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1227

  李自成不说话。
  牛金星捻着胡须:“未必不是好事,曹营向杞县突围,能为我闯营吸引一部分官军的注意,杨文岳在朱仙镇的兵马不敢轻动,杞县更是不敢包抄我军的后路,我义军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袁时中。”
  “但朱家太子会跟在后面。比起丁启睿和杨文岳,朱家太子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李过性子较直,不懂给人面子,立刻提出不同意见。
  牛金星笑:“少将军说的对,所以我义军才要加快行军的速度,将狗太子甩在后面!”
  成功从贾鲁河畔撤退,保住大部分的精锐之后,李自成曾召集众将,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讨论的就是下一步进军的路线。会中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回攻中牟县,灭掉小袁营,惩罚袁时中这个大叛徒!虽然从中牟县传回来的情报看,小袁营正在挖掘壕沟、修建工事,但几乎所有闯营将领都没有把小袁营当一回事,小袁营的战力本来就低下,攻打开封又丧失了不少的主力,在闯营众将看来,小袁营的战力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有工事和壕沟,也挡不住闯营精锐的攻击。
  何况闯营上下最恨的就是叛徒,不灭了袁时中,怎能解了心头之恨?
  再者,如果向朱仙镇或者杞县突围,等于是更加陷入了官军的包围圈中,朱家太子从后追击,几乎是十面包围的险境,中牟县则不然,只要突破了中牟县,立刻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地,短时间之内,闯营不必担心再被官军四面包围。甚至情况不妙,闯营还可以退回陕西,可谓是进退有据。
  但也有人提出了一点不同意见。
  那就是李过,他认为既然袁时中敢于叛变,就一定是有所准备,说不定已经得到了朱家太子的支援,所以闯营万万不可轻敌,不过他的意见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共鸣。
  闯营向西而行,直奔中牟县。
  刘体纯率一千骑兵断后,阻扰官军的追击,延缓官军迫近的速度。于此同时,原本驻守朱仙镇的袁宗第悄悄撤退,高一功也放弃了阎李寨的老营,护卫着老营家眷,向中牟县急急而来。因为在决战以前李自成就做了一些预防工作,高一功对人员进行了精简,原本的十万家眷,有资格随高一功一起撤退的,不过六万人,又送还曹营两万,闯营家眷只剩下四万人。即便如此,四万家眷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累赘,所幸阎李寨位在开封城西,距开封二十里,距离中牟县的距离不到四十里,比闯营精锐距离中牟县的距离更近,李自成军令传到后,他们立刻拔营启程,整体路程并没有落下多少。
  暗夜之中,流贼大军急急向前。
  “啊,河~~”
  原来是遇到了一条将近干涸的小河——中原久旱,原本的大河变成了小河,小河变成了干涸,这一条小河还能有一点水,实在是不容易。激战了一个下午,又仓惶撤退,闯营将士早就干渴难耐,一听前方有河,不等李自成命令,就纷纷下马狂奔取水。
  李自成无奈,只能下令在这里休息片刻。
  不用亲兵,李自成亲自到河边,蹲下来,借着火把的光芒,双手小心翼翼地捧了一点半清半浊的河水,送到了口中,嗓子湿润的同时,他再一次思索自己的战略。
  贾鲁河畔之战,十万精锐,最后成功撤退的不超过八万,那两万人不管是战死、负伤、或者是被俘,都已经是昨天黄花了。八万之中,曹营又带走了两万多,此时跟在李自成身边的,只有五万五千余人,其中骑兵只有八千,如果算上高一功看守老营的一万人马,整个闯营还有六万五千人马,当然了,袁宗第在朱仙镇还有一万人,不过袁宗第能否摆脱杨文岳,安全撤退到中牟县,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盘算兵力之时,李自成没有把他算在内。
  六万五面对小袁营的两万五千名弱兵,肯定是必胜的。
  但紧追不舍的朱家太子是最大的变数。
  朱家太子率领的官军有七八万人,一旦闯营不能迅捷击破袁时中,而被袁时中拖在了中牟县,等朱家太子领兵追到,前后夹击,闯营就危险了。
  因此,在李自成镇定的表情下,隐藏着深深地忧虑。
  “报~~~”
  马蹄如雨,探马急急来报:“报闯帅,官军前锋骑兵已经追到了身后十里,刘副掌盘正在和他们血战。”
  李自成心中一惊:来的好快。霍然站起,问:“国勋走到哪里了?”
  高一功,字国勋。
  牛金星连忙放下水壶:“按时程算,他们应该已经快到中牟县了。”
  照李自成的命令,高一功并没有在阎李寨等待闯营精锐,而且直接拔营,从另一条道路直奔中牟县。牛金星按时间和行军的速度,大概推算出了高一功所在的地点。
  “走!全军加快速度,最迟寅时(凌晨四点)要赶到中牟县!”李自成大声下令。
  暗夜之后,有传令兵将闯帅一层层地传下去,喝水完毕的士兵,手忙脚乱的上马,继续奔向中牟县。而此时步兵才气喘吁吁地刚赶到河边,一窝蜂的到河中抢夺浑浊的河水……
  三十里之后,一大队的官军骑兵正在急急追赶,重重护卫之中,太子朱慈烺银盔银甲,骑着黑色骏马,火把微光之下,他脸上满是忧虑。昨夜的行军,下午的血战,将士们都已经疲惫不已,战斗结束之时,有士兵一头倒地,别人以为他是中箭了,不想他却是困得睡着了。
  但朱慈烺却不能令将士们休息,现在是咬紧牙关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都要紧紧咬住李自成,绝不能让闯贼逃脱。
  人能坚持,马却有点支持不住,平常时候,战马一个时辰能奔驰十几公里,今夜却不行,战马一个个都有气无力,比步行也快不了多少,朱慈烺心中忧急,但却也没有办法。
  相信李自成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是双方意志的比拼。谁坚持不住谁就失败。
第五百三十章
穷寇必追(2)
  就像是“山海关大战”之后,若不是建虏和关宁铁骑不顾休息、连续不停的追击,闯营主力也不会损失殆尽,以至于一蹶不振,此后从京师一路败到西安,完全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报~~”
  马蹄急急,探马来报:“报殿下,前方又发现了掉队的流贼士兵,经过审问,他们说,闯贼于两个时辰前经过这里。”
  朱慈烺点头。两个时辰就是三十里的距离,而此地距离中牟县刚好三十里,也就是说,李自成此时已经到中牟县的边界了。但暗夜漆黑,小袁营在中牟县挖掘的壕沟又足够长、足够宽,圆弧形的截断了闯军退往郑州的必经之路,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李自成必不敢轻易攻击,只能选择在中牟县边界扎营休息,恢复元气,同时打探小袁营的消息,等天亮之后才会进攻,而那时,官军主力必然也已经追到了中牟县。
  “告诉虎大威和王允成,令他们放慢速度,小心搜索,闯贼很有可能在此间埋有伏兵!”朱慈烺道。
  太子率左良玉的骑兵主力在中军,前方有两支探路的骑兵部队,一支是虎大威,另一支是左营悍将王允成,两人各领一千骑兵,一左一右,在探路的同时,也是扫除闯营可能预藏的伏兵。
  骑兵之后,就是后续的步兵主力。
  贾鲁河畔,田见秀的二十万贼兵,不到一个时辰就全线崩溃,不过其阻拦官军的目的却是达到了。官军虽然只用一个时辰就击溃了田见秀的部队,但清理战场、扫平道路却用了两个时辰。太子虽然命令虎大威和左良玉的骑兵不必理会战场的溃兵,直接追击李自成的主力即可。但溃兵实在是太多了,豕突狼奔,跑的到处都是,堵住了道路,人马无法前进,虎大威和王允成连砍带杀,费了好一番的力气,方才清出了一条道路。
  清理战场是一件相当费时,但却也有极大好处的事情。遗留的战马军粮、战死士兵的甲胄和兵器、腰间的银两、甚至穿着的鞋子,都是部队所需要的,朱慈烺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精武营主将吴襄和左良玉的亲信部将惠登相,并且告诉左良玉,今日之缴获,八成归左营,两成归虎大威,京营一个子也不拿。吴襄起监督分配的作用。
  但左营将士战死和受伤的抚恤,却将由京营负担。
  左良玉听了,“惶恐”谢恩。
  今日之决战,虽然他左营一共有步骑两万人参战,但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京营,从精武营到左柳营,京营将士用尸山血海、死战不退的代价换到了今日之胜利,若论功行赏,左营比京营的功劳差的太远,而照惯例,谁的功劳大,缴获的物资谁就可以多得,太子却全让了出来。
  当然,这也不太意外,太子嘛,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岂能和总兵们斤斤计较?
  至于降兵和俘虏的处置,则是交给了侯恂全权处置,朱慈烺又给杨文岳下令,令他盯紧朱仙镇的袁宗第,一旦袁宗第撤退,不必紧随追击,照计划行事即可,再给河南总兵陈永福传令,令他抽调精兵,支援杞县的丁启睿。现在官军三面包围,实力最弱的就是丁启睿那一边,有陈永福的相助,加上山东总兵尤世威已经率军赶往杞县,几支大军合力之下,罗汝才想从杞县逃命也是不可能的。
  一切安排完毕,朱慈烺亲率骑兵,连夜追击李自成。
  凛凛夜风之中,六千骑兵护卫着太子急急向前。前行的火把星星点点,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和脚下的追击之路。路边不时出现再也跑不动、跪地乞降的流贼士兵,或者是倒毙的流贼尸体。贾鲁河边的这一场大战,虽然没有击溃李自成的主力,但对其军心士气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人都有欺软怕硬的心理,既然官军不好打,咱们还是逃吧。相信再遇上朱家太子率领的官军主力,流贼们一定会心生畏惧。
  李自成向中牟县,罗汝才向杞县,后者并不在朱慈烺的意料中,因此他才要命令陈永福增援,但前者却完全在朱慈烺的掌握之中。中牟县之后是郑州、洛阳,而洛阳之后就是陕西,李自成军中多是陕西人,每逢战事不顺或者遭遇大败,闯营都会返回陕西,偃旗息鼓,养精蓄锐,就像是一头受伤的野兽,每每受挫都会跑回自己的领地巢穴,一边在熟悉的环境里养伤,一边防范猎人的追捕。
  所以中牟县至关重要,如果让闯营轻易的突破了小袁营的防守,在主力未损的情况下,李自成可以回陕西,也可以掉头杀向汝州或者是南阳,再由南阳攻击湖广郧阳府。又或者攻击新野,打开通往湖广的大门,进入富饶的湖广,总之李自成有很多的选择。
  那一来,朱慈烺的一番苦心就白费了,只能像杨嗣昌一样,跟在李自成屁股后面苦苦追赶,中原的局势,大明的天下,会继续向深渊沉沦,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将李自成堵在中牟县,绝不能让他逃出生天!
  中牟县,小袁营,现在就看你们的了。
  ……
  时间回到四个时辰以前,酉时,也就是下午六点,贾鲁河边是阴沉的天气,但中牟县却有太阳。其时太阳渐渐西沉,落日的余晖照在开封通往中牟县的大道上,一大队的闯营骑兵正在道边歇息等候,为首的那名年轻将领一脸忧虑的望着中牟县的方向。
  正是李岩。
  中牟县地处中原腹地、东邻开封,西接郑州,南与新郑、尉氏县接壤,北濒黄河与原阳相望。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肩挑两市、一路通三城”之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欲逃回老家陈留,路过中牟时,被中牟县令陈宫擒获,陈宫敬佩曹操是英雄,不但没有将曹操上交,反而弃官追随曹操而去。
  但事实上,陈宫从没在中牟当过县令,自然也就没有舍掉官职追随曹操的事迹,真实的历史是:曹操经过中牟时,被一亭长发现并抓获,一个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小吏(功曹)认出了曹操,敬佩其英雄,从而故意放了他。罗贯中将此事迹套用在了陈宫的身上。
  “捉放曹”虽然是假的,但却说明在事情危急,到处都是通缉文告的情况下,曹操都不得不冒险从中牟县经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牟是洛阳到开封的必经之地。
  如今,李自成的大军从开封撤退,欲从中牟县撤往洛阳,中牟县也将是闯营必须逾越的屏障。
  “哒哒哒……”
  马蹄声急促,五六个骑士顺着官道,从中牟县方向,向这边疾驰而来,正在等待的李岩压不住心中的焦急,两个箭步就冲到了官道上,跟在他身后的那一名文士也急忙跟了上去。原来是王泗,王泗不但是李岩的下属,也是李岩的好友,小袁营扎营的异常,就是被他发现的。
  “哥~~”
  五六个骑士驰到李岩面前,当先那名骑士勒住战马,气喘吁吁地说道:“事情都已经打探清楚了,小袁营果然叛变了,就在今天中午,袁时中杀了闯帅任命的两个官吏,正式宣布归顺朝廷,还将方圆几十里之内的百姓全部驱赶到了中牟县城,以为他们挖掘壕沟,刚才我们打探消息时,差点被小袁营的骑兵发现,幸亏我们几个跑的快……”
  却是李岩的弟弟李茂。
  李岩脸色一下就阴沉。
  站在他身后的王泗气愤的说道:“当真是无耻之徒,闯帅对袁时中如此信任,想不到他竟然做出这等无义的事情,泉之,事情没有疑问了,应立刻禀告闯帅,请闯帅早做决断!”
  李岩却不说话。
  “汉泉兄……”王泗又催。
  李岩字汉泉。
  李岩抬起头,苦笑说道:“你以为闯帅派我到中牟来,真的是为了确定袁时中有没有叛变吗?不,闯帅不是糊涂之人,当我向他禀报小袁营的异样时,他就已经知道小袁营已经叛变了。闯帅假装不信,派我到中牟县,不过就是想把我支开而已。”
  “……”王泗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虽然是李岩的好友,但不论机变还是智谋,他都比李岩差的远,加上性子直,他很难理解这中间的圈圈绕绕。但有一点他是明白的。那就是李岩不被闯帅所喜欢了。
  李茂更惊讶,他跳下马,急道:“李……闯帅,不是坑咱们吗?那现在怎么办啊哥。”
  身边四百骑兵,其中有两百人是刘宗敏派来保护李岩的,这两百人都是闯营精锐,也是闯营心腹,而他们现在就在旁边,担心他们听到对李自成的牢骚,李茂原本想要骂街,但硬生生地又咽回去了。
  李岩沉思一下,叹息的说道:“贾鲁河畔的决战,我义军很难取胜,一旦有所失利,我料闯帅必然会回兵中牟县,但现在中牟县被袁时中占据,到处挖掘壕沟,明显就是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袁时中本不足虑,可怕的是朱家太子的官军主力,不需要多,袁时中只要能利用壕沟阻隔我义军半天的时间,等朱家太子的官军主力杀到,前后夹击,等待我义军的,必然是全军覆没的境地……”
  听到此,王泗和李茂都是色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