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1227

  “是谁?”口北道监管张家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甚至比巡抚更重要,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吗。
  “梁以樟。”吴牲回。
  朱慈烺欣慰的笑:“倒是合适。”
  分巡道是六品,梁以樟等于是官升两级,加上他本人铁骨铮铮,又有带兵经验,用来和那些狡猾的商人和蒙古人打交道,最是合适了。想一想,继续问:“周遇吉调任宣府,山西总兵的继任人选,兵部可有预案?”
  “老将许定国老成持重,可为山西总兵。”吴甡回。
  “许定国?”
  朱慈烺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仔细一想,立刻就想起来了。历史上,当建虏和李自成混战,山东河南一代空虚,江北督师史可法督促江北四镇出兵北伐,收复河南山东时,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都按兵不动,唯有高杰听从命令,召集大军,准备北伐,收复河南山东。如果成功了,天下形势必然能为之一变。
  但就在十万大军云集,即将出征之时,主帅高杰却出了意外,被奸人害死,北伐之事半道崩殂,从此,南明失去了北伐的雄心和实力,只能专注于内斗,等建虏收拾了李自成,兴兵南下,南京的灭亡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而那个害死高杰的奸人,就是河南总兵许定国。许定国原本是败将,被朝廷革职,南明弘光立,缺总兵,起复为河南总兵。高杰大军出征之前,前往许定国驻扎的睢州。其时已经有传闻,说许定国已经和建虏勾结,并遣子纳款,旁人都劝高杰不可入城,但高杰素轻许定国,不听众言,执意进城,进城后果为许定国所害。其后,许定国北渡黄河降请。史可法闻讯顿足长叹:“中原事不可为矣,国事尽被许贼所坏!”
  许定国,贼也,怎么可以为山西总兵?
  “不可,绝不能用许定国!”朱慈烺道。
  吴牲被微微惊吓了一跳,他还从没有见过太子殿下有这么大的反应。
  朱慈烺也知道自己有点失态了,于是放低声调:“我的意思,许定国绝不可用,不要说总兵,就是一个把总也不能给他。甚至兵部应该调查,这些年,许定国究竟有多少作奸犯科,吃空饷,冒功杀良之事!如果有,就应该用国法严惩。”
  吴甡有点愕然,他还是不明白太子为什么对许定国这么大的意见?
  ……
  离开兵部后,朱慈烺夜巡京营营房。
  今日,除了押解脏银的三千营和杨轩的一千五百人,京营主力已经全部返回京师,回到了各处的营房。而在京营离开的这四个多月里,工部宋玫加紧施工,已经将京营各处京营都整修完毕,比以前更高更明亮,还增加了公共浴池和公共厕所等公共设置,兵营变的更舒适,士兵们的吃住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京营的老兵不新鲜,但对闯营的降兵来说,却仿佛是进入了天堂,这吃的住的,比士绅老爷们也不差多少啊。这么一来,京营近乎残酷的训练,好像更能让人接受了。
  吴襄马德仁等将官此时并不在营中,除了各营的值夜千总,其他人都被太子放了假,准两天休息时间,回家和家人团聚。不止将官,京营中京师有家眷的士兵也都放了两天假,所以今夜营中的士兵差不多少了三分之一。
  但军纪军规却不能散。
  朱慈烺今夜就是来确定这一点的。
  除此,他还有一件事要确定。
  在德胜门营房,他将京营主管后勤的官员和当日查验腐肉的几个负责人都召到面前,就当日赵直之死,进行实地了解。但关键的两人没有来,原来,其中一人于事发的第二日就忽然暴毙,另外一人则是失踪,而这两人是京营腐肉案件中,最为直接的两个人证,正是他们两人确认了赵直送来的肉品中有很多是腐肉,鸡也死了不少。也因为如此,李国祯才会拘捕赵直。
  但现在他们两人却都不见了。
  朱慈烺胸中燃着怒火,他知道,这一定是李国祯搞的鬼。
  这两人失踪,失去了关键的人证,加上赵直已死,想要弄清楚当日的事件,难度会增加许多。
  京营得胜,太子凯旋回京,作为京营提督的李国祯却没有出现在迎接的现场,一来他说他病了,二来他已经向崇祯帝上了辞职的奏疏,以病重难以理事为由,请求辞去京营提督的职务。
  避祸,金蝉脱壳。
  很明显,李国祯已经意识到了危险的存在和临近,为了避免为太子报复,他辞职并躲在府中,祈求能够躲过这一次的灾祸。又或者,这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狡猾老爹李守锜的谋划。
  而说实话,除非是查清楚“腐肉案”的真相,将人证物证都搜集齐全,否则朱慈烺还真是没有办法治李国祯的罪。而若想要查清整个案子,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更是旷日持久。以朱慈烺现在处理军国的忙碌,怕是耽搁不起,这应该也是李国祯和老爹李守锜的侥幸所在。
  朱慈烺压住怒火,静静沉思。查清“腐肉案”不止是为了洗刷赵直的污名,还他一个公道,告慰他在天之灵,也是为了京惠商行的名誉,不然一直背着为京营提供“腐肉”的恶名,京惠商行的商誉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再者,伸张正义,惩治奸佞,不正是一个皇太子应该做的事情吗?
  “你需要多长时间,能查清事情的真相?”朱慈烺问。
  “十五天。”萧汉俊回答。
  作为军情司的首脑,在做完张家口的事情后,他就随太子一起返回了京师,今天一天,太子在宫中应酬,而他则是实地调查“腐肉案”发生的过程和细节。在两个人证一死一失踪,各项痕迹也被李国祯父子消泯的差不多的情况下,萧汉俊说能在十五天之内找到证据,查清事情的真相,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不,不能太长。”朱慈烺摇头:“我最多只有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后我就要带军出发,离开京师。在这之前,我希望这个事情能有一个了结。”
  萧汉俊摇着扇子沉思了一下,回道:“殿下,腐肉案的人证物证已经被有心人士抹去不少,且动作隐蔽,是高手中的高手。想要查,很难。真正能查的其实是那两个人证的死亡和失踪,只要能找到杀人凶手,顺藤摸瓜就可以找到事情的真相,如果那个失踪的人证没有死,还藏在京师中,那就更好了。但找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军情司现在的人手,没有十天,很难有收获。如果想要三天,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不过成不成,臣却不敢保证……”
  “说说看。”朱慈烺问。
  “打草惊蛇。将那个伤害人证的凶手,认定为建虏的奸细,然后以查找建虏奸细的名义,全面动员,到处搜捕,那个凶手听到自己被认定为是建虏奸细,心中一定十分惶恐,而后就会联络幕后的金主。而军情司只需要守株待兔……”萧汉俊道。
  听到此,朱慈烺明白了。
  这个幕后的黑手和金主是很清楚不过的,那就是襄城伯府,是李守锜李国祯父子,只要军情司盯住襄城伯府,肯定能有所收获。
  “如果凶手,就在襄城伯府之中呢?”朱慈烺问。
  萧汉俊摇头:“臣以为不会,腐肉案看似是小案,但因为牵扯到殿下你,所以幕后的那只黑手十分小心,从他消泯罪证就可以看出来,他巨细靡遗,思虑极深,唯恐一个不慎露出马脚,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敢使用自己府中的人去灭口,一旦有所差池,岂不是自证罪名?”
  朱慈烺点头:“所以他一定会找一个和他毫不相干,出了事情,也联系不到他头上的人。”
  “是。”萧汉俊拱手。
  “那就去做吧。”朱慈烺道:“但不是假借,而是真真正正地去查,你上一次不是说,军情司对京师的建虏奸细,已经有了一些线索了吗?那就两案合一案,以雷霆之势扫除建虏在京师的奸细网。我会奏请陛下,请刑部都察院,嗯,还有锦衣卫一起配合。以查奸为名,相信没有人敢阻挡。”
第五百九十四章
打草惊蛇
  萧汉俊没有听令,而是拱手说道:“殿下,有一个问题。”
  “什么。”
  “查缉建虏奸细,历来都是锦衣卫的职责,京营军情司新建,以军情为主,如果插手锦衣卫的事务,一定会惹人猜忌……”萧汉俊欲言又止。
  朱慈烺沉思道:“你的顾虑我明白,所以我才要禀明陛下,由陛下下旨。这事明着由锦衣卫查,军情司只需要暗中撒播消息,并盯住襄城伯府即可,再者,死的是京营的军需官,军情司未必就没有插手的权力……”
  对现在的锦衣卫,朱慈烺是不信任的,但锦衣卫和东厂却都是崇祯帝的亲信,虽然自崇祯元年,扳倒魏忠贤之后,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锦衣卫和东厂还是有相当权力的,尤其是查缉建虏奸细之事,这是锦衣卫惯有的任务,在京畿之地,军情司不能明着来,只能暗着访。
  “如果……是锦衣卫的人所为呢?”萧汉俊道。
  朱慈烺脸色倏的一寒:“你什么意思?”
  萧汉俊收住扇子,拱手道:“据臣所知,骆养性和襄城伯府的关系好像很亲密……有一次李国祯酒后狂言,说骆养性就是他爹的一条狗。因此,臣不得不做最坏的预料,万一那个杀人灭口的凶手,就是来自锦衣卫呢?”
  朱慈烺脸色凝重:“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臣打算,假借此案的名义,去拜访一下骆养性,探探他的口风。臣别的不敢说,但这一双眼睛却还是有识人能力的,如果骆养性可靠,那就照计划执行,如果不可靠,那就只能再想其他办法了。”萧汉俊道。
  朱慈烺想了一下:“可。”
  萧汉俊走后,朱慈烺返回王府。已经是深秋,夜色清冷,街道上一个人也没有,灯笼昏黄,夜风卷起路边的落叶,马蹄踩在街道上,发出清脆的回响。
  朱慈烺走马而行,脑子里一直在沉思,应对建虏的入塞是大事,但赵直的冤屈却也不是小事,不惩治凶恶,令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他绝不罢休。现在的情况是,明明知道罪犯是谁,但因为证据都被破坏了,不得不另辟蹊径,绞尽脑汁的找寻,偏偏又牵扯到了锦衣卫……一个案子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大明错过了很多次的战略机会,这一次再也不能放过了。
  “参见殿下~~”
  信王府门口,太监女官们列成两行,已经在夜风中等待多时了,见太子终于回来,急忙参见。东宫典玺田守信尚没有归来,所以此时府中太监之首乃是管事太监杜勋。
  白白胖胖,一脸憨厚样的杜勋跪在队伍的最前面,参见殿下的声音,喊的最高最响亮。
  朱慈烺目光扫过,看到了队列中五六个陌生的美人,年纪都是二十多岁左右,看衣着和纱帽知道那都是周后派来的女官,至于侍女,因为地位低下,没有资格到门外迎接太子,不过姿色应该更胜过迎接的女官。太子目光投来时,女官们都羞涩的低下了头,照大明皇室规制,女官都是识文断字之人,负责管理太子起居生活,管理后官。但并不负责侍寝。不过如果太子喜欢上了某一个女官,一切也是水到渠成。
  “起来吧。”
  朱慈烺翻身下马,在一片谢恩声中,他仰头看眼前的端礼门。一离京师四个多月,信王府的端礼门已经修葺完成,端的是豪华大方,即使是在夜中,也能感觉到皇家的威严之气,不用说,银子肯定没有少花,杜勋贪墨的应该也不在少数。照朱慈烺的计划,端礼门修成之时,就是杜勋贪墨证据确实之时,咔嚓一刀宰了,查抄家产,以惩戒杜勋在甲申之变中出卖朝廷,率领宣府总兵王通不战而降,害死巡抚朱之冯,致使京师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而后又厚颜无耻,担任李自成信使的无耻行为。
  在朱慈烺眼中,杜勋就像是能走动的几万两银子。
  杜勋当然不知道太子的想法,他一脸谄媚,躬着身子把太子迎进王府。
  太子洗漱、换衣之后,杜勋还不退下,抢着为太子捶腿。这中间,阿谀的话说个不停,夸赞太子殿下是武神再世,英明神武,一战就平了中原的流贼。
  朱慈烺心中厌恶,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见太子脸色不喜,杜勋立刻改弦易张,肃然道:“殿下,你令奴婢调查的那件事,有眉目了。”
  “哦?”朱慈烺睁开眼。
  杜勋左右看,示意太监和女官都下去,然后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册子,恭恭敬敬的呈到太子面前:“殿下,这是奴婢从田公公房间里搜出来的。”
  朱慈烺展开了看。
  “正月十三,皇太子失足落水。”
  “十六日,皇太子苏醒。”
  “二月初二,皇太子下床行走。”
  “二月二十,太子殿下习弓射,选韩琛等十二人……”
  朱慈烺惊讶的发现,这居然是一本日记,或者是他每日的行程表,从正月十三他落水开始,巨细靡遗的记载了他曾经做过的事情,详细程度让他吃惊,连他和商人赵敬之的交往都略有记载——如果这个小册子流出去,一定会掀起不小的风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