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1227

  就像是割草一般,三堵墙士兵连续不断的中弹落马。血雨飞起,人的惨叫和马的悲鸣被连绵不断的枪声所掩盖,人与马的尸体在官军阵前叠成了一片,形成了障碍,阻挡了后续骑兵冲击的马蹄。重击之下,没有中弹的贼骑兵拼命的勒住马头想要往回跑,但又被后面冲过来的同伴挡住了去路,最终还是没逃过呼啸而来的铅弹……
  李过是幸运的,由于他的亲兵在他前面组成了肉盾,为他遮挡了铅弹,所以他毫发无伤,但亲兵们的死伤激起了他胸中的杀意,他红着眼珠子,大吼:“冲,谁也不许退!!”
  如果是胆小的将官,面对官军如此犀利的火力,第一想法一定是撤退,但李过不同,他清楚的看到,官军阵中只有两百名的鸟铳兵,前后三次射击,鸟铳兵已经全部射击完毕,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鸟铳兵装弹压弹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鸟铳兵暂时没有威胁了,只要冲散了官军的枪阵,就可以全歼这股官军。
  呜呜~~
  表示继续进攻的号角吹起。
  那些有所退却的三堵墙骑兵听到李过的命令,不得不转回马头,继续向官军猛冲。
  “冬冬~~”
  官军鼓声又变了,从直阵变成了四方阵。四边都是长盾手和长枪手,将鸟铳手保护在中间。
  “稳住!稳住!”
  三角军旗下,阎应元嘶声大吼。
  他知道,最具考验的时候到了。
  没有了鸟铳手的远距离攻击,现在只能靠长枪手和流贼骑兵面对面的厮杀了。
  “砰砰砰……”
  不是枪声,而是流贼骑兵从侧面撞击盾墙的声音。
  高速奔跑中的战马携带了巨大的动能,即使被盾墙所阻,被长枪戳中,也依然惯性的向前冲锋,长盾手承受不住,直接被撞翻在地,口吐鲜血,马上的流贼骑兵从大盾上面飞了过来,人还在半空,数杆长枪就已经扎穿了他的肚子。
  一时人喊马嘶,惨叫连连,无数人影窜起,又忽然倒下。
  官军的右边抵挡住了流贼这一次的冲击,但左边却摇摇欲坠。
  李过亲自冲击左边,面对官军刺过来的长枪,他连砍带劈,削枪头,断枪杆,趁着官军枪阵稍有动摇之时,他一个纵马就冲到了官军阵中,连砍带杀。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到了贴身近距离,长枪就没什么用处了,眨眼间,李过和他的亲兵就砍翻了十几个长枪兵。
  但忽然,官军阵型向两边一分,一人从中间冲了出来。
  没有骑马,身披甲胄,挥舞长刀,还没有照面,但那股凌人的气势却已经扑面而来。
  正是阎应元。
  见官军将领居然冲出战阵的保护,亲自迎战,李过大喜,纵马挥刀,就向阎应元砍去。
第五百一十三章
朱仙镇之战(15)
  阎应元手中的这把长刀,不是普通的长刀,而是类似于唐代陌刀,锋刃极长,将近一米,刀柄也有半米,双手而握,劈斩开来,极具威力。此刀刀势沉重,如果力量不足,刀法不精,不但不能杀敌,反而还会伤己,非武艺高强者不能使用。
  唐书中有“步兵接阵而战,手持陌刀,迎击骑兵,如墙而进,骑兵人马俱碎”的记载,说的就是此刀。
  当李过纵马砍杀而来之时,阎应元不慌不忙,他弓步微蹲,左手前,右手后,双手握刀,刀锋微微向前抬起,目光紧盯着那个纵马冲过来的流贼将领。做劈砍的准备。
  “塔塔……”乱军之中,李过马速极快,将亲兵都甩在了身后。
  战马奔驰而来的场景,对人类有极强的压迫感和冲击力,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阎应元却无视危险,眼皮子都不眨一下,他的双脚如钉子一般的钉在地上。动也不动,当李过冲到面前时,他忽然一声断喝,手中长刀狠狠向前斩去!
  李过吃了一惊。
  眼前的这个官军将领手持长刀,气势十足,所做的架势,更是有极大的危险性,李过本能的用力勒了一下马缰,正是这一下救了他的性命,阎应元手中的长刀像是奔雷闪电一般的向他斩了过来。
  血雨喷起,李过胯下的战马,硬生生地被斩去了马头。
  而李过则侥幸逃过。
  “好可怕的长刀!”
  这是李过脑中瞬间闪过的想法。
  在这之前,李过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的武勇,会在乱军之中,有什么决定性的大作用。当初楚霸王项羽够勇了吧?但最后却败给了平平武力的刘邦。作为一名大将,智勇双全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就在这一瞬,他忽然有所顿悟,一个人的武勇,或许不能改变全局,但却足可以改变一场小规模战斗的结果。
  周围一阵惊呼。
  失去马头的战马负着李过继续向前猛冲了好几步,才猝然倒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阎应元暗叫一声可惜,如果不是李过收了一下马缰,这一下斩去的就不止是战马的马头,而是带上李过的半个身子了。
  李过是沙场骁将,在战马轰然倒地之前,他就已经机警的从马上跳了下来,就势一个翻滚,卸掉力量,不过他手中的长刀却不得不扔了出去,此时双手空拳——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明白,怪不得官军将领要一个人应敌呢,这么长的刀锋,如果身边有亲兵站立,根本无法挥舞。
  想不到官军之中竟有如此勇将,比起当年的“曹阎王”曹文诏也毫不逊色,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过脸色苍白如纸,沙场这么多年,这是他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呼~~”
  风声凛冽,那名官军将领一个跳跃,又一刀向他斩了过来!
  李过已经有点被吓住了,顾不上形象,手忙脚乱的就地一个翻滚,堪堪避过这一刀。而这时,他的亲兵终于是冲到了。“少将军!”李过的亲兵齐声大吼,挥舞长刀,拼命来救李过。李自成现在的名号是“顺天倡议大元帅”,在这之前,他自称将军,李过是他侄子,所以军中都称李过为少将军,虽然李自成从将军变成了元帅,但军中还是习惯称呼李过为“少将军”。
  听到少将军的名号,阎应元立刻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的流贼将领原来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
  怪不得洪千总会阵亡,原来是遇上了一只虎李过!
  有此一念,阎应元为洪千总报仇的想法就更加炙热,他一声大喝,挥舞长刀,再向李过杀去。李过的亲兵拼死卫护,阎应元虽然连续的斩翻了三骑,官军的长枪手连续猛刺,枪阵拦阻,将李过的亲兵戳的连连倒地,但却仍然无法阻止李过被亲兵救起。
  李过上马急急而走,头也不回。
  “撤!撤!”
  主帅一走,三堵墙败局已定。所有骑兵都跟着李过急急而退。经过这段时间的沉寂,官军的鸟铳手重新又开始鸣放,“砰砰砰……”将逃跑的贼骑兵打的七零八落……
  反败为胜,官军欢呼之间响彻整个河岸。
  而在欢呼声中,左良玉的骑兵终于是出现了,对着败退的三堵墙骑兵,连续猛追,紧咬不放……
  “我军伤亡四百,洪千总和赵把总阵亡,击毙流贼骑兵三百余人,缴获战马一百二十三,俘虏二十……”
  “阎把总逆转取胜,击退了流贼骑兵之后,流骑先向东撤,后又折向东北,似乎想要和开封的流贼汇合,左镇派骑兵追击,双方在东北交战,胜负未知。”探马报道。
  “好!”
  听完探马的回报,朱慈烺激动的在马上连甩马鞭。洪德亮和赵志超的阵亡让他沮丧,但阎应元的杰出表现却又让他振奋。
  阎应元力挽狂澜的表现,不止是印证了他在“江阴之战”中的超强能力,扭转了京营可能会首败的晦气,更重要的是,阎应元截断了李过继续向柳庄突袭的道路,如果阎应元在岸边犹豫,任由李过的骑兵通过,那么正准备强攻柳庄的徐文朴和魏闯,就有可能会遭到李过骑兵的背袭,那一来,整个柳庄战役就有可能会全面糜烂。
  “临危不惧,以步破骑,大胜之后收拢败兵,稳守河岸,护卫后续的步兵继续渡河。阎应元,真乃大将之才啊。”侯恂赞叹。
  吴甡连连点头,眼睛里满是对阎应元的欣赏,忽然话锋一转:“阎应元的表现足称优异。但左部骑兵的表现,却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不过十几里的救援路程,却迟迟不到。如果不是阎应元奋起,洪德亮这支千总队怕是要全军覆没了……”
  侯恂脸色微微尴尬,谁都知道他和左良玉的特殊关系,而此次洪德亮部被突袭,负最大责任的就是左良玉,如果左良玉的骑兵能够用心,扎扎实实起到警戒防御的作用,李过的骑兵就不可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河岸边。
  所以吴甡对左良玉非常不满。
  “是啊,左良玉的失误确实不应该,臣以为,应该对左良玉施以警告和惩戒。”侯恂向太子拱手。
  因为和左良玉的关系,所以侯恂更不能徇私情,他必须指出左良玉的失误。
  “倒也不必。”
  朱慈烺大度的摇头:“这一次贼骑兵沿着贾鲁河突袭而来,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但左良玉,就是参谋司也没有想到,所以也不能怪左良玉。希望经此一事,左良玉能有所警醒,以后之战,再不可出现这样的漏洞。”
  吴甡和侯恂都不再说。
  但两人心里都明白,太子真正在意的并非是左良玉没有察觉到流贼骑兵的突袭,而是在洪德亮部被袭击之后,左良玉没有迅捷的救援和补错,虽然前线战况复杂,信息瞬息万变,左良玉也许是没有及时收到信息,所以援兵派的比较迟缓,但难保不是想要保存实力,或者是想看京营的笑话。
  事情的真相暂时难以了解,而朱慈烺也不想了解。
  大战在即,他不想怀疑自己的主力大将,何况在归德驻军的这段时间里,他已经推心置腹的和左良玉谈了好几次了,以左良玉的聪明,应该能明白他的苦心,不至于在开封这么重大的战役里,玩弄心机,以至于葬送整个好局。
  左良玉虽然跋扈,但头脑却是清楚的,对朝廷的忠心,也是有的,在官军已经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朱慈烺相信他一定会在开封战场全力以赴。
  “传令,所有阵亡将士都用棺木包裹,写明姓名和籍贯,暂时存于贾鲁河南岸,派专人守卫。一应抚恤,回京之后,由京营退辅司从优发放。英勇殉国的千总洪德亮和把总赵志超,享受京营最高礼遇,京营所有百总以上的将官,都必须到棺前祭拜。”朱慈烺道。
  千总洪德亮冲锋战死,把总赵志超的尸体随后也被找到,原来,在流贼骑兵第一波的冲击中,顶在最前的赵志超就已经战死了。
  “是。”
  中军得了太子的命令,急急去传。
  中军刚走,就听见马蹄如雨,又一名探马疾驰而来,离着很远就高喊:“报~~~”
  显然是有紧急军情。
  朱慈烺催马上前,迎住那探马。
  “报殿下,开封方向出现大鼓流贼骑兵,马蹄震天,烟尘蔽日,人数大约有一万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