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227

  朱慈烺兴奋激动的样子,把田守信和褚宪章都吓了一跳。
  “你上前说话!”
  朱慈烺指着那个说“石灰”的匠人,眼睛里的兴奋掩藏不住。
  那老匠人走到人群的前方,一脸惶恐的向朱慈烺施礼。
  “你刚才说石灰?这个办法谁告诉你的?”朱慈烺问。
  那匠人结结巴巴:“回殿下,小人爷爷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曾经提过,他当年铸造铁壶时,会在铁水中悄悄撒一把石灰,这样他铸出的铁壶就比别人的耐用,不容易摔破。但铁壶跟铳管毕竟是两码事,小人也就是随便说说,殿下您千万别当真啊……”
  说着就跪在了地上。
  “不,必须当真!”朱慈烺笑:“我觉得你这个办法可行。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黄信介。”
  “好,黄信介你听着,本宫命令你,从今天开始,你放下手里的工作,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试验在铁水里撒石灰的比例,多少铁水,撒多少石灰,打制成枪管后能降低炸膛的风险,你必须给本宫一个精确的数字。你撒过石灰的晋铁,如果能降低一半的炸膛率,就算你成功,我会重重赏你!我的话,你听明白了没有?”
  “臣……明白了。”黄信介满是后悔,真不该在后面胡言乱语,现在太子爷的命令压下来,他想不接都不行。
  “你的提议很好,本宫要重赏你,田守信,拿五十两银子来!”
  朱慈烺笑。
  现场一阵小惊呼。
  五十两银子,那可是一笔巨款啊。
  很快,田守信就取来了五十两银子,放在一个木托盘里,呈到黄信介的面前,笑眯眯:“黄信介,接赏吧。”
  “啊……”
  黄信介惊的站不住,他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啊。
  现场的老匠人们都轰动了,和黄信介一样,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银子,想不到皇太子出手如此大方,黄信介只因为一句话,出了一个点子,就得到这么大的奖赏。众人又是嫉妒又是羡慕。
  黄信介跪倒在地,颤抖着接过银子。
  “黄信介,我给你提一个建议,一次用一百斤铁水做试验,多试几次,一定要试出最佳的比例。”朱慈烺给黄信介鼓劲。
  黄信介如梦如幻,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高高捧起那五十两银子,激动的喊:“臣知道了,臣一定竭尽全力……”
  “褚宪章,火器厂要全力配合黄信介的试验。”朱慈烺看褚宪章。
  “奴婢明白。”褚宪章躬身。
  齐宁蜷着手低着头,一脸的沮丧,他隐隐意识到,自己掌厂太监的位置,可能真要没了,不然一连两道命令,皇太子为什么不直接命令他这个掌厂太监,却要命令褚公公呢?唉,看来自己真不是当官的料,回宫就回宫吧,起码没有挨皇太子的板子。
  “田守信,把那包弹丸拿出来。”处理了硫高的难题,接下来就是弹丸了。
  鸟铳所使用的弹丸都是铅弹,铅比较软,在铳管中不易卡壳,而且铅比铁重,射出铳管力量更大,所以铅弹是鸟铳的标配。
  但朱慈烺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火器厂生产的铅弹不够光滑,有些甚至非常粗糙,这样不但加大了铳管中的阻力,增添了炸膛的危险,从铳管里射出后,空气里的阻力也会增加,因此他想着怎么才能把铅弹制作的如前世那般光滑如玉呢?
  朱慈烺把问题一说,工匠们都陷入了思索。
  现在的铅弹都是沙模铸造,把铅水倒入沙子制作的模具中,由于模具本身并不光滑,因此铸成的铅弹也不太规矩。要想变的光滑,肯定得想别的办法。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照例赏五十两,有了想法,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朱慈烺大声宣布。
  工匠们又是微微骚动。
  “好了,都去忙吧。”解决了硫高问题,朱慈烺心情大好。
  “谢殿下!”
  匠人们都散去,一个个眉开眼笑的,今日不但涨了工钱,亲眼见到了皇太子,其中的几个幸运者还面对面的跟皇太子说话,这样的福气,可是几辈子也修不来的,更不用说得了皇太子赏银的黄信介和古作章这两个大红人了,火器厂上下,所有工匠都深感荣耀。
  而铅弹问题,让所有工匠都是跃跃欲试,如果能解决,不也能跟黄信介一样吗?
  工匠们散去后,朱慈烺看着褚宪章,淡淡说:“火器是我大明军队之倚仗,火器厂掌厂太监必须是一个聪慧警惕,知识渊博之人……”
  话说的很明显。
  褚宪章心里黯然,暗想:终究是没有保住齐宁,脸上却冷冷:“齐宁。”
  齐宁哭着跪在地上:“在。”
  “从现在起,你不是火器厂的掌厂太监了,跟咱家回宫去吧。”褚宪章冷冷说。
  “是。”齐宁抹了一把眼角的泪,站起来。
  “赵小可。”
  “在。”齐宁身后闪出一个小太监。
  褚宪章冷冷道:“火器厂,你暂时先管着。”
  赵小可赶紧跪倒在地:“是。”
  虽然竭力压制,但眼睛里的惊喜却藏不住的流了出来。
第七十八章
火药制法
  “太子爷的钧旨,刚才你都听见了,怎么做,你知道吗?”褚宪章问。
  “公公放心,奴婢一定谨守太子爷的钧旨,为皇上尽忠职守,为太子爷分忧解难。”
  赵小可表忠心。
  和齐宁不同,赵小可颇为机灵,眼珠子咕噜噜乱转,一看就是韦小宝一类的人物。
  这中间,朱慈烺一直在观察齐宁。
  齐宁耷拉着脑袋,一脸沮丧,不过眼睛却没有什么嫉恨,眼角的泪水有点忍不住,但强忍着。
  收回目光,朱慈烺迈步向外走:“走,我们再到火药厂看看。”
  火器厂之后火药厂,火药厂之后盔甲厂,今天下午他一刻也不能停。
  田守信褚宪章跟在他身后,齐宁也耷拉着脑袋跟了上来。
  离开火器厂时,厂内隐隐有点骚动,好像是工匠们听说了齐宁被撤职消息,纷纷冲出来,想要挽留齐宁。齐宁忍者泪水,头也不回,朱慈烺看到了,但假装不知,上马快速离开,田守信褚宪章连同护卫的锦衣卫在后紧紧跟随。
  齐宁不会骑马,也没有资格起码,只能在后面一溜小跑,仗着年轻,加上京师街道狭小,太子一行人不能纵马狂奔,所以他倒也跟的上。
  兵仗局有三大厂,一是盔甲兵器厂,二是火器厂,最后是火药厂。
  原本这三厂都在内城,但天启六年五月火药厂发生惊天大爆炸,炸死万人,害得天启帝的幼子也夭折之后,三厂便都搬迁到了外城,名字也有所改变,例如造火药的王恭厂就改名为了安民厂。
  朱慈烺现在要去的就是安民厂。
  安民厂位在西直门大街的尽头,紧挨着城墙,距离火器厂也就一千米的距离,所以很快就到了。
  安民厂的掌厂太监叫涂兴哲,和齐宁一样,他事先也得到了消息,因此一直在门前等候,当护卫朱慈烺的马队在视线里出现,他赶紧带着手下的小太监和几个管事者跪在地上迎接。
  “奴婢恭迎太子殿下。”
  和刚才见到齐宁不同,朱慈烺见到涂兴哲的时候,仔细打量了他两眼,看得涂兴哲脖子一缩,眼有惶恐。
  朱慈烺不动声色,淡淡道:“都起来吧。”
  涂兴哲又向褚宪章田守信见礼。而齐宁跟他是平级,加上齐宁愚笨,他一向都看不起,因此他看也没有看齐宁,只是奇怪,这傻子不在火器厂,跑我火药厂来干什么?还气喘吁吁的,难道是跑了一路吗?
  进到火药厂,在涂兴哲的带领、田守信等人的簇拥下,朱慈烺参观火药制作的全部过程。
  不出意料,火药制作全部都是手工完成,粗犷而没有效率,制造出的火药原料的质量也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硝、硫、炭的配比,居然是用一杆一百斤以上的大秤完成——两个大汉抬着秤,一个留着胡须,师爷模样的人很仔细的看着秤杆。
  明朝使用的是木秤。
  所谓木秤,是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秤砣、砣绳和秤盘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围和秤量的大小分为戥子、盘秤和钩秤3种。杆秤是一个一等臂杠杆,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的简易衡器。
  木杆秤准确度本来就很低,如果是一百斤的大秤,稍微一个偏差,可能就是三五斤的差别,火药的配比立刻就被改变了。
  原料不精,配比又不能保证,明军火药的威力,自然就打了折扣。
  朱慈烺脸色沉沉,涂兴哲偷眼看了两下,忍不住有点心虚,他不知道自己哪点做的不好,为什么太子爷的脸色这么阴沉?难道是自己跟阳武侯勾勾搭搭,贪墨火药的事,被太子知道了吗?
  “火药厂共有工匠三千六百人,日产火药一千八百斤……”涂兴哲抖擞精神,满脸堆笑的想要讨朱慈烺欢心。
  朱慈烺一句话也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