惠商行不但向大营供给“鸡鸭猪肉”,而且还在城中开了两家商铺,平价供应一些民生必需品。
  在京惠商行的带头之下,商家们逐渐回流,归德商业渐渐得到恢复,继而带动了手工业和农业,残存下的百姓都可以找到糊口的工作,各种行业也渐次在恢复中,其中就包括军士们最喜欢的一个行业,只不过军中严令,非有准许,任何人不得进城,军士们干着急却也没有办法。
  这一次因为是太子统军,粮草正常,补给还算充裕,太子又三令五申,因此各营军纪抓得相当紧。十天前,有几个左营的军士暗夜出营,被巡夜的抓到,报到太子那,太子二话没说,直接下令斩首。左营都如此,其他营的人就更是不敢僭越了。
  比武大会把将士们的注意力都拉回到了军营之内。
  今天是复赛的第一轮,朱慈烺看的正兴致盎然,不时为将士们精彩表现喝彩,直到开封的紧急军情送到了他面前。
  展开一看,朱慈烺顿时笑了:“闯贼沉不住气了。”将军情传给身边的吴甡,吴甡看罢却是脸色一变,霍然站起:“闯贼动用了老营精锐,由此看来,他是非攻下开封不可了。殿下,闯贼精锐非一般的贼兵可比,我军必须立刻应对!不然开封危亦啊。”
  朱慈烺暗暗吸口气,气定神闲的点头:“比武终止,擂鼓,聚将吧!”
  “咚咚咚咚……”
  鼓声响起。
  按军规,一卯不到,杖责二十;二卯不到,杖责四十;三卯不到,斩首示众。
  朱慈烺统领这支大军虽然时间不长,但因为是太子之尊,几次出手又显示了相当的手腕和霸气,在保证粮饷的同时加大军纪的惩处,恩威并施,人人都知道太子虽然年幼,但却不是一个可以糊弄的角色,稍不注意,就可能遭受太子的严罚,因此无人敢怠慢。听到鼓声,参将以上的将官急忙披挂铠甲,向中军大帐奔去。
  一通鼓罢,所有应到将官就已经全部聚集到了太子的中军大账之外。
  红缨甲胄,长刀战袍,一个个脸色肃然。
  在归德一个月,太子击鼓点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众将却都能感觉到此次的不寻常。
  帐中传出号令之声,左良玉、虎大威等总兵副将列队进入中军帐,参将们则留在原地待令。
  中军帐内,太子朱慈烺居中而坐,着银甲银盔,正一脸肃然的看着参谋司拟定的作战计划书。
  见礼之时,武将之首、平贼将军左良玉偷眼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帅案后的太子,想知道这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面对如此重大的战局,他脸上的冷静和淡然,究竟是假装出来的呢?还是真的已经到了胸有成竹、波澜不惊?左良玉不觉得是后者,因为即使是戎马一生的他,也难以做到这一点。就不信这十五岁的少年能做到。
  好像是察觉到了左良玉的观察目光,太子忽然抬头向这边望了过来。
  左良玉慌得收目躬身——太子的目光平静而温和,让人如沐春风,但在平和之中,却也隐隐透出了几分犀利和严厉,令左良玉有一种心底秘密全被看穿的感觉,然后他忽然警觉,觉得自己想要揣测太子心思的想法,实在是太危险了。太子不止是统帅,更是国本,一旦自己的图谋被看穿,这个平贼将军怕也就做到头了。
  想到此,左良玉的身子躬的更低。
  左良玉审视、甚至是带着一点狐疑的目光,朱慈烺清楚的感觉到了,不过却并不在意。经过这一个月的整训,尤其是那日的交谈、恩威并施之后,左良玉最近大为老实,一直都在夹着尾巴做人,即使是营中军士夜出军营,被太子斩首,他也没有吱一声,和往日在督抚面前,装聋作哑、飞扬跋扈的模样,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朱慈烺相信,左良玉并非是在隐忍,而是真的有所收敛,相信在开封的战场上,左良玉一定会有所表现的。
  朱慈烺环视众将:“众将免礼。”
  “谢殿下。”一片铁甲锵然之声后,众将各归各位,然后一起目视太子。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聚将,怕是要兵发开封了。
  朱慈烺向吴甡点头。
  吴甡站起,先简单介绍了流贼精锐急攻开封的紧急军情,然后不询问督抚、更不询问领兵将领的意见,而是直接宣布:即刻拔营,向开封进军!
  这就是太子和督抚的区别。
  如果是督抚,必然要先询问众将,尤其是平贼将军左良玉的意见,若是左良玉不同意,进军必然不可能,但太子却不用。
  二十万大军分三路进发,右路由丁启睿统领,率其标营加上方国安、杨德政部,一共两万人马,不打自己,而打“左良玉”的旗号,假作是左营,向杞县进发。杞县距离开封一百里,是开封东面的门户,李自成第二次攻打开封之时,左良玉的援兵就是从杞县进军的,左军一到杞县,李自成就率兵撤退了。
  丁启睿的任务是占领杞县,然后以杞县为核心,向两边伸展,挖掘一条宽三丈,深一丈的大壕沟,截断闯营从东面逃窜的可能路线。挖掘的路程当然是越长越好,太子给他们定下的最低标准是四十里,涵盖了从开封逃往杞县的大部分路线。
  杞县只有少量的流贼,人数不过千人,丁启睿带领的两万虽然都是弱兵,杨德政麾下的五千兵马甚至有一半是不经一战的卫所兵,不过以丁启睿的统帅之能,加上两万人的兵马,收复杞县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收复杞县,挖掘壕沟之后,丁启睿的任务就是固守待命,接下来的开封和朱仙镇之战,也许不需要他的参与,他只要能守住杞县,挖好壕沟,就算是大功一件。
  宣派完丁启睿的任务,吴甡将一份早就写好的任务要点亲手交给丁启睿,并且叮嘱:“小心保管,若有变,一定要焚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