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1227

  崇祯帝:“那今年呢?”
  朱慈烺再一次跪倒:“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将建虏堵截在京畿西北,绝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
  崇祯帝无奈的点头:“起来吧,蓟州就交给你了。但切记不可以身冒险,你是国本,一切要看长远。”
  “儿臣谨记。”
  “吴甡知兵事,有谋虑,这一次还让他做你的辅佐吧。”
  “是。”
  “蓟州兵事你全权处置,但有负国奸诈之徒,该杀杀,该贬贬,绝不能容情。”
  “儿臣明白。”
  ……
  下午,三千营和精武营杨轩部押解一千一百万两脏银,连同张家口的晋商和贪官,抵达京师宣武门。兵部侍郎张凤翔带着一众官员在城门口迎接,当见到一辆辆的银车,连绵而来,车轮压的马路吱呀作响时,众人都是兴奋——我大明,终于是有银子了。
  因为是抄没,所以所有银子和赃物都解入了内廷库。一众奸商和张家口的犯官则是押往刑部。
  车辆众多,声势浩大,虽然比不上三天前太子回京的气势,但却也足以引起轰动了。
  “听说太子从张家口抄了一千万两银子,朝廷这一下有钱了……”
  “什么一千万,是两千万两!”
  “我听说是三千万两……”
  “啊,晋商那么有钱吗?”
  “可不嘛,他们做的是黑心生意,将我大明的物资卖给建虏,一一个都发了横财。”
  “可恶!”街道边,围观的百姓都是咬牙切齿,忽然见到银车之后有囚车经过,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就是他们,这些祸国的奸商、汉奸,砸啊~~”
  各种烂水果皮,树杈子,小石头,都雨点般的向囚车砸去,押运的军士想要维持秩序,但却也护不住……
  同一时间,太子朱慈烺正在城外大营举行军议。
  就着巨大的沙盘地图,兵部侍郎吴牲将任务一一分派。
  众将这才知道,原来京营又要出征。
  除了三千营和杨轩部因为刚刚返回京师,需要修整一段时间之外,精武营、神机营、左柳营,加上新到京师的临清营,都要分批、分次、秘密赶赴蓟州和密云两地。
  蓟州不同于开封,每个人都意识到,京营这是要和建虏对战了。
  自萨尔浒,特别是松锦之战后,建虏几乎成了所有大明将官的心头噩梦,每每和建虏对战,大部分的将官和士兵,都会不由自主的从心底里升起一股恐惧,这也是建虏入塞,屡屡得手,大明军队一触即溃的原因。因为在心底就害怕了,所以根本就没有战心,当然也就不会有战力了。
  朱慈烺原本有点担心,担心京营的将官们在听闻要和建虏作战之后,会有恐怖和怯懦的表情。
  但他的担心多余了。
  从最勇猛、可以当定海神针的阎应元,到临清营的两个新任千总,每一个人都是战意昂扬,丝毫不见怯战畏敌之色,所谓艺高人胆大,将近一年的残酷操练,不但锻炼了每一个士兵的体魄,更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加上有开封大捷,士气正处于高点,就算心里稍微有点忌惮,但却不至于到害怕和怯战的地步。
第六百零三章
定王秘密
  返回京师这两天,精武营原先的六个千总队进行了一些补充,现在全部满员,招募的新兵经过考核之后,选用一千五百人,成立了一个新的千总队,由张名振担任千总。而董琦的临清营一共三千人,分成了两个千总队,任命了新的千总。
  也就是说,现在精武营一共有九个千总队,共一万四千人。
  左柳营和神机营也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几乎都满员,再加上补充了闯军三堵墙骑兵的三千营,在开封之战中小试身手的工兵营,随朱慈烺出征的京营将士最后一共将有三万五千人。
  此外,杨文岳虎大威麾下的保定兵有一万七千人,密云,通州,蓟州,天津,宁远,山海关各处总兵的人马加起来有六万人,朱慈烺这一次可以直接调派的人马超过十万。
  如何运用这十万人,抵挡住建虏十余万人的入塞,是朱慈烺必须深思熟虑,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的艰巨任务。所以在吴甡分派任务时,他站在沙盘前,望着那城池和山峦,脸色凝重的想着心事。
  就他历史的记忆,本次建虏入塞将会由老奴努尔哈赤的第七子,也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儿子阿巴泰为统帅,共带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分别从界岭口和黄崖关入塞,最后会于蓟州城下,攻破蓟州,接着南下侵掠,从京畿一路抢到山东、南直隶,攻破大明州县无数,掳掠百姓数十万,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阿巴泰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算是最不成器的一个,老四皇太极做皇帝,多尔衮多铎都是亲王了,他却只被封了一个小小的贝勒。为了弥补他,也因为松锦之战后,明军精锐尽失,建虏在关内再无敌手,所以皇太极才会令他担任征明大将军,率军入塞。
  当然了,背地里的深层原因是:皇太极身子不好,担心自己百年之后,皇位会为多尔衮多铎兄弟所夺,因此故意压制、冷落多尔衮兄弟,并以老奴努尔哈赤有遗言,“你兄弟要轮番出征为借口”,任命不起眼的阿巴泰为征明主帅,主导崇祯十五年的入塞。
  但时空变幻,历史已经改变。开封之战中,大明最后的野战精锐没有被李自成消灭,中原湖广的官军犹有一战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大明皇太子朱慈烺忽然崛起,整饬京营,锻炼新军,于开封之战中显现出了相当的战力,这和历史上京营孱弱,不堪一击的情况完全不同。
  以皇太极的狡诈,一定会意识到情势的不同,任命阿巴泰为主帅的事情,怕是不会再发生了。
  而如果不是阿巴泰的主帅,那么建虏分兵两路,分别从界岭口和黄崖关入塞的情况,肯定也会有所改变。
  而在这之前,朱慈烺抵御建虏入塞的计划,都是以阿巴泰为主帅,界岭口和黄崖关是建虏突破口为基础的,一旦这两个基础不在,他的计划必然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诸将,今次军议是绝密中的绝密,明日出征,应对建虏入塞之事绝不许和任何人提起,但有人违反,本宫必严惩不贷!”最后,朱慈烺做总结讲话,他环视众将,声音严厉:“照少司马的布置,所有部队依次出京,于规定时间之内抵达目标地,构筑工事,展开防御,但有延误者,军纪论处!”
  “遵令!”
  ……
  军议完毕,朱慈烺忧心忡忡地返回信王府,参加少詹事黄道周的第一堂课。
  原以为,黄道周的第一堂课一定会高深博学,令人叹为观止。
  但朱慈烺万万没想到,黄道周第一堂课给他上的居然是最基础的《论语》!
  皇太子的学业都是有课程表的,由詹事府制定,崇祯帝阅览之后,确定下来,少詹事,左庶子,东宫一干教导官员,照着执行就可以了。即便老师有更替,但照着课程表继续讲就可以。但黄道周不走寻常路,给朱慈烺的第一堂课,竟然是朱慈烺八岁之前就已经学过,到现在已经是滚瓜烂熟的论语。
  朱慈烺初时有点不明白,但很快就明白了黄道周的用意。
  原来,黄道周于崇祯九年之时就曾经担任过少詹事,为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才九岁,一部论语没有讲完,黄道周就被罢官回乡,而后继任的是王铎,黄道周对王铎颇有鄙视,不觉得王铎能做好太子的老师,今番重为少詹事,他想着拨乱反正,继续自己当年未完的课程。
  当然了,也不是论语的全部,毕竟一本论语详细讲下来,没有一年是不可能的,黄道周只是挑选了其中的几个重点,着重向朱慈烺进行了灌输。
  不得不说,黄道周确实是大家。
  黄道周学识渊博,法家,儒家,兵家,甚至黄老学说,都有涉猎,一部枯燥的《论语》,竟然被他讲的绘声绘色。
  原本,朱慈烺忧心建虏入塞,有点心不在焉,但黄道周讲的太精彩了,且生动有趣,不知不觉,他就听进去不少。一转眼,发现天色近黄昏,殿外回廊处,内监秦方好像已经等候多时了——太子明天出征,今晚要家宴,秦方是来请太子的,不过见黄詹事正在讲课,他不便打搅,于是就一直守在殿外。
  黄道周却讲的热烈,根本不管殿下的秦方,更不管皇帝的家宴,当然了,他也是不知道太子明日就要出征。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向站在殿外的唐亮使了一个眼色。
  唐亮心领神会,立刻令宫女提前进殿点灯。
  黄道周这才不得不停了下来,门外的秦方急忙进殿,这一堂的课,才算是结束。
  “殿下天资聪颖,只要专心学业,未来必然会是一位有道的仁君,”临走前,黄道周板着脸,目光直视朱慈烺:“但有句话,臣不得不说。”
  “先生但讲。”朱慈烺拱手,行师礼。
  “殿下尚在冲龄,学习治国之术乃是第一要务,骑马弓射,带兵杀敌,是武将们的职责,殿下切莫忘记了主次。再者,殿下身为国本,是天下万民的表率,切切不可和夷人走的太近~~”黄道周良苦用心。
  朱慈烺知道,前一句指的是他常常待在军营,和武人为伍,后一句指的是红夷人,甚至是汤若望,心知黄道周这样的大儒,终究是太迂腐,难以与时俱进。心里叹息,脸上却恭恭敬敬地,一躬身:“谢先生,学生永记在心。”
  ……
  进到坤宁宫时,已经是掌灯时分,挂在飞檐下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太监宫女进进出出,家宴显然是已经准备妥当了。
  而在坤宁宫殿前的台阶下,定王,坤兴公主,和永王三人正在等候太子。
  两天前,太子凯旋回宫时,永王因为照顾母妃,所以并没有出现在坤宁宫,但今晚他没有缺席。当太子出现时,他躬身行礼,恭贺太子哥哥开封大胜——相比于羞涩的定王,明明小一岁的永王好像更成熟,更稳重。
  虽然知道田贵妃和周后不对,但朱慈烺对永王毫无恶感,在他心底里,反倒是对永王有一些喜欢。
  转头看定王和坤兴,发现这两人今天怪怪的,一向活泼好动、喜笑颜开的坤兴今天明显不是太高兴,好几次拉着他的袖子,欲言又止。
  而定王则是低着头,闷闷不乐,好像是有什么心事。
  朱慈烺很好奇,不过并没有多想。定王和坤兴都还是小孩,心情波动,时喜时悲,是很正常的事情。
  进到坤宁宫,拜见周后。
  听闻太子又要出征,周后很是舍不得,红着眼眶,强忍着才没有掉泪。
  一会,崇祯帝驾到。
  崇祯帝的眼神里荡漾着喜色,步伐感觉都比平常轻松愉快了许多——兜里有银子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太子从张家口抄没的一千一百万两的雪花银,已经全数解入内廷库,王之心报告,说银库都快要撑得放不下了,从内廷到外廷,每一个人都是喜笑颜开,作为皇帝,崇祯帝虽然不能将心中的喜悦张扬出来,但眼睛里的喜色却藏不住。
  不过当周后和儿女们迎驾时,崇祯帝又恢复了他严肃无比的面容。
  家宴开始。
  和往常一样,因为崇祯帝在场,一本正经的,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崇祯帝永远是严父,不苟言笑,即使库里有了一千多万两的银子,即使太子明日就要离京前往蓟州了,他也没有一句安抚惜别的话。直到起身离开前,他才淡淡说了一句:“一切小心,切不可任性妄为!”
  一旁的周后红了眼眶,想到太子这一次出京,面对的是凶神恶煞的建虏,她心里的担忧就忍不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