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1227

  多铎冷笑一声,起身说道:“那就这样吧,明日我们就攻城。一路行军,本王累了,先去休息。”
  面无表情的走了,看也不看豪格。
  豪格气的咬牙,虽然多铎答应配合他,但那种嚣张不屑的态度,却是让他怒火汹涌。
  但再多的怒火,也不能发作,豪格只能强压住心头的火气,目送多铎离开。
  等多铎一走,豪格再也忍不住,腾的一下跳起来,负手在帐中疾走,口中气愤的说道:“一个败军之将,在本王面前竟然如此放肆,若不是他去年败的一塌糊涂,今年我大清又何至于再征明?哼,他若是不信,又怎会带着兵马急急赶来,而且还不肯离开?不就是想要分功吗?”
  说着,站定脚步,望向帐中的正蓝旗众将:“你们说,是不是?”
  帐中都是心腹亲信,因此豪格说话并没有太多的顾忌。
  正蓝旗众将相互一望,没有人敢回答。
  只有固山额真何洛会向前一步,抱拳道:“主子,豫贝勒一向浅薄狂妄,众人皆知,你又何必和他见识?现在重要的是立刻准备攻城事宜,同时隔断明国援兵,争取一到两天,拿下三河城!”
  豪格恨恨的说道:“我担心他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明天未必真的出力帮我。”
  众将都不敢吱声。
  豪格这才收起对多铎的愤怒,将思绪转回对三河的攻击中,想了想,问道:“三河城池坚固,怕不容易攻击,你们又什么想法吗?”
  众将无语,还是何洛会沉吟道:“奴才……倒有一个想法。”
  “说。”
  “三河城墙并不高,最低处不过一丈五,但有一些臂助,攻上城墙还是不成问题的,奴才认为,可派人到附近乡间搜罗那些没有逃走的汉人百姓,以为肉盾和前驱,逼他们爬城,等他们耗费明军的体力和箭矢,我大军再攻城……”
  豪格面露喜色:“好!就这么办了,你们各领人马,立刻去给本王找人!”
  “嗻!”
  众将听令。
  何洛会又道:“主子,白广恩的人马怎么办?要不奴才带兵先再杀他一阵?”
  豪格摇头,冷笑道:“不必,你去杀他,他必然逃遁,等到我大军攻击三河,我看他救还是不救?如果他来救,我们正可以将他聚而歼之!”
  ……
  镶白旗大帐。
  回到帐中的多铎一改刚才在豪格面前的高傲和不屑,脸上带着笑,坐在软椅里,舒舒服服的喝酒。
  此次入塞,他率领偏师,从镶白旗到蒙古汉军旗,一共两万人,虽然明知道黄太吉起用他,准他戴罪立功,是为了笼罩他们三兄弟和两白旗,但能够领兵出征,多铎从心底里还是兴奋的,他一定要有所作为,一雪前耻。临行前,又收到兄长多尔衮的书信,对此次征明,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心里就更是清楚了。
  从黄崖口突破,并非是他,而是黄太吉的命令,老实说,最开始时,他心中是抗拒的,黄崖口距离蓟州不远,不但城墙高大,而是极容易得到蓟州守军的支援,从黄崖口突破,伤亡一定会非常惨重,难道黄太吉是想要借此削弱他镶白旗的实力吗?
  像是看出了他的疑虑,于是黄太吉告诉他,黄崖口虽然地势险峻,又离着蓟州只有四十里,看起来是最不容易被攻击的一个地方,也因此,明国对黄崖口的注意力是比较低的,相比于墙子岭、古北口等曾经被大清突破过的地方,黄崖口的守军是最少的,只要出其不意,乘其不备,拿下黄崖口,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旦拿下黄崖口,就可以迅速入塞,和主力钳击,击溃明国的蓟州防线,甚至是拿下蓟州,两到三天,就能杀到三河,五到六天,就可以直接杀到明国京畿,比之从其他地方突破,不但更快,而且更有威胁性。
  “十五弟,朕知道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朕相信你一定能完成!”最后,黄太吉鼓励道。
  没办法,多铎只能硬着头皮接了,第一,黄太吉所说没有错,黄崖口确实是一个出其不意的高超选择,如果从墙子岭等地突破,未必会比黄崖口轻松;第二,他是戴罪之身,没有可选择的余地,即便明知道黄太吉将这个任务交给他,隐隐有削弱镶白旗实力的用意,他也不能不从。
  八旗之中,多铎的镶白旗牛录最多、兵马最盛,满清传统,一向是幺儿守家,因此努尔哈赤在临死前,将自领的,人马最多,战力最强的镶黄旗交到他的手中,虽然随着黄太吉的登基,多铎原本的镶黄旗,不得不改成了镶白旗,不过只是互换旗帜和服装,人马还是原来的人马,即便因为去年的入塞失败,黄太吉罚去了他八个牛录,但他镶白旗的实力,依然是最强的。
  黄太吉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他,既是考验他,也是削弱他。
  不过多铎也不是白给的,他领军之后,晓伏夜行,用极快但又非常谨慎的速度赶到了黄崖口,夜晚忽然发起进攻,令守军猝不及防,而在攻取城墙的过程中,多铎亲自督军,命令上攻的汉军旗和蒙古旗不得后退,用汉军旗和蒙古旗士兵的鲜血,硬生生地拆掉了一段城墙,大军直入,夺下了黄崖关。
  此战,汉军旗和蒙古旗伤亡不少,他镶白旗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
  照计划,他下一步应该是钳击蓟州,不过他派为先锋的牛录额真却没有能击溃蓟州来的援兵,令蓟州总兵佟瀚邦成功逃回了蓟州,这让他十分愤怒,立刻将作战不利的牛录额真贬为奴才,自己亲率大军,赶往蓟州和黄太吉的大军汇合,不过在行军途中,他得到了三河传来的消息。
  明太子竟然被堵在三河城中了!
第七百八十九章
八里桥
  虽然不敢相信,但多铎还是毅然决定。立刻掉头,往三河杀去——和蓟州相比,明太子更重要,不止是因为明太子是明国储君,更因为明太子是时下明军的统帅,又有去年的战败之辱,多铎比任何人要想要打败明太子,加上蓟州总兵佟瀚邦已经逃回蓟州,攻打蓟州的可能性在降低,因此,多铎不认为自己掉头杀向三河是违背黄太吉的命令。
  不过多铎心中是有怀疑的,那就是,狡诈无比的明太子,真的会被豪格围在三河城里吗?
  这一份的怀疑,一直持续到了豪格帐中,当豪格将整个经过向他详细讲述,并且信心十足的保证,明太子一定就在三河城中之后,他心中的怀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多了——明太子绝不是这么容易能对付的,更不可能为了掩护三河的百姓,而在三河城外游离不去,以至于被豪格的兵马堵到了三河城中。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因此,多铎有八成的把握,豪格看到的乃是假象,明太子应该不在三河城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多铎也不敢百分百的否定豪格的判断,万一事情出了什么意外,明太子真的在三河城中,那就是一个惊天大漏勺,如果这个大漏勺最后被豪格抢到了,那豪格的地位和影响,将无可置疑,他们三兄弟将永无出头之日。
  也因此,多铎故意激怒豪格,令豪格揽下了一切,如此,不论违抗黄太吉命令的责任,还是攻城的损失,都由豪格承担,他多铎没有损失,但如果明太子真在三河城,那这惊天的大功劳,却少不了他多铎的。
  攻城其实也是一种试探,如果明国大军倾巢出动,往三河来救援,那就证明,明太子确实就在三河城中;反之,如果只有十几里之外的白广恩部,明国其他兵马都按兵不动,持续观望,那么,三河城所有的一切就都是假象……
  想到明太子,去年的失败和屈辱,一下就涌上心头,多铎一仰脖子,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冷冷说道:“明太子,不管你在不在三河,只要遇上我,定叫你好看!”
  ……
  晚间,多铎听到豪格营中传来的喧哗,随即得到消息,豪格麾下的蒙古正黄旗已经倾巢出动,往周边区域,搜捕明国百姓去了,心知定是何洛会的毒计,想要捉拿炮灰,驱赶明国百姓攻城,多铎不管他,喝完美酒,倒头就睡。
  清晨,多铎在帐中召集众将,令固山额真英俄尔岱和蒙古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各领一军,左右包抄,准备给白广恩来一个突击——豪格兵少,以围困三河为第一,因此对十几里之外的白广恩有所容忍,多铎却不能容忍,同时的,也是一种试探,他要从白广恩的真实反应中,判断明太子究竟在不在三河城中。
  至于其他兵马,则在他亲自统领下,和豪格的兵马一起攻城。
  命令发下去,稍加准备,多铎在奴才们服侍下披上甲胄,正要出帐上马之时,忽然听见账外马蹄声急促,随即,一个满是灰尘的白甲兵气喘吁吁地奔了进来,双手捧着信笺,单膝下跪:“十五爷,我家主子的信!”
  多铎一看是哥哥多尔衮麾下的亲信白甲兵,心知一定是有紧急情况,于是急忙接过了撕开看。
  原来,豪格在三河城围住明太子的消息,昨天黄昏就已经传到了多尔衮的耳中,此次建虏大军入塞,多铎领偏师,豪格为前锋,黄太吉和多尔衮领中军,不过因为身体的原因,黄太吉其实是落在最后面的,真正领中军的是多尔衮。
  和多铎的犹豫不同,多尔衮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就作出了判断,也料到弟弟多铎一定会在三河城下停留,和豪格争功,于是急忙写了这一封密信,令亲信白甲兵,不分日夜,星驰兼程送到多铎面前。
  多尔衮的密信有两个重点,第一,明太子在三河之事,十有八九是明太子的缓兵诡计,为的就是延续大清南下的速度,多铎你切不可中计,而是要遵从黄太吉最初的命令,入塞之后,带领大军迅速南下,抢占运河渡口,不给明军反应的时间和机会!
  不过这并不表示不可以帮助豪格,多尔衮的意思,将步兵留给豪格就可以了,豪格攻不攻,怎么攻,就和他们兄弟没关系了。
  第二,退一万步讲,即便豪格的情报是真的,明太子真在三河城中,最后豪格破城抓了明太子,但多铎不争功,坚决执行军令、为大局着想的态度,也足以令他们兄弟立于不败之地了。
  最后,多尔衮在信中再一次叮嘱弟弟,明太子狡诈,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大意。
  看完哥哥的信,多铎立刻意识到,自己自以为聪明,但细想之下,却远没有哥哥深谋,不觉有点汗颜,急忙转对身边的白甲兵说道:“传令,令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和他麾下的兵马,留在三河城,助正蓝旗攻城,英俄尔岱和恩格图的骑兵,原地待命,待我中军精锐拔营完毕,再一起杀向明国京师!”
  “嗻!”
  多铎命令一下,他率领的偏师大军立刻就行动了起来,大约六千人的汉军旗留了下来,剩下一万多人的镶白旗蒙古旗骑兵和包衣奴才们则是跨上战马,往明国京师方向杀去。
  听到多铎忽然带兵离去,豪格又怒又急,他不明白,昨天黄昏说的好好,今早怎么忽然就变卦了?而且一句解释也没有。
  “多铎!你个言而无信的小人,我一定要将此事告知我皇阿玛,你等着,终究有一天,我要你好看!”多铎在帐中暴跳如雷,虽然多铎留下了六千汉军旗,但却带走了全部的镶白旗和蒙古旗,围城兵力,一下就从三万人变成了一万多,如果三河城防够坚固,守军够顽强,他们肯定是攻不下来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豪格要放弃攻城的计划,当何洛会抱拳问道,是否要按照原计划攻城时,豪格踱了几步,咬牙切齿的说道:“不能再等了,叫石廷柱那个狗奴才滚过来,想方设法,一定要在皇阿玛大军到来之前,拿下三河城!”
  “嗻!”
  ……
  京师。
  得到多铎大军向京师杀来的消息后,朱慈烺没有回京师,而是沿着官道直奔通州。
  官道之上,逃难的百姓依然络绎不绝,朱慈烺心有忧虑,虽然戒严令和撤退令已经发出去三天了,朝廷对各地官员也是强力督促,但从眼前的情况看,仍有很多百姓还没有能逃到安全的地方,不止是因为扶老携幼,更是因为交通和交通工具的不便,一旦建虏杀到,那可如何是好?
  京师到通州的官道,就在通惠河边不远,其间,朱慈烺数次停下,查看通惠河的水情和守军防御情况。
  感觉通惠河的水位好像是涨了不少,从前最浅处不到一人高,难以行船,现在已经有一人高了,这当然都是天津闸门关闭的功劳。唯一的遗憾,就是闸门关闭之后,河水几乎不流动,没有大江大河的湍急,不利于防守。
  河岸边,人头攒动,精武营的士兵正和民夫们一起动手,构建胸墙,栽设鹿角,设置各种各样防御登陆的障碍工事,虽然运河水位上涨,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建虏兵马难以涉水过河,但应有的警惕却也是不能少的,因此必须在河岸边设置障碍物,以防万一。且每隔五百步,就有一处明军营帐,驻有五十名的巡河明军,同时有一座高高的瞭望楼,日夜不停,向运河对岸瞭望,但有敌情,立刻通报。
  而每隔一千五百步,就有一处大营寨,驻军五百,以为周围的支援。
  朱慈烺看了微微忧心:实地探访之后,他发现,兵力不足的问题,好像比想象的更严重。
  现在杨文岳的保定兵,运河的漕兵,两个战兵营,加上精武营副将刘耀仁率领的四个千总队,大明在运河西面的兵马一共有将近四万人,运河三百余里,平均一里一百来人,看起来不少,但其实却远远不够,尤其是通惠河,这里的水位低,极容易被建虏攻击……
  当太子出现时,现场的官员和将领急忙迎接,朱慈烺简单询问,又亲自到河岸边,查看鹿角和各种障碍设施,勉励众人,然后才继续前行。
  快黄昏时,朱慈烺来到了八里桥。
  八里桥的本名“永通桥”,因为它坐落在通惠河上,距通州八里地左右,所以人们俗称为“八里桥”,历史上,八里桥最有名的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八里桥之战,其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向京师杀来,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七千、步兵万余名扼守八里桥,和英法联军展开血战,七千蒙古马队冒着炮火,向英法联军发动猛冲,遭到据壕作战的英法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和敌炮榴霰弹的轰击,最后几乎是全军覆没。
  蒙古马队不可谓不勇,但在犀利的火器面前却是毫无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