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1227

  而原本侍寝的女侍,在女官们的安排下,用各种名义靠近太子——太子年轻血热,见了美人儿,焉能不动心?
  李青樱相貌并非绝美,胜在温和,且梳头手艺很是不错,因此朱慈烺一直用他,但是在京师,梳头就一定是李青樱。
  “本宫时间紧,快点梳。越简单越快越好!”朱慈烺道。
  “婢晓得了。”李青樱是姑苏人,一口吴语,端的是好听,身上的体香更是醉人,梳子随她纤手而下,在太子的发间流淌。
  “我不在京师这段时间,女官们可有什么动静吗?”朱慈烺小声问。
  李青樱摇头:“没。”随即粉脸微微一红:“不过听说皇后娘娘那边催的紧,她们都有点急……”
  朱慈烺微露苦笑,我那个母后啊,想让我“成人”都快要疯了,又是太子妃,又是侍寝的。
  “殿下,”这时,脚步轻响,唐亮走了进来:“英国公张世泽,恭顺侯吴惟英,抚宁侯朱国弼求见。”
  不用问,三人都是为京营差事而来,虽然崇祯帝令他们到京营相助太子的旨意,已经发到他们府中有两天了,但太子迟迟未归,因此他们也没有办法正式上任。
  朱慈烺想了想:“让他们直接去京营衙门等我吧。”
  太子府是储君居所,在这里接见大臣和勋贵,有点不和体统,或者说,可能会遭到闲话,因此朱慈烺令他们三人去京营衙门。
  “是。”
  太子的头发很快就梳理整齐,换上龙纹便服,戴了黑纱帽,简单吃了两口,就披了大氅,在唐亮、宗俊泰等人的护卫下,急匆匆地离开了太子府。
  走出府门时,秋风阵阵,好像是有沙尘暴,街边的柳树枝条被打的啪啪作响,落叶都被卷了起来,滚滚而过。很多在太子府前列阵,等着护卫太子的武襄左卫都被吹的迷了眼。
  朱慈烺抬首望天。
  今日明明是一个大晴天,但天地之间却已经涌动着无尽的寒意,仿佛已经是进入了冬季,想到此,朱慈烺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叹口气。还不到十月初一,气温就已经这样了,不用问,今年必然又是一个极寒冷冻、冻死猪狗、百姓难以为继的恶劣天气,运河的冰封肯定会早来十几天,如果是那样,建虏也许就不用坚持到十二月了,十一月他们就可以渡过运河了。
  唉,老天爷对大明朝,还真是一点都不眷顾啊。
  “殿下……”见太子殿下忽然停步沉思,为朱慈烺牵马的佟定方不知何意。
  朱慈烺脸色凝重的摇头:“没事。”翻身上马,在武襄左卫的簇拥下,往京营衙门而去。
  ……
  太子一走,太子府就变的更加安静,隐隐地,在偏院的回廊处,已经是一片萧瑟秋黄的藤蔓下,有人小声问:“青樱,太子殿下没有说什么吗?”
  却是一女官。
  “没。”李青樱低头。
  “你要努力,这些人中,我看太子殿下最喜欢的就是你。”
  李青樱头低着更深,小声道:“建虏入塞,殿下忙于军务,怕是没有心思……”
  李青樱生性聪慧,虽然到太子府的时间尚不够一年,但对太子殿下的脾气,却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太子殿下每日忙忙碌碌,几乎不得闲,他不喜欢,不想做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不要说侍寝,就是太子妃的海选不也拖延了吗?
  虽然从宫中传出的消息说是因为钦天监,但李青樱却有一种感觉,钦天监怕是在遵从太子的意思……
  可惜女官没有参悟透,为了完成皇后娘娘交下的任务,只要太子在府中,都会穿戴整齐,带着她们这些侍女候在殿外,一个个打扮的美颜绝伦,想要吸引太子的注意,但一点用处都没有。
  太子看见他们,有时也会微微一笑,但却绝不会发出侍寝的命令。
  所以李青樱越发的好奇了,那个住在城西的颜姑娘,究竟是怎样的花容月貌、倾国倾城,才能令殿下如此倾心、不顾群芳呢?
  ……脑子里胡思乱想,李青樱一时有点恍惚。
  女官微怒的声音传来:“你怎敢猜测殿下的心思?这就是我,要是旁人可不会饶你,记着,不管殿下心中怎么想,咱们做奴婢的,都要尽责,你明白吗?”
  李青樱被惊醒,急忙细若蚊吟的回道:“是,明白。”
  同一时间,在太子府后院,东宫太监杜勋正大发脾气,飞起一脚,将面前的饭盒蹬翻在地,里面饭菜登时就撒将开来。
  “一个出卖主子的奴才,配吃这样的饭食吗?”杜勋怒道。
  送饭的小太监吓的跪倒在地。
  杜勋的火气却不能停歇,跟上一脚将小太监也踹翻在地,口中骂道:“不长眼的奴才,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节了,还以为是过去吗?”
  周围的宫女和小太监都吓的不敢靠近,有明眼人知道,杜勋明着是在骂送饭的小太监,实际是在骂唐亮。
  因为日记之事,过去跟随在太子身边的田守信已经被秘密软禁了很久,但他头上的“东宫典玺”的帽子却并没有被摘掉,太子好像并没有进一步惩罚田守信的意思,对外只是宣称田守信病了,至于府中的事情,暂时交给杜勋,又令右庶子瞿式耜和长史共同参与。
  因此,杜勋现在虽然管着太子府的事务,但并没有正式的名义。
  杜勋眼巴巴的望了半年,依然是一无所有。
  东宫典玺的任命,其实并不是太子,而是司礼监的权力,不过现任司礼监掌印王之心乃是田守信的干爹,所以杜勋不敢去司礼监告状,原本,照杜勋的脾气,肯定是要私下里传播消息,令田守信身败名裂,也令司礼监不得不重新任命东宫典玺,但太子对他说过,如果田守信的事情传出去,败坏了东宫太子府的名誉,不管是谁传的,第一个要问责的就是他杜勋。
  为什么呢?因为他杜勋现在就是实际上的东宫典玺,东宫人口风不紧,自然是他杜勋的责任。
  朱慈烺说的严厉,杜勋自不敢不听从。
  他一直在隐忍,想着只要讨太子高兴,终有一天能飞黄腾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想到田守信虽然被关了起来,但每日里依然是吃香喝辣,他心中就愤愤不平——这个背叛太子的叛徒,怎么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最重要的,田守信的徒弟唐亮一直都得太子的信任,并没有受到其师傅的影响,不论出征还是日常在京师,都是常伴太子左右,相比之下,他这个东宫太监却没有多少能靠近太子的机会,这让他不禁有一种惶恐,感觉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当,甚至有一种随时都会被唐亮取而代之的感觉。
  另外,他从前在御马监的时候,每月多多少少都能有些油水,但自从到了太子府,除了修建府门之时,大赚了一笔之外,其他时候,竟然鲜有额外收入,最大一个原因,太子本人节俭,每餐都没有超过四菜一汤,在府中严禁奢侈,又令右庶子瞿式耜作为监管,瞿式耜也是狗拿耗子,日常时不时的就会突击检查尚膳监,更狗的是,京惠商行的掌柜赵敬之居然向太子献了一套审计制度,将他们商号查账的办法,用在了太子府,太子府日常所需的粮米蔬果也全部都是京惠商行供应,这一来,里里外外都和清水似的,他想伸手也不能。
  没有了灰色收入,他就没有办法向宫中的干爹们送银子,他东宫典玺的帽子,就更是遥遥无期。
  因此,杜勋内心非常焦躁,建虏入塞的惊恐也没有能转移他的注意力,今日从此间路过,正见一个小太监提着饭盒,往后院走,心知是给田守信送饭的,不知道怎么的,他心中的火气忽然就压不住了,令小太监打开饭盒,然后看也不看的一脚就踢翻,仿佛踢的就是田守信和唐亮,随后就是大骂。
  “背主的奴才!”
  杜勋不住的骂,不住的踢,仿佛是要将胸中的郁闷全部都发泄出来,一点都顾及自己的身份。
  青石小路尽头的小院里,一身素衣,披着长发,没有束发的田守信正站在窗户口,杜勋的骂声,顺着风,清楚的送到他的耳朵里,但他却仿佛没有听见,依然是面无表情……
  朱慈烺心急如火,出了太子府,急急赶往京营衙门。
  京营衙门也就是后军都督府衙门,距离太子府只一条街,朱慈烺到衙门前时,英国公张世泽,抚宁侯朱国弼,恭顺侯吴惟英带着京营众将,已经在衙门前等候了,远远望,黑压压的一群将领,当太子马队在视线里出现时,所有人都是肃然挺身,待到太子在衙门前勒马停下后,所有人又一起躬身行礼,铁甲锵然作响:“臣等参见殿下~~~”
  马上的朱慈烺微微点头,示意平身,然后把目光落到站在最前面的三个勋贵的脸上。
第七百八十七章
各司其职
  三人都披了甲胄,年轻的英国公张世泽站在最中间,戴红缨笠盔,披着红色的大氅,一副精致的小银甲将全身包的严实,看起来很是英武,脸蛋白白净净,衣襟鞋子更是一尘不染,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贵公子,眼神里满是兴奋,眉飞色舞的,就好像京营提督的官职,他已经梦寐了许久。
  和太子目光相对时,张世泽急忙躬身,激动的眼神却透出一丝胆怯——这一来,朱慈烺更加确定了自己对张世泽的看法,张世泽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绣花枕头,只想耍威风,当大将军,怕不会有什么统兵之能。
  站在张世泽左手边的乃是抚宁侯朱国弼。
  朱国弼今年四十岁左右,三缕长髯,长的颇为俊朗,有一副好皮囊,目光有神,身材英挺,看起来倒像是一个能干之人,也怪不得历史上能迷惑了崇祯帝,在甲申之变前,被崇祯帝派到淮安,整顿漕兵——这人,就更是不能用了。
  最后一人是恭顺侯吴惟英。
  吴惟英脸色蜡黄,马脸大鼻子,胡须杂乱,眼神看来多有疲惫,似乎他的病并没有完全好,发现太子看向自己时,吴惟英抱拳,很平静很自然的躬身——三人之中,看起来就属他心思最轻,又或者,他对未来已经没有什么企图了。一场大病之后,他现在最想的就是活命。
  目光扫过之间,朱慈烺心思转动,已经对三人有了初步的判断,然后翻身下马,念他们的名字,微笑着向他们打招呼,三人都是受宠若惊,一番客气之后,朱慈烺在众将的簇拥下,迈步进入京营衙门。
  在正堂坐下,朱慈烺以太子抚军的身份,主持军议。
  “各营整备如何,可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朱慈烺几乎是立刻问。
  精武营主将刘肇基,善柳营主将张纯厚,左柳营主将马德仁,右柳营主将申世泰,神机营副将李顺先后起身汇报。在太子的严令之下,京营再六月份就开始准备了,平常又有演习,因此建虏虽然是提前入塞,但京营并没有慌乱。
  眼前众将,加上城外的董琦贺赞,这些人将承担起京师防务的主要责任,三千营的骑兵为机动,除了这些武将,每城每门都还会有文官、勋贵和内监进行督阵,例如执守北面安定门的就有兵部侍郎张凤翔、彰武伯杨崇猷、御马监马成,这些分派,早在三个月前就制定好了,各级文臣和勋贵都知道自己主守哪里,心有准备,命令一下,立刻执行就可以,相信应该不会太混乱。
  不过问题也是有的。
  阎应元和杨轩的两个主力战兵营调出京师,精武营副将刘耀仁驻守石桥,加上分守在另外十二处棱堡中的精武营,整个精武营一半的兵力其实都在京师之外,昨日朝堂之上,只所以有很多朝臣倾向于召集山西兵宣大兵入境勤王,一个关健的原因就是认为京师兵力不足——毕竟谁都知道,京营十万人马,最有战斗力还属精武营。现在一半的精武营都在城外,京师如何能守?
  虽然太子及时归来,立阻宣大兵、山西兵进京勤王,又提出义兵制,缓解京师兵力危机,不过这并不能表示,朝臣甚至是皇帝陛下心中的忧虑尽去,京师兵马,仍需要作出恰当的调派,如此,陛下和朝臣才能放心。
  不止朝臣,善柳营左右柳营的中下层将领中,怕也是会有胆怯心理——自太子抚军京营以来,虽然各营都是严加操练,但善柳营和右柳营还没有上过战场,见过血呢,他们战力究竟如何,就是他们自己心中也有嘀咕。
  因此,今日军议,不但是要重申各部的任务,也是要鼓励士气,消减各部的畏惧心理,令他们知道,建虏并不可怕,我京营才是强大,同时发下严令,绝不允许任何人有畏战逃避的心理,但有,立斩无赦!
  “是!”众将轰然答应。
  朱慈烺说的严厉,但心里却并不太担心,一来,他相信建虏不会轻易攻城,二来,经过两年的操练,善柳营和左右柳营已经不是过去可比,不论士气,还是操练程度,都有了一战的能力。善柳营两万,左右柳营也各有两万,精武营留在京师的两万,加上新召集的十万义兵,一共十八九万人,这些兵野战或许不行,但凭着京师的高大城墙,坚守城池还是不成问题的。
  最后,朱慈烺宣布命令,以提督张世泽总揽京营的后勤,就如过去的李国帧,恭顺侯吴惟英和抚宁侯朱国弼则任“军纪使”,代他巡查京营各处营房和城守,勘察军纪。
  三人听罢,张世泽和朱国弼微微有失望,张世泽刚十九,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想要带兵立功,再次光大他英国公府的门楣,主管后勤,每日和粮米柴油打交道,实在不是他所愿;
  朱国弼更是奸猾,他清楚知道,不论是主管后勤或者是巡视营房,都没有实权,换句话说,手底下都没有兵,太子看似重用他们,但其实却是将他们三人高高供了起来。相比之下,总管后勤还好一点,说不定能沾一点油水,但担任军纪使,却纯粹是得罪人的活,由此可知,太子殿下对自己三人到京营,并不欢迎啊。
  和张世泽朱国弼不同,吴惟英却是面色淡淡,对太子的命令,欣然接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